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院前急救护理管理对提高院前救护效果的影响论文_黄秋芬,罗爱林

 (广西玉林市第三人民医院 广西玉林 537001)

【摘要】目的:探讨加强院前急救护理管理对提高院前救护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5月—2017年4月我院实施院前急救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组(在常规院前急救措施的基础上实施加强院前急救护理管理干预),选择2015年4月—2016年3月我院实施院前急救的8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取常规院前急救措施)。观察对比两组呼叫出车反应时间、途中时间,以及救治成功率、护理差错发生率与护理满意率。结果:研究组出车反应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救治成功率、护理差错发生率与护理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强院前急救护理管理在院前救护中具有显著的应用效果,适于临床推广。

【关键词】院前急救;护理管理;院前救护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04-0267-02

院前急救是指院外对急危重症患者的急救行为,包括现场处置与途中转运监护等[1]。院前急救是急诊医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我国急诊医学中的薄弱部分,其急救护理效果可以直接影响患者的健康与预后。目前,如何通过有效的管理措施强化院前救急救护理质量已成为护理学者研究与探寻的重点[2]。2016年5月—2017年4月我院对80例院前急救患者应用了加强院前急救护理管理干预,收效十分满意,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5月—2017年4月我院实施院前急救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组,其中男45例,女35例;年龄18~84岁(50.5±5.3)岁;疾病类型:脑卒中40例,颅脑外伤20例,骨折10例,心跳骤停5例,一氧化碳中毒3例,酒精中毒2例。选择2015年4月—2016年3月我院实施院前急救的8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46例,女34例;年龄18~85岁(50.8±5.2)岁;疾病类型:脑卒中38例,颅脑外伤20例,骨折12例,心跳骤停5例,一氧化碳中毒3例,酒精中毒2例。入组标准:本次研究内容已告知患者与其家属知情,并取得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严重心肺功能不全者;过敏体质者;哺乳期与妊娠期女性。两组在性别、年龄与疾病类型构成对比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院前急救措施,包括:(1)保证急救车内的急救药品、物品齐全,性能良好,并处于备用状态;(2)听到急救电话后,认真询问患者所处位置、病情、联系方式,并记录来电时间;(3)以最快速度到达现场;(4)到达现场后,初步判断患者的病情,并配合医生进行救护措施,例如: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心脏电除颤、气管插管、心电监护、骨折固定、止血等;(5)根据患者病情协助其取适当的体位;(6)开放静脉通畅,遵医嘱合理应用急救药物;(7)若患者病情允许,应立即将其转运到医院进行进一步诊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加强院前急救护理管理干预,具体方法如下。

1.2.1加强急诊科护理人员培训 定期开展急诊科护理业务知识培训,内容包括:不同病症的急救护理操作、规范化抢险、体能训练、医护合作演练、病例模拟急救演习等。通过培训强化护理人员对紧急事件的应对能力,以利于在急救现场有效、准确的救护。

1.2.2全面掌握患者信息 安排24h专人值班,随时接听急救电话,并以最短的时间迅速掌握患者的详细信息,例如:伤员数量、接车地址、联系电话与主要病情等。

1.2.3加强急救物品与药物的管理 认真落实急救管理制度,严禁任何人外借、挪用急救物品与药物;保证院前急救设备性能良好,药品齐全;将急救物品放置在专属位置,并由专人管理与保养;急救物品使用完毕后,应立即补充,并做到班班交接;完善救护车内的通讯条件,确保途中与急救现场及急救指挥中心保持联系。

1.2.4加强急救现场管理 护理人员到达现场后应保持头脑清醒,做到“看清、问清、听清”,以头-颈-胸-腹-脊柱-四肢顺序快速完成基本检查。及时鉴别与分类患者的病情,以便实施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操作。需要注意的是,对于溺水、触电等意外伤害者,应保证抢救时间,其心肺复苏时间至少持续30min。

1.2.5加强转运途中管理 院前急救中应遵循“先救治、后送医”,以及“自愿、专科优势、就地就近”的原则。熟练掌握不同条件与状态下患者的搬运技巧,例如:对于脊柱损伤者,急救护理人员应向其说明身份,指导患者勿动,初步判断伤情,简单说明急救的目的;有效固定伤者,以免加重损伤,同时让患者平躺在脊柱板上,系好扣带后给予整体搬运,动作协调统一,保证其脊柱成一条直线。转运途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与生命体征变化,随时向家属交代病情。

1.3 观察指标

(1)观察对比两组呼叫出车反应时间、途中时间。(2)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救治成功率、护理差错发生率与护理满意率。通过自拟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评价两组患者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该表满分100分,包括护理技术、护理效率、护理效果、人性化支持4个维度。80分以上即为满意。

1.4 统计学处理

研究数据录入SPSS15.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均符合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x-±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卡方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出车反应时间、途中时间对比

研究组出车反应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途中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现代急救医学中将急救工作分为三个阶段,即院前急救、急诊处置与ICU观察。其中院前急救的情况最为紧迫,具有时间紧、任务重等特点。院前急救护理一直是我国急救行业中的薄弱环节,极大程度的影响了患者的急救效果与预后状况[3]。因此,探寻一种有效的管理措施提高院前急救护理质量,保证患者的救护效果十分必要。

2016年5月—2017年4月我院对80例院前急救患者应用了加强院前急救护理管理干预,收效十分满意。临床工作中发现,影响院前急救护理质量的主要因素包括护理人员专业技能掌握不足、素质低下、院前急救设施不全、急救制度不完善等[4,5]。针对此,我院首先对急诊室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进行了培训,提高其专业水平、综合素质,以及应对紧急事件的能力;安排24h专人接听急救电话,全面掌握患者信息,以便于医护人员做好急救准备;加强急救物品与药物的管理能够避免药物不全、设备损坏而影响急救质量,保证了急救成功率;加强急救现场管理进一步规范了院前急救护理操作,使护理人员有章可循,有据可依[6,7];加强转运途中管理可以减少急救意外,使患者顺利到院。有学者对45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急救患者的护理工作进行了强化管理,结果发现该组出车反应时间与救治成功率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8]。本文研究结果与此结果相近,研究组出车反应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救治成功率、护理差错发生率与护理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可见,加强院前急救护理管理能够有效提高院前急救患者的救治效果,降低护理差错,提高护理满意度。

总之,加强院前急救护理管理在院前救护中具有显著的应用效果,适于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钟娥.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在脑卒中患者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效果[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4,22(02):88-89.

[2]黄春华.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J].中华全科医学,2015,13(04):667-669.

[3]杨月芳.预见思维在院前急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0):156-157.

[4]江行舟.护理路径在脑卒中患者院前急救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18):116-117.

[5]姜维民,周湘鸿.11361例院前急救患者疾病谱的流行病学分析[J].临床急诊杂志,2017,18(09):669-672+676.

[6]董奕君.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10):10-13.

[7]邵雄英.院前急救护理对急性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20):17-19.

[8]刘纳新.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医疗服务应用的影响因素[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7,37(20):5027-5028.

论文作者:黄秋芬,罗爱林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16

标签:;  ;  ;  ;  ;  ;  ;  ;  

加强院前急救护理管理对提高院前救护效果的影响论文_黄秋芬,罗爱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