中学数学新课程的主要特点及教师面临的相应任务,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课程论文,主要特点论文,中学数学论文,教师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为了适应21世纪人才发展的需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我国高中课程改革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作为基础学科的数学,依据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加快了改革的步伐,从教学目标、教学手段、教学内容及教育观念、教学思想上都有了崭新的变化。中学数学教育对于陶冶学生情操、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个性有着重要的作用。中学数学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在中学教师,因此中学数学教师必须更新观念,明确任务,积极地投身于课程改革之中。
1 中学数学新课程的主要特点
1.1 新课程教学目的和意义明确, 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与个性化。
素质教育要求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作为重点,突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锻炼和提高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从而为社会进步培养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人才。新课程的教学目的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些要求。
新课程的教学目的含有三层含义:一是明确了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要求,指出了中数教学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高等学校输送素质良好的高中毕业生”的培养目标;二是提出关于能力方面的要求,即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加以探索、研究、解决;三是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新课程的教学目的更加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与个性化,强调要在教学的全过程中结合学科的具体内容进行培养,使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兴趣、信心、毅力,初步具备较好的科学态度、创新精神及欣赏数学的美学价值,让学生建立起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的观点以及数学中普遍存在的对立统一、运动变化、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等观点。
1.2 新课程更新了部分教学内容, 使之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时代进步的需求。
数学学习过程的理论告诉我们,数学学习过程是新的学习内容与学生原有的数学认知结构相互作用,形成新的数学认知结构的过程。因此,原有的数学认知结构是数学学习的基础,是影响数学学习的关键因素,建立更加完善的数学认知结构是数学教学的目标,是数学学习的归宿,也是下次数学学习的起点。
新课程依据数学学习过程的理论对教学内容进行了更新与精简,摒弃了一些过于陈旧的、次要的且学生接受起来有一定困难的内容,引进了符合时代进步要求与社会发展需要的新内容,广泛地使用集合语言、逻辑关联词及向量工具处理传统内容,增加概率、统计、微积分初步等一系列有着广泛应用的新知识;同时新课程运用发展的联系的观点编排课程结构,注重了数学知识的相互作用和数学思想的相互渗透,使课程结构和内容更加系统化与科学化,知识发展按由浅入深、由低到高、由简单到复杂的逻辑系统安排,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为学生的个性品质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1.3 新课程注重了知识学习的多元化与选择性, 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新课程增设了“数学建模,研究性课题,数学文化”三个板块的内容,其目的在于使数学的学习过程由课堂延伸到课外,让学生处于一种良好的创新意识的氛围中,经常接受创新氛围的感染与熏陶,进而使学生喜欢观察周围生活的数学现象,并用所学知识加以解释或解决,在发现、探索和解决问题中体验创新的乐趣,学会创新的策略与方法,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使之形成多层次、多元化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的综合数学素质。
新课程的研究性学习可以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真正实现新世纪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即’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同时,研究性学习让学生回归自然、回归社会、回归生活,养成其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社会热点问题(如资源、环保、市场经济、旅游发展等),勤于从数学的角度审视社会现实问题,并最终将现实问题“数学化”,利用数学的理论知识、思维方法加以解决。这正是未来社会所需要的新型的综合性人才。
1.4 新课程加强了数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强化了对应用意识的培养。
众所周知,人们对数学的认识总是先在实践中获取了大量的数学事实,然后根据这些事实归纳、总结、提炼出相应的数学结论,并进一步证明它,应用它。因此,解决数学实际应用问题是学习数学的最高境界,是对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检验,是学生的数学综合素质的最终体现。
新课程体现了数学知识的“生活化”,使数学的学习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现实,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数学“源于现实,寓于现实”。同时,新课程强调将数学语言、数学知识、数学思想广泛地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使学生真实地步入了“处处留意皆数学,现实时时用数学”的意境,真正体现了数学的价值,增强了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的能力和在未来社会中的生存能力,促进了学生潜能的开发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1.5
新课程为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变与提高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新课程广泛地使用集合语言、逻辑关联词及向量、微积分知识处理传统内容,丰富了解决数学问题的工具,增设了“数学建模,研究性课题,数学文化”三个板块的内容,可以使教师极大的丰富自己的教学方法,自由地展现自己的教学艺术,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多角度、全方位参与数学教学过程施展自己才华的机会。
新课程对更新教学手段予以高度重视,允许学生使用计算器,提倡数学教师运用计算机、多媒体作为教学辅助手段,制作数学课件,增强直观性,揭示知识的产生过程,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及应用。
2 中学数学教师面临的新任务
2.1 中学数学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正确树立人才观点。
江泽民总书记在第三次全教会上指出:“教师一定要转变教育观念,改变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切实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感受和理解知识产生与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和创新思维习惯。”作为传授基础学科的数学教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努力贯彻素质教育原则,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的过程,从而体现数学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方面的重要性。
中学数学教育所给予学生的不仅是基础性很强的学科知识体系及其他学科的理论工具和思维方法依据,而且对于中学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有积极作用。因此,教师应该从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提高全民素质的高观点来思考、探索新形式下的数学教育模式。针对创新教育要求及学生个性心理发展的规律,教师的职能要作相应的改变,由传统的封闭式的教学转换为指导学生“开放式学习”;同时教师的观念也要改变,应当树立全新的人才观、质量观、学生观,要“以学生发展为本”,建立起和谐民主、自由平等的师生关系。中学数学教师必须认识到数学教育不能仅限于教给学生熟练的模仿能力与严密的推理能力,更应该注重培养观察分析、类比联想、归纳总结、应用创新的思维品质;教会学生获取信息、拓展视野的方法,使之有终身学习的能力。
首先中学数学教师的教学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奠定共同基础,又要承认差异,兼顾个性,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发展学生的数学才能。其次,中学数学教师的教学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鼓励追求新知,启发学生发现问题,使数学教学成为再发现、再创造的教学,要有意识培养学生实际问题数学化和接触社会、参加实践的能力,要重视“实习作业”与“研究性课题”,为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供重要的途径;再者,中学数学教师的教学要结合数学史、数学方法、数学思想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培养学生的兴趣,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数学的热情和创新的欲望,树立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心。
2.2 中学数学教师要更新知识结构,努力扩展知识层面。
良好的数学认知结构是指学生能够迅速吸收新知识、灵活运用新知识并产生新的层次更高的数学认知结构的学习过程。数学认知结构包括数学知识、观念、经验三种基本成分,从量的方面讲,学生应具有广阔的知识面,雄厚的基础理论与基本技能;从质的方面讲,学生应该对知识和方法深刻理解、灵活运用并有所创新。而这一目标的实现关键在于教师的素质。
新课程改革要求数学教师应更新知识结构,努力扩展知识层面,具有宽厚的基础知识和现代信息素质,形成多层次、多元化的知识结构;有开阔的视野,善于捕捉和分析综合信息;有创新的教育观念与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有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及超前性和独创性的数学思维;能灵活地选择教学内容,善于创设发展学生个性品质的自由空间;能在数学教学中塑造学生的价值取向,理想和信仰、道德情操、审美情趣等,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终身教育的提出,要求教师把更新知识结构、扩展知识层面视为一种己任,使“终身学习”内化为教师的自觉行为。首先,中学数学教师要通过自学或培训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理论水平;其次,中学数学教师要通过报刊、杂志、网络信息等收集有关的教育教学资料,充实自己的实践知识;再者,中学数学教师要学习数学史、数学文化的教育价值,学习数学在相关学科中的应用;还有,数学教师要不断学习心理学和教育学,从而以全新的发展的教育理论来支撑、改进自己的数学教学工作。
2.3 中学数学教师要更新教学方法,积极提高自身素质。
新课程要求学生不仅仅学会一些重要的数学结论的内容及其正确性的论证与应用,更重要的是要领略数学问题的产生过程,体会数学家运用已有的知识探索未知世界、获得新结论的创造性劳动的艰辛以及培养自己运用数学知识、数学方法、数学思想在现实生活中发现、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数学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灌输型教学模式,积极采用一些先进的适合于时代需要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新课程的改革要求数学教师要运用现代教学思想进行课堂教学和课外辅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数学史的介绍及数学问题背景的揭示,暴露数学问题的形成过程,激发学习与创新欲望;培养质疑习惯,创设探索情境,强化问题意识和创新精神;提供更宽松广阔的思维时空,使学生主动参与问题的发现与解决过程,培养创新能力;重视数学问题的深化与引申,揭示知识的内在联系及所蕴含的思想方法,培养创新素质;提供更多的课余实践活动与交流机会,让学生在活动中发展与完善数学知识,提高数学应用能力。新课程的改革还要求数学教师要运用计算机、多媒体等现代工具作为教学辅助手段,积极制作数学课件,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及应用。
2.4 中学数学教师要更新思想认识,迅速投身课程改革。
中学数学教师要认识到数学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充分看到自己在课程改革中的作用和地位,以饱满的热情投身到课程改革中来。数学课程改革将会是一个动态的持续发展的过程,它不是一部分人能够操作和完成的,而是需要广大的数学教师和数学教育工作者群策群力,共同发展。每一位数学教师都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在实际教学中关注新课程改革,并认真反思教学过程中新课程的每一处优缺点,丰富和积累自己的经验,及时提出自己的见解供全社会参考、讨论并运用,真正做好数学课程改革的主人翁。
总之,中学数学课程改革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它需要广大教师与教育工作者坚持不懈地探索和改进,使之不断地注入新鲜的内容,进而得到长足地发展与进步。因此,广大教师要正确认识自我,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努力担负起自己的神圣职责与重要使命,为培养新世纪全面发展的人才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