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史上的第三个时代:全面文学的发展_文学论文

文学史上的第三个时代:全面文学的发展_文学论文

文学史上的第三个时代——向总体文学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文学论文,史上论文,第三个论文,总体论文,时代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内容提要〕肯定和发展中国总体文学研究并对其方法作些理论研究是本文的主要目的。既然比较文学是当今世界文学研究中生命力最强的方法之一,那么根据一国的总体文学,即使是中国总体研究的材料所观察、所结论,也不可能说都具有普遍性。但世界上每一种文学都有自己的特点,并对总体文学做出自己的贡献,对一系列方法中表现的重要原则:内涵、特点、原则、命题、共同的美学据点等却具有重要意义。尽管其中充满着不同的理论特色,却在走上总体文学的道路上占有显著位置。

〔关键词〕总体文学 综合 内涵 命题 国别文学 共同的文学规律 共同的美学据点

20世纪末,人类已进入电子、太空时代。现代科技改变着千百年来人们所形成的时空观念,世界并不象古老民族人们所想象得那么大。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缩短了、联系加强了。总体文学,作为人类文学史上的第三个时代,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重新被突现出来。向总体文学发展,就是各民族文学在世界文学总体之内的不断深入和扩大的交流;是各民族文学多元发展及在交流中融为一体的趋势,它体现了世界文学发展规律的一种文学现象。

一 内涵,特点

比较文学是把一国文学同另一国或几国文学进行比较,研究文学跟其它知识和信仰领域之间的关系。这种定义,在国际上既包括二元关系,也包括多元关系。但在比较文学产生的初期,人们把二元关系的研究称为比较文学。也就是说,给处理全面的国际文学问题的研究命名为总体文学。总体(generl)这一名称是不明确的,但是,除此之外还没有发现适当的词汇,所以暂且使用至今。提格亨(P.V Tieghen)认为:总体文学研究超越民族界线的那些文学运动和文学风尚。[(1)]比较文学和总体文学虽然在国际研究方面是相同的,但目标是不同的。比较文学比较A国文学和B国文学,而总体文学则是A、B、C、D……国的文学相比较。它的差别不单单是二元或多元的不同,而是要进行全面的国际性联系;要从各自国别的无数细节中、从迄今为止尚未发现的各种各样的探索中、使我们感到总体研究本身是对综合的、统一的一个强有力的基础的预知。这对解释世界同时代人们的精神纽带,就变得更为容易。由此看来,总体文学研究的领域,主要是以国别文学史家所研究的事项和以比较文学研究的结果为基础,把全部思想、感情的分析综合作为自己的工作。因此,总体文学有双重的特点:一是将某国的作家作品通过站在与其联系的国际文学环境的立场来展望,比从二元比较的观点来看能更好的理解。二是总体文学本身具有深刻的、伟大的历史的统一,许多国别文学史应隶属于世界文学的总体史中。由此可见,总体文学的动向是,世界文学的人类精神史。这是一个宏伟的目标。二元的比较文学研究取得一定成果以后,必然向总体文学研究发展,这是不容质疑的。

1.内涵

二元关系的比较研究,给本国文学史增添了不少命题和补充,使本国文学史家看见它自己的探究逐渐完备,看见它自己的叙述更清楚并更扩大起来,这是一个不小的收获。可是,比较文学要向更总体的认识进展、向国际文学史的认识进展,就不能停留在二元因子的作家作品的接受、放送的实证研究。人们要从国际的文学大事实的整体的目标认识文学,要在整体中把握并观其发展:影响、时尚、潮流、争辩、转变。二元的比较研究往往依附于本国文学观念,并不直接对于整个文学之国际史有所贡献。这样的例子实在太多了,翻开《二十世纪中外比较文学研究索引》,[(2)]大部分是:中国作家和外国文学,中国文学在国外,中外文学关系等研究。这些研究是为了解决某一些影响或转移的特殊命题之需要而提出的,而当它们在提出这命题的有限的范围内把这命题解决了的时候,它们便认为它们的任务已经完成。当我们研究意大利十四行诗(Sonnet)在西班牙、法国、英国;法国古典悲剧在荷兰、德国、意大利,或中国文学对日本、朝鲜、越南的影响;中国古典戏对德国、法国、英国的影响时,这种研究好象是往往表现着一种国际性的特质,它已不是二元的比较了。当人们从各国文学中研究一些共同的主题、永恒的题材、一些典型、一些传说的时候,对于文学共同“因子”的认识,某些作家“源流”的认识,以及促成接触的媒介者的认识都会大大的提高。这就能够使我们在国际文学史的经纬网线上找到有价值的材料。

然而,迄今更为人们所关注得多的是那些一国作品在外国之传播、外国一作家在中国的影响。这类研究作为放送者国家或接受者国家文学史的附庸是很好的著作,如“莎士比亚在中国”、[(3)]“白居易在日本”,[(4)]如“鲁迅与尼采”,[(5)]“梁宗岱与罗曼罗兰”,[(6)]把一些可贵的参考资料提供给中国文学史,却并没有纳入。而在这方面的研究却显得太泛、太碎。所谓太泛,一部研究作家的专著往往要接触到距离很远的各种问题,一个一个问题,一个一个时代的影响的陈述。著作者便可以利用许多已有的研究成果作为自己的论据。所谓太碎,研究一个作家的成就和影响要涉及到历史的各个方面,必然在研究内容方面不断增多。繁多而不可避免的重复,比例之不均衡、间接影响的缺欠等等,使各片段分用在那些有时相互离开的各不相同章节中,造成一种困扰和障碍。

2.原则

为要发挥总体文学历史之构成和贡献,我们应该习惯在各国文学中整个地研究同一种类的事实,按照合理的计划建立国际文学史。所以,总体文学,就是一种对于许多国文学所共有的那些事实的探讨,和探讨它们的相互依赖关系、它们的符合论。这个名称已经用了近百年了,可并没有多大威信,尤其在中国这方面的研究更少。所以我们有必要介绍和作些解释。总体文学是与各国文学以及二元的比较研究有别的,这是关于文学本身的美学上的心理学上的研究,与文学史的发展有关。“总体”文学史也不就是“世界”文学史。它只要站在一个相当宽大的国际的观点上,便可以研究那些最短的时期中的最有限的命题。这是空间的伸展,又可以说是地理上的扩张,这是总体文学的一个特点。

也许有人对“总体”会产生某种误解,认为它不免空泛而无特色,但我们却可以将三种学问区分开来。如国别文学,《红楼梦》在18世纪中国小说中的位置;国际文学,1,“二元比较”,拜伦对鲁迅的影响;2,总体文学,理查生和卢梭影响下的欧洲言情小说。而比较文学涵盖总体文学,是因为总体文学是比较文学的一种自然的展开和一种必要的补充。这门学问是更微妙更复杂得多,它把一些新的因子加到那些已知的事实上去,它不仅在解释和归类中需要个人的意见,而且还需用一种新的观点做许多独到的探讨和文体研究。但总体文学与二元比较研究毕竟有着不同的原则、固有的领域和特殊的任务。朗佛罗(Longfellow)曾说过:“一切国家的伟大作家中的最好的东西,并不是本国性的。”[(7)]显然,总体文学研究的思想、情感、局面、兴趣等是国别文学以外的东西,是其他国家中所被认识、鉴赏、模仿的东西、以及连接各国文学的纽带。

3.领域

凡是同时地属于许多国文学的文学性的事实,均属于总体文学的领域之中。当把这些事实整个地并入具有国际特点的研究,才能在各国文学及本国文学的运动无穷而复杂的环节中了解它们。这种总体研究可能是很多的,或者是国际影响;或者是一种更广泛的思想、情感、或艺术之潮流;或者是艺术或作风的共有形式。总体研究的主要目的,还是从那分开了各国文学的殊异之间辨认,划出并研究那差不多可以比拟的那些文明国家中的思想和艺术之共同和承继的状态;是更清楚地了解那文学所表现的智识和精神生活主要契机。总体研究不是一般空泛的讨论,而是要对作品作耐心的探讨和仔细的对比。总体研究要对一些共同的现象和有特质的时期限定,以辨别那由文学表现出来的感觉与思想的状态,检阅它们的历史,区别它们的不同,探求改变它们的因子。这些受时空限定的总体研究也许是暂时的国际间的时尚,作为文学运动的过程,自然有它重要的一面。

无论总体文学所系附的对象是什么,它总是把一切孤立的、超越国界之外的一切作家所固有的,让给国文学史家。它把接触、模仿、源流、翻译,作品的传播和两国间媒介者的任务之探讨,都让给了研究两位作家或两个国家间的关系的比较文学家们。总体文学注重的是各国文学史所取得的、确定的种种事实,使用着那些探讨者之敏锐所增多了的思想和情感的分析,不断地使用着二元比较学者所获得的成绩。它把这些思想和形式的交换、相互的影响、二元比较中所提出的可贵的事实捏合在一起,用它们组成一个整体,形成一种典型不同的综合(Synthese)。总体文学研究着空间更广大得多而时间却颇短的种种现象。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总体文学的特长和优势:1.它可以大量避免二元研究的缺欠和重复。把各国文学研究成果聚在一起,研究者很容易会发现那些还没有开垦的处女地。二元研究没有带我们去,而且连路也不曾指示给我们。它们只是拼命把一些主题研究一而再、再而三的提出来,在国别文学和二元比较研究上没有什么突破。而总体文学比较某一时代的各国文学,努力探讨各种不同问题,可以使研究者获得极大教益。2.从事各国文学的比较研究,可以把文学事实总体的规律清楚而明白地显露出来。二元的比较研究只是就一些特殊条件下,接受固有形式的影响研究或平行研究,而这些特殊条件在其他各国的文学史中是找不到的。因此,我们会很容易分辨那些现象是总体的,那些现象是本国的。总体文学可以帮助我们分别什么是从书中来的,什么是从生活中来的。3.从比较文学教学的角度看,总体文学教学比起孤立而无着落的单一国别文学教学更有魅力、更能令人满意。那种仅仅介绍英国文学、法国文学、德国文学的外国文学教学法,实在是落后、太无用了。比较文学暨总体文学有取外国文学之必要。因此我们在教育中和书籍中,一方面是考据的研究,发现人们所没有充分知道的事实或关系,从而提出结论并陈述其结果的探讨;另一方面是对国际文学史构成的总括,以探究它们规律。

二 命题,方法

对于国别文学和比较文学的关系,正如莫尔顿说的那样,比较文学是以国别这一单位为特长。即研究家的观点必须从national(国别的)扩大到international(国际的)。例如:探讨18世纪英国小说发展史,在考查其中的理查生的地位,或者中国古典诗中白居易的诗歌,这是国别文学范畴的问题。然而,研究家越过国境,观察理查生的小说对法国卢梭的影响,或者对狄德罗、歌德的影响;白居易对日本文学、朝鲜文学的影响,这就进入了比较文学的领域。如果再扩大一步,在理查生和卢梭的影响下,欧洲言情小说显示了怎样的动向,这就跨入了总体文学的研究领域了。

1.放射的影响

放射的影响,是总体文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命题。它与国别文学或二元比较文学提出的问题是不同的,是以一切人类文明的世界范围或几个国家为舞台的。一方面是时尚和国际潮流的影响,包括著作家们相互发生的作用,史家分化这作用并认识其性质、力量、时间、形态;另一方面,是并存性,探讨作品的类同,包括文体、结构、情调、观念等,不一定有影响。放射的影响,是从一个共同点出发,(作家或作品),向许多方向放射,在许多外国文学中起作用。我们要把那些接受影响的作家的材料收集起来,看看在这种影响中他们接受了些什么,怎样接受的。例如:意大利诗人彼特拉克(Francesco Petrarch)的“韵”对于英国、法国、西班牙、波兰等诗人的直接影响;中国唐诗对日本、朝鲜、越南的影响。这些影响是如何地表现出来的?由于诗体、字汇和风格之假借?还是诗人之道德精神以及思想之模仿、感情表现之加深?这种研究不是对一个诗人。或一个国家地区的研究所能奏效的,而是要根据所受影响的性质和深度集中去研究。卢梭在思想和感情方面的放射影响,白居易在情感和艺术形式方面的放射和影响都是如此。他们在感觉和智识方面在不同国家中的读者心头发生作用。总体文学的观点是将这些作品拿来,探讨在许多国家遭到的类似现象。他要亲自观察,研究诗之成功及影响的历史,从而确认发生在不同国家的这些影响,包括道德思想、历史思想、情感表现等。而这些作品每一个都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还需要我们加以个别的研究。

2.时尚、潮流

在同一个时代,某一作家或流派对许多国文学发生影响的时候,便构成了一种国际的“文学时尚”。模仿彼特拉克十四行诗的时尚,来自扬格之《夜思》的夜间的沉思之时尚等都是如此。有一些作家或作品的风格和艺术形式的一些思想和一些情感从一国过渡到另一国的时候,往往会改变了,或丰富起来,贫弱了。这便是总体文学所给人看的最有兴趣的光景,也是最重要、最有意义的。例如:恋爱诗的潮流,由意大利的十四行诗体,到法国的龙沙,再侵入波兰的柯夏诺夫斯基(Kochanowski),以及到中国的徐志摩、戴望舒的诗。我们还可以举出18世纪理查生的3部书翰小说:《巴美拉》、和《克拉丽思》和《格兰第生》,从英国产生了一股新潮流。卢梭模仿了它,写出《新爱洛绮丝》,歌德兴感起《少年维特之烦恼》,而它的模仿者又遍及世界各国。在我国,比较文学研究起步较晚,真正意义的总体研究不多。象曹庆主编的《比较文学史》、[(8)]曾小逸主编的《走向世界文学》、[(9)]刘立善著的《日本白桦派与中国作家》[(10)]等具有这方面的性质。编著者运用他人的研究传承关系,画出他所从事研究的问题及各国文学的影响,不乏十分出色的证例和渊源的研究。

3、平行、类似

比较文学的实证影响和平行研究是它们重要的活动范畴。而总体文学主要任务之一是提出尽可能多的在各国中呈现着的无可置疑的类似,并用“共有的原由”之作用去说明它们,以便寻找“共同的文学规律”(Common Poetics)、“共同的美学据点”(Common Aesthetic Grounds)。[(11)]

这种没有影响平行研究的例子是很多的,例如:《红楼梦》与《十日谈》、《飘》、《傲慢与偏见》;《西游记》与《巨人传》、《浮士德》、《罗摩衍那》,推敲几部作品的文化背景、写作风格,是相互不同的,可是在许多点上都有相近之处。在钱钟书的《谈艺录》中,将《续弦怪录》载薛伟化鱼,与卡夫卡《变形记》中格里高尔把象变成虫相比较,[(12)]见出共同,共通的“艺术规律”;还将鲍照的《舞鹤赋》与德国的席勒、法国的福楼拜、英国的叶慈等人的作品本比较,[(13)]证明国际文学规律的本通。这样的事实提出了种种兴趣最高的命题,是总体文学之方法所能确切地加以研究的。王国维也曾考证中国戏剧“当自巫优二者出”[(14)]是由宗教仪式肇始。而布朗(Calvin Brown)也说:占希腊、印度、中古日本及欧洲等地的戏剧也都由宗教仪式而来。[(15)]几部作品时隔百年,地差万里却在很多方面存在着不谋而合的相似,这不很清楚地表明那些互相没有影响关系的不同国家的作家们,表白着一种不难探测其原由的总体的情感,而披露出文学的一种新的倾向吗?

4.问题、方法

总体文学研究的对象是一个真正的国际单位,文学风格、文学流派。一部伟大作家、作品,可能包涵很多不相通的命题。例如研究易卜生的戏剧对世界戏剧的影响,左拉之于欧洲的自然主义小说,托尔斯泰小说的源流,我们都不能混淆了其中复杂的不同的国际潮流。限定了研究问题后,应该从尽可能多的国家中借来充分的文献和事实。以细心排定的“目录”为基础,阅读和参考各时期、各团体或文学运动的详细的历史,可以从二元的比较文学研究中获得益处,也不防从二流作家中获得专论的灵感。许多二、三流作家虽不重要,他们却驯顺地受着外国的影响,成为时代文学潮流的绝好证明。总体文学不仅在主要国的文学中去找有意义的文献,还要到范围不广的几国的文学去找。靠了这眼界之扩大,我们可以格外清楚地了解那些事实;格外鲜明地辨出那些微小的变化。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受波特莱尔《凉台》的思潮熏陶,《巴黎》受《老妇》、《静思》受《死亡》影响;艾青同时受魏尔伦的影响,如《马赛》、《纽约》、《红色磨坊》可见出魏尔伦《原野的城市》的象征主义;他的《献给乡村的诗》又受俄罗斯象征派诗人叶赛宁《不舒服的如水的月亮》的影响。[(16)]西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如法国的巴尔扎克、英国的狄更斯、俄国的戈果理、屠格涅夫、托尔斯泰对中国现代作家的影响都是明显的。狄更斯对老舍创作风格的影响,《滑稽外史》[(17)]激发了他写《老张的哲学》的灵感。鲁迅、矛盾都曾接受过这种影响。那些范围不广的国家之文学固然是难得有以放送者之身份起作用,但是以接受者之身份并有时以传递者的身份来说,它们却演着很大的角色。总体文学研究者可以用他所在国语言文字写各国文学作品中的这种关系,从这种研究同样问题的比较学者中,重新作国际性的分配和安排。一些知名作家,享受着一种特殊的、权威的影响,彼特拉克的十四行诗、哈姆莱特的独白、莱辛的美学信条……这些世界文学的古典章句,是这些权威促成的。但那些热忱的崇拜者又常常把他们所喜爱的诗人读得那么糊涂,常常改变了原意,因此我们看到的是真正的变形和误解。正如乐黛云指出的:“一种文化受益于另一种文化,正是通过这种‘误读’、改造和变形,亦即本民族文化的折射来完成的,自然研究这种‘误解中的共存’,对于理解文化汇合的规律及世界文化发展趋势都有重要意义。”[(24)]总体文学注意的便是这些单纯化的转变、误解中的共存,而不十分重视作家、作品的真实历史;因为他们要通过这简约或改变过的形式,引导和启发人们的想象并创立种种文学运动。当我们掌握了大量文献、聚集了有关资料和已获得的成绩,就要开始陈述和论证,把那些真实的类似关系联系起来。当我们要探讨中西文学中的悲剧英雄,便把掌握的希腊神话、中国神话显出同样问题的资料和篇章放在一起;当勘察形式问题时,就该把民间故事、寓言、童话、歌谣等并列、混合,然后照它们的类似合并,观察出各国文学之不同。曹顺庆的《中西比较诗学》,[(18)]具有总体文学味道。这部著作探讨着诗学美学,他们的思维、本质、风格、鉴赏等。在每一章都探讨着从各国文学中列举的例子,作详尽的陈述和论证。真正的诗学,从古希腊、中国古代文论发现与开垦,把一些类似的关系分列出来,在陈述和论证中把它们连在一起,这是我们不能不顺从的自然的类。显然,这是总体文学研究极必要、又十分困难的事。

三 走向世界文学

人类文学思想中的“世界文学”的概念,是在各国民族文学的世界性交流的历史进程中诞生的。近代意义上的“世界文学”概念是歌德的一次谈话中提出来的,[(19)]这是人类漫长时代中文学交流和融合的基本方向。总体文学的宗旨,正是实现人类同一性和领悟、一体化世界文学的实现。

1.总括

上一节我们已探讨了总体文学所提出的问题以及所使用的方法,我们还要对时代的和更广泛的文学时期作综合的叙述,以便对各国文学之间的关系、国际潮流等得到更准确的观念。我们所接触的篇帙浩繁而很少有个人气质的著作,有一种综合的倾向,却与总体文学研究关系不大。很多著作仅仅是把各国文学并列,只供读者分册、分章节“便览”。最初的人是这样作的,如杨周翰的《欧洲文学史》、[(20)]朱光潜的《西方美学史》[(21)]等,还有一些短的或是长的著作、文章,只能把各国文学史加以与一种极度简短的叙述或者繁长的用处不大的介绍。每一章都依次谈论各本国文学,一段讲一国文学,这类书没有给问题探求任何解答。从总体文学的角度看,这类书是反历史、反文学的。这类著作没有整体观念、没有一致的考虑,没有想把那在各国中代表着同一传统或同一倾向的作者们密切地联系起来的努力。

近几年,当总体文学走向正路又受人重视的时候,中国曾出版了一些表现着世界文学或近代文学的概图的著作和丛书。其中有几部是把材料依照国家而分的,如花城出版的那套丛书“中国文学在国外”,就包括了张弘的《中国文学在英国》、李明滨的《中国文学在俄苏》、钱林森的《中国文学在法国》等,[(22)]虽然这些研究不都是综合,却不乏以总体的见解去总括各潮流和影响的细节。真正国际的观点还是不多。

2.内容 计划

总体研究的国际文学史之内容和计划不是各国史的综合体,这不仅是因为与各国文学的专史有别,更因为它陈述的诸因子、安排的材料秩序,以及它的内容和计划不同。

一些伟大作家,在本国和在更广泛的国际舞台上的价值是不相同的,在不同国家人们的眼里是不均等的。前面提到的二流作家,有时会扮演重要角色,他们曾在国际文学的巨大的合奏中作一部分的演奏,而人们也曾同样听到对他们的喝采声。所以,国际文学史不应该忽略二流作家应有的地位或小国的文学,应该密切地与大作家、大国的文学融合在一起,肯定他们的文学意义和在总体发展中的地位。

肯定了“内容”,重要的是采用什么“计划”,找到令人满意的陈述。一般是顺从年代的秩序,在各历史时期注重历史的真实。可是,有时,严格的年代秩序,不得不为合理的次序让步。另一方面,发生在同一时代的事实,又不得不在承续的各章中找到它们的位置。因此,我们要把不同国家的文学,分成具有相同性质的各类,阐明不同国家的作家在国际传统中所占的地位。我们往往用文学思潮、美学观点涵盖一些细目或类;用极好的国际范畴:模仿、影响、人文主义、浪漫主义来探讨文学之间的关系。但要真正作到合理的计划,并不容易。

3.价值 目标

具有真正鉴赏力的人们的愿望,是通过国际文学史之种种关系来获得启迪、承诺、和审美享受。总体文学的价值就在于用结合之完美的总体性质理解国际文学史,表现出一种实际的、高等的历史价值。它使文学在它的总体的生活中复生,它特别地增富了我们人类心灵的认识。

总体研究会使民族更加接近、相互认识更加清楚。它不是表面的、或频繁的物质交换,而是内在的、本质的沟通。总体文学对各国的每一位作家带给人类共同财产的智慧、情感、思想报有极大的热情,为民族之间的相互接近、相互了解不遗余力。他使过去的文学重新焕发了生气,永远充溢着一种新鲜的血液。

总体文学教我们更清楚地认识人类本身,教我们真正恢复了它的世界性。正如第尔克·高思特尔(Dirk Coster)指出:“各国伟大的文学互相补充着。为要恢复人的形象起见,它们应该相互借贷着它们所缺少的东西”。[(23)]当人们只研究一国或二国文学的时候,人们是无法想到人类的情感是那么丰富多采的。人们在总体文学研究中,可以认识人所不知的世人的角隅,更清楚地认识我们自己。可以学会认识艺术的种种新面相,使那些潜伏着的灵魂长处涌现出来。足见总体文学的意义和价值。

本文1996年10月21日收到。

Development towards General Literature:the Third Period in the History of LIterature

Liu jiemin

Abstract

Today comparative literature is one of the most vigorous scientific approachs of world litera ture studies,yet observations and conclusions based on the material from the general literature of one nation,even based on that from the Chinese general literature,can't be considered as universal.With its own characteristics,each literature has made its own contributions to the general lit erature and thus is importantto the significant principles occurring in a serics of methods,such as connotations,characteristics,principles,propositions and common aesthetic grounds.Though these principles have different national features,they have taken an important position on the way to general literature.

Key words:general literature;synthese;connotation;national literature;common law of literature;common acsthetic ground

注释:

(1)转引自韦勒克·沃伦(Rene Wellck and Austin Warren)《文学原理》(Theory of Literature)刘象愚等译三联书店1984年第44页

(2)刘介民、李达三编《二十世纪中外比较文学研究索引中文资料》(1990—1992)香港中文大学出版1994年。 John.Deeney and JicminLiu:Twennith-Century Comparative Lierature Bibliography from Chinese Perspectives(Revised and Enlarged Edition) The Chiesen University 1994

(3)曹未风《文艺月报》1954年第6期

(4)冶子台湾《新作品双月选》2期1967年第24—26页

(5)洛蚀文《新中国文艺论丛》第3集1942年5月

(6)张瑞龙《花城译丛》第6集1982年

(7)同(6)第215页

(8)本书曹顺庆主编,多人撰写,四川人民出版社1991年出版

(9)本书曾小逸主编,多人撰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出版

(10)刘立善著辽宁大学出版社1995年出版

(11)叶维廉《比较诗学》“比较文学丛书”总序台湾东大图书公司1983年第1页

(12)钱钟书《管锥编》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第568页

(13)钱钟书《管锥编》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第1312页

(14)见王国维《宋元戏剧史》台北商务印书馆1971年第4页

(15)Calvin S.Brown."Comparative Literature"The Georgin Review 13.2 1959P.180

(16)刘介民《比较文学方法论》天津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197页

(17)老舍《我怎样些(老张的哲学)》《老牛破车》香港三联书店1960年第7页

(18)曹顺庆《中西比较诗学》北京出版社1988年第9页

(19)爱克曼辑录朱光潜译《歌德谈话录》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

(20)杨周翰 吴达元 赵萝蕤主编《欧洲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第10次印刷

(21)朱光潜《西方美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第6次印刷

(22)这套丛书乐戴云主编,钱林森副主编,1992年起由花城出版社陆续出版

(23)提格亨(Paul Van Tieghen)《比较文学论》(La littératureComparée)戴望舒译上海商务1937年第252页

(24)张弘《中国文学在英国》花城出版社1992年第3页

标签:;  ;  ;  ;  ;  ;  ;  ;  ;  

文学史上的第三个时代:全面文学的发展_文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