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蓝光照射方式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观察李智娅论文_李智娅

三明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三明 365000

【摘 要】目的:探究间隙蓝光照射和持续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蓝光照射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我院2015年5月至2016年1月诊治的75例新生儿黄疸患儿分为A组和B组,分别给予间隙蓝光照射治疗和持续蓝光照射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儿治疗后血清胆红素水平均明显下降,比较差异显著(P<0.05)。其中A组治疗总有效率(90.0%)低于B组(92.5%),但比较差异并不显著(P>0.05);A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5.0%)低于对照组(8.6%),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蓝光照射方式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显著,其中间隙蓝光照射可达到持续蓝光照射治疗的效果,且能够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临床应用价值更高。

【关键词】新生儿黄疸;间隙蓝光照射;持续蓝光照射;临床疗效

新生儿黄疸(neonatal jaundice)是指在新生儿时期出现的黄疸,属于小儿常见病和多发病,该类病症由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若胆红素水平升高到一定程度,皮肤、黏膜等黄染现象持续加重,将会给患儿身体健康造成很大负面影响,因此,对于病理性黄疸,必须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目前临床治疗新生儿黄疸仍以药物治疗为主,但是效果并不十分理想,随着光照疗法的推广,尤其是蓝光照射治疗,其疗效已经得到临床的广泛认可[1]。蓝光照射方式包括间隙蓝光照射和持续蓝光照射,本研究选取我院2015年5月至2016年1月诊治的75例新生儿黄疸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对两种蓝光照射方式进行对比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2015年5月~2016年1月收治新生儿黄疸患儿75例,来诊时有不同程度皮肤黄染表现,经临床检查并确诊,为间接胆红素升高,符合病理性黄疸相关诊断标准(血清总胆红素>210μmol/L,直接胆红素<65μmol/L),对于血化验肝功能异常、存在光疗禁忌以及合并先天畸形等病症患儿予以排除,患儿家长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情书,且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根据选用光照方式的不同,将上述患儿分为A组和B组,A组共40例,男患儿23例,女患儿17例;日龄为1~27d,平均为(11.6±3.4)d;体质量为2.1~4.8kg,平均为(3.6±0.7)kg;病程为1~7d,平均为(4.8±2.2)d;其中足月儿32例,早产儿6例,过期产儿2例。B组共35例,男患儿20例,女患儿15例;日龄为1~27d,平均为(11.7±3.5)d;体质量为2.2~4.8kg,平均为(3.6±0.8)kg;病程为1~7d,平均为(4.8±2.3)d;其中足月儿29例,早产儿5例,过期产儿1例。两组患儿基线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体质量及病程等)对照较为均衡(P>0.05),具有对比价值。

1.2方法

所有患儿确诊后均给予补液、输血、抗感染等常规治疗,口服酶诱导剂和益生菌溶液,前者为苯巴比妥(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44021835,生产企业:广东邦民制药厂有限公司),后者为妈咪爱(由北京韩美药品有限公司生产)。两组均采用蓝光照射治疗方式,所用仪器为ND14-XHZ-90蓝光治疗仪,其中A组给予间断蓝光照射治疗,将光源置于患儿体外45~50cm部位,室内温度维持在25℃左右,湿度维持在60%左右,患儿体温维持在37℃左右,每管20W蓝关,光疗总瓦数为300W左右,照射和间停时间分别为3~6h、2~4h;B组给予持续蓝光照射治疗,照射参数及条件设置同A组,照射和间停时间为时间分别为12~18h、8~12h。两组光照期间均服用维生素B2(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31020958,生产企业:上海第一生化药业有限公司),1片/次,1次/d,均以3d为1个周期。

1.3评价指标

观察两组患儿黄染症状变化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其中不良反应观察发热、腹泻、皮疹等。分别在治疗前后检测患儿血清胆红素水平,设定痊愈、好转和无效3等级评价标准,患儿黄染及其他临床症状完全消退,且血清胆红素水平恢复到正常范围内,为痊愈;临床症状改善明显,胆红素水平有所降低,为好转;临床症状变化不明显,黄染现象甚至加重,为无效[2]。痊愈和好转合计为总有效,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

1.4统计学处理

采取SPSS15.2软件包对所获数据进行双侧分析,统计值分别采用标准差( ±s)和率(%)描述,前者为检测获取的血清胆红素水平计量资料,行t值检验,后者为观察获取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计数资料,行卡方检验,以P<0.05为检验标准,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计量资料统计分析

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儿治疗后血清胆红素水平均明显下降,比较差异显著(P<0.05);其中A组血清胆红素水平下降幅度为62.5%,B组血清胆红素水平下降幅度为63.1%,两组比较差异并不显著(P>0.05)。见表1。

3讨论

新生儿黄疸的病理机制尚不十分明晰,可能与高危妊娠、感染、溶血等因素有关,新生儿胆红素生成过多、肝脏胆红素代谢障碍、胆汁排泄障碍等均会引发血清中胆红素水平升高,通常情况下,新生儿出生后2~3d出现黄疸,在血清胆红素达到高峰后随即开始消退,并不会引发严重不良后果,对于这种生理性黄疸,无需进行特殊治疗;而在出生后24h内便出现,且黄染现象及相关临床症状持续时间较长,或者是消退后又再次出现,则有必要对其进行干预性治疗,临床上对于这种病理性黄疸的治疗较为重视[3-4]。目前临床治疗新生儿黄疸可供选择的方法有药物治疗、光照治疗、换血治疗等,其中单纯药物治疗效果易受限,而加用换血治疗,又需要一定的条件,相对而言,光照治疗简便、安全、无痛苦,更易被患儿及其家长接受[5]。光照治疗的基本原理为:胆红素分子可吸收450mm的蓝光并发生结构变化,通过蓝光照射,促使IXa Z型转变为IXa E型并经尿液或胆汁排泄到体外,能够起到降低血清中胆红素水平的效果[6]。

值得注意的是,蓝光照射治疗也会引发发热、腹泻等不良反应,尤其是给予持续照射,为解决这一问题,间隙照射治疗方案逐渐被采纳,而对于两种蓝光照射方式的应用价值,临床上仍存在一定的争议[7]。张萌等[8]对130例符合光疗指征的新生儿黄疸患儿进行分组研究,间歇光疗和持续光疗对照结果显示,治疗前后总胆红素水平下降幅度并不明显,说明两种光疗方法的治疗效果相接近,其中间歇光疗患儿发热、腹泻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持续光疗,可见间歇光疗的副作用相对较小,综合来看,推荐应用间歇光疗。本组研究中,选取的75例新生儿黄疸患儿均接受蓝光照射治疗,其中给予间隙蓝光照射治疗的A组40例患儿,治疗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90.0%(36/40)、22.5%(9/40);给予持续蓝光照射治疗的B组35例患儿,治疗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92.3%(33/35)、42.9%(15/35),前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后者比较差异显著(P<0.05)。从治疗有效性角度分析,两种蓝光照射方式治疗新生儿黄疸均能够达到预期效果;从治疗安全性角度分析,与持续蓝光照射相比,间隙蓝光照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对较低。

综上所述,蓝光照射方式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显著,其中间隙蓝光照射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均能够得到很好的保证,与持续蓝光照射相比,临床应用价值相对较高,更应在临床上加以推广。

参考文献:

[1]胡碧环,赵阳,何映珊,等.白蛋白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及临床指标观察[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10(1):33-34.

[2]李雪巧.白蛋白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5,13(5):141-142.

[3]贾辉彩,张文湛.间断性蓝光照射方式和持续性蓝光照射方式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观察[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16(5):107-108.

[4]张萌,覃遵祥.不同方式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及副作用观察[J].临床医学工程,2011,13(6):892-893.

[5]陈杏桃,彭德峰.不同蓝光照射方法联合四联活菌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观察[J].吉林医学,2013,11(2):2004-2006.

[6]胡素元.蒙脱石散、双歧杆菌四联活菌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32(8):3597-3598.

[7]余木焕.蓝光照射结合白蛋白静脉滴注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观察及护理[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13(4):125-126.

[8]张明丽.蓝光间歇照射与蓝光持续照射辅助黄疸茵陈颗粒治疗新生儿黄疸对患儿血清胆红素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刊,2016,10(1):79-80.

作者简介:

李智娅(1980-),女,重庆市铜梁区人,本科学历,现为福建省三明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儿科主治医师。

论文作者:李智娅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3

标签:;  ;  ;  ;  ;  ;  ;  ;  

两种蓝光照射方式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观察李智娅论文_李智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