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城市是典型的人工绿色,空间结构上属于紧密汇聚型,功能上表现为高能流、高容量和文化上的多样性。本文对绿色生态学原理运用于城市规划的研究进行了概括,指出城市绿色规划应注重绿色的自然生态特性和文化内涵,既要满足人类生活发展的需求又要体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是城市规划设计的新趋势、新潮流。
关键词:城市规划;绿色生态;应用
城市是随着人类社会发展而逐步发展起来的地理空间,是人类在改造和适应自然环境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的复合生态系统。近年来,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导致城市绿色发生了巨大变化,如何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绿色生态系统,已被公众所重视。
1.城市绿色生态系统的主要特征
城市绿色生态系统是一个复合的多维绿色系统,在具体的绿色形态上,主要由水体、山体、道路、植被、符合生态化原则的人工建筑物等组成。城市生态绿色具有多种生态功能和服务,比如,抵御灾害功能体现在城市绿地以及防护林带可以有效地抵御大风、海浪等对城市的袭击,是城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提供产品功能,包括一些乡土物种在营造地方特色绿色时,本身就能产生一定的经济收入;城市绿地还可以提供空气和水质净化功能,减少污染;城市公园所具有的审美、历史、休闲娱乐价值能增加城市的吸引力,可带来很多的就业机会和经济效益。城市生态绿色需要具有可持续性,包括生态的、社会的和经济的可持续性。首先必须遵循生态系统的系统性和动态性,能够维持生态系统结构和生态过程,提供对生物多样性和环境可持续性的保护。其次,需遵循过去和现在、局地和区域尺度的绿色格局和过程,并要考虑现实社会约束,以及自然和人文背景因素。因此,生态绿色需要将绿色生态学、风景园林学、城市规划、建筑学等方法进行集成,除了利用绿色生态学的分析和描述方法对现有绿色进行全方位的理解,还要利用多学科交叉的方法提供直观的、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未来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经济可行的解决方案。绿色的动态性、健康性、系统性等都是生态绿色可持续的要求之一。
城市生态绿色需要具有和谐性,既要包括外形、结构和功能的和谐性,也要包括历史与现在、局地与区域、自然和人文的和谐性。①生态绿色须坚持历史和现在绿色的和谐统一,尊重绿色存在的文化特质、演化过程和历史传统,增强绿色的自然和人文价值;②生态绿色具有主客观的双重性,人文元素在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生态绿色不仅为了满足人们的需要,它还在追求一切生命的和谐共存关系;③生态绿色须强调绿色斑块与区域背景的联系,理解区域背景形成的自然、历史、社会和文化因子,有助于设计更加符合环境、文化和审美的绿色单元。
2.城市绿色生态规划原则
城市绿色生态规划的要义在于空间合理组织与生态良性循环,就城市而言,即是营造良好的城市空间环境与建设高效、协调的城市生态系统,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城市空间环境可分为生态环境与文化环境。城市生态环境包括三个层面,首先是城乡一体、协调发展的区域整体环境。形成多层次的新格局,相对集中建设,合理控制中心城市用地和人口规模,调整与完善城市布局,推动郊区城市化过程。
其次是针对地方生态特征,注意维护和构筑对自然斑块之间的联系,形成城市环境与自然环境和谐的城市空间;要善于利用穿越城市的江河水体,以形成绿色走廊渗透到各分区。利用环城道路建立外环林带,并将二者建立联系,构建城市的绿色廊道,尽可能将分散的城市绿地联合成网络,最终组成城市的绿色空间体系。第三,人与自然对话的居住空间环境,在居住环境的空间设计中应最大限度的渗透绿地空间,接近自然环境,努力为居民提供方便舒适、多种多样、各具特色的生活场所。居住小区应避免单调划一,住宅应离开交通干道,在庭院道路终端周围设计住宅群。城市人文环境包括文化、社会、建筑和艺术环境。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历史传统和文化特色,尊重和维护城市的历史文化环境,其重要性自不待言。城市社会环境即以社区作为人们生活居住的基本组织单元,为各层次居民提供居住、工作和公共交往的活动空间。城市建筑环境和艺术环境是城市绿色的主体,和谐统一的建筑轮廓线可成为城市的象征和标志,精心设计建筑群体的空间构成可改善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品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总之,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将是城市空间环境创造的主题,城市规划的构思应具有交流性、整合性、继承性和审美性。
3.城市绿色生态系统技术构架
城市绿色生态系统与一般的绿色设计在技术方法上有所不同,它不是技术简单堆砌的产物,而是用生态学原理和方法,以人、建筑、自然和社会协调发展为目标,有节制地利用和改造自然,寻求最适合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生态环境。目前亟待解决的几项关键技术包括:
(1)资源保护和节约技术
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才能形成和保持效果的绿色,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生态绿色。城市生态绿色要尽可能使用再生原料制成的材料,尽可能将材料循环使用,最大限度地发挥材料的潜力,减少生产、加工、运输材料而消耗的能源,减少施工中的废弃物,并且保留当地的文化特点,而节水、节能和节地技术是维持城市生态绿色的健康和可持续性的关键。
(2)功能与形式的有机结合技术
城市生态绿色强调多功能性,各功能之间应该具有有机的联系,这就要求把相关的功能因素放在优先位置考虑,不能因为追求某种预定的纯艺术形式而与功能抵触,好的绿色设计是要将绿色的形式与功能有机的结合起来。应尊重自然的演变和更新规律,时间作为最伟大的生态因子会将美好的东西变为现实,不能以硬质工程的东西为主导,失去了自然应有的和谐、自我维持能力和良好的生态服务功能。
(3)系统生态价值的最大化技术
城市生态绿色的主要对象是区域整体的生态系统,其服务对象是人类和其他物种,强调人类发展和资源及环境的可持续性。因此,不能为了达到某种视觉效果或艺术追求,甚至特定生态功能,而损害系统的其它生态价值,让整体生态系统发挥最大的生态价值是城市规划设计的关键技术。
4.绿色生态规划的空间格局原理
4.1 基础格局
空间格局并非完全是规划设计的空间布局,而是人们心理和行为上的空间格局。追求“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是中国的传统规划设计模式。因此,在绿色规划中第一优先考虑和建设的格局是:处于大地上具有整体和谐性;有足够的空间供生物运动;对个体而言,能体现出一定的绿色异质性。这应该作为任何规划的基础格局。
4.2 最优绿色格局
“居室背山面水,周围树木环抱”被认为是绿色形态学意义上的最优绿色格局。这也是大多数中国人的理想生活模式,它强调的是一种”天人合一”的理想状态,是人们要求与自然和谐相融的表现。这一绿色格局所追求的是一种人性化的规划设计方式。以人的感受为第一要旨,在满足人们生理需要的同时,还应满足人的心理要求,使人类能够生存于一个安静祥和的环境之中。
5.结语
绿色生态学理论的核心在于重视人类与自然之间和谐共处,它的提出和运用,使得维护生态环境与经济或资源的合理开发不再相违背,绿色生态学理论为人类建设一个理想的城市生态环境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因此,将绿色生态学理论中的和谐发展理念融入到城市规划设计中,可以使理论和实践进一步融合,只有这样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从而创造出更高质量的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傅伯杰等.绿色生态学原理及应用(第二版)[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2]许浩.城市绿色规划设计理论与技法[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论文作者:卢敏强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26
标签:城市论文; 生态论文; 环境论文; 生态系统论文; 自然论文; 功能论文; 格局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