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通市第一人民医院 云南 昭通 657000)
【摘要】 目的:观察有创动脉血压监测在ICU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与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ICU 2017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82例危重症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有创动脉血压监测过程中护理模式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41例,常规护理干预)与实验组(41例,预见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ICU危重症有创动脉血压监测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可直接影响患者预后,预见性护理干预效果优于常规护理干预效果。
【关键词】 有创动脉血压监测;ICU;危重症;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32-0162-02
ICU危重症患者病情发展快,持续性动脉血压监测有利于医师直观性、准确性了解患者血压波动情况,有创动脉血压监测在反映ICU危重症患者连续性血压变化的同时可行血气分析检验,有效避免因反复穿刺对患者机体造成的损伤,但是有创动脉血压监测患者护理干预可直接影响其监测安全性[1]。本次研究比较我院ICU 2017年3月—2019年3月41例常规护理干预ICU危重症有创动脉血压监测患者与41例预见性护理干预ICU危重症有创动脉血压监测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从而论证护理干预对ICU危重症有创动脉血压监测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ICU 2017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82例危重症患有创动脉血压监测患者按照护理模式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与实验组(预见性护理干预),实验组41例患者中男(21例)女(20例)比例为21:20,年龄在28岁至75岁,中位年龄为(48.12±1.12)岁,平均入住ICU(5.14±0.12)天。原发性疾病类型:有20例为感染性休克,有15例为创伤性休克,有6例为失血性休克。对照组41例患者中男(22例)女(19例)比例为22:19,年龄在28岁至73岁,中位年龄为(48.11±1.11)岁,平均入住ICU(5.11±0.11)天。原发性疾病类型:有18例为感染性休克,有15例为创伤性休克,有8例为失血性休克。参与本次研究的患者一般资料相关资料数经统计学验证,不存在统计学差异,具有可对比性,P>0.05。
1.2 病例选择标准
参与本次研究的患者均病情危重入住ICU,医师结合患者临床结合患者入院后临床诊断以及相关检查结果均确诊,医护人员告知患者家属临床诊断结果以及本次研究目的、内容后均顺利行有创动脉血压监测。排除标准:(1)排除合并全身性皮肤病或穿刺部位皮肤疾病患者。(2)排除合并全身性感染患者。(3)排除合并全身血管性疾病或血液性疾病患者。
1.3 方法
1.3.1对照组 该组患者均行常规护理,护理人员遵循我国卫生部有创动脉血压监测相关规章要求实施相关操作,定期巡视,观察并记录患者生命指征变化情况。
1.3.2实验组 该组患者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预见性护理:(1)为避免患者血栓形成,护理人员在实施穿刺前应先观察患者穿刺部位有无渗血,评估患者皮肤,在保证穿刺部位血管明显、走向较直后对穿刺肢进行消毒穿刺,最后使用加压输液袋肝素生理盐水持续冲管。除此之外,护理人员应保证有创动脉血压监测置管侧桡动脉、压力传感器与患者右心房处于同一水平明显,当患者翻身后应对桡动脉、压力传感器的位置进行调整。(2)若护理人员巡视过程中发现波形振幅变弱或者变成一条直线,护理人员应检查患者颈动脉波动情况,排除心脏骤停后检查有创动脉血压监测套管针是否脱落、移位或者阻塞。若血块阻塞管道,应使用医用装置将血肿吸出,对于血块难以吸出的患者应拔出动脉测压管,拔管后应局部压迫10min。(3)为避免穿刺部位血肿、感染的发生,护理人员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的要求执行有创动脉血压监测相关操作,在操作前检查相关器械完整性,对于血管走向不明显的患者可在超声辅助下实施穿刺。若穿刺部位形成血肿,护理人员应立即给予穿刺部位浓度为50%的硫酸镁溶液湿敷。
1.4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结果相关数据使用SPSS21.0软件包进行处理,结果中相关以(%)表示的计数数据用χ2检验,P<0.05表示各项数据具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
表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 [n(%)]
3.讨论
ICU危重患者多、病情危重且生命体征不平稳,持续性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有利于医护人员及时了解患者病情变化情况,从而及时给予患者临床抢救,提升患者生存率[2]。血压属于一项重要性声明指征,传统ICU患者血压监测的方式为无创袖带血压监测,该监测方式不会对患者躯体造成损伤,但是其缺点为无法动态监测患者血压变化情况,难以满足ICU重症患者的需求。
有创血压监测可对患者机体造成一定的创伤,可动态反应患者血压变化,在实施有创动脉血压监测操作过程中,穿刺以及导管维护均可影响有创动脉测压的安全性。预防性护理干预即针对有创动脉血压监测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规范,从而降低ICU患者有创动脉血压监测并发症的发生率[3]。本次研究显示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9.76%,明显低于给予常规护理对照组并发症的发生率。
综上所述,ICU重症患者有创动脉血压监测过程中提升临床护理水平,实施预见性护理是十分重要的。
【参考文献】
[1]舒雅娟.有创动脉血压监测在ICU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17,3(3):95-97.
[2]李红梅.有创动脉血压监测在ICU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和护理[J].医学信息,2015,23(37):167-167.
[3]姜翠,周丽英,赵艳华.有创动脉血压监测在危重新生儿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J].全科护理,2017,15(21):2629-2631.
论文作者:陈佳佳,俞建珍,曹舜(通讯作者)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9年3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12
标签:患者论文; 血压论文; 动脉论文; 实验组论文; 预见性论文; 并发症论文; 危重症论文; 《医药前沿》2019年3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