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部县龙庙小学 南部 637300)
常听老师们说“作文难,难作文”,我同样也觉得“阅读难,难阅读”。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可以说是与作文教学并驾齐驱的“拦路虎”,对语文教学也是一大张障碍。语文试卷阅读上的红叉叉,也是一样令语文老师苦不堪言,老师们教学阅读时也不知该从何着手,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通常一篇二三百字左右的阅读短文,令学生头痛不已。难以理解难以体会,又怎么叫学生去阅读把握短文的中心思想和重要内容。这阻碍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一个人阅读量的大小,决定着其写作水平的高低。杜甫诗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如果没有“读书破万卷”的基础,有怎么能“下笔如有神”呢?过多的强调作文教学中存在的种种困难,而不去重视学生原始素材的积累,怎么样让学生写好作文呢?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在我们现在这种教学现状中可以说是势在必行,刻不容缓,时代的要求我们不可以说不的。那怎样才能有效持续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呢?
一、 扩大学生阅读量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意识的要求学生看一些课外读物,组织安排一些业余文学活动,让不同年级的小学生,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来逐渐提高他门的阅读总量。低年级的学生,老师可以讲一些童话故事、神话故事、寓言故事……这类书有《西游记》、《封神榜》、《安徒生童话集》、《伊索寓言》等,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积累一些原始素材。到了三年级,让学生逐步地接触一些现代文学作品,如鲁迅、老舍、巴金等文学大师的短篇文章,并在班级上开展一些文学活动,可以形式多样,内容自行设计,包括叙述故事情节,说感受,讨论问题等加强学生对于内容的记忆。高年级的学生,要求适当的高一点,让其慢慢接触一些中国现代和古代的名著以及外国文学精典名著,为以后学生持续阅读打好基础。我们让学生阅读的目的,在于让其汲取更多的文学养分,而不是去增加学生学习以外的负担,为此,我们必须要保证学生课外阅读的质和量。
(1)要求学生有目的,有选择的读书。在要求阅读时,要加以正确引导,以免学生凡是厚一点的书就看,看不懂的书也看,不该看的书也拿起来看。这样既加重了学生的负担,不但给学生的学习带来负面影响,而且效果也不会好的。
(2)学生从开始读书便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每个学生都用一本专用的笔记本,在平时阅读中将自己认为精彩的句子,优美的修辞,好的用词……可以摘录下来,在空闲的时候可以拿出来琢磨琢磨,以加深理解,循序渐进地积累阅读中一些比较原始的东西。引导学生写读书笔记,心得体会之类的,加强对内容的理解,也可以帮助学生恢复记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在学生阅读课外读物的过程中,要善于加以引导学生学会和掌握工具书解决一般性的问题,例如不会的字词,不懂的生活常识用语等。教师经常注意本班学生阅读课外读物的情况有针对性的开展一些相关的文学活动,逐步的提高学生阅读能力,让学生在活动中不知不觉地使他们的思考问题能力和判断力得到锻炼,同样学生在阅读中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也会得到发展,再不会因二三百字的的阅读小短文而皱眉头,挠头皮,咬笔头。我们也在教学阅读中不会因提不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而老虎吃天,无处着手,总不见大的效果。同时由于学生在阅读活动中积累了足量的文学素材,在作文时也不会没头没尾,流水帐,错字错词乱句子了,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
二、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学生会不会因为兴趣而读书,喜不喜欢找一些好书看,重不重视阅读,这都会影响到他们的读书习惯。兴趣是人所有行为的原始动力,也是人产生活动行为的意识源。学生会不会自动阅读一些课外读物,接触一定量的课外有益读物,归根结底他们有没有一种原始的阅读动机,是否具有这方面的意识,这正是我们最值得思考的地方。那么,如何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进而使其形成一种良好的阅读学习习惯呢?
1、教师本身要有丰富的文学常识,平时注意提高自身文学素养,靠自身的影响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日常语文教学活动中随机应变,善于综合运用文学知识,使课堂教学充满情趣,也使学生因老师丰富的文学知识,流利的口才等现象产生一种敬重老师,羡慕老师“卓越出众”才华的心理反映,这种心理反映效果在无形中会不自觉地起到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作用,这也是小学生“爱模仿”天性的必然。
2、开展相关班级或学校大型的多种文学活动,通过活动满足学生在优越性上的表现欲,使学生爱动易动的天性得到释放。开展或举行一些如:讲故事比赛、演讲比赛、摘录笔记评比,速拟提纲复述比赛,心得体会交流活动等,由易而难,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开展一些不同类型的活动,更有效的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围绕小学生天生爱表现的特点,让每个学生都有参加的机会。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最大限度地激起学生的表现欲,强烈的表现欲促使学生产生一种自我主动阅读意识,这就是我们所期望出现的,也正是激起学生阅读兴趣的重点所在
3、多表扬,鼓励学生在阅读学习过程中所取得的点滴成果,肯定他们的付出。如果条件允许,进行一些必要的物质奖励。这也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一个方法,说起来容易平常做起来就难。切忌因为学生在阅读学习中出现的小问题,小过失而批平、指责,小学生逆反心理强,这样会使学生阅读兴趣受到影响。
三、明确目标,持之以恒,带动作文
根据各年级各班的不同情况,制定一些相应的阅读计划,并保证坚持做到。及时总结交流,让学生以作文形式汇总成简单的学习材料,贮存加工成学生自己的知识。学生一时的兴趣激起来比较容易,然而要使兴趣常有,学生自己就会主动阅读。所以在语文教学中要有目标,学生的阅读能力一旦有所进步,就会在作文中自然表现出来,无形之中也带动了作文的进步。
总之,一个人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将会影响其一生,尤其在小学阶段怎样让学生养成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这也是教育教学中不容忽视的一点。阅读习惯的形成,不仅是学生能经常性地阅读,而且会善于运用科学读书方法,能够将阅读内容进行分析、汇总、记忆直到运用,这才是真正的阅读能力。只要我们在平常语文教学中,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阅读兴趣,既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扎好了根,也能更有效地提高我们的语文教育教学效果。学生就会有较强的阅读能力,阅读是语文教学中的拦路虎的说法也将会成为过去,经过我们不懈地努力,对“阅读难,难阅读”我们可以挥手说再见了。
论文作者:王席国
论文发表刊物:《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7年第1期(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7/4/6
标签:学生论文; 能力论文; 兴趣论文; 文学论文; 激发学生论文; 他们的论文; 小学生论文; 《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7年第1期(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