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教材现存的八大问题及原因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大问题论文,教材论文,原因论文,计算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当前形势下,教材的统编时代已经过去,教材出版已经进入市场竞争阶段。可以看到:中小学、中职中专等学历教育教材垄断的坚冰已被打破;高职高专成为新的竞争热点;本科、研究生扩招和教材改革给出版界带来新的机遇;英文原版教材引进国门;非学历教育教材市场竞争态势愈演愈烈。教材出版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越来越多的出版社将出版重心向教材倾斜。鉴于计算机技术在当今世界各领域发展的巨大先导性和渗透力,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急剧深入、广泛,社会电子信息化的步伐日益加快。特别受近年国家高等、中等学历(职业)教育电子信息类专业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以及专业结构的调整,使得高职高专、大学、研究生的计算机教材需求激增。另一方面,随着计算机应用的越来越广泛和深入,掌握计算机与信息处理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已经是人们胜任本职工作和适应社会发展所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一。计算机人才备受市场的青睐,人们学习计算机的热潮也一浪高过一浪,由此也带来了计算机培训教材等非学历教育教材的热销。受其巨大的市场潜力和丰厚利润回报的诱惑,大多出版社不约而同地将目光瞄准了计算机类教材的出版。一时间市面上各类别、各层次、各版本的计算机教材蜂拥而来,烽烟骤起,热闹纷繁。
一、目前市场上计算机教材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许多出版社都纷纷推出了各自不同的计算机教材。市面上的计算机教材五花八门,应有尽有,极大地促进了人才的培养、技术的进步、社会的发展。纵观近年来计算机教材的发展,还是存在不少的问题。
1.重复出版,内容和形式雷同,缺乏个性
计算机教材由于价格高,需求量大,具有较大的利润,各出版社都想占领这一市场,一时间仿佛“只要是计算机教材就赚钱”。据不完全统计,全国600多家出版社,近1/2的出版社都曾涉足计算机教材领域,而出版计算机图书较多的有几十家。这些出版社几乎抢占了所有的计算机教材市场,各自为政,甚至同一出版社某层次的计算机教材还出版多种版本。结果是计算机教材虽然种类繁多,但是仔细一看,内容和形式都很雷同,缺乏个性化的风格,读起来呆板、枯燥。比如,有的计算机基础类教材,不要说内容大同小异,甚至连日录的编排顺序都差不多。目前高校计算机教材更是如此,创造性和思想深度都不够。计算机教材好像普遍有一种追求浅显易懂的趋向,以致有些时候给人的感觉从中职中专到研究生的教材都没有很大的区别。过多的重复出版最终必然导致一部分教材找不到市场,遭遇退货的厄运,教材的危机也必然会迟早到来,出版社期望得到高额利润回报的愿望化为泡影。
2.仅片面体现系统知识的灌输,不重视实践和创造
计算机教材本是实践性极强的教材,但长期以来,教育模式还是偏重于理论教学,其直接结果是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偏弱。因此,我国的计算机教学机制和教材对计算机课程本身的认识都存在误区,计算机本是应用性、开放性工具,不需要人人去大量学习它的早期结构、制造原理和技术以及编程知识,而我国的计算机教学已形成重原理、轻应用的模式,片面重视系统知识的灌输。这反映在教材上就是片面体现系统知识的灌输,不重视实践和创造。计算机是工具,它的应用性、开放性决定了不管是什么专业的学生,学计算机的目的都是为了强调它的应用性和实践性。比如,师范类专业的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应以更多专业适用的软件应用知识内容为主,学习一些介绍多媒体课件制作软件的课程,以便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后能改变传统的教学手段,采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机械制造类专业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应学习计算机绘图的应用软件课程,以改变过去手工绘图的局限等。
3.内容陈旧、过时,跟不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目前,我国计算机教学远远滞后于该学科知识的实际应用,且矛盾相当突出。这就导致了教育理论与社会实践的严重脱节,计算机教材内容陈旧与当前主流技术差距太大,造成学生所学的东西都是过时的、陈旧的,学生的实际工作水平就会大大降低,其结果只能会进一步加剧计算机人才短缺。教材是历史或现实经验的总结,内容滞后于实践,应当是可以理解的事情。但这种滞后如果到了影响人才培养的程度,就不得不郑重对待了。教材的出版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不同步、教材过时、最新成果反映不够的原因有多方面,主要有以下两点:(1)由于计算机技术发展与更新异常迅速,教师经过不断学习,在科研实践中加以消化和应用后,采用“技术+教学体会+科研实践”这种通常的教材编写模式编写教材,到出版社严格的“三审三校一审读”出版流程,再到印刷出版,至少也要花上一两年的时间,而在此期间更新的计算机技术已经出现,致使现行计算机教材一贯滞后于技术的发展。(2)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出版社更看重教材带来的经济效益。由于计算机技术发展很快,出版社如果紧跟技术发展,不断地推出新版本的话,原来的旧版本就会卖不动,而往往出版社启动教材修订计划,是旧版本快要销售完时才会考虑的,而不会因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与更新及时推出新版教材。出版社的想法是计算机教材每种版本的读者有限,印数不多,只有重印才能保持效益。
4.缺乏专业行业标准及出版规范
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涌现出的许多新概念、新技术、新名词、新计量单位等令人目不暇接。由于大多计算机名词是从国外翻译而来,因此出现了多种版本。例如,因特网,英特网;登陆,登录;默认,缺省;复制,拷贝等。计算机中的英文字母大小写极不规范,书写也不统一,如Basic,BASIC;Frontpage,FrontPage,FRONTPAGE;Windows2000,WINDOWS2000,windows2000,WINDOWS2000等。计算机中的计量单位不统一,也不规范,如kb,Kb,KB;Bps,B/s,bps,b/s;kbps,Kbps。另外,计算机教材中的正斜体使用极其混乱。大多出版社为了避免编辑统稿上的麻烦,都不约而同地在计算机教材中统一使用了正体。然而在具体的计算机教材中常常会涉及很多自然科学中的国家已明文规定的正斜体符号。一方面是全部使用正体,一方面是国家已明文规定的正斜体符号。这样就在客观上造成了计算机教材中正斜体使用混乱的现象。造成不规范的主要原因就是现行规范标准跟不上计算机的发展,且各种规范操作之间尚存在着一些不太统一之处,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编著者和出版社编辑在认识上的混乱与使用上的困惑,影响了教材的科学性和可读性。
5.内容的单一性不能满足学生需求的多样性,既重复又脱节的现象严重
在不同学校中,甚至在同一学校中,学生在教学内容接受能力和自学能力方面均有较大差别,这种差别是客观存在的。目前尚不多见针对不同层次学生开发的计算机教材,大量的只是多家出版社的雷同或重复的计算机教材。各层次的计算机教材既重复又脱节的现象严重,突出表现在学历教育用书上,即中小学教材、中职中专教材、高职高专教材,以及本科、研究生各层次教材的衔接上,没有体现一个统一的编写思想,自然造成内容重复又脱节,或者简单地认为前一层次的教材是后一层次的简写本,或者简单地认为后一层次的教材是前一层次的复杂化。比如,在安排小学计算机教程内容的同时,也要安排好与初中、高中计算机教程内容的协调,这样会使教材安排更为合理。可惜的是目前各层次的计算机教材缺乏统一编写思想作为指导,难免在内容上重复又脱节。
6.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教材没有结合各专业来编写,缺乏专业特色
现在计算机与许多专业课程结合都相当紧密,大多数专业都开设了计算机课程,这些专业都不是只需要泛泛的计算机技术,而是需要有专业特点的计算机技术作为支撑。目前的状况是非计算机专业所选的教材都是大众化教材,大部分教师并没有把计算机结合进自己的本专业来讲解。在基础教材中可能大部分都是介绍如何打字、如何排版、如何制作电子表格等内容,而忽视了结合各自专业特点的内容。比如,文科和理工科在现实中需要的计算机知识是大大不同的,如果要求学生一律接受相同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恐不恰当。再比如,对于工科学生,如果上计算机基础课的时期,能在系统控制、C语言以及接口技术等方面加强、加深的话,对他们以后在专业方面的学习发展大有裨益。目前,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教材一直是走趋同化的路子,基础课教材无任何区别,几乎所有专业的计算机教材都存在没有结合专业知识来编写的问题。
7.多为纸介质的、平面的,不能满足不同要求、不同类型、不同模式的教学需求
根据教学需求的不同和具体条件的不同,采用的教育技术也不同。目前,教学中应用的教育技术大体有四种模式:基于传统教学媒体(如幻灯、投影、视听设备、语言实验室等)的常规模式;基于多媒体计算机的多媒体模式;基于Internet的网络模式;基于仿真技术的虚拟现实模式。不同模式的教学需求决定了现在的教材概念不应只是纸介质的、平面的,而应是立体化的。为满足不同要求、不同类型、不同模式的教学需求,立体化教材应是教材发展的方向。立体化教材在形式上除包括传统的纸介质产品外,还包括音像制品、电子和网络出版物;在内容上是一个由主教材、教师参考书、学习指导书、试题集等组成的完整体系。这些组成部分通过一体化设计,采用不同的编写方式,把教材的精华从各个角度呈现给老师和学生,既有重复、强调,又有交叉、补充,相互配合,形成一个教学资源的有机整体,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教学包和完整的教学解决方案。
8.引进版教材定价高,整体效益不佳
2002年,国家教育部对全国本科院校提出了要求:在3年的教学中,要求开设5%~10%的双语课程。一方面是教育部的推动,另一方面是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教育将进一步同国际接轨。两方面的利好因素将使引进版的计算机教材需求量持续增长。引进版的计算机教材与国内原创教材相比,突出的特点是:(1)引进版教材大多是国外著名大学的教材,是被国际承认和接受的经典教材。(2)引进版教材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编著者惟恐学生看不懂,所以语言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学,而教师只起指导作用。(3)引进版教材在版面设计上,大量采用彩版印刷,视觉效果相当好。(4)引进版教材的版面设计都采用有一定留白的版式,方便读者做笔记,体现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正是因为有这些特点,引进版教材对高校教师、学生有一定的吸引力。仔细分析,引进版教材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定价高,引进版的计算机教材主要集中于几家大出版社,由于其强大的购买实力,相互间版权竞争激烈,使教材引进成本高,主要体现在版税高,再加之翻译费用高,造成图书定价居高不下。而目前国内对于高定价的教材承受能力比较弱。因此,读者面对高定价的引进版教材的感觉是“想说爱你不容易”。由于高校教材是以编著版教材为主,引进版教材只是一个补充,再加上其定价偏高,这是目前引进版教材整体效益不佳的重要因素。
二、计算机教材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出现上述问题,其根本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一些出版社片面追求计算机教材带来的效益,忽视了教材出版的目的和责任
“只要是计算机教材就能挣钱”,这是促使许多出版社跻身计算机教材出版行列的原动力,而无视自身是否有能力开发教材。通常,这样的出版社前几年持有“只要是计算机书就赚钱”的观点,今天又认为“只要是计算机教材就赚钱”,因此往往把发展策略定位在图书数量的盲目扩张,从而无法超越对市场的盲从,无法搞清教材市场的本质需求与变化趋势,急功近利,把赚钱作为惟一目标,从根本上忽视了教材出版的目的和责任。这样的出版社一心只想赚钱而又不把工夫下在如何做好教材上,最后很可能落得大量地投入打水漂,得不偿失。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这样的出版社往往缺乏策划、编辑计算机教材的专业人员,根本不具有开展出版计算机教材业务的能力。或者即使有编辑力量,但没有下工夫有针对性地根据教改的一线信息、市场信息来策划和组织编写教材。因此在具体操作上也只能是一味“跟风”、追热点了,跟在别人身后亦步亦趋。这样怎能不造成计算机教材内容和形式都很雷同,严重缺乏个性呢?
2.一些出版社在选择教材编写者时把关不严或选择不当,所选者不适合编写教材
内容质量是教材的生命。因此,选择好编写者是保证教材内容质量的关键。一些出版社在选择教材编写者时把关不严,是指把一些水平不高,根本没有编写经验,而只有“剪刀+糨糊”或者“鼠标+打印机”工夫的人视为上客,吸收进作者队伍。这样的作者编写的教材思路混乱,语言风格不一,甚至很多有侵犯他人版权的问题。这种书大多是一些“枪手”从网上、书上摘抄一些资料,胡乱凑合起来的,造成内容平平、粗制滥造的教材面市,带来很坏的影响,这一点坚决要加以制止。随着教材出版市场的逐渐规范,这种教材的数量呈不断减少的趋势。
教材编写者选择不当不适合写教材,是指教材的编写不同于学术专著,不同于技术类图书,也不同于科普图书。不能在遴选作者时只看是否是有很高成就的专家学者,或是实践性强的案例开发者。最适合写教材的编者并不仅仅是那些在学术上有很高成就的专家学者,而恰恰是那些既在学术上有一定成绩又处于教学一线的教师们。他们既了解学术发展前沿的状况,又深谙教学规律,一方面能将学术成果体现在教材编写中,另一方面又能兼顾学生的具体需要,这些教师在编写教材时往往能贴近教学的实际。而目前市面上的教材问题多,有很大一部分是作者本身水平很高,但由于并不适合写某类教材而造成的。这些作者不能很好地把握学生的学习心理,并且不能很好地组织教材内容,以使学生能够实实在在地掌握专业知识。
3.缺少激励机制,教师编写教材的积极性不高
激励机制主要体现在两方面:(1)出版社对编著者的激励机制,主要是稿费薪酬的高低问题。(2)学校考核、评价教师的机制。
教师编写教材的积极性不高,一方面原因是稿费薪酬偏低,出版社的教材出版机制不成熟。在教材的出版上,大多出版社不愿投入启动资金,稿费薪酬偏低。而编写教材又是一件需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的事情,要求教师在教学方面、科研方面有一个积累过程,因此教师不愿编写。出版社要想吸引一流作者编写教材,就要想方设法提高编写者的报酬。目前,教材的稿酬多采用版税的方式支付,对于出版社而言,如果教材能加强营销,走畅销书的道路,出版社和作者就能双赢。
另一方面,目前考核、评价机制制约着教师编写教材的积极性。这一点在高校最为突出。在绝大多数高校,编写教材并不算科研成果,理由是编写的教材不是原创性的东西,只是对知识的再加工,没有什么创造性。在现行的高校教师职称评定制度下,编的教材再多,对晋级提升也无多大帮助。所以,教师们不愿在教材的编写上花时间,宁愿将更多的时间花在写专著、搞科研上。目前,要提高教师编写教材的积极性,很重要的一方面是教师的考核、评价机制急需改革,当然这超出了出版社的能力范围,需要全社会共同的关注与努力。
三、结束语
了解了计算机教材存在的问题以及产生的原因,有利于今后有针对性地避免一些问题,不要再重蹈覆辙。目前,教材市场成为许多出版社的主战场。对从事计算机教材出版的出版社而言,教材市场肯定是存在机会的,但是如果编写不当、出版推广方法不得当,风险也一定会更大。面对激烈的竞争,计算机教材出版显示出了“精品化”的趋势。精品教材是一个综合指标,它包括正确的导向、符合当下的需求、富有新意、一流的质量等。出版社只有认真分析计算机教材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找到对策,才能在实现教材精品化的道路上走得更稳、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