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的力量--启蒙阅读材料与幼儿心理成长的探讨_婴幼儿论文

种子的力量--启蒙阅读材料与幼儿心理成长的探讨_婴幼儿论文

种子的力量——启蒙读物与婴幼儿心理成长浅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婴幼儿论文,读物论文,种子论文,力量论文,心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婴幼儿的早期心理健康教育日益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对于婴幼儿早期教育的研究主要涉及对婴幼儿早教模式的探索,针对婴幼儿早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研究,以及婴幼儿的早期教育领域包括行为、习惯和品德培养等。对于早期阅读的研究限于其对婴幼儿心理健康的关联性和重要性等方面。对于早期的启蒙读物的内容研究极其对婴幼儿心理可能产生的不同影响等方面的思考和研究尚显不足。

      启蒙读物结合了不同的婴幼儿文学理念、模式、特点与功能,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婴幼儿对现实世界的认知需求、行为探索需求和语言需求。这些创作风格和理念对儿童在认知行为和心理发展方面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同时,我们也不能忽略很多启蒙读物存在的诸多问题对婴幼儿心理方面不利影响。

      一、故事拟人化

      婴幼儿启蒙读本的故事有90%以上以动植物为故事主角,它们模拟人的语言、生活环境和日常行为。这些动物大多是生活中的家禽和动物园中常见的动物。婴幼儿对比自己小的动物和比自己大的动物都充满强烈的爱和好奇。有关动物的图片和故事会引起婴幼儿倾听和观图的兴趣。

      学龄前的儿童对于一本故事书会要求不断重复诵读而不感到厌烦。在多次反复的理解和感受中逐渐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1]例如,在吃饭的时候,儿童会将书中的语境与现实联系起来,并会引用故事中的言语加以强化,再加上家长的鼓励和强化,儿童的行为准则便得以巩固和加强。在拟人化的语言环境中,动物们的生活故事使儿童在阅读过程中产生共鸣,在认知上得到启发,并在品格与习惯的培养过程中起到激励的作用。

      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无论从生理、心理、行为还是文化背景的意义上去考察,童年现象都远远不像许多人所想象的那么简单;而美国学者马修斯认为儿童是对哲学感兴趣的一类人。[2]因此,成人不能用简单的思维去定势幼儿的思维兴趣点。成人阅读过程所希望强调和传达的内容未必是儿童在大脑中感兴趣的或者是接收到的内容。有些故事从本质上没有解决儿童对动物生活环境与习性的认识,尤其是不同的故事存在情节上的前后矛盾性,在一定程度上,对幼儿的接收心理造成了混乱和障碍,因而可能会间接影响了婴幼儿某一方面的早期认知能力。

      二、情节简单化与模式多样性

      中文启蒙读物中的很多故事以教化和引导儿童行为习惯为宗旨。故事简短,情节简单。许多儿童文学创作者甚至评论家认为很多有意义的事物和道理必须通过单一的故事情节来教育儿童,使之易于领会,乐于接受。大多数作者和成人认为儿童思考问题比较单纯,因此要求故事情节具有简单的特点。错综复杂的故事情节会使幼儿无法正确理解故事的内容,继而消弱或丧失作品的教育意义。[3]就市场上大量的儿童文学读物内容来看,情节相对简单,具有诸多相似点,采用不同的传达模式,其目的旨在强化特定的主题或增强其教化功能。

      模式一:娱乐与认知相结合。

      很多婴幼儿读物注重在视觉上对婴幼儿进行认知上的教育,语言简少,重复性很强。如,日本作家的《鼠小弟的故事》,通过对比各种不同大小的动物在衣服、游泳圈、玩具等方面的差异对比,结合简单的娱乐故事,使婴幼儿对这些动物的属性有了真实的初步的书面认识。尤其是针对零至三岁的婴幼儿,绘本读物刺激幼儿的视觉、感觉与理解之间的联系能力。再如《爷爷总会有办法》,每一页的语言基本相同。但每一页中的小男孩都在长大,随着时间的流逝,一块被爷爷改造的蓝色花布总会破烂,而爷爷每每都可以变废为宝。在读本的最下端,也展示了地板下老鼠一家与这块花布的故事。故事通过不同的人,动物对一块布的利用,展示了小孩的成长、老鼠的大小与花布的变化之间的关联,帮助婴幼儿形成现实意义上的对比概念。同时,这个温馨的故事也诠释了勤俭的美德与创造的力量。最可贵的是,人与动物在共处中体现出温暖与和谐。小读者可以不借助语言也能理解其中意蕴。

      模式二:重复与语言习得相结合。

      行为主义学派语言学家斯金纳主张儿童是通过模仿和选择性强化而习得语言。其过程包括四个阶段:模仿、增强、重复和形成。[4]增强与重复是婴幼儿语言习得最主要的途径。很多启蒙读物侧重对简单语言的重复,旨在增强其语音、语义对儿童的刺激,并诱导儿童记忆和使用这些简单的语言。婴幼儿读本中的语言多由词语、短语、单句和日常习构成。由多名故事主人公在不同的场景中加以重复,从而达到多次刺激婴幼儿大脑语言中枢神经的作用,最终为婴幼儿的模仿和形成奠定基础。

      模式三:叙事性与行为教化相结合。

      很多启蒙读物如《幼儿画报》(3~7岁),《波力的故事系列》和《小熊维尼的故事系列》等注重培养儿童早期面对困难和挫折时的态度、勇气、信心以及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读物强调道德约束和行为规范的重要性;强调给予、付出和回报的对等性。因此,相对于单纯的对话与抒情语言,其叙事性语言与叙事性故事情节占有较大比重。这些故事中必须有故事主角,情节与中心思想,并且能够对婴幼儿的行为意识进行直接的引导和启发。

      叙事模式之一:主人公在遭遇困难、敌人,或挫折时,会表现出伤心、哭泣,或者愤怒的情绪。这种情节设置符合婴幼儿普遍的心理和非条件反射行为。会得到婴幼儿普遍的心理同情。在得到帮助解决难题之后,会有情绪的好转并且适当地感谢,即“难题+帮助+解决+道谢”。

      叙事模式之二:“错误+问题+惩罚+道歉”。即在无意中的错误行为导致了伤害和问题的出现之后,主人公也会表现出伤心,悔恨甚至哭泣的情绪。在受到了一定的惩罚之后,主人公认识到自己行为的后果而表示后悔,并保证今后不再犯同样的错误。在这种叙事模式中,婴幼儿会对犯错后所受的惩罚和伤害有初步的认知,进而激发起他们行为意识中的规避潜能。对于遇到困难和问题的动物,婴幼儿会给予更多的关注,并产生与故事相似的行为暗示的情绪和心理。

      在心理尚在发育的婴幼儿期间,儿童需要尝试种种行为,并且承担不同行为的不同后果,并通过这个行为过程去学习和认知自身与周围的关系。这种相对单一的叙事结构和模式在婴幼儿早期的心理发展中起到初级的启发引导作用。事实上,婴幼儿在心理发展的不同阶段,其心理变化和行为模式,对周围环境的反应不会是单一或者一致的。某种程度上,婴幼儿是通过尝试犯错对人的行为进行认知。因此,这种故事模式比较符合婴幼儿的普遍心理特质与认知图式,因此能够吸引婴幼儿的注意,从而促进其早期的心理发展。

      三、文本的探索性与启发性

      基于婴幼儿对未知世界充满好奇和探索的心理特征,在尊重人性和事实的基础上,很多启蒙读物强调故事的连贯性和情节的合理复杂性。这些启蒙读物在绘本的复杂性和情节的设计上尽量与真实生活场景保持一定的吻合度,如家庭环境、活动场所等融入很多复杂和现实的元素,通过图文和色彩加以突出和强调,给婴幼儿现实的说服力。在同样的环境下,怎样的行为会引起怎样的一系列后果的连锁反应都在这些读物中呈现。书中有多重主角,故事有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符合一般事物发展的过程和规律。这样不会使婴幼儿产生单一行为与单一结果的理想化对照。

      模式一:问题与思维能力相结合。

      很多婴幼儿启蒙读本在故事的结尾通过一些相关的问题为小读者留下可以提升思考能力的空间。思维能力体现在对问题的自我思考能力。通常在对所接收的故事情节的基础上进行深层次的思考。一方面,问题可以促使婴幼儿对故事的主题进行思考,对故事的引申和延展加以想象,或者用语言再现故事梗概;另一方面,问题能够使婴幼儿将故事与现实相结合,将自身以及周围的环境与故事情境对照,把故事的寓意映照于现实生活中。因此,必要的提问进一步激发了婴幼儿的想象与思维能力,使他们在语言和图片构建的世界里得到美和心灵的浸润和提升。

      模式二:图文与观察力和想象力。

      在婴幼儿的阅读体验中,婴幼儿读物不仅仅是有声阅读,同时也是视觉阅读。他们在听的同时也在观看,尤其是对色彩的敏感度很高。因此,精美的图文与叙事文本是产生幼儿文学意境不可或缺的两个因素。意境是有益于提升儿童深层次的精神世界,对儿童的身心健康和性情陶冶无疑是有益的。[5]再者,启蒙读物的创作与阅读都是成人完成的,如果缺少了优美的配图与抒情而充满意境的文字,也许幼儿文学就与德育课本相差无几了。

      此外,相对复杂的多元化绘本可以锻炼小读者的观察能力,且要求小读者独立的解读和参与能力。婴幼儿必须自己发现、猜测与判断故事图片中各种人、事、物所面临的种种状况以及接下来可能出现的形态。如《我的蛋糕去哪儿了》,全书没有文字,只有绘图。书中涉及了一副很大的场景和一个复杂的故事铺垫。在故事发展的进程中,读者必须通过观察和思考来寻找判断动物的种类、大小、生活环境;他们的去向以及他们行为的原因、结果等。这种情节安排有利于锻炼婴幼儿复杂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故事的启发性还体现在读物内容对于大自然和现实世界以及幻想的未知世界的探索发现。现实世界融合着科幻世界,如《校车的故事》,现实世界融合着魔幻世界,如《女巫温妮的故事》,现实世界融合着未知世界,如《恐龙的故事》等。这些故事对于开阔婴幼儿思维的创造性和想象力具有积极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总之,婴幼儿读物对婴幼儿在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和生理健康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婴幼儿性格和思维产生深远的影响。中外婴幼儿读物在内容、文体和创作意识方面有着较大的差异。读本不同的编写目的和侧重点对于婴幼儿的后天行为模式和心理活动将产生不同的影响。对于婴幼儿文学的早期教育效果差异还需要更多的研究与思考。幼儿文学的创作者们也会不断借鉴和吸取外国幼儿文学创作的精华,去其糟粕,为婴幼儿的健康成长播下一粒饱满的种子。

标签:;  ;  

种子的力量--启蒙阅读材料与幼儿心理成长的探讨_婴幼儿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