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复关于近代国家理念的阐释,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近代论文,理念论文,国家论文,严复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K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321(2008)02-0018-06
19世纪七八十年代,以王韬、郑观应为代表的早期维新思想家提出了仿效西方君主立宪的主张,深化了国人的政治改革思想,也是中国传统国家观念发生新变化的重要标志。然而,早期维新思想家对于近代国家观念、政治理论缺乏了解,并未完成国人国家观念从传统向近代的根本转变。这一重要转变是通过严复实现的。严复早年留学英国时,泛览西方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诸籍,究心于西方社会政治学说,并注重考察英、法等国的社会民情,深受西方社会政治学说的浸染,为他以后新型国家观念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895年初,严复愤于甲午战败,遂在天津《直报》发表《论世变之亟》、《原强》、《辟韩》、《救亡决论》四文,鼓吹变法维新。同时翻译《天演论》、《原富》、《群己权界论》、《社会通诠》、《法意》等西方名著,系统输入西方社会政治学说。此外,他还通过《政治讲义》等讲演文章详细阐明自己的此类见解。本文试就严复关于近代国家历年的阐释谈一些不成熟的意见,以就教于诸位方家。
一、用民权说抨击旧的国家理念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尽管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然而至少在中日甲午战争之前,多数国人的思想观念还都停留在“道惟其旧,其惟其新”的水平上。其时,仁人志士愤于列强侮华,起而救国,诸如林则徐提出的“杀敌要诀”——“心齐、胆壮、器精”;魏源倡导“师夷长技以制夷”;太平天国主张“与番国并雄”;冯桂芬提出“采西学”、“制洋器”;郑观应呐喊“商战”以及洋务派“富国强兵”政策等,大抵反映了甲午战前中国社会各阶级、各阶层代表人物对于爱国、救国之路艰辛探索的思想轨迹。这些探索既有新的收获,也存在着一定的时代局限性。其共同性的局限性就是他们的爱国思想都是建立在传统的国家观念基础之上,受到“忠君报国”观念的制约。即使像郑观应那样思想成就比较突出的进步士人,在他撰写的《盛世危言》里依然浸透着传统“忠君报国”观念的濡染。其云:
恭维我皇上,天亶聪明,宅中御外,守尧舜文武之法,绍危微精一之传,宪章王道,抚辑列邦,总揽政教之权衡,博采泰西之技艺;诚使设大小学馆以育英才,开上下议院以集众议;精理商务,藉植富国之本;简练水陆,用伐强敌之谋;建皇极于黄农虞夏,责臣工以稷契皋夔,由强歧霸,由霸图王,四海归仁,万物得所,于以拓车书大一统之宏规而无难矣。①
既然如此,那么,中国传统国家理念的内容究竟如何呢?
秦汉以降的两千多年,中国基本上是一个统一的、由诸多民族构成的、以君主制为基本政治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在政治理念方面奉行的是与这种社会政治状况相适应的“天下国家”观,即认为“天”是至高无上的,“天下”万物都来源于“天”、服从于“天。”直到清朝后期,颇具变革精神的魏源在谈到天下万物“以何为本,以何为归”的问题时还认为“以天为本,以天为归”;古代圣贤“其生也自上天,其死也反上天。其生也教民,语必称天,归其所本,反其所自生,取舍于此。大本本天,大归归天,天故为群言极。”②代表“天”的意志支配万物众人的则是“天子。”“天子”居于中国,中国在天下的中央,四周诸侯拱卫,夷狄宾服。《管子》说:“天子有万诸侯也,其中有公、侯、伯、子、男焉,天子中而处。”③这样就把“天”、“天下”、“国家”、“君主”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以服从君主权威为核心内容的国家观念,即视国家与君主为一体的观念。在帝制时代,皇帝以此自居,臣民也予认同,“国家即君主”几乎是所有社会成员的共识。东汉初,宋弘推荐桓谭于汉光武帝刘秀,桓谭却诱导刘秀鼓琴取乐。宋弘责备桓谭说:“吾所以荐子者,欲令辅国家以道德也,而今数进郑声以乱《雅》、《颂》,非忠正者也。”④“辅国家”指的是辅佐汉光武帝刘秀。《晋书·陶侃传》记载:“侃厉色曰:‘国家年小,不出胸怀。’”⑤国家即晋成帝。传统“天下国家”观念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发展的产物。它一方面反映了古人对于国家、民族热爱的情感,起到凝聚国家人心的作用;另一方面又存在着“君国不分”、导致君主专断独裁的流弊。随着中国封建社会的衰落,这种弊端的危害性愈演愈烈,君权恶性膨胀,强化了君主专制,扭曲了国人对于祖国关爱的思想道德情结。当中国社会步入近代,在新兴社会力量掀起的爱国运动的情况下,传统国家观念的局限性、狭隘性便暴露无遗,势必要随着社会的进步而发生一番新陈代谢。
在近代,随着爱国救亡斗争的深化与西方思想观念的输入,以“君权至上”、“朕即国家”为核心内容的传统国家观念受到新思潮的挑战,以“民本君末”、尊重民权、“民为国本”为基本内容的近代国家观、政治观就是最具挑战力的新思潮。近代仁人志士对“朕即国家”的封建君权思想展开抨击,并用新的观念取而代之,实现了国家观念从传统走向近代的历史性转变。
早在中日甲午战争以前,国人就谴责西方列强对中国的肆意欺凌,表现出强烈的捍卫国家主权的意识,已经包含了若干近代国家观念的因素。早期维新思想家对于“君民共主”的称赞就包含了对于近代新型国家政治的向往。而近代国家观念的真正形成则是在中日甲午战争以后兴起的戊戌维新时期。在戊戌维新运动中,维新派用进化论、民权说对“君权至上”、纲常名教等专制主义思想展开猛烈批判,重新审视了传统的国家观念,不再把“国”与“君”相联系,而是把“国”与“民”联系起来;“国家”不再被视为君主的“私产”,而被看作全体国民的“公产”,“爱国”不等于“忠君”,而是体现为对于祖国、人民的热爱与忠诚。而严复对于传统国家观念的抨击尤其具有代表性:
中国自秦以来,无所谓天下也,无所谓国也,皆家而已。一姓之兴,则亿兆为之臣妾。其兴也,此一家之兴也,其亡也,此一家之亡也。天子之一身,兼宪法国家王者三大物,其家亡,则一切与之俱亡,而民人特奴婢之易主者耳,乌有所谓长存者乎!⑥
他怒斥专制君主为“窃国大盗”,称“秦以来之为君,正所谓大盗窃国者耳。国谁窃?转相窃之于民而已。”⑦他看到,“君权至上”、等级尊卑观念在国人思想上早已根深蒂固,非用大力气进行破除不能肃清之,他说:
夫中国亲亲贵贵之治,用之者数千年矣,此中之文物典章与一切之谣俗,皆缘此义而后立。故其入于吾民之心脑者最深而坚,非有大力之震撼与甚久之渐摩,无由变也。⑧
严复用民权说剥去了加在君主头上的神圣光环,认为君主并非天然神圣,君权亦非神授,君主不过是从人民中选出来为民谋利益的办事人员而已。“是故君也臣也,刑也兵也,皆缘卫民之事而后有也”;国、民与王侯将相之间正确的关系应该是:“国者,斯民之公产也;王侯将相者,通国之公仆隶也。”⑨
严复大胆宣称“国”为人民的“公产”,至尊至贵的“王侯将相”不过是国民的“公仆隶”而已,明白无误地用近代思想阐明了国家的本质。严复用民权说对于陈旧国家观念的抨击树立了反对封建君主专制的楷模。继之,谭嗣同用民权思想激烈抨击“君为臣纲”,批评封建统治者提倡的“忠君”是助纣为虐的“愚忠”。他指出:
君为独夫民贼,而犹以忠视之,是辅桀也,是助纣也,……三代以下之忠臣,其不为辅桀助纣者几希。⑩
严复、谭嗣同等维新派思想家在中国近代史上较早地用近代民权思想大胆抨击君权,否定封建君主专制,初步阐明了近代国家理念的要义,为其最后形成奠定了思想基础。
二、用进化论阐明国家的起源与发展
严复的近代国家观念是与进化的社会发展观紧密联系的,要正确认识国家的起源和本质,必须用进化论观点对其进行历史的考察。他说:
案前会所言,其紧要处,不外数条:一是政治与历史关系密切,所有公例,比从阅历而来,方无流弊;二是国家是天演之物,程度高低,皆有自然原理;三是国家既为天演之物,则讲求政治,其术科与动植诸学,所用者同。(11)
严复基于近代社会科学的角度,认为国家并非从来就有,亦非圣人所赐,而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自然进化的结果。他以君主的产生为例加以说明:人类社会最初结构简单,后来出现复杂情况,“有其相欺,有其相夺,有其强梗,有其患害,而民既为是粟米麻丝、作器皿、通财货与凡相生相养之事矣,今又使之操其刑焉以锄,主其斗斛、权衡焉以信,造为城郭、甲兵焉以守,则其势不能。于是通功易事,择其公且贤者,立而为之君。……是故君也臣也,刑也兵也,皆缘卫民之事而后有也;而民之所以有待于卫者,以其有强梗欺夺患害也。”(12)用社会进化和民主学说的观点阐述了君主产生的历史原因。
他通过翻译英国学者甄克思(Edward Jens,1861-1939)所著《社会通诠》(A History of Politics),借鉴其观点,阐述了人类社会发展经历了“图腾”、“宗法”、“国家”等三大阶段的重要观点。此三阶段实际也是国家历史发展的三种形态。严复说:
夫天下之群众矣,夷考进化之阶级,莫不始于图腾,继以宗法,而成于国家。方其为图腾也,其民渔猎,至于宗法,其民耕稼,而二者之间,其相嬗而转变者以游牧。最后由宗法以进于国家,而二者之间,其相受而蜕化者以封建。方其封建,民业大抵犹耕稼也。独至国家,而后兵、农、工、商四者之民备具,而其群相生相养之事乃极盛大而大和,强立蕃衍而不可以尅灭。
他认定这三种国家形态的递相嬗变,乃是不可改变的发展趋势,具有规律性。他说:“此其为序之信,若天之四时,若人身之童少壮老,期有迟速,而不可或少紊者也。”(13)后来,他在《政治讲义》中再次阐述了这种观点,只是把第三阶段的“国家”一词换成“军国社会”一词。他说:
群之所始,《社会通诠》所言,已成不易之说。最始是图腾社会,如台湾生番之“社”,西南夷之“峒”。其次乃入宗法社会,此是教化一大进步。此种社会,五洲之中,尚多有之。而文化之进,如俄国、如中国,皆未悉去宗法形式者也。最后乃有军国社会。不佞今所讲者,大抵皆此等社会之政制矣。(14)
严复所描述的三种社会发展阶段,即“图腾”、“宗法”、“国家”(军国社会),大致相当于今天社会发展史中所说的原始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这些论述贯穿着社会进化的理论,体现了一种全新的国家理念,对于当时的中国人来说完全是闻所未闻的新知识。尤其值得称道的是,严复不仅一般性地阐述了新的国家理念,而且还用这种理念论述了欧洲国家和中国的社会历史发展过程,比较准确地道出了中国社会所处的历史发展阶段,为人们正确认识中国国情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他认为欧洲各国都曾经历过很长的“宗法”社会阶段,其迅速发展仅是近一二百年的事,赞叹它们“何进之锐耶”。反观中国,依然停留于“宗法”社会阶段。他说:
乃还观吾中国之历史,本诸可信之载籍,由唐虞以讫于周,中间二千余年,皆封建之时代,而所谓宗法亦于此时最备。其圣人,宗法社会之圣人也。其制度典籍,自那个法社会之制度典籍也。……乃由秦以至于今,又二千余岁矣,君此土者不一家,其中之一治一乱常自若,独至于今,籀其政法,审其风俗,与其秀桀之民所言议四惟者,则犹然一宗法之民而已矣。(15)
严复这些论断是近代中国先进分子最早对中国社会现状所作的科学判断,具有重要理论意义。
至于国家的发展变化,严复在理论上比较强调渐进式的“自然”演进,而否认参以“人功”努力的突变。他认为,国家形成于“自然”,人类社会进化程度愈低,国家对“天事”依赖愈重,“人功”影响的因素愈小,他说:
前会讲义所发明者,有最要之公例,曰国家生于自然,非制造之物。此例入理愈深,将见之愈切。虽然,一国之立,其中不能无天事、人功二者相杂。方其浅演,天事为多,故其民种不杂;及其深演,人功为重,故种类虽杂而义务愈明。第重人功法典矣,而天事又未尝不行于其中。(16)
凡国家法制之变也,必以渐进而无顿,此其理至易明也。(17)
他肯定地认为国家制度是在“渐进”的变化中发展的,体现了西方社会进化论对他的深刻影响。如他所言:
盖政治家上观历史,下察五洲,知人类相合为群,由质而文,由简入繁,其所以经天演阶级程度,与有官生物,有密切之比例。故萨维宜谓国家乃生成滋长,而非制造之物。而斯宾塞亦云,人群者,有机之大物,有生老病死之可言,皆此义也。(18)
三、关于国家内涵的阐述
严复根据西方政治学原理,把国家分为三种类型,即实行“独治”、“贤政”、“民主”等不同政体的国家。他说:
希腊诸子言治之书,其最为后来人所崇拜者,莫如雅里斯多德之《治术论》。其分治制,统为三科:曰独治,蒙那阿基;曰贤政,亚里斯托括拉寺;曰民主,波里地。独治,治以一君者也。贤政,治以少数者也。民主,治以众民者也。三者皆当时治制正体,然亦有其弊焉者。独治之弊曰专制,曰霸政,曰泰拉尼Tyranny,亦曰狄思朴的Despotlc。贤政之弊曰贵族,鄂里加基Oligarchy。民主之弊曰庶政,德谟括拉寺。……又近世之人,几谓德谟括拉寺为最美后成之制。(19)
“德谟括拉寺”即“民主”的音译。在他看来,实行民主制的国家是真正文明的国家,也是国家发展的成熟形态,用他的话来说是“真正国家”,或称“军国”,即实行民主制度的近代资本主义国家。
严复大体是用西方自由主义政治观点来阐述近代国家的内涵。在严复的思想观念中,“自由”是与“民主”同样重要的政治概念,从某种意义上说,“自由”甚至重于“民主。”这可以从他“以自由为体,以民主为用”一语中看出。在严译西学诸书中,西方自由主义占了相当重要的地位。严复是中国近代首次系统地向国人介绍西方自由论的学者。他翻译的英国约翰·穆勒写的《群己权界论》,系统阐述了西方政治自由主义思想。他翻译的亚当·斯密的《原富》则阐述了西方经济自由主义。严复还以近代学术的眼光对“自由”的内涵作了阐述:
盖自繇之义,本以论丁壮已及年格之人,有分别是非之常识者,其人无论对于国律、对于舆论,皆宜享完全自繇,自为造因,自受报果,绝非局外之人,所得拘束牵紾之也。(20)
自由者,各尽其天赋之能事,而自承之功过者也。(21)
从国家政治的角度看,他所说的“自由”包括国家拥有独立主权、实行民主自由的政治制度、政府保护人民的自由、人民拥有各种自由权利等。他说:
见世俗称用自由,大抵不出三义:一、以国之独立自主不受强大者牵制干涉为自由。此义传之最古,于史传诗歌中最多见。二、以政府之对国民有责任者为自由。在古有是,方今亦然。欧洲君民之争,无非为此。故曰自由如树,必流血灌溉而后长成。三、以限制政府之治权为自由。此则散见于一切事之中,如云宗教自由、贸易自由、报章自由、婚姻自由、结会自由,皆此类矣。(22)
在严复看来,自由不仅是一个伦理道德范畴的概念,而且是社会政治方面的概念;不仅体现在观念形态方面,还体现为一种新的社会政治制度。
严复在阐述国家观念时,注意到自由论与进化论、民主学说的结合。严复认为,弱肉强食、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普遍规律。竞争是自由的,只有在竞争中获得自由,才能取得生存和进化的条件。他说:
夫所谓富强云者,质而言之,不外利民云尔。然政欲利民,必自民各能自利始;民各能自利,又必自皆得自由始;欲听其皆得自由,尤必自其各能自治始,反是则乱。是以今日要政,统一三端:一曰鼓民力,二曰开民智,三曰新民德。(23)
严复把民主视为政治权利,而把自由视为人们一般的社会权利。一定的政治权利是以相应的社会权利为其基础。如果无广泛的社会权利作基础,近代民主制度便无法建立。为此,他提出“以自由为体,以民主为用”的主张,与康、梁等维新派亟亟于政治改革的努力有着明显的不同。
他以自由、民主学说作为思想启蒙的精神武器,是最早用这些观念抨击封建君主专制的启蒙思想家。此类事例不胜枚举,如他说:
夫中国亲亲贵贵之治,用之者数千年矣,此中之文物典章与一切之谣俗,皆缘此义而后立。故其入于吾民之心脑者最深而坚,非有大力之震撼与甚久之渐摩,无由变也。(24)
夫自由一言,真中国历古圣贤之所深畏,而从未尝立以为教者也。彼西人之言曰:唯天生民,各具赋畀,得自由者乃为全受,故人人各得自由,国国各得自由,第务令毋相侵损而已。侵人自由者,斯为逆天理,贼人道,其杀人伤人及盗蚀人财物,皆侵人自由之极致也。故侵人自由,虽国君不能,而其刑禁章条,要皆为此设耳。(25)
至于国家政治的运作方式,严复赞成实行现代政党制度。他认为,中国政界自古以来就有“党人”、“朋党”存在,而且视“结党”为大忌,“尤忌朋党”,但其含义与现代意义上的政党完全不同。政党的出现则是近代国家政治发展的产物,用严复的话来说“自国之政柄归民,而其势必归于有党。”(26)他从近代政治学的角度为政党作了定义,实际是为其正名,称:
政党者,民人自为无期限之会合,而于国家一切之问题,有主张之宗旨与求达之目的者也。(27)
组织政党是近代文明国家实现人民政治自由权利的一种具体体现,但是政党的活动应该是有限的,而非无限的,必须受国家法纪的约束:
夫文明之众,虽号结习自由,顾所谓自由者,亦必在法典范围之内,有或干纪违法,政府固得干涉而禁沮之。(28)
在他看来,在实行现代政党政治的国家中,以英、美两国的两党制最为成熟,他说:
夫代表议政之规,自以英、美二邦为先进。……是故英、美治体虽相悬殊,而其政府机关几为对待之朝野二大党而设,胜者在朝,负者在野。在朝者为之敷施,在野者为之程督,伺隙抵巇,各有报章,各有结集,大抵务为相胜而已。……夫代议之治制,论者已病其有不安易动之弱点矣,乃今益之以党派之棼,是之弱点不愈见乎?故惟两大相持,而后政策出于一门,所谓稳固者,即是谓耳。(29)
当然,严复对于现代政党政治的弊端也有深刻的认识,他认为现实中热衷于政党政治的人,“知政党之为何物,能结合团体以催促政治之进步,不过居最少之数,而攀援依附取利己私,盖十八九也。”(30)反映出他对近代政党制度的清醒认识。
至于在中国是否实行这种制度的问题,严复采取了审慎的态度。他一方面看到中国走向民主宪政已成大势所趋,实行政党政治在所难免;另一方面又看到中国的具体国情与欧美国家相差甚远,在国家政治制度的选择上不能不采取慎重的态度。他说:
今吾国既以立宪为民主矣,则或远或近,政党必从发生。发生矣,或散而为歧出之多党,或散而为对峙之两党,则由于之迁流,其于国运人心,皆有重要之利害,此爱国之士,政治家,不可不豫为研究,期于有以善其后者也。(31)
值得强调的是,严复非常看重国民的政治素质的培养与提高。在他看来,现代国家是由健康、文明的国民所组成,国民的政治素质是直接关系到国家能否强盛的重要问题。而中国由于受到长期封建专制统治的影响,多数人民只知有“君父”,做“臣民”,不知有“民主”,做“公民”,缺乏现代政治素质,阻碍着现代国家的建立。他说:
盖自秦以降,为治虽有宽苛之异,而大抵皆以奴虏待吾民。虽有原省,原省此奴虏而已矣;虽有燠咻,燠咻此奴虏而已矣。夫上既以奴虏待民,则民亦以奴虏自待。夫奴虏之于主人,特形劫势禁,无可如何已耳。(32)
人民的政治素质不提高,现代国家便建立不起来,中国也难以摆脱贫弱困境,走上富强之路。他认为中国改革所面临的当务之急是提高和改善国民的政治素质,即“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他说:
然政欲利民,必自民各能自利始;民各能自利,又必自皆得自由始;欲听其皆得自由,尤必自其各能自治始;反是且乱。顾彼民之能自治而自由者,皆其力、其智、其德诚优者也。是以今日要政,统于三端:一曰鼓民力,二曰开民智,三曰新民德。夫为一弱于群强之间,政之所施,固常有标本缓急之可论。唯是使三者诚进,则其治标而标立;三者不进,则其标虽治,终亦无功;此舍本言标者之所以为无当也。(33)
在政治素质中,严复认为爱国心、公德心最为重要。他说:
最病者,则通国之民不知公德为底物,爱国为何语,遂使泰西诸邦,群呼支那为苦力之国。何则?终身勤动,其所恤者,舍一私而外无余物也。夫率苦力以与爱国者战,断断无胜理也。(34)
严复以西方进化论、自由论、民主学说为宗旨,对于国家问题作了系统的阐释,在国内学界首先提出了新的国家观念。他的论述包括国家起源、发展、组成类型与结构、现代国家的形态与制度、政党政治的运作以及培养国民政治素质等方面,构成一个完整的思想理论体系。其中的许多主张都发前人所未发,不仅对于当时国人来说具有积极的启蒙意义,而且在今天也不失其现实理论价值。
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严复是最早从理论上阐述近代国家理念的思想家。早期维新思想家尽管提出“设国会”、“开议院”的政治主张,但由于他们与近代国家学说理论相隔膜,致使他们的政治主张因缺乏近代理论色彩而显得苍白无力,亦未能完成国人国家理念的近代转换。当康有为等人以今文经学加西学的方式构筑新的变法理论的时候,严复则通过发表一系列重要译著、论文,系统地介绍了西方国家学说,阐述了近代国家理念,最早打破传统的国家观念的束缚,把国人的国家理念建立在近代国家政治理论的基础之上。严复用进化论、民权说、自由论以及近代政治学、社会学等学说,大胆地否定了“君权神授”、“乾纲独断”诸陈说,阐述了民本君末、民为国本、主权在民等近代国家理论原则,为国人提出了一个全新的国家理念。严复在进化论的基础上,借鉴西人研究成果,提出以“图腾”、“宗法”、“军国”为循序演进的社会发展阶段论,以此否定了落后于时代的历史循环论,从而推动了国人历史观的进步。就理论贡献这一点而言,严复所做的工作不仅超越了王韬、郑观应等早期维新思想家,而且也在康有为等人之上。
总之,严复不仅向国人介绍了以往不曾注意的新学说、新思想,给正在成长的新兴资产阶级提供了新的理论武器,而且以出色的翻译成就完成了中国人民在引进西学上由被动接受向主动汲取的历史性转变,对近代中外文化交流作出杰出的贡献。严复开展的这些工作,无论是对封建旧文化的破除,还是对近代新文化的确立,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立下了不朽的历史功勋。正由于此,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把严复列入“在中国共产党出世以前向西方寻找真理的一派人物”行列之中。
注释:
①郑观应:《盛世危言·道器》,中国史学会主编:《戊戌变法》第1册,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年,第44页。
②魏源:《默觚上·学篇一》,《魏源集》上册,北京:中华书局,1976年,第5页。
③房玄龄注:《管子》,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第63页。
④《后汉书》卷26《伏侯宋蔡冯赵牟韦列传》。
⑤《晋书》卷66《陶侃传》。
⑥严复:《法意按语》,王栻主编:《严复集》第4册,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第948-949页。
⑦⑨(12)严复:《辟韩》,王栻主编:《严复集》第1册,第35,36,34页。
⑧(21)(24)严复:《主客平议》,王栻主编:《严复集》第1册,第119-120,118,119-120页。
⑩谭嗣同:《仁学》,《谭嗣同全集》下册,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第340页。
(11)(14)(16)(18)(19)(22)严复:《政治讲议》,王栻主编:《严复集》第5册,第1250,1245,1252,1267,1257,1289-1290页。
(13)(15)严复:《译〈社会通诠〉自序》,王栻主编:《严复集》第1册,第135,136页。
(17)严复:《续论英国宪政两权未尝分立》,王栻主编:《严复集》第1册,第235页。
(20)严复译《群己权界论》,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年,第82页。
(23)(32)(33)严复:《原强》(修订稿),王栻主编:《严复集》第1册,第27,31,27页。
(25)严复:《论世变之亟》,王栻主编:《严复集》第1册,第2-3页。
(26)(27)(28)(29)(30)(31)严 复:《说党》,王栻主编:《严复集》第2册,第300,300,300,303,299-300,306页。
(34)严复:《法意按语》,王栻主编:《严复集》第1册,第985页。
标签:严复论文; 中国近代史论文; 历史论文; 历史政治论文; 台湾政党论文; 群己权界论论文; 民主制度论文; 社会观念论文; 君主制度论文; 清朝历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