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霞
黑龙江省克东县人民医院 164800
摘要:泮托拉唑为一种新型胃酸分泌抑制剂,可选择性、非竞争性地抑制壁细胞膜上的质子泵-H+、K+ATP酶,从而阻断酸分泌终末步骤,产生强力抑制胃酸分泌作用;泮托拉唑在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呕血、黑便等出血症状方面可达明显改善,并可稳定患者生命体征,还可显著改患者腹部体征,用药后止血显效率及有效率均达100%,达到有效止血及抑酸的作用。是治疗消化性溃疡所致上消化道出血安全、有效的药物,应予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消化性溃疡合并症;泮托拉唑;奥美拉唑;疗效比较
消化性溃疡出血是消化性溃疡最常见并发症,其发生率约占本病患者的20%-25%,也是上消化道出血的最常见原因,并发于十二指肠溃疡者多见于胃溃疡,而并发于球后溃疡者更为多见,并发出血者。
消化性溃疡出血的临床表现取决于出血的部位,速度和出血量;消化性溃疡出血速度快而量多者,则表现为呕血及黑粪,如出血量少,出血速度慢而持久,则可表现为逐渐出现的低色素性小红细胞性贫血和粪便潜血阳性,十二指肠溃疡出血,黑粪比呕血多见,而胃溃疡出血,两者发生机会相仿,短时间内的大量出血,可因血容量的锐减而致头昏,眼花,无力,口渴,心悸,心动过速,血压下降,昏厥,甚至休克。药物治疗仍是目前采用的首选方法,其中抑酸治疗为主要措施。泮托拉唑为新型质子泵抑制,临床已广泛用于治疗消化性溃疡、反流性食管炎及胃泌素瘤等相关性疾病。近年来我院采用泮托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选取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病例44例,对其进行了临床观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一般资料:
收集整理2013年5月-2018年1月间我院门诊及住院患者44例经内镜证实由消化性溃疡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男30例,女14例,年龄36-78岁。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8例,对照组16例。均由内镜检查证实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入院前1-7天内有呕血或黑便等上消化道症状,两组病例的基本资料无显著差异。
2.用药方法:
16例对照组,给以奥美拉唑40mg+5%葡萄糖液250ml,静脉滴注每日2次,阿莫西林口服每日3次,每次0.5g,得必泰口服每日3次,每次1袋。28例治疗组病例给以泮托拉唑40mg+0.9%氯化钠液250ml,静脉滴注每日2次,阿莫西林口服每日3次,每次0.5g,得必泰口服每日3次,每次1袋;治疗中可输血、补液,但不可用其他影响胃酸分泌及止血药物,但如无效者,可另行改变治疗方案。
3. 疗效判断标准[1]
3.1?显效:24-48h内未出现呕血,黑便4天内转黄,生命体征平稳;3.2有效:48-72h内未出现呕血,黑便6天内转黄,生命体征平稳;3.3无效:6天后仍有黑便及上腹部症状者或经内镜证实仍有持续出血者均视为无效。
4.结果:
治疗组病例4天内止血26例,疗效判断为显效;6天内止血2例,疗效判断为有效;总有效率100%。对照组16例病例4天内止血14例,疗效判断为显效;6天内止血为2例,疗效判断为有效;无效0例。结果表明,泮托拉唑组溃疡并出血总有效率达100%,奥美拉唑组总有效率亦达100%,两组在治疗消化性溃疡并出血愈合率和总有效率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说明泮托拉唑是治疗消化性溃疡所致上消化道出血安全、有效的药物。
5.讨论
大出血是消化性溃疡最常见的并发症,出血量>1000ml约见于10-25%的患者,溃疡出血是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最常见原因。临床表现主要为呕血与黑粪。溃疡一次出血60ml以上即可出现黑粪,呕血则与出血部位、出血量和出血速度有关。胃溃疡一次出血量较多时可出现呕血,如出血速度慢或出血量少量,也可仅有黑粪,球部溃疡伴呕血者一般较少见,但出血量大或速度快致血流返流入胃,也可出现呕血。总之多数患者仅有黑粪,而无呕血,有呕血者一般均有黑粪。
全身症状取决于出血量和出血速度,及患者的反应性。如一次出血60-100ml时则仅出现黑粪,而无全身症状。出血量<500ml,由于循环代偿,或有轻度头昏、面色略苍白、脉搏多正常或稍速,血压多无变化。继续出血则可发生晕厥或休克,红细胞、血红蛋白、血球容积等在出血后数小时内常无变化,约6-12小时后血液稀释而下降。出血性休克控制后可有低热,持续3-5天或粪便转黄后降至正常。出血量多时,可出现轻度肠源性氮质血症,血尿素氮升高,但大多不超过140mmol/L。溃疡出血的诊断,一般不难。对于明显溃疡病史或诊断不易确立者,如病情允许应争取在24-48小时内进行急症纤维胃镜检查,以便及时明确诊断,以确定治疗措施。
泮托拉唑为一种新型胃酸分泌抑制剂,可选择性、非竞争性地抑制壁细胞膜上的质子泵-H+、K+ATP酶,从而阻断酸分泌终末步骤,产生强力抑制胃酸分泌作用。高萍等[2]研究发现泮托拉唑静滴后,胃内pH值均可升至602±0.39,用药后24h胃内pH>3总时间百分比升至8304%±5.05%,邹多武等[3]认为治疗消化溃疡较理想的胃内pH值,即24h胃内pH>3总时间百分比达75%-83%。同时此研究组发现用药后,96%的患者可于3天内止血,另有4%的患者可在4-5天内止血,其对上消化道出血的显效率为96%,总有效率为100%。
总之,泮托拉唑与奥美拉唑两组在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呕血、黑便等出血症状方面可达明显改善,并可稳定患者生命体征,还可显著改患者腹部体征,用药后止血显效率及有效率均达100%,差异无显著性,与并达到有效止血及抑酸的作用。用药过程中未发生任何不良反应。因而,泮托拉唑是治疗消化性溃疡所致上消化道出血安全、有效的药物,应予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上海市卫可安临床协作组.泮托拉唑钠注射液治疗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多中心临床研究.中华消化杂志.2013,125:36.
[2]高萍,许国铭,李伟,等.质子泵抑制剂与H2受体拮抗剂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抑酸效果比较. 中华消化杂志,2016,17:367.
[3]邹多武,许国铭,李兆申,等. 静脉滴注泮托拉唑对健康人胃内24小时pH影响.中华消化杂志,2015,25:236.
论文作者:刘海霞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8年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5
标签:消化道论文; 消化性溃疡论文; 患者论文; 溃疡论文; 体征论文; 疗效论文; 胃酸论文; 《健康世界》2018年1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