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加入WTO对中国金融业的影响_退税率论文

中国加入WTO对中国金融业的影响_退税率论文

入世将怎样影响中国财政,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论文,财政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加入世贸组织必将对中国经济产生广泛、深刻的影响。财政是国民经济的综合反映,入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势必会在相当程度上传导到财政方面。

关税减让与未来关税收入变化趋势

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对外贸易的不断扩大,我国关税收入逐年增加,在整个财政收入中的比重一般都保持在4-6%之间,在中央财政收入中比重更高。因此,关税收入状况如何,对国家财政的宏观调控具有重要的影响。

加入WTO,我国所要履行的重要义务之一,就是要大幅度削减关税。从世界范围看,关税减让是一个大趋势,目前的世贸组织成员的总体平均关税水平为6%左右,其中,发达国家为3%,发展中国家为10%。从我国实际看,已在这方面作了积极努力,自1992年以来,我国先后5次大规模地自主降低关税,平均进口关税水平已从43%下降到目前的17%。按照原先我国自主降税的计划,在2000年关税水平要降至15%,如果我国入世,还承诺在2005年将关税水平降至10%,大体相当于现在发展中国家的关税平均水平。

关税减让是否会导致关税收入下降?这是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一般地讲,关税收入增长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关税税率,二是关税税基(即进口额)。如果单纯考虑关税税率的降低,关税收入无疑会减少。但关税减让,加之按照WTO所要求的非关税措施的减弱或取消,将会直接带动进口数额的扩大,拓宽关税税基,这又成为促进关税收入增长的一个因素。我们运用1998年相关经济数据进行粗略测算,关税税率每降低一个百分点,将减少关税收入18亿元,现行关税水平如由现在的17%降至2005年的10%,大约减少关税收入120亿元。此外,加入WTO后进口规模无疑呈扩大的趋势,如按年均增长速度15%计算,每年增加的进口数额为1800亿元,即使按现在的关税实际税率(1998年为2.7%)计征,每年增加关税收入48亿元,到2005年大约增加关税收入300亿元。综合考虑上述两个因素,今后关税减让后,中国的关税收入肯定仍会表现出增长态势。

从我国1992年以来关税减让的结果看,总体趋势是:关税减让,税基扩大,关税收入增加。1992年、1994年、1996年、1998年中国的关税总水平逐渐降低,分别为43%、36%、23%、17%;进口总额不断扩大,分别为4676亿元、10421亿元、11557亿元、11622亿元;关税收入也随之增加,分别为212.75亿元、272.68亿元、301.84亿元、313.04亿元。这一情况表明,关税减让并不必然导致关税下降。关税能不能增加,关税的财政作用能否得到充分发挥,关键是取决于应税物品进口的多少。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过去长期以来我国在高关税的名义下,存在大量的减免税优惠政策,加之管理不规范,法制不健全,导致关税税基受到严重侵蚀。以1994年为例,从加工贸易、外商投资企业设备和无偿捐赠等几个享受免税项下的进口额就占当年我国总进口额的60%以上,减免税高达430多亿元,为当年实际征收关税273亿元的1.57倍,由此导致我国关税的“高名义税率、多减免政策、低实际征收、少关税收入”的现象。而据有关资料计算,1992年、1994年、1996年、1998年我国名义关税税率分别为43%、36%、23%、17%;关税的实际征收率分别为4.79%、3.33%、2.6%、2.7%。因此,今后适应WTO要求,在关税减让的同时,通过清理、减少、规范关税减免优惠政策,加强征管力度,真正夯实关税税基,我国关税收入增加的潜力是很大的。

出口退税的财政负担将会不断加重

出口退税是当今国际上的通行做法,是鼓励外贸出口的一个重大措施。其目的是为了不让出口国的商品包含间接税收,使出口商品以不含税的价格走向国际市场,以此达到降低出口成本和出口价格,增强出口国的国际竞争能力。

近年来我国财政按照国家宏观政策调控要求,为了促进外贸出口增长,对出口退税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出口退税率趋于上升。从1997年下半年起,国家将服装的出口退税率提高到17%,将服装以外的纺织原料及制品,机电产品中除机械及设备、电器及电子产品、运输工具、仪器仪表等四大类产品以外的其他机电产品,以及法定税率为17%且退税率为13%、11%的货物的退税率统一提高到15%;将法定税率为17%且退税率为9%的其它货物的退税率统一提高到13%,将农产品以外的法定税率为13%且退税率未达到13%的货物的退税率统一提高到13%。在1999年国家进一步加大了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力度,从1999年1月1日起,将机械及设备、电器及电子产品、运输工具、仪器仪表等四大类机电产品的退税率提高到17%,将农机、纺织原料及制品、钟表、鞋、陶瓷、钢材及其制品、水泥的退税率提高到13%,将有机、无机化工原料、涂染颜料、橡胶制品、玩具及运动用品、塑料制品、旅行用品及箱包的退税率提高到11%,将原适用6%出口退税率的商品统一提高到9%,将农产品的退税率提高到5%。到1999年下半年,国家再次提高了有关产品的出口退税率。上述政策调整的结果,使我国出口退税率平均水平提高很快。1997年以前不足10%,1998年提高到11.6%,到1999年已上升为14.7%。与此同时,国家财政负担的出口退税额也不断攀升,1997年为555亿元,1998年为436亿元,1999年为628亿元。可以说,近年来我国外贸出口之所以仍能以较快的速度上升,国家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出口退税在我国表现为冲减税收收入,是影响财政收入的一个重要因素。根据初步分析,加入WTO后,我国的出口退税数额仍会以较快的速度增长,国家财政的负担将会加重。

一般地讲,出口退税数额主要取决于三个因素:一是出口退税率,二是出口规模,三是管理水平。从实际看,在现行增值税税率框架下,我国目前出口退税率平均水平1999年已达约15%,今后再行大幅度提高出口退税率的空间和余地已经不大(不排除个别产品出口退税率的调整)。这里的关键因素是出口规模。加入WTO后,我国面临着进口扩张的极大压力,出口规模必须以较快的速度增长,这不仅关系到我国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而且还关系到国际收支平衡。据预测,中国1998-2005年出口年均递增速度可达到9.7%,每年新增出口规模大约1500亿元人民币。如按现在的出口结构(即加工贸易和一般贸易各占一半)、并以15%的出口退税率计算,入世后我国每年将新增出口退税额大约110亿元,到2005年将会达到1200亿元。此外,出口退税管理问题不容忽视,从当前实际看,一些不法分子采取种种违法手段骗取国家出口退税,成为国家财政收入流失的一个“漏斗”。今后如不能有效地防范和解决这一问题,国家财政负担的出口退税额将会更大一些。

对不同产业部门税收的影响存在差异

加入WTO虽然对中国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在总体上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但必须看到,它对我国不同产业部门发展的影响具有显著的差别。从根本上说,税收增长是建立在经济发展基础上,入世后那些面临新的发展机遇、产出增长快的产业部门,其税收贡献无疑会增大;相反,那些受到WTO冲击较大、产出增长下降的行业,其税收将随之减少。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一份研究报告采用一般均衡模型,对中国加入WTO后有关产业部门的产出增长情况进行了定量分析。根据其分析结果,并结合相关行业的现行税负,有关产业部门在加入WTO情景下的产出增长与税收变化将是:对食品、纺织业、服装、化工、建筑业等行业部门的税收将会产生积极影响,而不利影响主要集中在汽车、机械、电子、通讯设备、冶金、石油等行业。

财政的社会保障预算面临增支压力

从国外情况看,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社会保障支出在财政总支出乃至整个国民经济总量中占有日益重要的地位,对于提高居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促进社会经济的稳定协调发展也日益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国正处于向市场化转轨的过程之中,种种迹象表明,向市场化转轨固然有助于提高经济的整体运行效率,但同时也可能带来社会不稳定系数加大的负面影响。世界银行在1998年专题研究报告《2020年的中国》中曾告诫:中国需要“建立一个既有竞争又充满关怀的社会”。这一报告曾尖锐地指出,中国在将市场力量引入经济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随着竞争激烈程度的增加,一些风险特别是就业和收入的风险也在增加。因此,在中国建立一个比较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和预算体系显得日益迫切和重要。

加入WTO将使中国的就业和收入风险更加凸现出来,由于部分产业及其相当一部分国有企业将会受到程度不同的冲击,中国失业人数(包括下岗职工)趋于增加,政府财政需要相应增加这部分失业人员的最低生活保障及再就业费用。如果因加入世贸组织而产生的失业人数按500万人、人均费用每年3000元计算,则需要财政每年拿出150亿元资金。这一新增支出因素无疑将会加重财政负担。

实际上,进入“九五”时期,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国有企业改革进程的加快,我国的失业问题已经十分突出,国家财政为此投入巨额资金强化社会保障,不仅解决失业人员的基本生活保障,还在实施下岗职工再就业工程方面取得积极进展,从而有效地缓解了社会矛盾,促进了社会稳定。但现在我国城镇仍有1300-1500万失业人员,加入WTO还会进一步扩大失业规模,中国当前和未来的失业问题日益严重。因此,入世后如何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强化社会保障预算,成为今后一个时期国家财政政策面临的一项重大任务。

政府财政投资规模将呈现出增长态势

财政投资是财政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贯彻国家宏观政策意图、促进国民经济重要产业发展的调控手段。加入世贸组织对财政支出的一个重大影响,就是必须强化政府财政投资,积极扶持国家关键性产业发展,这是关系到提高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促进我国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一个重大战略问题。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目前总体经济实力和技术水平都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加入WTO对中国各个产业部门发展面临着极大压力和挑战。中国的纺织、服装、轻工、煤炭及其某些金属行业入世后虽然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在劳动力成本和产品价格上占有优势,短期内其产品规模和出口规模都会有程度不同的增长,甚至是国家重要的创汇产业。但必须看到,这些产业大多属于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品多属中低档,附加值低,自创名牌不多,创新能力不足。从发展的角度看,急需利用现代技术改造我国传统优势产业,进一步提高竞争力。比如,国际上数字电视及智能家电等核心技术的发展,对我国彩电及家电行业的影响相当大。纺织行业的后整理、印染技术上不去,产品很难上档次,我们的高档面料还是要依赖进口。类似问题,如不加强投资尽快解决,我们传统的优势也可能会很快丧失,变成外国产品的加工基地。我国的基础工业和支柱产业如机械、石化、化工、冶金等,在国民经济中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也具有较好物质技术基础,但与国际先进水平尚有一定差距。现在我国主要机械产品中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不到5%。机械工业不强,是国内其它行业装备总体水平不高的主要原因。我国的冶金行业,产品结构不合理,一方面线材、螺纹钢和小型材等大量过剩,另一方面冷轧薄板、冷轧硅钢片、不锈钢及一些特殊钢产品,在产量和质量上远远不能满足需要,每年需大量进口。一些非常重要的品种,如原子能反应堆用钢板、高强度可焊钢板,我国目前还不能生产,抑制了我国机械、汽车等行业的发展。此外,我国的汽车工业以及作为国民经济重要基础产业的农业,由于技术水平、生产规模、劳动生产率及其价格、产品档次等方面都存在明显的劣势,入世后更是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以上分析说明,从我国现实看,尽快改变我国技术落后水平,提高产业国际竞争能力,是入世后中国经济发展和宏观调控面临的核心问题。而政府财政投资在这方面肩负着重要职责,不可推卸。当前问题是财政投资状况不尽如人意,受国家总财力的制约,投资力度不够,财政投资比重表现出长期下降趋势。财政投资占财政支出的比重1980年为28.2%,1985年为27.6%,1990年为17.7%,1995年为11.6%,1997年为11.0%,1998年为12.8%。从财政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看,下降更多,1981年为27.9%,到1998年已下降为4.2%,下降了23.7个百分点。财政投资是一种政府投资行为,是贯彻国家产业政策的重要工具。财政投资比重过低和下降过速,弱化了国家调控经济的职能作用,不利于国民经济重点产业的发展。因此,面临加入WTO的新形势,必须调整现行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财政投资比重,切实强化投资力度,这是下一步国家财政支出的一个重要政策取向。

标签:;  ;  ;  ;  ;  ;  ;  

中国加入WTO对中国金融业的影响_退税率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