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反竞争情报研究与分析_信息搜集论文

国内外反竞争情报研究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国内外论文,竞争情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我国反竞争情报的研究是从近几年才开始的。虽然学术界一直在对商业秘密保护等方面进行探讨,但没有从情报的角度进行研究。通常商业秘密的保护是对法律明确界定的信息加以保护,而狭义的反竞争情报侧重情报角度,更多地依靠信息技术的手段对非法律界定的信息加以保护;广义的反竞争情报可以包括商业秘密保护。

国内对反竞争情报的研究仅处于起步阶段,理论、方法、技术还在摸索中,研究局限于对此意义的介绍、方法的简单概述和概念的探讨,问题研究型论文不多,深入讨论的更少。而且反竞争情报的研究也不仅仅是对商业秘密以及竞争情报的保护,还包括竞争对手追踪、竞争监控等其他内容。

对某一学科的论文和论著进行定量化分析研究,可以从一个侧面了解该学科专业的发展水平与动向,评估该学科专业在国际上所处的地位等,从而作为制定该学科专业发展政策、发现和培养该学科专业人才、改善该学科专业管理等方面的重要参考依据。此外,针对反竞争情报之类的新兴行业所作的分析研究可以为保证论文选题的创新性提供依据。以下,笔者对国内外的学位论文、研究论文、论著等做了认真、仔细的调研,并给出了定量和定性的分析。

1 文献调研

1.1 国外学位论文调研

笔者选择学位论文数据库(ProQuest Digital Dissertations)作为国外学位论文调研的数据来源。该数据库主要收录欧美地区1000多所重要院校从1861年美国第一篇学位论文到最近一个学期的毕业论文,基本覆盖了先进国家的重要学位论文,具有一定的权威性。2005年1月笔者用检索式:keyword("Counterintelligence"and"Defensive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进行检索,一共检索到1984年-2003年间北美及欧洲一些国家反竞争情报方面18篇文献(见表1)。

表1 论文量的统计

从表1可以看出,从1984年-2003年,反竞争情报的博、硕士学位论文数量呈逐渐增加趋势,20世纪末21世纪初,这种增加的趋势尤为明显。这充分显示了随着计算机科学、情报学、系统科学和管理学的发展和深入以及企业情报需求的增加,反竞争情报作为一门相对年轻的交叉学科,将有着极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按授予学位的国家统计的论文量(见表2)。

表2 按国家统计的论文量

国家

  美国

 德国(东德)

加拿大

英国

合计

论文量(篇)

15

  1

1

1

  18

比例(%)

83.33

  5.56

5.56

5.56   100

从表2可见,硕、博士学位论文绝大部分出自美国,占论文总量的83.33%。这表明美国不仅在竞争情报研究方面处于领先位置,在反竞争情报研究领域也处于绝对领先地位。我们可以在尊重本国国情的前提下,借鉴美国等西方国家的研究成果,以免走弯路。

此外,从内容看,这18篇论文中只有Russell以反竞争情报作为研究对象,文献[1]描述和分析了希腊的信息搜集和情报分析,论述了有用信息(useful information)的搜集、分析和评估。它从实际应用、制度和心理的角度阐述了情报搜集的障碍,并介绍了信息误导(misinformation)和反竞争情报的应用,其他均与军事情报相关。因此,目前还是军事情报向企业反竞争情报的过渡期,对传统军事情报的研究和推演也是十分必要的。

1.2 国内学位论文调研

对国内的学位论文,笔者选用“中国高等学校学位论文数据库”进行调研,使用检索式:keyword(“反竞争情报”)检索到论文1篇。这篇名为《企业反竞争情报研究》的论文首先对竞争情报活动进行研究,叙述其定义、由来和发展。竞争情报活动本身的特点决定了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无法有效抵御来自于对手的竞争情报活动,于是反竞争情报应运而生。论文[2]在讨论反竞争情报活动定义的基础上,重点论述了反竞争情报活动的主要步骤,可分为三部分:第一,明确要保护哪些信息及其保护要求;第二,监测对手的竞争情报活动,对其信息来源、收集和分析信息的方法以及竞争情报能力进行分析;第三,制定并实施反竞争情报对策。该文还阐述了反竞争情报对中国企业的意义。这表明国内的反竞争情报研究只处于起步阶段。

1.3 国外研究论文调研

通过网上数据库(EBSCO、Elsevier),笔者以检索式:keyword("Counterintelligence"or"Defensive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进行检索,查得19篇文献,其中Helms指出在企业普遍重视竞争情报的今天,数据搜集的对立面反竞争情报也应受到重视。论文[3]作者阐述了企业信息折中和缺乏有效控制的原因;列出了反竞争情报中特殊的脆弱性来源,及反竞争情报的策略——OPSEC;从企业长期发展的角度提出了一些反竞争情报的积极策略。但它们仅从某一侧面论述反竞争情报。

通过竞争情报的门户站点“Wiley Interscience”"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Review"“SCIP”等,笔者以检索式“counterintelligence”和检索式“defensive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检索到相关结果2个。Kalitka在文献[4]指出“商业是战争的一种”,认为经济间谍、商业秘密窃取和竞争情报搜集活动已经成为美国商业面临的巨大问题,企业应该聘请专门的情报咨询部门来确定以下问题:①哪些信息是很难获得的(hard-to-get);②对手怎样获得这些信息;③他们遵循SCIP的道德标准了吗;④他们有没有委托第三方获取对手信息。Nolan在文献[5]指出反竞争情报策略和安全部门有较大联系,安全部门试图以一系列的政策、程序来保护企业资产,而反竞争情报则是通过各种灵活、积极的方法来破坏对手的信息搜集,其描述的商业情报搜集模型(business intelligence collection model)可以帮助竞争情报和反竞争情报的整合。

1.4 国内研究论文调研

国内研究论文的调研主要利用“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和重庆维普资讯的“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2005年2月16日,以“反竞争情报”作为关键词进行检索,一共检索到论文14篇,其中有文献[6-11]以综述的形式介绍了反竞争情报的概念和基本措施;文献[12-15]分别从动态模型分析、计算机系统模型分析、虚假信息分析和博弈论分析的角度论述了反竞争情报;文献[16-18]分别从专利、法律、商业秘密的角度论述了反竞争情报;文献[19]探讨了反竞争情报的其中一种工作方法——“战争游戏法”(“战争游戏法”是“War Game”的中文翻译,也可译为“兵演”)。

1.5 国外论著调研

为了进一步确定论文的创新性与可行性,笔者对国内外的相关论著作了简要调研和述评。通过亚马逊书店(http://www.amazon.com)等网络书店,笔者用检索式("defensive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or"counterintelligence")检索到相关结果14个。John J.McGonagle在其著作[20]中介绍了什么是竞争情报,并从竞争情报的另一面,论述了如何保护企业自身,构造了保护企业敏感信息的程序,通过一些案例阐述了有效保护程序(efficient cloaking program)的原理,及应用这些原理的关键技术。Hutchinson在其著作[21]中介绍了和信息战相关的概念和基本原理。这些原理主要应用于企业和政府部门的攻击和防御活动,指出信息战是安全的对立面,一方面要防御,一方面要进攻,在任何组织中这两方面都不可能完全融合,它们需要不同的实施方法。最后,作者指出了信息战的三个目标:①利用已有信息和相关系统获取对手信息;②保护自身信息;③形成对付对手的战略。McGonagle在其著作[22]中为竞争情报(CI)人员、代理商(client)和客户提供了理解、决定和测量CI是如何对底线(bottom line)起作用的工具。它主要论述了积极竞争情报(active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和反竞争情报(defensive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两部分。反竞争情报部分主要介绍了反竞争情报过程(defensive CI program)的本质,以及企业在什么环境下,什么时候,需要什么类型的反竞争情报。最后,作者阐述了企业应该保护哪些信息,以及反竞争情报的策略。Abram在其著作[23]中主要介绍了情报的概念,以及情报和法律、情报和经济的关系。针对反竞争情报,作者论述了信息的分类、信息安全、反间谍(counterespionage)、多学科反情报MDCI(multidisciplinary counterintelligence)、欺骗和反欺骗(deception and counter deception)及反竞争情报分析(counterintelligence analysis)。Conor Vibert在其著作[24]中打破了应用商业(applied business)领域研究现状,它提供读者一个通过在线资源管理网络信息资源的新起点,并分析了这些信息是如何帮助分析家,研究人员和竞争情报人员分析问题的。Robert在其著作[25]中主要介绍了反竞争情报领域的工具和技术,为将来反竞争情报技术的发展提供了依据。

1.6 国内论著调研

国内以反竞争情报研究为主题的书暂时还没有,大部门是关于商业秘密方面的论著。与反竞争情报研究有关的主要有:《经济间谍探秘》[26]主要讲述了美国1996年经济间谍法案出台后的第一个相关案例,介绍了间谍和反间谍活动。《反策划技术》[27]阐述了反策划的基本原理、动态结构、预警系统及对手分析,介绍了传统反策划的策略与技巧。《市场风险预警管理》[28]主要内容包括:①企业逆境与危机的成因的机理研究;②企业逆境与危机的早期预报与预控原理研究;③企业逆境与危机预警管理方法研究。为了保证理论研究与中国企业实践相吻合及预警方法的实用性,以实证分析为主要研究方法,对企业失误进行了系列调查。

综上所述,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反竞争情报的研究都不够深入;反竞争情报在国内还没有系统的论述。

2 研究现状评述

纵观已有的研究成果可以看出反竞争情报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虽然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对反竞争情报作了研究,从保护商业秘密角度来保护信息也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缺乏系统性、结构性、层次性的论述和理论研究。现有的对反竞争情报的研究大多局限于在宏观层次上讨论如何开展反竞争情报活动,很少结合反竞争情报活动自身的特点系统地讨论反竞争情报的应用,缺乏可操作性研究。在缺乏理论指导的情况下,很难实现实践上的创新。

2.1 反竞争情报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

我国企业反竞争情报工作仍属于新生事物,落后发达国家10~20年,企业竞争情报系统机制建立不成熟,企业竞争情报工作主要在科研部门开展的比较多,如:中国科技情报学会竞争情报分会的成立、竞争情报会议的召开、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竞争情报咨询服务中心的成立、竞争情报专著的出版、竞争情报课程的开设等等,而在企业界并没有引起企业决策层的充分重视。虽然学术界一直在对商业秘密保护等方面进行探讨,但大多从法律的角度,而没有从情报的角度进行研究,而且反竞争情报也不仅仅是对商业秘密的保护,它应该涉及商业秘密无力保护的敏感信息领域。

2.2 反竞争情报的内涵和外延模糊不清

目前我国对反情报和反竞争情报这两个术语的应用较为混乱,学术界也没有做出明确严格的界定。通过比较发现,反竞争情报似乎更多地应用于经济领域。反情报绝大部分都是关于军事、政治等的。这说明反情报这一术语应用较反竞争情报更为广泛,但主要应用于军事等领域。

对反竞争情报的英文翻译目前可见的有2种:一种是邱晓琳在论文[29]中提到的Counterintelligence,认为反竞争情报是针对竞争情报活动而开展的一种对企业自身信息,尤其是秘密信息,如商业秘密、竞争情报等的保护方法,是企业采取的一种积极防御措施,通过预先采取措施抵消竞争对手的情报收集活动,保护企业的秘密和正常经营;另一种是侯颖锋在论文[30]中提到的Defensive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提出反竞争情报是模仿竞争对手监测和分析企业自身商业活动的过程,简而言之便是在对手的竞争情报活动中保护企业的核心信息。

不论何种解释,反竞争情报是针对竞争情报而言的,都指出了反竞争情报的对象、内容、目的、态度和手段。[31]对象即本企业信息;内容即保护自身的核心信息;目的即抵御竞争对手针对本企业的合乎法律的情报活动(即竞争情报活动);态度是积极的;手段应该是合法的、正当的。故反竞争情报研究的主要是如何抵御竞争对手针对本企业的合乎法律的情报活动(即竞争情报活动)。

笔者认为,反竞争情报是针对对手的进攻(offensive)而采取的积极防御措施。它包括两个方面含义:一是“反”(counter),一是“防”(defensive)。“反”强调了防御过程中的“进攻性”,进攻是最好的防御,因此,反竞争情报的“防”不是消极、被动的防御,而是积极、主动的防御。对手的进攻既有合法的又有非法的,作为反竞争情报就应该最大限度地保护企业自身信息,而不应该局限于合法的范围。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合法与非法在某些领域的界限是十分模糊的,因此反竞争情报必须介入到“灰色区域”,而不仅仅局限于合法区域。

2.3 技术性研究较少

我国反竞争情报研究中很少涉及反情报技术方面的内容。在已发表的论文中仅提到在反情报活动中,产生了针对对手可能运用的反求工程,可以运用反解剖技术(Potting),[32]但没有详细说明;在竞争情报软件系统中,主要通过分析访问者的IP地址、客户端所属域、信息访问路径等WEB监控技术和统计敏感信息访问率等方法实现对竞争对手的防范,以达到识别竞争对手保护企业敏感性信息的目的,[33]只有简单的说明而没有深入的探讨与技术应用。[34]我国关于竞争情报技术的研究很多,也很深入。所以,在反竞争情报技术研究方面也应形成一套完整的实用技术,以适应反情报工作实践。笔者在博士论文《基于信息安全的反竞争情报研究》中从物理层面和网络层面较系统地探讨了一些可用于反竞争情报的信息技术。但真正切实有效地将反竞争情报技术应用于企业经营过程中还需要较长的实践过程。

2.4 缺乏有效的整合系统

目前的竞争情报软件也都具备预警等反竞争情报功能,但各功能模块相对独立。国内仅有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的孙涛涛在《企业竞争情报和反竞争情报的整合研究》中对系统整合的架构和方法进行了初步论述,技术可行性还有待继续探讨。

竞争情报和反竞争情报整合系统不是一个单纯的计算机系统,它既要采取完善的竞争情报和反竞争情报制度的形式将企业组织网络、人际网络、信息网络进行整合,又要在企业内部建立统一的Intranet信息平台,利用实现了竞争情报循环的专门的竞争情报软件来完成企业信息系统的协调工作。这种整合是将竞争情报、反竞争情报理念同技术实现的一种融合。

2.5 反竞争情报的定位存在偏差

反竞争情报研究局限于战略层,而企业情报工作更多的是局限于战术层支持,没有上升到企业战略层。多数企业只是把情报当作是企业日常工作参考,可有可无,这种类似于“花边”的状态使企业反竞争情报研究处于尴尬的境地。

反竞争情报与竞争情报相似,它们都是企业的情报部门为企业的决策提供信息支持。因此,它应该分散于企业的各部门,情报人员既应该明确企业短期的战术计划,又要了解企业长期的战略目标。只有这样,情报人员才能提供切实可靠的情报,才能真正为企业决策提供有价值的支持。

综上所述,我国的反情报研究是零散的,缺乏系统性,这对于刚刚起步的反竞争情报研究是必然出现的问题。因此,理论界应该深入研究反竞争情报和竞争情报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完整的系统的反竞争情报理论体系,并以此指导反竞争情报实践,二者相互结合、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收稿日期:2005-06-30

标签:;  ;  ;  

国内外反竞争情报研究与分析_信息搜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