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人才培养面临的挑战与高等教育创新探索&以莫斯科大学为例_莫斯科大学论文

俄罗斯人才培养面临的挑战与高等教育创新探索&以莫斯科大学为例_莫斯科大学论文

俄罗斯人才培养挑战及高等教育创新探索——以莫斯科大学为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俄罗斯论文,高等教育论文,为例论文,人才培养论文,莫斯科大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进入21世纪,俄罗斯社会转型虽已取得显著的发展成效,但表现出社会发展结构上的不平衡。教育领域出现的问题充分体现了这一发展结构失衡所引起的结果:教育资源与规模不符;教育质量下滑;教育结构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求;高校人才培养创新不足,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低;等等。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俄罗斯政府采取优先、重点发展核心高校的教育战略,从全国高校体系中筛选一批核心大学作为俄罗斯社会发展和国际发展所需后备人才的优先培养平台。本文中,笔者主要分析了俄罗斯教育人力资源现状及人才培养所面临的挑战,并以莫斯科大学为例具体介绍了俄罗斯高等教育的创新探索。

      一、政治经济新变局下的教育人力资源现况

      加快人口数量的增长和有效利用人力资源是俄罗斯人口发展过程中最为迫切的任务。近十年来,俄罗斯中学生的数量从2100万下降到了1300万人,与此相反,高校的招生名额却增加了。2000年以来,高校的招生计划超过了高中毕业生的人数。居民收入的增加和社会对高等教育文凭需求的提升,导致高校规模快速扩充。2000年,俄罗斯在校大学生有510万,其中380万享受公费生名额;而到了2010年,在校学习的740万大学生中,只有290万享受公费生名额。同时,进入职业培训体系的学生数量也不断增加,从800万上升到1100万。[1]俄罗斯大学开始扩大自费生的录取,招收了一批凭知识和能力只能就读于中等职业教育机构的应届高中毕业生;2010年有20%的高校录取了高考成绩低于55分的应届高中毕业生(俄罗斯高考满分为100分)。由此,伴随高校规模增长的是教育品质的下降。

      俄罗斯社会生活节奏加快,但培训的结构更新很慢,大学没有对新专业的需求进行预测。面对新旧行业更替的局面,高校赶不上就业形势的变化,因此,出现了培训品质和数量与劳动力市场的要求、年轻人的职业兴趣和愿望不相符的现象,从而在社会中引起不满。同时,随着一些高学历管理人才的生产过剩,熟练技术工人短缺问题日益凸显。尽管高技能的工人在大型企业的薪水高于许多在服务行业工作的高学历管理人才,但整体而言,工人的职业声望下跌了。根据一家战略研讨中心的预测,到2025年俄罗斯联邦初中水准的工人缺额将达到70万。[2]

      据预测,到2020年劳动产出应该提高50%,为此,俄罗斯应创造2500万个现代就业岗位。不过不少俄罗斯专家对此目标表示怀疑,因为俄罗斯经济发展部的资料显示,每新增一个现代就业岗位,就要新增100美元投入,因此此方案总计需要250亿美元。2013年俄罗斯经济下滑:加工业下降0.6%,小汽车制造业下降2.3%,黑色金属加工下降2.6%[3]。此种情况下,用什么资金来支持现代就业岗位就值得怀疑了。2014年,俄罗斯产业经济指标持续恶化,一个不可避免的结果就是经济畸形,人力资本受影响。

      许多在苏联时期形成的重要观念和价值观在当代俄罗斯已经贬值,而且至今仍未形成全民族共同的优先观念以及对未来国家相关问题达成共识的一致意见。俄罗斯当代社会最看重什么——能给自己带来变化的发展还是保证平安的稳定?对此,多方观点不一,有时甚至是相互排斥的。有的俄罗斯学者认为,俄罗斯完成现代化的主要障碍是俄罗斯国民仍不成熟,习惯把自己的权利委托给政治精英;在社会中缺乏对现代化的理解。有的俄罗斯学者认为,俄罗斯已错过了现代化,先将自由的价值观替换成稳定的价值观,然后把国家看作是一种至高无上、不可推敲的价值[4]。

      外部因素开始促使俄罗斯恢复全部的经济结构,使用国产设备取代进口设备的任务成为发展创新技术的经济推力,由此也促进了企业与科学的发展。但要在短时间内实现大规模的技术革命,国家也许在资源、物质和人力上都未做好准备。2010年,美国、中国和俄罗斯投入给每个科研工作者的经费分别为29.3万美元、7.4万美元和3.9万美元[5]。尽管近几年俄罗斯政府投入到科学与教育的经费有所增长,但还未能消除这个差距。2014—2016年联邦预算中,对卫生和教育的投资有所下降,这必将影响人力资源的品质。总之,要实现人力强国的理想,需要国家对发展科学与产业给以持续的支持。

      二、劳动力、教育与技能品质

      俄罗斯经济转型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是限制投资,但这并不是唯一原因。实现现代化需要培训合格的人才和社会对所进行改革的决心:前者与人口状况和教育能否回应目前任务的能力有关;后者取决于社会接受和实现既定目标的共识达成度。研究显示,近200万俄罗斯公民常居住在国外,350万公民获得了在欧盟国家生活的许可。有调查表明,45%的高校毕业生不排除将出国的可能,18%~24%的毕业生坚定地表明将离开俄罗斯[6]。这些高学历的年轻劳动力大规模地逃离祖国不仅是因为他们想获得国外的高收入,而且也反映了他们对俄罗斯不稳定生活的失望、对自己能否实现个人价值的怀疑和不安全感。

      俄罗斯大片国土正变成无人区,远东地区的居民积极地移居中国或其他东南亚国家。现在,俄罗斯劳动力人口约7000万,如果地缘政治不发生变化,到2020年劳动力人口还会减少500万[3]。工人数量的减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来补偿,但通过什么方式来增加生产率高的新劳动岗位就不那么明朗了。还有一个让人担心的现象是,俄罗斯高等学校在近十年中一直在减少工程/技术人员培训的比重,所以教育能否满足高技术产业对人才的未来需要也不太清楚了。

      在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始期间,俄罗斯的教育体系出现了与经济需要背道而驰的局面。职业教育体系中,本科生和高职学生迅速增加,而中专生人数大幅度减少。20世纪90年代初,53%的初中毕业生选择上高中,29%选择去中专校接受职业教育,14%考入高职。到2010年,考取高中和高职的学生分别增加了5%和10%,而中专学生减少了11%[7]。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是教育成为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产品。俄罗斯家庭与中国家庭一样,愿意忍受艰辛供孩子就读大学。但由于生育率降低,自2001年起高等院校招录公费生的名额已经超过了当年高中毕业生的人数。为了吸引生源,众多中专学校调整了培养方案——从面向企业转为面向服务业。因没有必要的硬件设施、技术和教育学基础的支持,这种匆忙的转型使中专教育品质下降,进而引发职业教育的危机。

      随着居民收入的增加,人们对新专业的需求特别是对经济管理、外国语等专业的需求提高,刺激了有偿高等教育的发展。2000年,78%的高校学生是国家公费生,到2010年自费生比例达到60%。还有一个颇具争议的现象:函授学习的大学生人数不断增加,超过了大学生总人数的50%。以前选择夜校和函授学习的多是职业劳动者,而现在多为成绩不佳的高中毕业生[8]。高等教育成了有利可图的生意,这必然引发低品质高校数量的增加。去这类高校学习的学生不是追求职业知识,而仅是一纸文凭。因而,全国出现了不适应经济需要、大量培养管理类和文科专业人才的情况。教育系统不是定位于培养经济发展需要的人才,而是倾向开设容易赢利的专业。由于缺少品质监督,不断压缩投入,大学生得到的是没有压力的童年延长,最终成为迷失的一代。事实上,当代大学生很大规模上日益幼稚化,他们没有坚定的意志来适应未来急剧变化的社会。有一种状况颇为典型:大学毕业生寻找工作时,常常担任低于其教育程度的岗位,不能根据所学专业就业,而是为了工作环境更轻松。这种态度是职业知识、工作责任、劳动价值观贬值的后果。

      用人单位对高校人才培养品质的不满是高等教育状况不理想的反映。许多大型企业宁愿在工作中对年轻专家进行再培养,而不愿根据自己的需要参与高校人才培养的过程。在国家和用人单位不再对人才培养的品质和专业机构提出具体要求的情况下,学生家长和高考学生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订主。2014年,俄罗斯“公众意见”社会基金会进行了“我国高等教育是否适应时代”的调查。其结果表明,65%的年轻人认为俄罗斯高等教育适应时代,32%的人持否定态度[9]。

      三、专业技能人才培养堪忧

      据俄罗斯联邦统计署公布的资料显示,2004—2010年,俄罗斯国立和地方公立高校在培养人才的结构、分布和数量方面,不能满足传统产业以及高新技术革新企业的需求。

      统计数据显示,2005—2010年学习精密科学和自然科学的人数在下降,这将严重影响基础科学研究;人数同时下降的还有机械制造、无线电技术、仪表制造等专业,这表示工程技术教育也在收缩。[8]传统工业领域、农业和林业专业的培养人数也在减少,而促进当代高科技发展的专业,如航空与火箭—宇宙技术、自动化与管理、化学与生物技术、光学与电子技术、通讯等培养规模一直未有增长。

      有些缓慢增长的专业是保障人们生活品质和利用自然资源的专业,如文化与艺术、建筑与土木、生活安全、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大地测量与土地规划、地质勘探与矿业加工、资讯安全等。与多数发达国家不同的是,俄罗斯对教师、医生、学者和文化工作者等塑造与支持精神价值的人的重视程度与付给的报酬都相当低。这种状况降低了高校毕业生从事脑力劳动的积极性。其结果是,俄罗斯虽然在居民教育程度上名列发达国家行列,但在人力资源创造社会财富的贡献率方面,俄罗斯只达到那些最成功国家的15%。俄罗斯劳动力所创造的产品附加价值比美国人少5.9倍,比西欧国家少5.2倍,比日本少4.3倍[10]。

      如果不提高劳动力培训与再培训的质量,俄罗斯将无法建立以知识为主的创新型经济;若不进行教育结构和内容现代化变革,就不可能消除经济活动中的消极趋势。2005年俄罗斯通过的教育发展方案致力于建设新的环境和学习模式,并提出了几个增长点:保障俄罗斯公民获得高品质的教育;及早发现、发展和支持天才孩子与青年;培养公民的社会责任感;深化教学过程中的创新方案、教学法和新技术;通过使用新一代电子教育资源,扩大个人教育方案的实施范围;更新初等和中等职业教育的物质技术基础,加强教育与国家和地区经济的联系。

      四、高等教育创新与卓越计划

      在国家现代化进程中,高等教育不仅保障现代化进程中的人才培养,而且承担着转化科研成果的平台构建任务。在21世纪第一个十年中,俄罗斯高校参与创新的作用不明显,这可以用投资不足来解释。2008年国家投入高校科研的经费只占科研与转化总经费的6.5%。企业界投入到高校的应用型研究经费占全国企业应用研究的6.7%。经费不足使科学进程的物质硬件技术条件落后。2001—2008年,高校用于实验和科研的用房面积从占校总面积的2.3%缩减到1.5%[8]。科研活动的物质奖励更是微乎其微。

      除财政原因外,还有其他一些制约高校科研发展的因素。这与苏联时期形成的高校与科研院所功能划分直接相关,科研系统分布在科学院及其分支机构,高校的主要任务是培养高技能人才,只有重点大学才有一定的科研任务。在这种情况下,高校的学者们主要从事基础理论科学研究,没有转化自己科研成果的任务。现在,俄罗斯高校面临创建商业育成中心孵化器、科技园、创新技术中心和工程中心的任务。为此,高校需要具有实践经验和智慧的管理者、透明的法律规范基础等。

      高校要形成适应企业活动的文化与基础设施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和相当大的精力投入。相比较而言,集中资源投入到那些已经形成科研传统与学派、实验室和研究集体的高校能较快地达成目标。现在,国家预算投入已经往这方面努力。2006年,57所俄罗斯高校通过竞争成为创新型高校;2007年俄罗斯政府决定从这57所大学选出29所作为联邦研究型大学;2014年又增加了一所联邦大学。这些大学将成为高等学校中创新型经济增长的引擎,成为助推国家和区域大型社会经济发展的智力中心。

      2012年,俄罗斯政府决定实施提高俄罗斯高校国际竞争力的“5-100计划”,其目标是通过加强硬件设施和人力支持,使5所俄罗斯高校在2020年前进入世界百强高校行列。第一批竞争的结果是15所俄罗斯重点高校获胜。在2016年前俄政府将为这些高校投入420亿卢布的额外财政支持,到2020年联邦预算投入总数将达到960亿卢布,投入幅度与中国和德国对高校发展的投入相当。

      由此,国家对联邦和研究型大学的财政支持将促进优秀人才的培养,他们将保障国家、区域的发展,并进而促进世界创新发展。一些小型或办学效益不高的高校或高职院校将合并进重点高校,在此基础上,创建大型、多学科的科研教育综合体,致力于发展区域行业创新集体。

      俄罗斯领导人将创新发展的任务寄希望于若干重点大学——莫斯科国立大学、圣彼得堡国立大学以及创立不久但发展迅速的研究型大学——高等经济大学以及若干创新型高校。2009年11月,俄罗斯政府通过了一部法律《莫斯科罗蒙诺索夫国立大学和圣彼得堡国立大学法》,赋予这两所高校相当大的办学自主权,同时要求其承担更大的责任。被遴选出来的要求先行发展的大学致力于提高自身在国内和国际的竞争力,但各自可以有自己的途径。例如,高等经济大学将自己定位于研究型、设计研究型大学,该校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努力培养自己具有企业家的素养和能力,参与完成来自经济和电脑产业科学领域的设计任务。

      五、莫斯科大学的转型分析

      莫斯科大学从1755年创建之初就依循欧洲古典综合性大学的发展模式,教学与科研并重。时至今日,19世纪形成的莫斯科大学传统仍然是俄罗斯重点高校的发展方针。作为帝国大学,莫斯科大学有着特殊地位,其办学经费主要来自国家拨款,该校毕业生也主要从事国家机关的行政管理工作。其学生和教师被视为国家公职人员,享有许多特权。大学内部形成了学术民主、自由发展、尊崇科学的特殊氛围,但其对社会实际需要并没有正确认识。

      莫斯科大学的政策与科研教育活动仍然将国家利益置于个人利益之上。萨多夫尼奇(V.Sadovnichy)校长在陈述该校《2020年发展规划》时强调:“莫斯科大学发展方案着眼于巩固自身在世界大学中地位,这也是加强俄罗斯地缘政治影响的一种力量……方案的目标是,借助于教育和科学研究方面的超越式发展,使莫斯科大学跻身世界最强大学行列,进而提升俄罗斯精神上的领导地位。”[11]从2011年开始,莫斯科大学开始实施本校制定的教育标准,该标准包含了高于联邦教育标准的学习品质表,针对所有教育计划制定了全校统一的公共科学和系统的专长要求,以使莫斯科大学毕业生能够拥有较高的职业选择灵活性和竞争能力。

      莫斯科大学正实施六年一贯制的硕士培养方案。在这个方案中,除已设置的课程单元外,还增加了院系间的讲座课程,这类课程包含相当广泛的科学课程和知识领域。这一改革得到学生的热烈欢迎。2012—2013学年,有1.5万名学生参加了107个院系间课程。同时,该课程促进了个人的定向学习。大学生有意识地在课程之间进行选择,能使他们扩大知识视野并加深专业知识。同时,年轻的大学生能够不断自我完善,发展创造性思维,从而作出独立、深思熟虑的决定。莫斯科大学的学生对参加不同的补充课程表现出极高的兴趣,有50%的毕业生获得补充职业教育,到2020年,这一比例将达到85%[11]。作为创新的一部分,莫斯科大学还在教育学系开设了“教师”和“高校教师”补充教育课程,有志于在本专业之外再获得教师资格的全校各系学生都可报名参加学习。每年有400余名大学生参加这个项目。除了开发内在的个人素质外,莫斯科大学教育心理学课程高度重视对学生道德观念、公民感、爱国主义、自我批评能力、团队精神等素质的培养。莫斯科大学还是全俄多个奥林匹克竞赛的倡议者,为中学生提供了深入认识自己特长、挖掘潜能和进一步发展的机会。为了吸引天才青年投身于科学,莫斯科大学多年来坚持举办科学节,每年参加科学节活动的大中学生有数十万人。

      《莫斯科大学2020年发展规划》中确立了8个科学研究方向:资讯技术、遗传学、生物医学、制药学、认识科学、生态学、新材料以及“从纳米到宇宙”工艺学。这些方向都需要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进行交叉,也是俄罗斯乃至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优先方向,有利于推动莫斯科大学跻身于世界科学发展中心。

      近十年来,莫斯科大学持续优化了科研与教育的基础设施,新建了若干教学大楼和藏书量超过900万册的图书馆,并建成超级计算技术中心。莫斯科大学还拥有太空船,2005年开始,借助于人造卫星进行科研与教学。现在,莫斯科大学集成自身的智力、科研和生产潜力创建全球化创新中心。正如萨多夫尼奇校长所说,当代的综合大学应该是一个平衡的三角形,由当代教学园区、科学技术园区和大学医院三部分组成。为此,莫斯科大学新建了教学楼和宿舍,同时建立了医学中心,可以对影响人体健康的医学—生物学、自然与技术等因素进行跨学科的研究。目前,莫斯科大学已向实现发展目标的第二阶段进发,建设面积100余公顷的“麻雀山”科学技术谷,在此,科学技术活动的所有阶段和环节将得到集成:从事基础研究和实验的实验室、技术转化中心、应用创新成果的生产企业将集中在一起。将不同的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团体结合在一起,能够让莫斯科大学最大程度地发挥自己多学科、多专业的优势。

      莫斯科大学还积极与实业界联系,尤其是与俄罗斯大型国有企业结成伙伴。同时,莫斯科大学与外国高校和科研机构共同实施了研究与教育方案,2013年,这类方案占全校教育、科研、创新和社会文化方案的13%,并将不断扩展[12]。莫斯科大学还在前苏联国家建成了几个分校,以给这些地区的人们提供高品质的教育。此外,莫斯科大学与北京理工大学正拟在深圳共建一所联合大学。

      综上所述,莫斯科大学不仅努力保持自身在俄罗斯的地位,而且正努力发展成重要的国际教育中心;不但要培养世界水准的、致力于推动全球创新发展进程的英才,而且大力推进领先世界的科学研究以培育高新成果,促进俄罗斯提升在世界范围内的竞争能力。莫斯科大学的优先发展任务是加强民族认同感,培养具有崇高公民义务和道德的毕业生。

      在前进的路途中,莫斯科大学也遇到了一些挑战,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中、青年教师的比例低;二是科研和教学活动的国际化程度低。莫斯科大学还有一个不足是外国学生比例不高,现在,该校共6000名留学生(包括分校学生在内)[12]。这与学校的规模和能力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上述问题多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因投入不足,莫斯科大学只能为生存而努力,推迟了发展规划。还有一些因传统习惯滋生的思想僵化、自视过高、不擅长也不主动学习如何提高自己在世界教育市场上的形象的积弊。在英国《泰晤士报》2015年发布的世界大学排行榜中,莫斯科大学名列第25,也被列入欧洲五强高校行列[13]。实际上,在评估大学的一些关键性指标上,如教师和毕业生中诺贝尔奖获得者人数、学者对发展自然科学的贡献、世界著名企业对毕业生的需要程度等,莫斯科大学已经超过了许多世界著名高校。到2020年,莫斯科大学40%的科研计划和20%的教学计划将与俄罗斯和外国高校合作,留学生比例要达到学生总人数的35%,同时要大力提高学校创新企业的收入[12]。莫斯科大学的发展战略致力于全面提高内部资源使用率,但评价其能否达到战略目标还为时过早。在很大程度上,这取决于外部因素,其中包括俄罗斯能否走上创新发展之路。

      六、结论与启示

      俄罗斯高等教育系统仍在变革之中,其变化速度与特点仍不能适应国家加速现代化的要求:未对新增专业需求作出预测;对高校科研的类型需要、应用研究所占比例、高职与大学的相互关系等问题都未有明确概念。当今世界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俄罗斯不可能安于科技缓冲区的角色。因此,俄罗斯不得不采用各种方法和技术,以重拾昔日的经济、科技和文化实力。在当前严峻的全球竞争条件下,这是一个最复杂的使命。教育品质领先国家的经验表明,转型成功的关键是有一个明确的国家战略。只有具备高知识力的人们才能建立一个知识型的经济。而个性潜力的发展直接取决于普及化的高品质的教育、保健和居民的生活条件。

      高等教育大众化产生两点影响:一方面,教学大纲、培养方向和培训形式多样化,对教育体系的发展产生了良好的影响;另一方面,教育质量下降。2010—2011学年,有一半的俄罗斯大学生是参加函授培训的,从本质上讲,他们没有获得知识,仅仅是获得了高等教育的正式文凭。根据教育科学部的评价,2012年,有170万人(约为大学生总人数的30%)在教学大纲质量不高的高校就读[14]。

      依照俄罗斯联邦政府批准的2016—2020年教育发展的新概念大纲,很多大学将会被改组。除此之外,将继续加强公立高校的合并以及优化高校教师队伍。

      持续的全俄高等教育质量监测不仅揭示出问题所在,而且还给出了新的改革阶段的动机:从数量到质量的日臻完善,强调企业主和专家对教学方案和教学结果权威性评价的重要性。按俄罗斯教育专家的看法,目前是进行改革的恰当时机。的确,减少自费学生的比例将迫使高校寻找其他融资途径。对应届高中毕业生的争夺迫使高校思索如何提高自己在大学中的排名。这意味着要提高培训年轻专家的质量,其中包括:与当地人才培训的需求结合起来,放弃过时的专业和教学大纲内容,采用新的、适用于当今劳动市场的培训方向;建立企业孵化器,进行以实践为主的科学定向研究,吸引商业融资和提升教学管理与科学管理的过程;提高学习者的动力,建立定向体系,使家庭和应届高中毕业生本人对未来的职业能作出明智的选择。

标签:;  ;  ;  ;  ;  ;  

俄罗斯人才培养面临的挑战与高等教育创新探索&以莫斯科大学为例_莫斯科大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