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学校管理过程动态研究述评_学校管理论文

我国学校管理过程动态研究评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学校管理论文,过程论文,我国论文,动态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对学校管理的实际运作过程进行动态分析,是学校管理研究者最为常用的认识方法,这种方法不仅有助于学校管理过程理论的深层开掘,亦更有利于指导学校管理者的实践操作行为。

我国学校管理过程动态分析的思维范式

学校管理过程的动态分析观可谓众说纷纭,然而就我国研究工作的主流来看,业已形成一种特定的思维范式。这里所谓的思维范式是指为某领域中研究者所遵守的具有凝聚力和组织力的、并且取得了具有历史意义的研究成就的思维规则、典范或模型,它具有三个基本条件:一是有遵守它的研究者,二是有一套规则、典范,三是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就。如果全面地审视我国学校管理科学研究的历史成就,学校管理过程的范式化特征就会跃然纸上。为研究的方便,我们不妨将我国八十年代以来较有影响的学者的观点略作归纳,列为下表(见下页):

序号 作者

 观点

出处

 1张济正等 计划、实行 《学校管理学导论》,华东

检查、总结 师大出版社1984年版,第134~154页

 2李家庠等 计划、执行 《学校管理基础》,上海教

检查、总结 育出版社1984年版,第68页

 3宋载铭等 计划、执行 《普通学校管理学》,四川

检查、总结 教育出版社1986年版,第97页

 4盛绍宽等 计划、执行 《学校管理学》,中南工业

检查、总结 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57页

 5冯惠益等 计划、组织 《学校管理学》,海军出版

 

检查、总结 社1988年版,第36页

 6严永晃等 计划、组织 《学校管理学》,广东高等

检查、总结 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53页

 7常云峰等 计划、实施 《学校管理学》,河南大学

检查、总结 出版社1990年,第69页

 8刘文修等 计划、实施 《学校管理》,人民教育出

检查、总结 版社1992年版,第37~48页

 9孙灿成

计划、执行 《学校管理学概论》,人民

检查、总结 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第80-86页

 10

  肖宗六

制订计划、组织执行 《学校管理学》,人民教育

督促检查、总结提高 出版社1988年版,第80页

 11

  贺乐凡

计划决策、组织实施 《学校管理研究》,文化艺

检查调整、总结提高 术出版社1993年版,第60页

 12

  曲绍卫等 决策与计划、组织与实施

 《学校管理学》,山东教育

检查与监督、总结与评价

 出版社1994年版,第87页

若将上述观点简作概括,不难发现,研究者普遍倾向于这样的认识:即认识学校管理过程的基本活动包括计划、执行、检查、总结,由它们按一定的顺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构成为一个动态的管理过程系统。该认识对我国学校管理理论建设,作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它不仅使学校管理理论体系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完善,而且使学校管理研究深入到研究的各个阶段,为实践工作者提供了具体可行的操作方法和步骤,客观上促进了学校的发展和学校工作的规范化。这是就其成就而言的。不过,其缺陷也是有目共睹的,具体地说有如下几个方面:

1.该认识对企业管理中戴明环学说采取了机械照搬的态度。美国统计学家戴明(W·E·Deming)认为,企业管理过程可用一个不断转动的圆环来表示,管理过程的四个阶段P(Plan)、D(Do)、C(Check)、A(Action)有序的排列在圆环内的适当位置上。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业内部管理的规律性,较之于以前的管理过程理论有着既简单明了,又便于操作的特点。但是学校管理与企业管理分属于两个不同的领域,企业管理过程理论并不一定适应于学校管理,简单地照搬,会误用其适切性。

2.该认识忽视了现代管理科学成果对学校管理工作的价值。管理的一般理论对学校管理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但管理科学是在不断发展着的,现代管理科学的理论成果如预测、决策等理论也应在学校管理中得到一定的运用,而不应滞留于原有的水平,该认识对管理理论的发展成就并没有予以必要的反映。

3.该认识不符合系统科学中的反馈原理并犯了形式主义的错误。对于管理系统,反馈是极其重要的一环,表现在学校管理上,并不是检查和总结所能取代的,因为检查和总结更多地属于“表”的范畴,只有采取措施进行控制才能对问题予以全面纠正。所以控制具有实质性的或“本”的意义,控制是反馈的核心和关键。对这一点,在该认识中并没有得到应有程度的重视。

总之,对戴明环学说必须进行一定的修理和改造,而不应继续沿用这种模式,更不应将其作为唯一的思维范式来束缚我们的学校管理过程研究。

学校管理过程动态分析的几点建设意见

研究学校管理过程,既要借鉴中外学校管理研究者该方面的已有成果,亦应充分考虑学校工作的基本特点,还必须注重从学校未来的需要出发,探索便于获得最优化效果的理论架构。鉴于这样的认识,我们特对学校管理过程理论的建设提出如下几点意见:

第一,发展简单化的“计划”行为。在开展学校管理之初,并非简单地做到“心中有数”,“胸中有谱”,而是需要悉心运筹、精心策划的。因此,把计划发展为“谋划”更富有实际价值。在现代信息化社会,科学预测已成为管理工作的实际起点,没有科学预测就不会产生非凡的决策,更不会形成合理的计划。学校工作是指向未来并为未来培养合格人才而服务的,它同样需要预测和决策,离开了这两个环节,就很难进行高效的学校管理,所以应当使预测和决策从计划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环节,并与计划一道构成三位一体、顺序连贯的谋划行为。

第二,改造模糊性的“执行”行为。谋划工作完成后便自然进入管理运营阶段。运营有运作和经营的含义,在提法上称“运营”优于“执行”。因为“执行”的意义不太明朗,它只是计划框架形成后的一种规定性范畴,旨在照计划行事,无法灵活地履行调整机构、组合要素、配备资源等组织职能。“运营”不仅强调工作的正常运行,而且关注工作的实际效能,因而可包括多项相关的活动。首先,学校管理是借助于他人的智慧来完成管理任务的行为,必须先将教职工“组织”起来,以体现依靠职工智慧和主动性办学的本质特点。其次,学校工作是教师共同育人的复杂性工作,作为知识型的各种专门人才,特别需要而且欢迎学校管理者要比企业中进行更高层次的“指导”、“激励”和“协调”,所以,需强化这些活动并把它们作为独立的环节来对待,以降低教师劳动“复杂性”的程度,更好地完成育人任务。这些方面是“执行”所不能明确体现的。

第三,完善形式主义的“反馈”行为。在现有的理论中,“检查”和“总结”虽然都是管理过程的反馈行为,但基本上属于形式化的,因为检查只是发现问题的活动,而总结又只是对工作现实结果的评价。至于在发现的问题与计划之间存在一种什么样的关系、怎样对待、能否予以纠正等,均未得到足够的反映,因此,为使其与谋划相呼应,不如直接提“反馈”更好。当然,“检查”、“总结”都是反馈必不可少的环节,不过,其中最关键的并不是它们,而是能体现反馈实质的“控制”,只有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控制才能明确偏差大小,采取纠正措施,改正工作失误。所以将控制作为独立的环节,有利于增强管理过程的实效。

总之,根据学校管理过程的时间推延特点,可将其划分为三个阶段十个环节,它们是:

谋划即对学校工作进行运筹和设计,它是学校管理过程的初始阶段。该阶段主要包括预测、决策和计划三个基本步骤,其中决策是最关键的一环。运营即学校管理的实际经营与运行,是学校决策和计划付诸实施和具体落实的阶段,管理的效果要以管理运营后取得的结果来评价,教育教学的质量要通过管理运营来体现,因此,运营是实现管理目标的最核心,最富实质意义的阶段。运营阶段主要包括组织、指导、激励、协调等,其中组织是最关键的活动。反馈是控制论的一个重要概念,学校管理过程中的反馈是学校管理者为保证实际教育和管理活动与决策计划相一致而采取调节性和弥补性措施的阶段,其含义是指学校管理者通过了解所输出的指令信息的作用结果,进而对信息的再输出发生影响,借以达成预定目的,所以反馈是原因与结果之间架起的桥梁,是学校管理成效的有力保障。反馈阶段主要包括检查、控制和总结三个基本环节,其中控制是最主要的活动。

以上我们对学校管理过程理论的架构作了一定的检视和修正,但愿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机制在学校领域的广泛运行,它能导引学校管理者尽快树立经营意识,优化自身的管理行为,增强对学校管理过程的驾驭能力,以便为学校的发展带来新的生机。

标签:;  ;  ;  

我国学校管理过程动态研究述评_学校管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