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手机APP课程“课堂车间化”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论文

构建手机APP课程“课堂车间化”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赖少冰 黄国谋

文/东莞市商业学校

国家信息中心分享经济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分享经济发展报告2017》显示,2017年我国共享经济市场交易额约为49205亿元,比上年增长47.2%;超7亿人参与了共享经济活动,比上年增加约1亿人;共享经济平台的就业人数约716万人,比上年增加131万人。站在“共享”风口上,各种创新业态层出不穷,趁着“共享”的东风大展身手。随着国家共享经济的发展战略的推进,互联网技术深入发展,“互联网+”模式下手机APP得到了广泛运用;人们在“碎片式”的时间里接收更多的信息或资讯,处理更多的业务或事务,如单位宣传推介、招聘信息、网络购物、生活资讯、团购、美食、地图、旅行、天气、导航、健康、电影、缴费、查询信息等新业务开展,逐渐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让社会变得更具联系性、社交性和便捷性。

面对网络化、信息化的社会发展大环境,职业教育的小环境也正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特别是中职计算机专业的教育教学,需要融入社会经济的发展,抓住信息技术产业广阔的发展前景,抓住软件行业大发展的机遇,积极面对新形势、新技术,适应社会需要,改变教学思路,进行课程内容实例的改革、开发和发掘,激活学生学习兴趣点,实现与社会实际应用无缝对接。

可人家星雨同学还在第三层“清风垂露”上打转,气机内敛,热力外泄,正好召唤全谷的蚊子来降坛会饮,所以一把蒲扇不得离手之外,还必须舍去女孩儿夏天热衷的长裙,紧紧地裹着男弟子们的长裤,饶是这样,口鼻、手足露出她莹莹肌肤的地方,还是被蚊子咬得斑斑点点。

现在,学生学完和掌握各种技能后,一进入社会的实际应用往往一片茫然,需要师傅带一段时间才能上手工作。如何才能解决技能教学到实际应用最后一里路问题呢?把蕴含校园文化特色的活动引进课堂,深度融合到手机APP课程的技能教学实践中,构建“课堂车间化”教学模式,能激活学生兴趣点,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一、问题提出

俗话说,计划没有变化快。时代发展,新科技日新月异,而现有的教材存在内容、课程实例未得到及时更新的情况,导致内容陈旧,与实际需要脱节,学生对课例不感兴趣,缺乏学习热情。另一方面,大部分教材基本上按照知识技能的难易程度、基础知识和综合训练来进行分章节编排构建,这种把单个技能和综合技能分开的教学进度,使学生往往学了后面忘了前面,综合训练时老师又要重复讲一遍,造成课堂教学效率低的现象,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更严重的是学生学完和掌握这些技能后,进入社会实际应用还是不知所措。为解决这个问题,笔者在新开设的手机APP网页设计课程中,面对教学参考书少,课例局限性大(主要是企业宣传、产品介绍等微商方面的内容)等问题,另辟蹊径,大胆创新,把学校开展的各类型活动的图片素材,精心组织、加工成手机网页素材,与课程内容深度融合,构建了“课堂车间化”的教学模式,无需编写代码就可以开发制作精美的H5手机网页,把图片、文字、音乐、发布、宣传融合于课堂教学内容中,通过完成一系列基于校园文化进课堂手机APP课程的案例设计工作,克服了传统教学中一个技能一个技能分开教学的低效课堂教学模式,实现了课室就是生产车间,教师就是师傅,学生就是徒弟,作品就是成品,“理论实践化,实践理论化”,实现了课室与车间、教师与师傅、学生与徒弟、理论与实践、素质与技能的有机融合。通过三年六个学期的探索与实践,证明这种接地气,学生亲历亲为的活动内容素材融合到手机APP课程中开展教学活动,充分发掘和点燃了学生学习兴趣点,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调动了对新知识的学习欲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课室车间化”教学模式实践

1.开启“课室车间化”教学新模式

1)雾化液滴粒径的影响:①雾化液滴粒径越小,其比表面积越大,与烟气中酸性分子接触面积也越大,增加脱酸反应效率。②液滴粒径越小,其表面水膜被气化的时间越短,而脱酸中和反应主要发生在液相内,因此会极大地降低半干法脱酸效率。此外,较大粒径的雾滴,其在反应塔内飞行时间增加,会存在反应塔湿壁腐蚀的风险。因此,各方面因素综合决定雾化液滴粒径的选择。根据实验研究及工程应用综合分析,雾化液滴粒径控制在50~80 μm时,脱酸效率较高。

手机APP教程“课室车间化”教学模式(流程)

2.确定主题,设计技能教学案例

确定主题,要遵从学科大纲与社会需求、课程教学与技能教育、课程实例与学生实际相统一的原则,关注社会、关注学校、关注学生相结合的方针,以学校开展的各类型活动的时间脉络、内容形式为主线,精选学生参与、亲历亲为耳闻目睹的课题实例,如:教师节“老师您辛苦了”主题,新生军训汇操,魅力校园,体现工匠精神的“小小工匠”,技能大转盘,食全食美,千人诵读,那年莞马,毕业季,校园好声音,街舞飞扬等充满浓郁校园文化特色,学生耳熟能详的精彩片断,充分发掘和激活学生的兴趣点,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上好这节课,完成好网页作品的信心和决心,达到“从生活走向应用,从应用中走向社会”的校园文化进课堂,校园文化与技能教学大融合的设计理念。

镜头: 尼康 AF-S 24-70mm f/2.8G ED www.benedictbrain.com

3.教学素材收集及美化处理

(3)分享提高

4.“课室车间化”教学流程标系统化

完成素材收集,创建图文并茂、动静相宜、美观大方的充满校园文化气息系列化手机APP网页案例,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演示,供学生参考模仿,结合课程技能教学与制作,达到依样画葫芦的效果。几个案例训练以后,学生基本上可以完全掌握手机APP的制作技能和技巧,特别是图片与文字搭配、动画设置、版面设计美观大方,满足不同客户之需要,达到宣传自己或单位的目的。

(1)强调风格,以例促教

利用微信群方便快捷、功能强大的特性,运用到教学中,促进互帮互学。课前,科代表建立一个作业群,把全班同学都拉入群里,老师通过作业群检查学生上交的作业情况,并通过大屏幕投影,让作者本人介绍自己的创作灵感,制作作品的技术要点,为什么要这样做,效果如何……组织学生课内进行欣赏、讨论、点评作品,最后老师画龙点睛给予总评,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知道自己作品的优点与不足,知道应该如何去修改和弥补,促使学生继续修改完善作品,使作品更加完美,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2)建群互学

案例主题方案确定后,素材(包括文字、图片、视频、音乐)收集坚持以校园文化为主题,按活动的类型将图片、文稿进行分类整理,利用Photoshop进行图片处理、美化、调整,建立适合手机APP的背景进行编辑。丰富的素材,多彩的活动元素,使课程实例变得图文并茂,绘声绘影,点燃了学生的兴奋点,调动了学习积极性,完成作品得心应手,达到技能教学目的。

目前的中职教育大都停留在教技能的老师仍按照课本上的案例开展教学,案例内容若干年不变,学生学完技能,一进入社会实际应用又是一脸茫然。笔者在教授手机APP课程时,深度融合学校的文化建设资源,构建“课室车间化”教学模式,把学校的大型活动,特色活动与课程教学完美结合,制作手机微场景,通过微信公众号进行宣传发布,开启“课室车间化”教学新模式(如图)。

笔者所任教的班级基本是全男生班,均超过60人,回顾以前传统教学那种按知识技能结构框架和章节来建构知识体系,从菜单、命令、教学主题开始入手,一小步一小步推进,一堂课下来只解决了一个知识点按章按节的教学模式,老师往往还没讲授到重点内容,不到半堂课时间学生就开始厌烦,老师讲解命令和菜单基本白忙活,学生实际操作时仍不会,学了后面忘前面,效率低,效果差。通过这几年的教学实践,笔者在《手机APP网页设计》、《Photoshop案例课程》和《Premier视频制作课程》等的教学中,发现这种基于校园文化进课堂的教学素材内容和精心设计的系统性实例,通过“课室车间化”教学模式(流程),学生可以跟着素材动手,充满好奇心,潜移默化地完成课程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各个知识技能,体验成功,激活兴趣点,这样的教学很受学生欢迎,睡觉的人少了,认真学习的人多了,课堂效果自然就上去了。学生在系统地反复练习的过程中,老师及时点评,提高了学生对技能要领的掌握程度,再加上现在的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新知识、新技能接触多,上手快,为下一步制作手机网页作品奠定了精雕细琢作品的基础和可能,使学生能够达到近乎可用的标准,如:手机APP专题案例《技能开放日》《青春心向党迎接新征程》《校园招骋会》等手机APP网页,达到教学目的。笔者认为这种教学方式解决了以下问题:

三、实践与反思

手机APP网页的成品,旨在让自己的朋友、企业的客户、商家等通过手机来阅读、宣传自己,甚至下单营销。所以,当学生完成作品后,鼓励学生将完美的作品发布到朋友圈中,通过朋友圈里的阅读量和点赞,可以掌握网页的阅读情况,提高学习兴趣和自信。与此同时,老师也把做得比较完美的学生作品,通过朋友圈、学生网站、技能节活动展示,让领导、老师、家长及全校同学,去阅读点评打分、学习和点赞,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信和创作的热情,培养学生严谨、敬业的态度去对待作品的制作,以慎重的态度发布作品,确保作品的质量。

1.课程的改革与开发实践,解决技能教学到实际应用最后一里路问题

我们知道,微信公众号、微信是一个发布信息、宣传推广的很好的平台,朋友圈朋友越多,范围越广,宣传的效果会越大。通过跟着老师系统完成每个案例——介绍作品的创作意图与灵感——谈作品优缺点——同学互评——修改——再点评——再修改——发布朋友圈的一系列的系统训练模式,学生在版面设计、文字编排、颜色搭配、动画效果、图片选择、音乐配文等方面都基本上能达到专业水平,可以胜任企业、公司的网页制作要求,达到学校课堂技能教学与实际应用无缝对接的目标,解决技能教学到实际应用最后一里路的问题。

十多年来,他在雪域高原跋涉50多万公里,收集1000余个物种的4000多万粒种子,占西藏物种的1/5;在雅鲁藏布江边,他和学生历时3年,将全世界仅存的3万多棵西藏巨柏全部登记在册;不懈追踪十余载,他的团队在海拔4150米的山上寻获“植物界小白鼠”——拟南芥;在海拔6100米以上的珠峰北坡,他带着学生采集到了珍贵的鼠麴雪兔子样本,这是迄今为止中国植物学家采样攀登到的最高点……

2.课程的改革与开发实践,实现了对技能教学局限性的改进和探索

目前使用的大部分教材,包括国家的技能证书考核要求,基本上都是按照知识技能的难易程度、基础知识和综合训练来进行分章节编排构建,逐一解决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内容,强调单个技能的学习和掌握,弱化了单一技能和综合技能密切应用的训练和培养,在实际应用中总是差那么一点距离,无法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在基于校园文化进课堂的手机APP课程“课室车间化”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开发实践中,课例确定接地气,素材收集校园化,在实例编创系列化的要求下,学生必须在三节课的规定时间内做到以下几点:①系统完成手机APP专题案例的制作,在制作案例中完成技能学习与掌握。②通过大屏幕作品展示,完成学生自评过程,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文字组织能力,进行作品的第一次修改。③完成作品的互评与欣赏,教师点评,并进行作品的第二次修改完善,使作品日臻完善,既达到教学的要求,完成了教学目标,又可以对外(朋友圈)发布,展示学生的技术。

综上,格伦德曼不仅批驳了西方环保主义者曲解“支配自然”观念的理论根源,而且还对马克思的“支配自然”观念作了积极解读和有力辩护。格伦德曼对“支配自然”观念的积极阐释具有重大而深远的理论价值。

3.课程的改革与开发实践,促进了自主学习习惯和精神的培养

课程的改革与开发实践,解决了传统课程内容陈旧,脱离生活实际,学生学习无动力的问题。灵活运用学生亲历亲为的事件,以及充满校园文化气息的课程素材,不断刺激学生的兴趣点,点燃学习的热情,促进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敢于去挑战现有软件的局限性,鼓励学生想办法增加、利用其他软件来辅助设计,补充提高,扩大学生的视野,激发学习积极性,达到触类旁通多掌握技能的目的,如易企秀软件,只提供一种字体,学生发现通过Photoshop 等其他软件可以用来丰富补充该软件的字体功能不足的缺陷,使版面更加美观漂亮,更具阅读性,从而延伸技能,达到学校教学与社会实际无缝对接的目的。

责任编辑陈春阳

标签:;  ;  ;  ;  ;  ;  ;  ;  ;  ;  

构建手机APP课程“课堂车间化”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