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无锡 214122)
摘要:当今世界正迈进一个高速发展的时代,国家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因而如何培育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自信,凝聚国家力量,成为了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但是当前文化自信仍存在种种不足。具体包括:表达方法上不够灵活、民族认同感有待加强、价值取向的偏差等。在此基础上初步探讨了新时期增强文化自信的途径,包括加强学校教育,国家对外传递中国声音等等。
关键词:文化自信 表达方式 实现路径
文化自信的表达方式,就是通过什么样的形式,路径或者方法实现文化自信。文化自信在本质上就是一种价值认同,是价值自信,文化自信的塑造归根结底就是价值观的教育问题。既然是价值观教育,那么我们就无可避免的应当首先认识到,人是自由的,具有强烈的主体性和自主性。这就要求教育者在进行价值观教育时,要充分发挥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但是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仍存在各种各样的不足。
(一)党和政府在表达方法上不够灵活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党领带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由于客观上存在着诸多条件上的限制,主观上又部分存在着冒进的、急于求成的因素,因而在文化自信的表达方式上,往往出现过于直白、僵化的问题。
然而实际情况是,党和政府在进行文化宣传时,往往只借助显性手段,通过强制性、重复性的灌输迫使公民接受党和政府想要传达的东西,例如在建筑物上喷写政府政策,社会主义荣辱观等等,或者是各个媒体张扬地歌颂——这些行为在本质上是好的,但是它们往往是将公民作为被动接受的客体来看待,而不是让公民通过自己的理解最终选择去相信,因而会在很大程度上招致公民无意识的反感与逃避,最后只能是事倍功半。对于文化宣传、表达文化自信,在公民个人意识愈加蓬勃的今天,必须摒弃以往激进、直白的方式,重视隐形渗透的的作用。
(二)公民民族认同感有待加强
首先,全盘西化主义。由于先发优势,西方在科学技术、管理技术甚至政治制度上都或多或少有着超出中国的地方,随着改革开放,中国也确实引进了一系列先进的技术理念,同时也无可避免的带来了西方的思想观念,西方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洋派的生活习惯。在这样的时代,人民有自主选择的权利,但是有一批人开始追求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全面西化,摒弃中国化的意识,中国化的制度,从本质上来说是对中国文化、经济、政治的不自信。另外,由于历史遗留的发展差距,不少人心中还是有着崇洋媚外的心理,“白左”、“美分”、“精日”盛行,对待西方和对待本国采取的双重标准,其实还是源自于骨子里的不自信。
另外,由于面对这应试教育的压力,升学压力和就业压力,传统文化教育在公民教育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小,处在尴尬的为实用技能、考试科目让路的边缘位置,传统习俗、传统节日也渐渐被西方节日渗透,从而导致对传统文化认同不高。当代社会各种文化激荡,传统文化对民族的延续,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公民作为民族传承的主体,在现实中割裂了历史的传承,对传统文化近乎忽视,甚至淡漠,又如何能真正做到文化自信。
(三)价值取向的浅薄化和庸俗化
当今中国面临的,是一个以综合国力为基础的全方位竞争的时代,尤其是冷战格局结束后,东西方文化不断交流融合,西方文化不断渗透,以经济、文化产品为载体向东方社会传播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和思想观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面临着西方实力的强力冲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首先在政治上,各种社会思潮的涌入,公民的政治素养尚不能完全同步于政治文化的多样性,因此在对待政治信仰上出现了盲目和冷淡;在道德选择上,不愿承担责任,视诚信为迂腐;在休闲方式上更是呈现明显的外来局面。另外,在价值取向上,实用主义,享乐主义盛行,片面追求个体化,粗暴对待集体利益,反对艰苦奋斗,反对助人奉献。
在新时代,文化自信表达方式的实现路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在文化事业、产业发展中弘扬主旋律
对于增强文化自信这一艰巨任务而言,最根本的方面就是大力发展文化事业产业,包括各种公益事业,经营产业等。公益事业包括各种不已盈利为目的的文化事业,包括公园,文化馆,青少年活动中心等等,公益事业的目的是满足公民基础的娱乐需求,丰富公民的精神生活。公益事业大都是由国家兴办的,由社会全体所共享,在最大程度上扩大了文化普及的范围。经营产业在保障社会利益的前提下,以获取经济利益为目的是文化企业,包括音像产业,影视产业,旅游业等等。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营性文化产业对社会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它一方面为人民群众提供大量优秀的精神文化产品,另一方面对推动经济转型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
(二)在对外交流中传递中国声音
中国声音是一个极具中国特色的概念,蕴含在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它内在的包含了凝聚中国力量,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造福全人类。向世界传递中国声音,关键就在于如何讲中国声音转化为世界人民都能够理解的语言。
“北京奥运会”、“世博会”、“G20峰会”等,越来越多的国际盛事在中国举办,是中国综合国力的体现;“孔子学院”在世界各地的开办是弘扬中华的有效途径;对外援助体现了中国作为一个大国所拥有的责任心与气派……这些都是中华文化走出去的有力措施,切实地扩大了中华文化乃至中国的影响力。同时,我们不能避免与外来文化的接触,对待外来文化,我们应当辩证的看待,取其所长,去其所短,对其中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求的部分,要予以吸收、借鉴,对其中不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部分要剔除,同时要始终坚持自身文化的主体性地位。推动文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是一个伟大的创新工程,要引进来和做出去相结合,继承和发展相结合。一方面继承和维护本国文化遗产,引领中华文化走出去,一方面吸收先进文化,改造和丰富自身文化的内涵,为本国的文化事业发展添砖加瓦。
(三)学校要重视传统文化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
对于学校来说,它主要起教育教化的作用。当前的国民教育,由于受升学压力和就业压力等各种生存压力的影响,对于传统文化的教育,价值观的教育总有着这样那样的缺失,这也是广大学生文化自信缺乏的重要原因之一。
为了更好的进行文化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学校要做到下面几个方面。首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校不能包办一切,更不能选择填鸭式的强制灌输,应该让学生自己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另外,要注重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用文化氛围感染学生。学校是一个社会机构,更是一个文化机构,良好的校园文化能够充分发挥文化的教育作用。例如校风,学风,校纪建设,利用舆论媒体进行文化宣传等,通过文化氛围感染学生,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传统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魅力。最后,要注重新媒体的运用,坚守网络新阵地,通过校园网络媒体的宣传,发挥网络文化的引领作用。
参考文献
[1]刘宝莅:《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M].山东:山东人民出版社,2012.
[2]朱永民:《培养大学生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4年
[3]黄晓波:《论文化自信的生成机制》[J],科学社会主义,2012年
[4]白洋:《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路径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4年
论文作者:许奔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1月中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8
标签:文化论文; 中国论文; 自信论文; 公民论文; 是一个论文; 传统文化论文; 价值观论文; 《知识-力量》1月中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