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抗菌药物;不良反应;运用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unreasonable use of antibiotics and the adverse reactions. Methods: 1200 prescriptions issued by our hospital from April 2018 to April 2019 were selected to analyze the types and doses of antibacterial drugs selected in the prescriptions and the occurr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of patients. Results: among the 1200 prescriptions, 125 used antibacterial drugs, accounting for 10.42% of the prescriptions, of which 42 were cephalosporins, 37 penicillins and 36 clindamycin. Conclusion: if antibiotics are not used rationally, it is easy to have adverse reactions. At present, there are more and more cases of adverse reactions caused by irrational use of antibiotics in hospitals. Hospitals should strengthen the management of this problem, improve the professional quality of medical staff, ensure the rational use of antibiotics, and improve the safety of medication.
[Key words] antibiotics; adverse reactions; application
抗菌药物的主要作用包括抑菌活性和杀菌,其中包括各种硝基咪唑类、咪唑类、抗生素、喹诺酮类、磺胺类等化学合成药物。抗菌药物可以由真菌、放线菌、细菌等微生物经培养而得到,也可以由化学全合成。本文主要针对性的分析我院开具的1200张药方,探讨其不合理运用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现将结果整理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选取对象为2018年4月~2019年4月我院开具出的1200张药方,经检查,每张药方都保证真实和完整。
1.2方法
研究人员统计好所有药方中抗菌药物的种类、疗程、剂量等数据,统计患者使用药方中抗菌药物后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利用我院自制的不良反应调查表对患者进行调查,表中内容主要包含性别、年龄、诊断日期、诊断内容、采用抗生素药物种类、所用剂量、剂型、用法等数据,对于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对发生原因进行详细分析,统计不合理用药的药方数量,只要药方中出现1处不合理即算不合理药方。
1.3评定标准
1.3.1用药不规范判定
如果药方上出现可能、待查、咨询等不确定字眼,并且没有详细标明抗菌药物的剂量和使用方法,药方被多处修改,药物名称不规范都判定为不合理药方。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2其他不规范判定
如果患者使用的某种抗菌药物需要在使用之前进行皮试,但是医生在使用时却没有对患者进行皮试处理。患者伴有医生开具的药物中包含的禁忌症状,医生开具的药方中的某几种药物存在配伍禁忌,均判定为不合理药方。
1.4统计学方法
统计相关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处理数据,计数资料用n表示,用X2检验,计量资料用( ±s)表示,用t检验[2]。P>0.05表示对比结果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示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1200张药方中有125张药方使用了抗菌药物,占药方数的10.42%,从抗菌药物的具体分类来看,头孢类抗菌药物使用率最高,其次是克林霉素类和青霉素类抗菌药物。这些抗菌药物主要用于腹泻、肠胃炎、呼吸道感染等细菌性感染疾病患者的治疗,呼吸道感染和泌尿系统感染的相关疾病使用抗菌药物最多,一共有61张,占抗菌药物药方数的48.8%。
2.2不合理用药处方情况
分析1200张药方中抗菌药物不合理运用情况,从统计结果可知,抗菌药物的使用主要集中在头孢类、青霉素类和克林霉素类三类,且青霉素类与克林霉素类的使用数差距不大。
2.3抗菌药物使用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使用了抗菌药物的125张药方中有10张药方造成了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占所有抗菌药物药方的8%,其中发生不良反应的男性患者有7例,女性患者有3例,年龄均集中在10-22岁之间,临床症状表现为恶心、呕吐、头晕等。其中由于克林霉素导致不良反应的患者有5例,由头孢菌素导致不良反应的患者有4例,另外1例患者由于青霉素类药物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分析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原因,主要包括无指征用药、药物联合使用不合理、药物使用剂量不合理,以剂量过大居多。比较合理用药处方和不合理用药处方的用药时间,合理用药处方用药时间为(5.4±1.3)天,明显低于不合理用药处方的用药时间(7.3±2.3)天,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不良反应均为服用不合理用药处方中药物出现,两者存在极强的相关性。
3.讨论
抗菌药主要分为八大类,大环内酯类、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糖肽类、叶酸途径抑制剂类、四环素类、氯霉素、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类包括碳青霉烯类、青霉素类、含酶抑制剂的β—内酰胺类、头孢菌素类、单环酰胺类等;糖肽类包括替考拉宁和万古霉素。抗菌素应用的基本原则包括:熟悉选用药物的不良反应、药动学、抗菌活性、适应症;及早确立感染性疾病的病原学诊断;选用适当的给药方案、疗程和剂量;按照患者的免疫、病理、生理等状态而合理用药。
本研究中,随机选取我院一年中开具的1200张处方,通过对这些处方进行分析,统计相关结果发现,1200张药方中有125张药方使用了抗菌药物,占药方数的10.42%,其中头孢类药方数有42张,青霉素类药方数有37张,克林霉素类药方数有36张,125张药方中有10张药方造成了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临床症状表现为恶心、呕吐、头晕等。其中由于克林霉素导致不良反应的患者有5例,由头孢菌素导致不良反应的患者有4例,另外1例患者由于青霉素类药物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患者的不良反应均为服用不合理用药处方中药物出现,两者相关性为100%。
综上所述,医院必须完善抗菌药物使用相关制度,对相关医护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的专业素养,避免由于漏诊或者误诊开出不合理药方,提高对抗菌药物的认识,保证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和准确性,减少患者不良反应的出现,提高患者用药安全性。
[参考文献]
[1]巫海英;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分析及合理应用的对策[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09年19期
[2]苏丽丽;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有效防范不良反应[J];人人健康(医学导刊);2007年12期
[3]边孔玲;社区抗菌药物使用中存在的问题[J];社区医学杂志;2009年13期
论文作者:朱丽红
论文发表刊物:《世界复合医学》2019年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11
标签:药方论文; 药物论文; 不良反应论文; 患者论文; 不合理论文; 霉素论文; 处方论文; 《世界复合医学》2019年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