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城乡规划设计院 广西 南宁530000
摘要:在现代城市的建设过程中,历史文化街区作为城市文化的载体备受关注,由此而开展的对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活动涉及到街区内的人居环境整治与改善。本文总结出居住型历史温和街区中影响居民居住品质的主要因素,通过功能的植入、建筑内外设施的改善、交往空间的营造来提升历史文化街区环境。
关键词:历史文化街区、更新保护方法、更新保护内容
1、历史文化街区更新保护现状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文化产业作为一种新的产业形式给现代城市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内容,对提升城市文化竞争力具有多维价值。在此背景下,各城市中的历史文化街区成为城市文化的重要展示区,得到了多方的关注与重视,各地相继开展了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规划编制工作和街区保护更新利用工作。
1.1历史文化街区的更新保护途径
目前,国内历史文化街区的更新保护途径主要分为以下几类:一是新风貌、新功能。二是原风貌、新功能;三是原风貌、原功能。
(1)新风貌、新功能
新风貌、新功能针对有一定历史价值意义,但风貌破坏严重、空置率较高的历史文化街区,通过采用推倒重建的方式复原历史文化街区的原风貌,通过新功能的植入重新激活历史文化街区的活力,使历史文化街区重新回到公众的视野中。
(2)原风貌、新功能
原风貌、新功能针对历史风貌保存较为完好、但原有功能衰退严重的历史文化街区。符合这类型的历史文化街区,一般通过小规模的历史风貌修复来延续历史文化街区的原有风貌,并植入新的街区功能。
(3)原风貌、原功能
原风貌、原功能主要针对历史风貌保存完好,原有功能一直延续至今的历史文化街区。针对这种类型的历史文化街区,主要采用的是空间环境的提升、配套设施的完善和历史风貌的修复三种更新保护途径,使得历史文化街区原有风貌和功能得到品质上的提升和延续。
1.2历史文化街区的功能类型
目前,我国历史文化街区的功能类型主要分为三类:商业型历史文化街区、展示型历史文化街区和居住型历史文化街区。居住型历史文化街区相对于商业型历史文化街区、文化展示型历史街区来说,受到的关注较小,与之发生社会活动联系的通常是街区内的居民,但正因如此,居住型历史文化街区才更值得关注与保护。历史文化街区的历史价值不仅在于其建筑形式,更在于其体现出来的社会活动形式和社区精神,居住型历史文化街区宜采用“原风貌、原功能”的更新保护途径进行风貌修复和功能激活。
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广州时提出,要采用绣花的功夫,小规模的、细致的做好历史文化街区的更新保护工作。我国许多城市规划学者也在提倡小规模、渐进式的更新保护方法。由此可见,精细化的更新保护理念已经成为了历史文化街区更新保护工作不可缺少的指导理念。
2、居住型历史文化街区的更新保护
2.1 更新保护内容
依据吴良庸先生的《人居环境科学导则》 的学术思想,[]人居环境内容主要分为人、自然、居住、社会和其他支撑系统等五大系统。[]本文在此基础上,结合 历史文化街区的构成要素,将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内容分为以下部分:历史文化要素的保护、生活品质的提升、社会交往空间的更新、精神生活的保障四个方面。
(1)历史文化要素的保护
历史文化要素主要保护空间肌理和历史建筑,包括街巷尺度、建筑高度、建筑风貌等[],通过街巷尺度的修复、建筑高度的控制、建筑风貌的维护对历史文化街区的文化要素进行保护。
(2)生活品质的提升
生活品质的提升能够为居住型街区留住人口,吸引更多人口迁入街区。历史文化街区往往位于城市的老城区,基础设施、配套设施和房屋功能陈旧不完善,导致了历史文化街区空置率高、老龄化程度高。只有通过生活品质的提升,才能为街区争取更多的常驻人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社会交往空间的更新
社会交往空间是维持邻里关系的重要场所,俗语有语:远亲不如近邻,道出了邻里关系的重要性。通过街区内开敞空间的的更新来增加邻里互动、文化互动。
(4)精神生活的保障
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精神生活的满足。通过街区服务中心、社区老年大学、街区文化展示空间的植入来丰富街区的文化精神生活,同时作为文化触媒激活街区活力。
2.2 保护方法
(1)历史风貌保护
对历史空间肌理进行修复、对历史建筑进行局部加固、修复,对历史建筑的建筑色彩、高度等进行控制。
(2)空间环境的提升
增加开敞空间,对现有的地形地貌、山体、河流尽量予以保留。
(3)设施的完善
对房屋功能不齐全的房号进行功能补全,整治街区内的基础设施,对老化设施进行更新替换,对缺乏的基础设施进行完善。
(4)功能植入
以文化为触媒,植入文化功能、商业功能等丰富生活的功能。
3、贺州市西约街历史文化街区的更新保护
3.1 贺州市西约街的概况
西约街历史文化街区位于八步城区中南部,包括西约街、沙街巷、河边巷共三条街巷。西约街拥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见证了贺州八步的历史兴衰,其起源于清咸丰年间,随着贸易的兴起形成了繁华的商贸集市,抗战时期贺州成为革命队伍的避难地,见证了我国革命先辈的抗战历程。
3.2 贺州市西约街的现状情况
街区现有多处历史建筑:建成米店、谦吉饷押、一景桥、贺县烟草公司旧址等。街区现存多处民国时期岭南特色民居,多集中于河边街和沙河街,多为二层阳台突出的木结构建筑,但因年久失修,大多破败无人居住,即使有人居住,居住环境也较差,建筑老旧、功能不全、设施落后。
街区内共有四条主要街道,一条为西约街,两侧多为50年代后居民自建房,少量历史建筑,整体风貌一般;另外三条为沙河巷和河边巷,两侧多以传统民居、历史建筑为主,少量居民自建房,整体风貌较好,油行巷南段风貌较差,现多为立面形式不一致的居民自建建筑。
3.3 贺州市西约街历史文化街区更新保护方法
针对西约街的现状情况,本文拟采用以下几种更新保护方法:
(1)加强历史建筑的风貌修复,整顿街区内不协调的建筑风貌
加大对历史建筑、有历史价值的建筑进行修缮和维修,对破坏风貌的建筑进行建筑体量、建筑高度和建筑色彩的整顿。
(2)景观空间的塑造
在一些标志性建筑和景观节点给予空间标识与介绍。重点整治一景桥、八步老河堤两侧临水空间,老八步河堤沿江空间,构筑沿江设置绿色空间,有效提升街巷空间品质,激活滨江价值界面。加强对传统民居、历史建筑节点的展示与利用。
(3)设施的提升
对一些裸露在外的电线进行暗处理,合理规划给排水系统,排水口需进行遮挡。在不影响建筑安全的条件下增设厨卫设施,提高居民的生活便利性。
4、总结
历史文化街区的更新保护不能以主功能的转换来激活人气,也不能牺牲形式居民的利益换取形式的统一。历史文化街区的更新保护应该以保护历史文化为基础,以提升居民生活品质为核心,小规模、渐进式的进行更新保护,从而使得历史文化街区的环境更宜人、宜居、宜游。
参考文献
1、周干峙. 吴良镛与人居环境科学.城市发展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02.9(3):5-7;
2、陈修文、赵宏等.人居环境指标体系构建研究——以茂名石化工业城为例[J].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学报 》. 2017.27(3):83-85;
3、罗永嘉;林彬;黄向球. 《保护督查背景下浚县历史文化名城规划探索 》[J].《城乡治理与规划改革——201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论文作者:李 芏
论文发表刊物:《城镇建设》2019年第0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28
标签:街区论文; 历史文化论文; 风貌论文; 建筑论文; 功能论文; 历史论文; 贺州市论文; 《城镇建设》2019年第0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