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运城市绛县大交中心校张村小学,043600)
摘要:阅读在小学生的成长中起着重要作用,在小学生的学习生活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利于培养小学生整体理解文章的能力,也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其重要性日益突出,但也给小学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本文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关键词:新课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目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正在积极倡导教学改革的实施,小学阅读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能力的客观要求和重要途径。如何通过广泛有序的阅读获取和筛选信息,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各种能力,应引起人们的关注。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形成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效率,顺利实现教学目标起着重要作用。这种阅读是在积极愉快的氛围中进行的,遇到问题时,就会消除困难,坚持阅读的目标。一旦良好的阅读习惯得以发展,便会成为个人的宝贵财富,终生受用。在小学阶段,就要下气力培养学生认真预习的习惯;一边读,一边想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主动克服阅读困难的习惯;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及勤于阅读的习惯等等。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就能自己去读书并有所获。教师要十分重视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比如,《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一是学生对周总理不太熟悉;二是人们自发地聚集到长安街送别总理的感人场面学生没有亲自经历,这对他们理解课文内容有一定难度。我校一位老师在讲读课之前,让学生从报刊上收集有关的资料和图片,并在课堂上充分利用这些材料,课上得非常成功。学生有了这种习惯,对于学习其他课文,就会主动查找相关资料,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学好课文,也为将来收集,整理信息打下基础。
二、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培养质疑解疑的能力
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教师可以清楚地知道学生有那些地方不明白,难点在什么地方,便于有针对性地教学,减少无效劳动。对于学生来说,能够起到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促进学生主动探究。激活学生思维及养成求知兴趣的作用等等。教师要教给学生在何处质疑。一般来说,应在难点处、困惑处、关键处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一位教师在讲《蝙蝠和雷达》一课时,学生提出了“为什么课文用蝙蝠‘撞’而不用‘碰’呢?”“既然蝙蝠的眼睛没有用,它还长眼睛干什么呢”等问题。教师要教给学生在何处质疑。一般来说,应在难点处、困惑处、关键处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一位教师在讲《蝙蝠和雷达》一课时,学生提出了“为什么课文用蝙蝠‘撞’而不用‘碰’呢?”“既然蝙蝠的眼睛没有用,它还长眼睛干什么呢”等问题。生提出问题,谁来解疑呢?教师应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带着这些问题去读书,?去思考,想办法解决。同时要注意发动学生互助解疑,着力培养学生解疑能力才是最重要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注意阅读教学中人文内涵的渗透
语言科目是人文科目,人文学科的价值在于使学生能够建立正确的理想、信仰、精神境界、文化品味、审美品味等方面。因此,应该注意人性在教学中的渗透。如在教孟郊写的《游子吟》这一课时,让学生理解了诗句的含义后,我让学生谈谈学了这首诗后的感受,并说说他们的母亲又是如何,他们想将来怎样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学生畅所欲言,纷纷说出各自母亲是如何对自已无微不致的关怀,将来要如何去报答母爱。我听后及时地加以肯定和表扬,并对学生提出期望,希望同学长大以后能够真正懂得去孝敬父母。在教学中让学生懂得父母养育子女的艰辛,懂得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又如《落花生》,这是一篇人文内涵十分丰富的课文,在教学中让学生讨论做人的道理,使他们领会到: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要像花生一样做有用的人,对社会默默奉献的人。这样就在教学中渗透了人文内涵,培养了学生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
四、以读促悟,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
语言是表达的工具,要理解语言,我们不仅要了解语言表达的具体内容,还要了解语言中包含的感受。语言和情感教学是使学生在长期标准化语言使用和语言培训中发展相对直接和快速的语言理解和使用。只有通过反复阅读,学生才能积累大量的语言材料,激发思维的积极性,从而获得深刻的语言洞察力和透视力。例如在《夜莺的歌声》一课教学中,教师在课前播放关于各种鸟类的鸣叫声,出示有关小英雄的图片,创设情景,让学生入情入境,激起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教师在引导学生细读时,抓住环境、人物品词句,先读出感受再读出情感,把文中语言转化为学生自己的感悟,从而提高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阅读水平。
五、充分调动各种评价手段,激活课堂氛围
为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课堂教学评价非常重要。评价应首先关注鼓励和激励,关注学生的态度,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发展和变化。其次,应结合各种评估方法,从教师的角度来看,他们可以用温暖的语言来表达和激励,也可以用眼神进行鼓励,还可以用动作(如鼓掌)表示赞赏。除了教师的直接评价外,还应充分调动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同学、学习小组间的相互评价。除此,在上课时教师也注意充分引导学生进行相互评价,这种相互评价就是合作学习,让学生从他人的评价得到新的感悟。老师的鼓励性、激励性评价更是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诸如像“读得不错,流利、有感情”、“有自己的感悟”、“再深入思考一下,你的答案会更精彩”这些语言在课堂上比比皆是。正是充分调动了各种评价手段,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思维之中。
五、结束语
总之,在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在语文学习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小学阶段也是学生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的关键时期。我们必须以教学理论为指导,经过不断的实践,不断的总结,不断的改进和创新,熟练运用课堂教学效果策略,不断提高汉语阅读教学质量,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李灵萍.提高语文自主阅读能力的途径和方法[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5.
[2]李光.如何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3,11.
[3]施茂枝.语文新课程:关注儿童生命的成长――小学阅读教学游戏化的探索[J].中国教育学刊,2014,13.
论文作者:姚玲玲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1月中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6
标签:学生论文; 语言论文; 习惯论文; 评价论文; 教师论文; 能力论文; 阅读教学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1月中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