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认识转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党的先进性建设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D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3909(2006)03-0020-03
目前我们党正在开展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是党在从革命党向执政党转变过程中,在执政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的背景下,进行党的先进性建设、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举措。开展这一活动的前提,是我们党对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的内容和方式的认识更加系统、全面、深刻,这些新认识不仅能促使党的先进性建设取得更大的实效,而且必将丰富马克思主义的党建理论,拓宽我们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思路。
一、党的先进性的内涵和标准:内在本质转向外部作用
判断事物是否先进必须有一个大家一致认可的标准和尺度。先进性,从一般的意义上讲,指的是一事物在与他事物相比较时表现出来的长处和优势。这表明,先进性首先是一个比较概念,一个事物先进与否是通过与其他事物的比较表现出来的,是相对于非先进性即一般性和落后性而言的。其次是一个价值判断,按照不同的价值标准可以得出完全不同的结论。
过去,我们讲党的先进性的依据,侧重于党的内在本质。所谓内在本质,指的就是政党组织自身所具有的、赖以建立的阶级基础,其他团体和政党所不具备的根本特征,这些特征主要体现在政党的指导思想、政党的目标和政党的阶级基础等方面。也就是说,马克思主义政党之所以是先进的,是由于它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以共产主义作为自己奋斗的目标,以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者——工人阶级作为自己的阶级基础。过去,我们以为仅仅抓住了这个所谓的“性质”,就给党定了性,就抓住了一切,按此推理,我们就认为党的先进性是天然的、历史的,是可以自动维持的。但是,历史发展到今天,我们已经清楚地看到,这种推理难以得到验证:一个政党的地位、作用和执政能力,与其目标、指导思想和阶级基础之间并非一一对应的关系,“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1];况且,这种看法不仅从道理上难以说清,在实践上也会对党的建设带来危害。人们会错误地认为,只要党的性质确定了,就会一劳永逸、一帆风顺、长期执政、永远执政,就会忽视党的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削弱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甚至对党的执政地位产生严重威胁。
我们并不是要否定政党性质的重要性,而是反对离开政党的具体活动谈论党的性质,把其实极其复杂的性质问题简单化地概括为几个抽象的概念,这是因为“政党的能力是一个相对独立于政党性质的范畴”[2](P21)。政党的真实性质,不是体现在被抽象出来的概念中,而是具体地体现在政党的实践活动中。“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需要同实现党的历史任务紧紧联系起来”[3],只有这样,内在本质所体现的先进性才能最终体现为真实的先进性,才是真正把握了先进性的真谛。按照历史唯物论的观点,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任何一个政治组织,其是否先进,归根到底要看它是否能够自觉地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和进步趋势,推动历史不断前进。共产党作为顺应社会历史发展要求而产生的政治组织,与其他政治组织相比,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和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它实践作用的根本体现,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它实践作用的价值指向。这就要求该组织作为一个整体必须自觉以实践“三个代表”作为自己是否先进的根本标志。因此,判断党的先进性的根本标准就是“三个代表”,“三个代表”提出的初衷也就在于为党的先进性提供一个根本标准。
二、党保持先进性的目的:权力意识转向责任意识
执政意识是党的执政地位作为一种社会存在在党的组织和党员头脑中的反映,是党在执政以后对自身状况、客观条件、历史责任、奋斗目标以及面临的挑战和机遇的一种深层次认识。
十六大报告对我们党所处的历史方位所作的“两个重大变化”的概括是我们党执政意识新觉醒的突出标志。这种觉醒主要体现在:在掌握权力的同时担负起责任。过去我们经常使用的是“执政意识”这个概念,强调要牢牢抓住手中的权力不放松,而且还强调共产党手中权力的不可转移性。强调执政党要有这种“执政意识”,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因为一个政党只有手中有了权力,才能施展自己的抱负,贯彻自己的主张。但是,当离开责任谈权力的时候,“执政意识”其实就被虚置起来了。我们今天强调的“执政意识”,就是要明确地认识到执政党的地位和任务,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都要从“我们是负有责任的执政党”这个前提出发。简单地认为执政就是掌握权力和强制性力量,就是由党来发号施令,甚至认为执政就是可以不受限制地为所欲为,都是错误的。强化执政党党员和各级领导干部的执政意识,主要包括执政兴国的发展意识、依法执政的法治意识、执政求进的创新意识、执政为民的公仆意识、执政固本的基础意识、执政图治的忧患意识等。
树立和强化党的执政意识的原因在于,首先,执政党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决不是自己的所有物。我们讲的执政意识,主要是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的意识。我们党无论是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还是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坚持长期执政,都不是为了谋取党派私利,而是为了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幸福,是为了人民谋利益。我们党来自人民,根植于人民,人民群众是我们的生存之本,离开了人民群众,我们一无所有,人民群众是我们的力量之源,离开了人民群众,我们一事无成。其次,执政时间越长,越要抓紧自身建设。历史的经验已经反复证明,执政党面临的最大危险就是在长期执政过程中滋生骄傲自满情绪,对自身存在的问题缺乏应有的警惕,最终走上脱离群众、重蹈历史“周期律”的覆辙。“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最大危险,就是脱离群众”[4](P88),只有具备强烈的“执政意识”,党的建设才能立足于现实,着眼于发展,才能以改革的精神推进党的建设,从而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增强执政基础,巩固执政地位。
党执政意识的新觉醒,开拓了我们党的建设的新视野,进而提出了以改革的精神推进党的建设的新思路,在执政目的、执政方式、执政基础等重大问题上提出了新观点,也提供了研究其他国家政党建设的新视角,这些都标志着我们党的建设以及我国政治体制改革进入了新阶段。
三、党的先进性的层次:单层面转向多层面
党的先进性有层次区分,党的先进性是党的整体、党的各级组织、党员个体这三个层面先进性的辩证统一。党的整体的先进性,主要从党的特征、性质的角度去判断,靠实践来检验;党的各级组织的先进性,主要看职能体现和作用的发挥;党员个体的先进性,主要看其思想和行为是否符合党的先进性要求。党的先进性主要指的是性质、原则、方向等等。按照惯常的思维,既然政党本身是民主制度下产生的一种政治组织,人们就很容易把政党理解为一个抽象的概念,继而会认为,只要政党整体先进了,政党就一定先进。这种认识在一定意义上是正确的,比如,我们讲的执政能力提高首先也是党的整体执政能力的提高,而且,我们过去从整体上讲党的先进性不是多了,而是还很不够。这主要体现在对党的整体的各个部分的配置和组合问题关注不够,这种配置和组合就是党的体制和机制建设。从这个角度讲,我们理解党的先进性和执政能力建设,特别要关注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建设。
但是,党是由不同领域、不同战线的党员按照一定的思想原则和组织制度组织起来的有机整体,党员是党组织的细胞和党内生活的主体。一个政党整体上先进,不等于每一个组织都先进,更不等于每个党员都先进。党的先进性是靠每一个组织和每一个党员的努力来实现的。在实践中,人们评判一个党先进是否,能力强弱,往往不是看党的整体,而是看身边的党组织和党员的表现,通过他们的所作所为来评判一个党。只有党的各级组织和党员个体都始终具备和体现先进性,党在整体上的先进性才有持久的实际意义。
党的先进性是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前提条件,同时最终又要靠党员的先进性来体现,因为党员是党的肌体的细胞和行为主体。“保持党的先进性,就要求全体党员都保持先进性。”[5]党的组织,特别是党员的先进性则主要指的就是行为、作用、表现和载体。保持党员的先进性对于党的先进性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第一,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直接关系着党的战斗力。只有全体党员在一切工作和社会生活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党才能实施正确的领导,才能保持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才能顺利完成肩负的历史任务。第二,保持党员先进性直接关系到我们党能否经受住各种风险和考验。在风险和考验面前,只要每个共产党员保持先锋战士的本色,坚持与时俱进,不断提高执政本领,我们党就能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条件下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第三,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直接关系到党的形象和凝聚力。一个党员一面旗、一个党员一盏灯,党的形象要靠千千万万党员的所作所为来维护;只有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得到保持和发扬,整个党的先进性才有坚实的基础。
四、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思路和趋势:抽象、一般转向具体、特殊
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不是从今天才开始进行的。在长期党的建设中,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这一问题不仅作了大量论述,而且进行了一系列实践探索。但是,只要深入研究就会发现,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和邓小平,从他们当时所处的历史条件出发,在论述党的先进性的时候,主要是立足于党的阶级基础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指出党的先进性是工人阶级固有的特性的集中和升华。这种抽象、一般意义上的先进性建设,针对性不够强,措施不够具体,因而效果不够明显。
我们今天讲党的先进性建设,在目的、内容、步骤等方面都具有很强的创新性和可操作性,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坚持党的先进性建设的背景是具体的。提出党的先进性建设,从国际背景看,是由于一些长期执政的老党大党在20世纪后期纷纷失去执政地位,分析其中原因,主要是因为这些党在形势变化面前,在活动习惯、活动方式等方面出现了某种不适应。许多国家的政党开始认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并积极面对,尽管他们没有提出先进性建设一词。从国内背景来看,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党所面临的环境、形势和任务的新变化是我们党提出先进性建设的特殊原因。因此,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其出发点是我们党面临的形势变化,而且建设的内容和思路也要进行创新。
其次,党的先进性体现了党的执政规律的根本要求。坚持党的先进性建设,必须遵循执政规律。政党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就是要处理好政党与民众、政党与公共权力及民众与公共权力的关系[2](P56)。而所谓执政规律,就是反映三者间本质联系的趋势和法则。执政规律对于任何一个现代政党来说都是适用的,我们只要把握好这些关系,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就抓住了要害;承认了这一点,我们对政党运作也就会从封闭考察转向开放考察,我们对政党建设的考察,就不会局限于与自己一类的政党身上。
再次,先进性建设的核心问题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三个代表”的意图就是为了在新世纪为保持党的先进性提供一个总体标准。在世纪之交,我们党面临着复杂的国际环境,国内也面临重要的转折,任务十分艰巨,而一部分党员还不同程度存在着与新环境和新任务要求不相适应的问题。在这种形势下,共产党员如何保持先进性,是党中央一直在思考的一个重大问题,今后,看一个党组织和党员是否先进,衡量的根本标准就是看是否学习和实践“三个代表”,这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把“三个代表”作为主要内容的根本原因之一。正是基于以上三个方面的考虑,所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成了新世纪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的核心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