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英语教学关键问题的思考_英语论文

对我国英语教学关键问题的思考_英语论文

中国英语教学的症结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症结论文,英语教学论文,中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英语是国际交往的工具,信息传播的媒介,人类友谊的桥梁,世界文明的融合剂,因此,英语教学对于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来说都是重要的。英语教学在中国有近二百年的历史。(李良佑,1)英语教学研究也有一个世纪之余,研究的著作和论文比比皆是。本人就中国英语教学的现状谈四个问题,希望能从老题目中萌发出一点新的思考。

1.中国的英语教学是外语教学

Ellis认为第二语言和外语的获得都是习得,只不过第二语言是一种无指导的(untutored)或自然的习得(naturalistic acquisition),而外语是一种有指导的(tutored)或通过正式讲授的习得(classroom acquisition)。(1985:5)陈昌义结合中国外语教学的实际情况,分析了狭义和广义的第二语言,对第二语言和外语进行了界定,认为“中国人在中国境内学习其他国家的语言,应称之为外语”。(2001:11)本人同意陈昌义的观点。第二语言一般是在目的语国家的语言环境中习得和学得的,存在下意识行为过程,也存在有意识行为过程。然而外语却是在非目的语国家的语言环境中学得的,完全是一种有意识行为过程。二者的学习环境截然不同。在目的语国家,耳闻目睹均是目的语,而在非目的语国家,母语充耳盈目。学习语言的人的动机也不一样。第二语言习得者的学习动机主要是生存的需要,而外语学得者的学习动机主要是学术的需要,但是不排除一部分学得者的动机是为了移民。如果说在第一语言习得中从没有失败者,在第二语言习得中没有一个成功者,第二语言中确实存在“不可学得的东西。”(宁春岩,2001:3),那么,在外语学习中更是如此。

因此,在没有外语环境的中国学外语,需要自己创造环境。所谓创造环境,就是调动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拿出足够的时间,多接触外语,用有意识的学习行为来代替良好的语言环境中的下意识的习得行为。对于外语的学得者,要想学好外语,必须要有较大的学习动力或压力。在中国原私塾学校里,体罚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学生迫于体罚,不得不将四书五经倒背如流,等长大成人,受益无穷。我们应该从私塾的教学方法中悟出一定的道理来,尽管体罚不足取。中国有一句俗语说得好,严师出高徒。如果学生本身有强烈的学习外语的欲望,他/她就会自己找时间学,而且还会不断总结,采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取得较好的效果。如果迫于压力,学生也能学点东西。完全的放任自流是不可取的。目前国内英语专业的四、八级考试和非英语专业的四、六级考试,应该被视为一种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手段和契机,但不是目的。学习语言,不是靠看一两本书或几本书学成,而是要看各种各样的书,通过各种方式接触语言。

2.中国的英语教师也是学得者

在目的语国家,讲授第二语言的教师的第一语言几乎都是母语,听、说、读、写等语言能力不成问题。然而在中国,讲授英语的教师的第一语言是汉语,教师和学生都是英语的学习者,只不过教师比学生学的时间久,学的内容多,比学生先走了一步,汉语的“先生”惟妙惟肖地表达了这个意思。教师和学生都存在一个语际语(interlanguage)的问题。这一点恰恰被国外第二语言教学专家所忽略。语际语是第二语言学习者试图模仿目的语而造出的带有错误的非母语、非目的语的一种语料。(Selinker,1969:71;Selinker,1972)但这不是语言能力(competence)的问题,而是一种语言行为现象(performance phenomenon)。(Spolsky,1989:32)Stem为语际语研究设计了一个语言熟练程度(levels of proficiency)连续体,从最不熟练(minimum proficiency)到特别熟练(maximum proficiency)。(1983:356)可能教师在这个连续体上的位置比学生更靠近一些地道的目的语,但是,在教师身上也会出现语言僵化的现象(fossilization)。(Ellis 1994:353)换言之,不管第二语言或外语学习者如何努力,其目的语永远不会达到特别熟练、特别地道的程度。如果教师的外语水平不高,其方法越好,学生受害越深。与其让教师在课堂上说一些语际语,还不如让学生多读几本原版的英浯小说和报刊杂志。有一些教师非常喜欢在课堂上夸夸其谈,哗众取宠,学生当时觉得有趣,但过后一想,没有学到什么东西。

外语学得好不好关键在学生,不在教师。中国有一句俗语说得好,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国外的语言学家也多次谈到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方法或理论。(Stern,1983;Tarone &Yule,1989)同样一个老师教,有的学生出类拔萃,有的学生难以雕琢。不管教师如何努力,最终的成就或成果是看学生是否成才。不可否认,教师的人格魅力、师德品行、渊博知识以及治学态度会给学生以深刻的影响。然而,如果学生充耳不闻、视而不见,对老师的教诲从左耳进、右耳出,那么,再好的教师也是瞎子点灯——白费蜡。教师应该是导师,主要任务是指导或引导。教学应该是教学生如何学,而不是只教书。《第三次浪潮》一书的作者托夫勒有句耐人寻味的话:“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钱伟长教授也曾提出:“大学教育应该重视学生自学,大学教育就是要教会学生自学。培养学生自己学习新知识的能力,将来干什么,他就能学什么。不教不会,说明你办教育的失败”。

3.中国的英语课是技能课

Ellis在他的书中比较了五种课堂,其中包括外语教学课堂(1985:151),但是他没有谈到外语课中技能课与知识课的问题。在中国的大学中,外语是必修课,语种以英语为主。一部分教师把外语课等同于历史、经济、政治、心理学、教育学等课程,将外语课视作知识课,因此产生了以教师为中心、以讲授为主要方法的外语教学,出现了投入大、效率低、事倍功半的结果。本人认为,外语学习的过程是技能培训的过程,与音乐、美术、体育等专业极其相似,甚至与学烹饪、驾驶等有异曲同工之处。英浯专业开设的基础英语、高级英语、语音、阅读、听力、口语、写作、口译、笔译等课程基本上是技能课,而不是知识课。

学习语言不仅是通过听和读来理解、摄取信息和知识,更重要的是记忆和掌握这些信息和知识的载体——语言,以便日后通过说和写运用这个载体来传递信息和知识。正如读小说的人很多,但是写小说的人很少,原因之一是读者只理解、记住了小说的情节和内容,而忽略了小说中所使用的语言。如前所述,人是通过读和听来摄取语言和知识的,在大脑这个处理中心,可以只留下信息,也可以将信息、语言全留下。在外语学习阶段,记忆信息的载体——语言比记忆信息更为重要。

4.在中国英语学成的功夫在课外

我们分别在一所理工科院校和大连外国语学院作了一个问卷调查。在这所理工科院校,被调查人是2000级自动化系计算机专业和材料系成型专业的学生,共104人。在大连外国语学院,被调查的对象是1999级英语专业的学生,共294人。根据调查结果,这所理工科院校104人中每周用于英语课外自学的时间为7至10小时的共10人,占总数的10%;4至6小时的共44人,占42%;1至3小时的共44人,占42%;0至0.5小时的6人,占6%。他们每周的英语课课时为4节。这个学校的大学英语四级通过率在40-50%之间。在大连外国语学院,情况则大不相同,英语专业的学生每周用于英语课外自学的时间大大多于非英语专业的学生。每周用7小时的学生42人,占总数的14%;用14小时的64人,占22%;用21小时的83人,占28%;用28小时以上的105人,占36%。他们每周的英语课课时为14节。在英语专业四级统考中,他们的及格率为91.5%。有人会说,英语专业的学生用的时间肯定多。这是事实。就是用这样多的时间学习英语,4年下来,有的学生还学不好,适应不了社会工作,更不用说少花时间或不花时间学英语了。据调查,有一所外国语学校每周的英语课时(包括辅导)为10-12节,主要教材来自英国,每天早晨和晚上还有半个小时的听音时间。在100名被调查的学生中,有17%的人每周看英语课外材料超过10个小时,有29%的人超过6个小时,人数接近总人数的一半。王凌、何宁在对南京大学三年级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调查中发现,课本学习时间与英语水平成正比,也就是说,用于课本学习时间越多的人,四级考试成绩越倾向于高。(2001:17)对于非英语专业的学生,想投机取巧,靠走捷径学好外语,这可能是海市蜃楼,不切实际的幻想。学习不是靠一时的冲动,而是靠实实在在的功夫,坐下来认认真真读两本书。

外语学得中有很多方法,但是这些方法主要由教师在课堂上使用,而课外的时间和方法我们则往往忽略。我们往往会忘记,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而课外的时间是无限的。在2001年第三届中国英语教学国际研讨会上,王初明介绍了英语教学中采用的写作文的方法。这个方法要求学生在课后用英语写文章,能写多长就写多长,并以文章的长度为主要评分标准,占40%,内容、结构和准确性等方面则各占20%。(2001:57-58)此方法抓住了两个关键问题:语言的运用和课外的练习。写是语言运用两种方式之一。能用所学语言写出文章,表达自己的思想,这说明你基本掌握了这种语言。要求学生在课后写,这表明学生在完成正常的作业之后,还要拿出时间为这篇作文思考、看书、找资料、查词典,直到最后落笔,无形中学生增加了学习外语的时间,而其他学生可能在玩。因此,外语学得不花时间是不可能的。

目前,非英语专业的英语周课时为4课时,开两年。有的教师主张增加课时,把主意只打在课堂上。据观察,在非英语专业的学生中,英语学得较好的人功夫主要用在课外,而课外的时间是充裕的,甚至是无限的,并且不属于任何课程。我们应该把文章作在课外,占领课外的阵地,多布置作业,让学生在课外通过听和读大量增加英语语言的输入量,而教师在课堂的主要任务应该是考试、答疑、讲授方法。教师不要再做语言的二道贩子,让学生自己去查词典和语法书,让学生自己去听和说英语,让学生直接接触地道的语言,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有压力地去学,这样,我们的英语教学就会出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为,不管教师如何教,学生是最终的产品。

总而言之,在中国的英语学习是在非目的语的环境中有意识的学得过程,也是一种技能的培训过程,需要学习者在较强的学习动机激励下,把功夫放在课外,主动花时间和精力,按照外语专业的标准要求,通过反复操练来掌握外语。而中国教师主要的任务是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钻研一个领域,以应付未来高等教育的挑战。以上的问题可能是老生常谈,但是我们对这些问题是否仔仔细细地思考过?如果这些问题解决了,英语及各种外语的掌握可能不会成为很大的问题。

标签:;  ;  ;  ;  ;  

对我国英语教学关键问题的思考_英语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