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水利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的应用简述论文_陈庚龙1,陈伟豪2

对水利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的应用简述论文_陈庚龙1,陈伟豪2

1.广州市水电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广东广州 510600;

2.广东华隧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广州 510335

摘要: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内水利工程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相应的水利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也得到了很大进步。地基的处理是水利工程施工管理工作的关键环节,是整个水利工程的基础。软土因其具有低强度、高压缩性、大孔隙及高含水量等特点,使得在软土地基的设计和建设管理过程中存在大量技术难点,所以,软土地基是地基处理中重点的分析和研究对象。

关键词:水利工程;软土地基;处理方法

一、软土地基的特点

软土地基指由软土构成的地基,其组成成分为孔隙较大的有机物质,可压缩性较强,无法承受过大的压力。具体而言,软土地基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

(1)强度低。软土的土质较为疏松,所以软土地基的强度较低。这就造成了施工过程的困难,很容易因地基强度过低而无法承受工程的压力,进而出现塌陷和崩裂的现象。

(2)透水低。软土地基的透水性较差,这和其组成成分有关,淤泥质的粘土造成了排水的困难,大量积水影响和工程建设的质量。

(3)压缩量大。软土地基的压缩量较大,这就给施工带来了较大的不变。因为随着施工的进行,工程的重量不断加大,地基塌陷的风险也随之增加。

(4)沉降快。软土地基的压缩性很强,随着施工增加工程的重量,软土地基的沉降速度也会加快。

(5)不均匀。软土地基有的分布不均匀性很大,其内部有着多种土质,不同土质的硬度和强度等都不同。所以,在软土地基上的施工,很容易因为地基的受力不均而引发塌陷等问题。

二、水利施工中影响软土地基处理技术选择的因素

对水利施工中影响软土地基处理技术选择的因素进行分析,有助于我们因地制宜选择最有针对性的处理技术,从而更好地保障水利工程的整体质量水平。

1、工程的具体要求和质量标准

水利工程的质量标准会因为工程的具体用途和建设等级不同而存在一定的差异,比如说家级的水利工程和乡镇农村水利工程在用途和建设质量标准上就存在一定的差异。虽然说水利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的越完美越好,但是我们还应该从工程质量和造价等这些方面进行综合性的考虑,也可以说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工程的性价比。

2、施工时间限制

工程的建设工期也是我们在施工中重点考虑的事项,毕竟我们要在最合适的时间内完成工程的建设。比如说,采用添加剂法和重压法处理软土地基时,我们应当考虑添加剂的反应时间和重压后的沉淀时间。如果施工的时间过长就会影响工程的整体工期,因此说,施工的时间往往也是影响我们选择那种施工技术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3、软土地基的施工总量

软土地基的施工总量也是影响软土地基施工技术选择的影响因素之一,如果工程量较大,这个时候如果采用换填法来处理软土地基就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从而直接造成施工成本的大幅度上扬。如果软土层较厚,我们采用重压法则不能保证软土地基底部的稳定性和坚固性等。

4、工程施工的环境因素

水利工程多出的地理环境是影响工程施工的重要环境因素,在具体施工的过程中我们也往往会因为地理环境的不同而选择不同的施工技术方案。比如说,平原地区工程施工时,往往会选择与山地、盆地地区工程施工不同的建设质量标准、施工方式以及施工技术方案。

三、水利工程施工软土地基施工技术探析

针对软土地基的各种特点,为了使其满足水利工程的施工,在工程上也有一套应对办法。具体来讲,一般使用比较广泛的软土地基处理方法有地基土层的置换法、粉喷桩加固法和塑料排水板法等。下面对这几种方法进行比较详细的介绍。

1、地基表层的处理

具体处理方法为:针对大大小小的沟壑,用填平法或者压平法处理,但是如果需要对软土地基进行地基土层置换法处理时,则就不需要再进行天平或者压平处理了;对各种杂草,一般用喷洒除草剂或者直接焚烧的方式来处理;而对石块等杂物,则拣去即可。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对表层处理合格后,方能进行下一步的施工。

2、地基土层的置换法

水利施工中,应用换填处置方式处理软土地基,通过应用施工机械设施将原软土地基全面挖出,并换填满足施工标准无侵蚀作用压缩散性材料。该类材料通常包含中砂、碎石材料以及卵石等,这类材料的总体性能比软土要好得多,基本上能够满足施工要求。不过,在置换完毕后,还必须进行后续处理。其具体处理方法如下:首先将填充的材料进行充水,以挤压材料内部的空隙,注意水量适中,不宜过多;然后,用打夯机对地基进行夯实处理,确保土层的硬度、密度符合要求。需要强调的是,应确保换填土为三层,即布设为砂与砂垫层、碎石以及矿渣垫层,还有灰土及素土层。应用该处理技术阶段中,应依据现实需求优选垫层用料,进而发挥全面保护效用。选择阶段中,无论应用何类材料,均应确保强化地基抗剪性能,令其压缩性良好下降,进而提升承载水平。

3、粉喷桩加固法

这种方法的具体的施工方法为:准备好若干根(根据工程量来决定使用量)钢筋加固水泥桩,安照施工图纸均匀排列;然后用压缩空气打夯机,将水泥桩一一打入软土地基中,并在加固的深层软土中强制原位搅拌压缩,吸收周围的水分,形成具有一定强度的水泥桩。经过这种处理方法的软土地基,基本上能够满足一般水利工程的施工需要。

4、塑料排水板法

其具体施工方法为:将由芯体和滤套组成的复合体,插入软土地基中,从而在土层内形成人为的排水通道;在排水通道均匀地插入到软土土层后,缓慢地向排水管中注水。利用水的流动性将软土层固结,从而达到软土地基加固的目的。不过,在注水完成后,还需要用压路机进行反复碾压,以保证处理效果。

四、软土地基优化处理方法

1、做好施工前准备工作

水利工程软基处理过程中,为了能够提高地基处理的质量,可以从施工前准备阶段,做好优化处理工作。开展施工前,则需要做好水利工程现场勘查作业工作,明确软土地基的具体分布与深度等信息,基于水利工程施工要点以及工程要素,合理组织施工,及时将多余设备与材料等移开,以确保水利工程施工现场的整洁性,进而确保软土地基能够在良好的施工环境下进行。

2、施工过程中的相关事项

施工的过程是影响工程质量的关键所在,所以要重点管理。首先,一定要严格按照软土地基的施工方法进行各项操作。其次,还需要结合水利工程的实际情况,根据其用途查找质量要求的标准,确定施工的等级。同时,水利工程在软土路基施工时,要充分考虑到软土路基的施工量,因为施工量大小的不同,对应的软土路基处理方案也是不同的。

软土路基在施工的时候还要注意工期的安排,因为工程的建造过程中有一项为软土地基的加固时间。所以,为了确保工期能够保证,一定要恰当的选择软土路基施工方法。不仅如此,软土路基的施工和环境也有较大的关系,在施工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环境的影响,选择恰当的施工方案,确保软土路基施工的质量。

3、重视试验数据

在进行水利施工时,需要与土地基底的试验数据有效结合进行软土地基处理,试验数据的科学应用能够使软土地地基处理的有效性显著提高,能够防止质量问题在水利设施应用过程中出现,从而避免出现各种不利因素。

4、考量软土地基的承载能力

在对软土地基进行处理的过程中,施工人员需要详细分析影响因素,其中包括有水平剪切力、土壤热化等几种。在分析以后制定合理的处理方案。

5、施工后的检查

水利工程软土路基施工完成后要进行相应的检查,检查其是否能够满足设计的需求。检查的标准是根据施工方案确定的,国家也有相应的规定。在检查软土路基施工质量时,可以根据科学的指导,针对性的检查软土路基施工的各项指标,在其合格后才可以就行后续的施工,这是保证水利工程质量的基础所在。

五、结语

总而言之,在进行水利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时,一定要结合具体的施工条件,有效分析软土地基的处理原则,了解基低土质特性,全面考虑周边环境及经济效益,选择合适的处理技术,进而提高软土地基处理技术水平,保证水利工程的质量。

参考文献:

[1]邹岫桦,王雷.浅谈水利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的方法[J].科技与企业,2012,21:198.

[2]杨勇.水利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探讨[J].河南科技,2012,06:88.

论文作者:陈庚龙1,陈伟豪2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7

标签:;  ;  ;  ;  ;  ;  ;  ;  

对水利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的应用简述论文_陈庚龙1,陈伟豪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