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机关事业单位统计工作的规范化管理论文_林霄云

浅谈机关事业单位统计工作的规范化管理论文_林霄云

合浦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摘要:统计工作是对数据的收集、表述和分析,管理效果直接影响着资料的完整性、准确性。从当前情况来看,行政事业统计工作中仍存在各种问题,降低了管理质量。因此,加强对统计工作的规范化管理探究非常重要。本文首先分析了行政事业单位统计工作现状,然后分析了规范化管理统计工作的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统计工作;规范化管理

一、前言

行政事业单位是国家履行行政管理、执法监督职能的部门,实际工作中诚信、依法统计相关资料,能充分发挥信息统计、咨询作用,提高政府的决策效果和数据公信力,推动行政事业单位发展。下面,笔者结合日常实际工作经验,将行政事业单位统计工作的规范化管理探讨如下。

二、统计工作的基本特点

统计工作是以统计科学为指导,通过对大量数据的调查、统计和计算,得出以统计资料为成果的一个过程,是各机关事业单位科学决策和加强经济社会管理的重要基础手段和工具。统计工作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点:

现象的数据性统计的工作介质是数据。统计的工作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或者叫国情、域情、民情,但其调查结果和统计资料全部都是依据数据来说话的。所以,统计是社会经济现象的数据表现,它反映了各种社会现象之间的数量关系,衡量了社会现象从量变到质变的数据特点。

宏观的概括性统计运用的是大数据,是对社会经济现象的总体的数量概括。例如我们平时讲的GDP增长多少多少,就是对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增长情况的一种概括性简称,GDP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驻单位在一段统计周期内,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的总和。通过GDP统计数据的变化,可以概括地反映出国民经济总体运转形势和国家发展速度和动向。

微观的具体性统计的工作对象就是社会经济建设发展中的具体事物和事物微观变化过程中涉及到的具体数量,这个量是具体的而非抽象的。社会经济理论、计量经济方法是统计工作的理论基础;而实际工作经验则是统计工作的实践依托。

职能的社会性统计可以发挥统计工作特有的信息、咨询、监督三种职能,达到认识社会、服务社会的目的。统计部门通过建立科学的统计指标体系,采用区域调查方法,系统地采集获取大量的社会经济信息;然后运用科学的分析方法和先进的技术手段,对这些信息进行处理、传输、贮存,为领导者科学决策提供各种咨询建议与对策方案;根据对统计调查结果的分析,可以准确系统地反映出社会经济生活和科学技术进步的总体运行状态,并对其实行全面监测检查和风险预警,促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民经济平稳、协调、可持续地发展。

三、行政事业单位统计工作现状

统计工作是以统计科学为指导,通过分析、调查和计算数据,得出以统计信息为结果的过程,具有宏观概括性、现象数据性、微观具体性、职能社会性的特征。由于基层行政事业单位统计工作起步晚,在建立统计制度、统计资料真实性等方面上仍存在不足之处,制约着统计资料作用的发挥,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3.1统计机制不健全。统计机制是行政事业单位开展统计工作的主要手段,在提高统计工作效率,提升管理水平上具有重要作用。从实际情况看,基层单位的统计机制并不健全,应付统计工作,只追求工作进度,不追求工作质量。有的单位不重视统计工作,随意抽调统计人员,有些单位统计人员业务不熟练,不了解统计数据的严肃性,不顾真实情况,随意更改统计数据,或根本不调查就直接填报,影响统计数据的真实性。

3.2统计程序不完整。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现阶段的统计制度仍处于宏观指导方面,缺乏微观指导文件,而且未授权基层部门进行完善,导致统计程序出现各种问题,影响统计调查工作的开展。比如,未明确规定统计资料的上报时间,导致各部门的上报主体、内容存在巨大差异,加大统计工作难度。

3.3统计分析不到位。行政事业单位领导不够了解统计分析工作,缺乏对统计工作的关注和重视;数据总结、分析能力差,不能科学、合理地使用调查资料;缺乏对统计信息的纵横向分析,未凸现普通、倾向性的问题,不利于领导作出重大决策。

3.4统计行为不规范。行政事业单位统计行为的实施,使得调查对象、统计机构无法直接产生义务、权利关系,降低对统计对象的约束力。因此,在基层普遍产生“领导定数字”、“上级定增长率”等情况,各有关单位围绕着上级部分框定的数字任务,逐级统计出符合要求的数据填报。同时,上级统计机构在布置调查任务时,多以通知的形式下发文件,这种情况下,被调查的相关人员也就得不到知情权,不利于开展统计调查工作,降低监督执行工作的权威性。

3.5统计资料不准确

目前国家尚未颁布和行政事业单位统计工作相关的统计调查的技术规范,各项统计指标概念(包括内涵和外延)缺乏统一、明确遵守的标准,统计工作仅局限于通过向统计调查对象的传递信息、了解情况来积累资料的程度,导致统计资料不准确、不完整、不真实的现象频发。

四、行政事业单位统计工作规范化管理措施

4.1创新工作理念,强化统计工作的规范化。统计数据是分析判断经济发展现状和趋势的基础,在大力推行互联网技术的新时代,必须充分认识统计工作的重要性,围绕调整结构、保增长、扩大内需、降低产能等任务,加强对统计工作的规范化管理。与此同时,还要创新工作理念,不能仅将统计工作局限于以往的上交报表、提供数据等方面,而是要深化数据的统计、分析,将统计数据转变为有用的价值,推动统计工作发展。通过创新统计工作理念,规范统计数据的管理流程,不但能为政府机关提供系统、全面、准确的数据,还能为其决策提供可靠依据,加快经济发展进程。

4.2革新统计信息源。互联网技术的普遍应用使人、财、物、信息集于一体,推动了资金服务于全价值链的流动性管理,提高资金利用率。而大数据、云计算的问世,改善了信息交流传递技术,形成了比较完善、系统的资料信息库,加快了经济资料、信息数据的共享进程,为充分发挥统计信息的社会效益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和需求保障。通常情况下,行政事业单位传统的信息来源,主要依靠自身统计机构的单兵作战来获得,行业和社会组织间相互合作、相互服务的良好机制尚未真正形成,影响着统计资料的完整性。在强化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统计工作规范化管理的同时,有效地开发利用庞大而复杂的外部环境信息,开辟民间调查公司、高校的统计力量等统计市场的资源,从而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推动统计信息源的改革创新。

4.3加强对经济运行、社会发展的监测。为充分发挥行政事业单位的统计监督作用,必须密切监测经济运行状况,通过统计调查区域社会的经济现状,掌握第一手的资料,并及时上报领导机关。另外,关注国家法律、政策的执行情况,提高重要信息的报送频率和统计频率。重视调查研究,常态化监督检查下级行政组织;深入挖掘相关资料,及时上报数据信息,客观、直观反映当地经济建设状况,发现异常后及时进行处理,保证数据信息的真实性;对于极有可能出现的趋势性问题,要提前预测和预警,制定针对性的措施进行整改,充分发挥统计部门作用。

五、小结

综上所述,行政事业单位统计工作开展中普遍存在统计机制不健全、统计分析不到位、统计程序不完整、统计行为不规范、统计资料不准确等问题,降低统计工作效率。因此,需创新统计工作理念,革新统计信息源,加强对经济运行、社会发展的监测,从而保证统计资料的完整性、真实性,充分发挥统计工作在社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书华.试论行政事业单位统计工作的规范化管理[J].统计与管理, 2016,15(6):153-154.

[2]史立新.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统计工作的必要性[J].山西农经,2016,25 (18):45.

[3]詹霖枫.基层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7,33(18):72-73.

[4]魏晓静.行政事业单位统计工作的必要性及其对策[J].商情,2014, 11(5):11.

论文作者:林霄云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

标签:;  ;  ;  ;  ;  ;  ;  ;  

浅谈机关事业单位统计工作的规范化管理论文_林霄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