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顺然 周云峰
(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心胸外科 四川 南充 637000)
【摘要】 目的:肺癌手术中应用胸腔镜辅助小切口(cVATS)与全胸腔镜肺叶切除(VAMT)的疗效比较。方法:选取80例于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期间在我院行肺叶切除术的非小细胞癌患者,将其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cVATS组与VAMT组,观察两组疗效。结果:cVATS组在住院时间及术后留置管时间、并发症上明显少于VAMT组(P<0.05);cVATS组术后疼痛评分明显低于VAMT组(P<0.05)。结论: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具有微创优点,术后疼痛轻,与VAMT疗效、安全性相近,值得推广。
【关键词】 肺癌手术;胸腔镜辅助小切口;全胸腔镜肺叶切除
【中图分类号】R73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08-0115-02
非小细胞肺癌(NSCLC)是临床最常见的肺癌,多见65岁以上的老年群体,近年来,随着胸腔镜的广泛应用,使NSCLC行微创治疗有很好的发展。本研究比较cVATS和VAMT在肺癌外科治疗中的疗效,现作以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80例于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期间在我院行肺叶切除术的NSCLC患者,符合中华医医学会中的诊断标准[1],患者术前胸部CT显示肿瘤直径小于5cm,且多项检查排除远处转移,CT影像显示淋巴结不大于1cm,排除不可耐受手术者。将入选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完全电视胸腔镜下肺叶切除组(cVATS),组内共40例患者,其中女15例,男25例,年龄35~80岁,平均年龄(63.2±8.6)岁,肿瘤大小(2.3±0.6)cm,采用胸腔镜辅助小切口直视肺叶切除组(VAMT),组内共40例患者,其中女16例,男24例,年龄36~78岁,平均年龄(63.5±8.6)岁,肿瘤大小(2.3±0.5)cm。两组NSCLC患者在性别、年龄、性别大小等基线资料上基本一致(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患者均全身麻醉,取侧卧位,双腔气管插管,单肺通气。cVATS组:于腋中线第7肋间作一切口作为观察孔,切口长度为1.5cm,上叶取腋前线第3肋间,切长度为3~5cm,腋后线第7肋间作切口为左右副操作孔,长度为2cm,中下叶取腋前线第4肋间。镜下探查肿瘤位置、大小、浸润范围及有无肺门组织、纵膈淋巴结等转移情况。所有操作均采胸腔镜下完成,使用进口一次性切合缝合器对肺静脉、支气管残端、肺动脉和叶间裂进行处理。经主操作孔将装有切除的肺组织标本袋取出。最后行系统性淋巴结清扫。VAMT组于腋中线第7肋间作切口为观察孔,长度1.5cm,于第4~5肋间液前线至腋后线作切口,长度为8~10cm,在背阔肌前缘将肋骨向后牵开,纵向分离前锯肌进胸,开胸器将肋骨撑开,使用常规开胸器械在胸腔镜辅助光源直视下完成手术。与全胸胸腔镜组相同行系统淋性巴结扫描。
1.3 观察项目
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时间、引流量及住院时间。同时观察术后并发症情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2]进行术后疼痛程度评估,0~10分为从无痛到剧痛。
1.4 数据处理方法
采用SPASS15.0软件分析及处理数据,以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以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以(x-±s)表示计量资料,组间以t检验。
2.结果
2.1 手术情况对比
两组相关指标中,住院时间及术后留置管留置时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cVATS组术后疼痛评分明显低于VAMT组(P<0.05),具体见下表。
表 两组手术情况对比(n=40,x-±s)
2.2 并发症对比
cVATS组术后出现2例肺不张,1例头颈部皮下气肿,共3例(7.5%),VAMT组2例肺不张,1例皮下气肿,1例房颤,1例乳糜胸,发生并发症共5例(12.5%)。
3.结论
近年来,随着胸腔镜技术的发展,胸腔镜辅助切口肺叶切除术逐渐广泛应用于临床。胸腔镜辅助下在直视下手术,能够完成手术死角位置的操作,对背阔肌胸大肌等肌群的损伤比传统开胸术要小,且对肋骨牵开程度也相对限制,故对患者的创伤较小。全胸腔镜手术术中避免肋骨撑开,手术操作完全在镜下进行,大大减少手术创伤,明显减轻术后疼痛程度,可在镜下完成系统性淋巴结清扫,其手术效果与VAMT相同,。全胸胸径肺叶切除术在美国NCCN肺癌诊疗指南中已成为非小细胞肺癌的根治性手术。
本研究中,两组术中淋巴结清扫数基本相同(P>0.05),其原因是两组均采用解剖性肺叶切除术,且淋巴结清扫范围相同,故对肿瘤的充分切除性上较为一致;同时,两组在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术中出血量上无差异(P>0.05),但cVATS组在数值上稍小于VAMT组,说明前者的创伤更小;术后并发症上两组无差异,但比研究报道中传统开胸手术并发症发生率16.5%要少[3]。术后疼痛上,cVATS组术后VAS评分明显少于VAMT组(P<0.05),其原因是全胸腹腔镜手术不必牵开肋骨,对腹壁软组织的影响更小,因而术后疼痛减轻,病人术后有效咳嗽排痰,减少相应并发症的减少;cVATS组住院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较VAMT组要少(P<0.05),其原因是全胸腔镜手术术中对肺组织牵拉、挤压少,手术操作较轻柔,同时避免开关胸对组织、肌肉的损伤,利于肺复张减少渗出量,减少术后住院时间。
综上所述,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具有微创优点,术后疼痛轻,与VAMT疗效、安全性相近,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孙海军,钱永跃,徐卫华等.胸腔镜及其辅助下小切口治疗大疱性肺气肿的比较[J].实用医学杂志,2011,27(8):1420-1421.
[2] 陈建,郑建,江吕泉等.胸腔镜辅助小切口开胸术与全胸腔镜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比较[J].中国内镜杂志,2010,16(11):1143-1146.
[3] 杨列,姜建青,郑轶峰等.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叶切除经验[J].临床肺科杂志,2012,17(12):2207-2208.
论文作者:马顺然,周云峰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3月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4
标签:肺叶论文; 术后论文; 手术论文; 胸腔镜论文; 淋巴结论文; 肺癌论文; 两组论文; 《医药前沿》2016年3月第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