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急诊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有效性论文_付星

贵州省黔西南州人民医院

【摘 要】目的:探讨对冠心病(CHD)患者实施经桡动脉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6月-2015年8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04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平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分别给予经桡动脉、经股动脉介入治疗,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2组治疗成功率分别为96.15%、90.38%,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比较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经桡动脉介入治疗方式对冠心病患者进行治疗,疗效更佳,安全性更高。

【关键词】冠心病;桡动脉;介入治疗

冠心病为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的简称,其为临床治疗中一种多发心血管疾病,老年人为该病的高发群体[1]。患病后,如患者未能及时接受有效治疗,随着病情的进展,其生命安全会受到严重威胁。在治疗上,传统保守治疗方式往往无法取得理想疗效。在现代科学技术、心导管技术快速发展地推动下,介入治疗方式在冠心病的临床治疗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本次研究主要探讨经桡动脉(TRA)介入治疗方式在CHD患者临床治疗中的效果,现做如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主要选取104例2014年6月至2015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作为对象。所有入选对象均是在知情情况下自愿参与,且在参与前均签署伦理学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年龄超过75岁者;存在心源性休克、急性心肌梗死、造影剂过敏等介入治疗禁忌证者;Allen试验结果为阴性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将研究对象分为数量相等的2组。对照组52例,性别:男性32例,女性20例;年龄:50~74岁,平均(55.64±2.53)岁;病程:1~10年,平均(5.51±1.64)年。观察组52例,性别:男性33例,女性19例;年龄:50~75岁,平均(56.36±2.16)岁;病程:1~10年,平均(5.51±1.64)年。将2组患者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分析结果显示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方法

术前,对所有患者行常规肝肾功能、心脏功能检查及出凝血、凝血酶原时间检查,对患者的心脏功能进行评价。确定患者未任何手术禁忌症后实施给予300mg的氯吡格雷和300mg的拜阿斯匹林,口服用药。①对照组治疗:患者取平卧位,选择在右股动脉的搏动最强位置行穿刺。使用2~3ml浓度为1%的利多卡因实施局部麻醉后,应用18G穿刺针行行穿刺操作,凭借Seldinger技术对股动脉行穿刺,然后将6F或7F动脉鞘置入。经鞘常规给予肝素,使用剂量为100~150U/kg,选用的造影导管为6F Jndkins。以造影时具体操作、冠状动脉病变情况作为根据,选择使用相应的导引导管、钢丝以及球囊和支架。术后,将动脉鞘管拔除,行15~20min的压迫止血后,使用弹力绷带对穿刺处进行加压包扎,对患者的局部出血、下肢血运等情况进行密切观察。绝对制动穿刺下肢24h之后将加压绷带去除。②观察组治疗:穿刺位置选择在右前臂桡骨茎突近心端1cm处。使用的桡动脉穿刺包为Cordis生产,包含有6F鞘管、21F穿刺针、0.02英寸直导丝。凭借Seldinger技术实施穿刺操作,将6F动脉鞘置入,常规给予肝素,所用剂量与对照组相同,注入硝酸甘油,剂量为0.5mg,避免桡动脉痉挛发生。选用5F多功能造影导管,先后对左右冠脉实施造影。手术操作完毕后立即将动脉鞘管拔出,使用弹力绷带实施加压包扎,包扎维持时间为8h,加强对患者手部血液循环、局部出血情况进行密切观察。

1.3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主要对2组手术成功率、X线曝光时间、造影剂用量、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进行观察,并做好详细记录。同时,术后对所有患者进行至少6个月的随访,观察患者重心脏不良事件以及肢体水肿、假性动脉瘤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选用SPSS20.0版本统计软件实施统计学分析及处理,以“±s”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以“%”表示计数资料,行χ2检验,以P<0.05表示表示差异比较存在显著性,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治疗成功率及住院时间和费用比较

2组患者分别接受相应治疗后,观察组的治疗成功率为96.1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0.38%,见图1.1;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明显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也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比较存在显著性(P<0.05),患者的住院时间与住院费用表现为正相关详见表1,图1.2。

随访结果

术后,对2组患者进行至少6个月的随访。随访结果显示,术后6个月,观察组、对照组分别有4(7.69%)、5(9.62%)例患者发生靶病变血运重建、心肌梗死的重心脏不良事件,组间差异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对照组分别有3例(5.77%)、9例(17.31%)患者出现局部感染、肢体水肿等并发症,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比较存在显著性(P<0.05),详见表3。

讨论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为冠心病患者临床治疗中应用较为普遍的一种方式,其治疗效果明显高于传统保守治疗,救治成功率明显提高[2]。但是介入途径的选择对治疗效果的提高,患者预后产生严重影响。

经股动脉穿刺实施介入治疗,因股动脉的解剖部位相对较深,内径大,压力也大,术后止血存在较大难度。同时,在股动脉周围存在股静脉,迷走神经分布较为密集,大大增加了手术操作风险,提高各种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当拔管操作时压迫力量过大时,患者常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血压下降、恶心呕吐、心率减慢等诸多迷走神经反射[3]。这些并发症对患者康复产生严重影响,甚至导致患者生命安全受到威胁。与经股动脉穿刺相比,经桡动脉穿刺存在明显优势,其优势具体表现如下:在桡动脉周围无重要静脉伴行,有效降低行穿刺操作时动静脉瘘、假性动脉瘤等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概率。桡动脉周围也无重要神经,迷走神经的分布也相对较少,因此,在手术操作过程中可降低神经损伤发生,降低迷走神经反射的发生概率。同时,手掌是双重供血,在发生桡动脉闭塞的情况下,也可保证手部供血,防止手部缺血发生[4]。此外,术后较容易实施压迫止血操作,更好地保证止血效果,有限降低血管并发症、术后出现的发生率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接受经桡动脉穿刺介入治疗后,该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仅为5.77%,明显低于经股动脉穿刺组的17.31%。患者靶病变血运重建、心肌梗死的重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此外,经桡动脉穿刺接受介入治疗时,患者术后尿潴留、腰背痛等不适症状的发生明显减少,术后舒适感明显高于经股动脉穿刺[5]。因此,术后,患者可得到更快康复,住院时间明显缩短,因此,患者的住院费用可得到明显降低。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而住院时间与住院费用的关系表现为正相关,因此,观察组患者的平均费用也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比较存在显著性。

综上所述,应用经桡动脉穿刺方式对冠心病患者实施介入治疗疗效更为显著,安全性更高,可促进患者得到更快康复,减少患者住院费用。

参考文献:

[1]李晓羽,付乃宽,杨世诚,等.普罗布考对老年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术后造影剂诱导的急性肾损伤的预防作用[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5,11(10):452-453.

[2]庞军,张钲,张宏玲,等.氯吡格雷与质子泵抑制剂联合应用于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安全性与疗效的Meta分析[J].中国循环杂志,2014,15(08):608-609.

[3]王盼盼,毕清泉,谢伦芳,等.冠心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5,16(07):111-113.

[3]阴赪茜,程宇彤,李志忠,等.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再次血运重建的危险因素研究[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04(01):402-403.

[4]张存泰,王冠,王金丽,等.老年冠心病患者经桡动脉入路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疗效[J].实用医学杂志,2013,09(21):68-69.

[5]王红.不同介入途径行介入治疗老年冠心病患者的疗效比较[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18(20):164-165.

论文作者:付星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7年2月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5

标签:;  ;  ;  ;  ;  ;  ;  ;  

冠心病急诊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有效性论文_付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