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乡三年后,村里大变样-记泸县优秀返乡农民工马仕彬论文

回乡三年后,村里大变样
——记泸县优秀返乡农民工马仕彬

文/黄小孟

花香袭来,啁啾鸟鸣,蝶舞蜂飞,三月的谭坝村,一片片翠绿托起明黄地毯,一阵阵春风吹皱金色花海,“衣锦乡情”千亩花海里正荡漾着游客们的欢声笑语。八月到来,果蔬种植基地也迎来丰收的喜悦……

作为泸县集体经济发展的缩影,如今的谭坝村已华丽转身成为投资热土、改革先锋、振兴样板。而在三年前,这还是个省级贫困村。为何有如此可喜的变化?现任泸县喻寺镇谭坝村党总支书记马仕彬功不可没。

使用的国产卫星遥感数据为同步获取的全色与多光谱影像,先以全色影像为参考,对多光谱影像进行相对配准,然后融合全色与多光谱影像,并进行色彩匹配,生成模拟自然真彩色的数字影像[4],在此基础上,从已有高分辨率卫片采集、实测控制点库中提取纠正控制点,结合高程数据,对融合后影像进行几何精校正,最后,进行镶嵌裁切,制作出涔天河库区正射影像图。

马仕彬(右一)与群众一起抢收高粱 供图/泸县组

打拼多年终返乡

2012年部队退役后,23岁的马仕彬南下广州,凭借着勤勤恳恳、开拓进取的精神,他很快就干出了一番事业。2016年底,在喻寺镇党委长达一年的“回引”后,马仕彬回乡并担任村干部。

“HSE监督员直接由公司委派,不受我们平台的领导,工资收入也有保障,而且拿着尚方宝剑,因此在确保各项管理目标、措施毫不衰减的落实到每个岗位上发挥了切实的作用。”袭润祥说。

在他的建议下,镇党委“破立并举”,将业缘相似、地缘相邻的4个村联合建立衣锦乡情产业园区党委,下设5个产业链上的功能型党支部,搭建起抱团发展的“指挥部”。采取“项目、政策、岗位”回引了一批优秀农民工,通过“创业孵化、技能培训、培养储备、顶岗锻炼”四个一批定向培育方式,外引了2家优秀农民工返乡创办的企业进入“农民工众创示范园”,内育了4名优秀农民工进入村“两委”。结合全县统一部署,谭坝村扎实开展“走服引”主题教育,村组干部挨家挨户上门走访,宣传土地改革等相关政策,收集集体经济发展建议,化解矛盾,让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生姜汁 (g/100 mL) 75>25>50>100,乳酸链球菌素 (g/100 mL) 0.15>0.05>0.10>0.20,柠檬酸(g/100 mL)0.40>0.70>1.00>1.30,魔芋葡甘聚糖 (g/100 mL) 0.80>1.00>0.60>0.40,海藻酸钠 (g/100 mL) 0.50>1.00>2.00>1.50,甘氨酸 (g/100 mL) 0.05>0.10>0.15>0.20。

“刚上任时,村上田地大规模撂荒,土地资源利用率低,产业发展不集群不抱团,规模化的种养产业还很少。”按照在外务工时积累的经验,要想改变谭坝村的现状,首先得凝聚合力,怎么做?马仕彬提出必须坚持党建引领,在组织、队伍、群众三个方面下功夫。

飞速发展成果享

组织健全了,人心聚齐了,谭坝村要实现飞跃发展,就离不开怎么找钱、怎么用钱这两个问题。

“我们通过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组建全市首家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通过供销社改革,在股份经济合作社上建立基层供销社,将全村农民专业合作社整合在股份经济合作社,实现‘三社融合’、抱团发展。”马仕彬在介绍如何用“三社融合”来推动“三产融合”落地生根时说道,“农民专业合作社生产中机器不够,可以通过股份经济合作社调配机器、可以由基层供销社配送。专合社在集中耕作期间,可以通过股份经济合作社派遣人工,这样就可以优势互补、需求互利、抱团发展”。

在马仕彬的带领下,谭坝村建立粮油、果蔬、水产、生猪四个基地,助推“荒山”变“金山”;建立“农民工众创示范园”,开展粮油加工、烘干冷链等,助推“农区”变“厂区”;开展乡村旅游、蔬果采摘、休闲观光等,助推“田园”变“公园”,实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村民变股民”的“三资突变”。2018年,谭坝村通过土地经营实现收入160万元、产业发展实现收入20万元、社会服务收入5万元、劳动就业收入2.8万元。

通过三年探索和发展,谭坝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人均收入从原来的9000余元增长到现在的19264元,实现了翻番,成功创建了省级“四好”村,村党组织现在说话有人听,办事有人跟,凝聚力战斗力显著增强。

(作者单位/泸县县委组织部)

(责编/谢鑫宇)

标签:;  ;  ;  

回乡三年后,村里大变样-记泸县优秀返乡农民工马仕彬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