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信息市场研究概要,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概要论文,市场研究论文,我国论文,信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摘 要 对信息市场的涵义、类型、特征及功能进行了较全面的概述,对我国信息市场的现状、发展方向及调控措施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信息市场 综述 中国
1 信息市场的涵义
我国学术界对信息市场涵义的界定不尽相同,较具代表性的有:信息市场是信息商品交易的场所;信息市场是这种特殊商品的交换关系及其所要求的法律关系的总称;信息市场是指信息产品的供需双方按一定的条件和方式,对信息产品进行交易的领域和场所;信息市场是人们信息交换关系的总和,是信息商品的交换、流通或信息贸易,也包括信息商品化所引起的信息有偿服务。
综上可以认为,信息市场的涵义有狭义与广义之分。前者是指信息作为商品进行交换的场所;后者则指信息商品的一切交换关系的总和,即信息市场不仅是信息商品的交换、流通与贸易的场所,也是信息交换关系以及其所要求的法律关系的体现。
2 信息市场的类型
信息市场活动贯穿于信息商品从生产到消费的全过程,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对信息市场的类型进行不同的划分。
按信息商品的类型,可分为产品型信息市场和服务型信息市场,前者主要提供书刊资料、音像制品、数据产品、多媒体信息等;后者主要提供信息查询、信息业务代理、技术咨询、信息分析等。
按信息产品与服务的层次,可分为一次信息市场、二次信息市场和三次信息市场。一次信息市场提供具体的书刊出版物、源数据库、广告或信息发布等具体的一次信息;二次信息市场提供通过二次出版物或联机二次数据库查询的获得的题录、索引和文摘服务;三次信息市场主要提供市场调研、决策支持、专题咨询等以信息分析为基础的服务和软件开发、系统技术服务。
按信息商品的内容属性,可分为综合信息市场和专门信息市场。前者可向用户提供各种门类十分广泛的信息;后者如科技信息市场、商业信息市场、金融信息市场、人才信息市场等。
此外,按信息市场的规模与服务范围可分为超级市场、专门市场、专分市场和家庭市场;按信息商品经营的时空性质可分为固定信息市场和临时信息市场;按信息市场经营主体所有制形式可分为国办信息市场、民办信息市场和联营信息市场。
显然,信息市场的划分并非是绝对的。在实践中,应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角度出发,并充分考虑与国际信息市场接轨,可以在划分一、二、三次信息市场的前提下,将信息市场区分为综合信息市场和各种专门信息市场,以利按业务关系的性质进行管理,使信息市场向最优化发展。
3 信息市场的特征
信息市场是一个有别于其它商品市场的特殊市场。它既是一个独立有形的市场,又是寓于其它市场中的无形市场。就具体信息市场而言,具有以下显著的特征:a.服务贸易性;b.外部效益性;c.供需非对称性;d.信息强时效性;e.产品可共享性;f.价值不确定性;g.价格不敏感性。
从大市场的角度分析,我国信息市场还具有两个特征。一是体系的广袤性;二是结构的多元性。
4 信息市场的功能
信息市场具有明显的社会分工和运行目标,它作为信息生产力和信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有其特定的社会功能。
a.信息媒介功能。信息市场是通过信息商品的货币交换形式组织信息产品与信息服务交易的媒介,通过市场化的沟通,不仅能加速信息商品的流通,实现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的社会交易,而且有助于克服信息产品生产与信息服务的盲目性,使之更有效地组织信息产品的生产和提供更具创意的信息服务,进而提高社会的信息生产能力。
b.信息净化功能。尽管任何信息都是客观世界存在与运动同认识主体主观思维活动相互作用的产物,但由于认识主体自身的世界观、方法论乃至价值走势等都介入了对信息产品的加工制作活动,所以,客观存在的信息产品难免优劣同存。将信息生产与信息消费活动纳入市场轨道,使进入市场的信息商品首先得经过信息中介方和信息管理方的检验与评价,从而保证投入流通的信息商品的质量与信度。
c.价值转化功能。信息市场是联系信息商品供给方、中介方、消费方和管理方的纽带,也是联系社会各界和各专业市场的桥梁。信息市场通过充分利用经济手段和媒介网的优势进行信息商品的促销,有助于加速信息商品的潜在价值转化为应用价值,成为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重要智力支持。
d.社会导向功能。信息产品及其信息服务具有很强的知识性和对社会文化必然的依存性,但信息商品一旦形成进入流通并被消费者接受,就会对其的生产科研、文化生活乃至行为规范产生一定的导向作用,并引起社会信息需求量的增加,进而使信息需求的内容和范围逐渐扩大到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市场动态、政策法规、现代管理、文化娱乐等诸方面。因此,信息市场的健康发展将极大地变革信息消费的方式和促进社会的繁荣与科技的进步。
5 信息市场的现状
我国信息市场的发展始于科技信息有偿转让。但在计划经济时期,信息工作的重点主要放在收集信息、支持宏观决策上,信息产品并没形成规模,信息服务亦没形成市场。
信息产业的出现是市场牵制的结果,同时信息产业的发展,带动了我国信息市场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信息作为一种重要资源的观念已逐步形成,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引发了信息工作机制的确立,引发了信息工作机制的根本变化,推动了信息市场迅速发展,据中国信息协会统计,目前我国已有各类信息市场20多个,1991年底信息市场的年营业额已达15~20亿元,从业人员近30万人;到1993年全国已拥有信息企业8000多家,政府信息机构2000多家,信息咨询企业3 万多家,近几年年产值增长率为25%~30%。此外,各行各业利用现代技术的信息服务正成为新的热潮,经济、金融、财税、公安、气象、铁道、电子、民航、科技情报、海关、人口统计等部门利用公用通信网和专用通信网建立了10多个全国性信息服务系统,其它如图书档案,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等传统信息服务也在不断借助电子技术和现代通信实现现代化,使多元化的信息市场格局已初步形成。
我国信息市场虽然发展速度较快,但由于我国经济水平比较薄弱、市场体系尚不完善和信息市场发育较晚,加之信息技术滞后,社会信息化程度低等原因,导致我国信息市场发展中还存在诸多问题。
a.规模小。信息市场总体规模小,比重低,信息服务业收入仅占世界信息服务市场收入的1‰~2‰,信息服务业在GNP 中所占的比例还不到发达国家的1/10。
b.水平低。信息市场缺乏宏观规划,信息服务业条块分割、内向封闭、竞争意识不强,导致信息服务业中横向低水平、重复多,不少信息产品难以形成商品进入市场,加重了信息商品买难卖难的现象。
c.质量差。一方面,信息产品呈初级形态,能量低,深加工和高附加值信息产品制造力不强;另一方面信息服务缺乏专业化分工和专业训练程度,使信息服务质量亦难保证。
d.缺乏法规。尚未出台信息资源管理的法规,缺乏数据和软件保护的法规,没有信息产品的价格体系及其信息服务的收费标准,信息市场的交易行为仍处于自发状态,由此引发的纠纷较多。
e.管理滞后。目前还没有统一的权威性管理部门,信息市场处于自生自灭、游离生长的状态,加之公众信息意识总体水平不高,致使整体效能差,投资效益不显著。
6 信息市场的走向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当前培育市场体系的重点是发展金融市场、信息市场等。”国家已认识到发展作为第三产业的咨询、信息业的战略意义并制定了2000年的发展目标——努力开发信息资源,采用现代技术,积极开拓信息市场,提高信息资源的共享水平和利用率,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初步建成一个与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的社会化、产业化、网络化的国家综合信息网络和多层次的信息服务体系。以上政策和发展目标为我国信息市场展示了基本走向。
7 信息市场的调控
为了加速我国信息市场的培育与发展,以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当前应着重在以下诸方面进行调控。
首先,树立市场观念,强化全民信息意识,刺激社会信息需求。其次,进行信息市场体制改革,建立多种形式并存的市场经济。第三,优化信息市场结构要素,推动信息市场全面发展。第四,加强信息立法和统一市场规划,构建强有力的市场管理机制。第五,重视信息市场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为信息市场的发展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持。
标签:信息发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