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市人民医院呼吸科 江苏 宿迁 223800)
【摘要】 目的:探讨实施护理干预对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患者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90例需要在CT引导下行经皮肺穿刺活检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按照经皮肺穿刺活检术护理常规进行护理,而干预组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给予心理干预和行为干预等护理措施。比较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90例患者经过穿刺活检后,其中明确诊断88例,诊断不明2例,穿刺成功率为100%明确诊断的88例患者中肺癌患者有69例,肺结核11例,炎性假瘤8例。干预组患者的术后气胸、肺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患者均未出现窒息、空气栓塞、大咯血、肿瘤种植或死亡等情况发生。结论:术前、术后对患者进行充分准备,健康教育,注意观察患者病情、心理、认知及行为变化,适时的进行护理干预,并认真检查对患者实施效果,可保证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的顺利完成,并能有效地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 CT;经皮肺穿刺活检术;护理干预;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8-0264-02
2015年01月至2015年10月对在我院行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探讨护理干预对其并发症的影响,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5年1月至2015年10月随机选择在我院行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的患者90例,所有患者均经过X线和CT扫描。证实均为肺部占位病变,且经纤维支气管镜及痰细胞学检查未能确诊,临床为确诊治疗方案需要病理类型分化程度等病理学资料而进行穿刺治疗。其中男67例,女23例,年龄40~88岁,平均年龄(61.8+/-11.5)岁。将90例患者按检查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5例,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及病灶大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穿刺方法。所有患者取仰卧位或俯卧位,采用西门子公司4SCT扫描,穿刺用COOK活检穿刺针。根据肺部病变情况,采用18~20G针,行CT扫描后选出最佳穿刺点并在体表上做好标记。[1](穿刺点应避开肿块坏死区及肿块四周的炎症、肺不张区域)术前常规进行出血、凝血时间的测定,常规消毒、铺无菌巾,用2%利多卡因局醉达胸膜组织,以活检针进针至皮下,嘱患者屛住呼吸进行穿刺,待针尖达适宜位置后,行自动切割取材,取材后嘱患者屛气退针[2],取出的肿块组织用甲醛固定,然后送检。术后行CT平扫了解有无出血及气胸等情况。(2)护理方法。对照组患者按照经皮肺穿刺活检术护理常规进行护理,而干预组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以其他的护理干预手段。①心理干预。手术前与患者进行充分的沟通交流,了解患者的病情及心理状态,并向患者介绍手术的必要性、安全性及手术流程[3],使患者对手术有一个理性的认识,消除紧张焦虑情绪,同时也应向患者及家属讲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以取得患者的理解和配合,使活检顺利进行。其次,与家属交谈,使其多关心呵护患者,提供良好的社会支持。最后,护理工作者应与手术医生紧密配合,做到工作严谨、细致,让患者感受温暖、舒适、安全,取得充分信任,增加患者的信心。②行为干预。要求患者手术前6h禁食,术前4h禁水;呼吸训练,为了减少术后并发症,穿刺需要在平静呼吸下屏气时进行,并尽量使每次幅度保持一致,穿刺针进胸膜时患者必须采取屏气的配合,因此术前要对患者进行屏气训练,并确认患者掌握呼吸方法后进行穿刺;术后采取穿刺点向下的限制性体位,静卧1h[4];穿刺过程中应加强巡视,密切观察患者意识、呼吸、脉搏、面部表情等情况,做好疼痛、咳嗽等症状护理。
1.3 观察指标
比较2组患者术后气胸、肺出血的发生率。穿刺结束后立即扫描穿刺区域,让患者在CT室留观1h,再次扫描方可离开。
1.4 数据处理
使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各项资料进行分析,采取Fisher’s精确概率法进行数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本文90例患者经过穿刺活检后,其中明确诊断88例,诊断不明2例,明确诊断的88例患者中肺癌69例,肺结核11例,炎性假瘤8例。干预组患者的术后气胸、肺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组患者均未出现空气栓塞、肿瘤种植或死亡等情况发生。
3.讨论
CT引导下的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已成为胸部介入放射学邻域中一项重要的诊断技术,既减少了因开胸探查手术给病人带来的身体创伤,又能清晰显示穿刺针尖所到达病灶区域情况。作为一项微创性检查方法,是近年来被公认为诊断肺部疾病和鉴别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5]。CT引导下穿刺活检虽然定位精确、安全可靠、操作简便、阳性诊断率高,但仍有少数患者出现并发症。尤以出血和气胸最为常见,有研究报道肺穿刺后气胸发生率为10%~40%,肺出血发生率16%~30%。影响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并发症的因素较多,相关影响气胸的因素包括病灶大小、病灶深度、穿刺次数、穿刺针型号、病灶周围有无肺气肿、患者年龄以及病灶的部位;而影响出血的因素包括病灶大小、肺气肿、穿刺针型号、病灶深度、穿刺次数和病灶部位等等。本文90例患者经过穿刺活检后,其中明确诊断88例,诊断不明2例。明确诊断的88例患者中肺癌69例,肺结核11例,炎性肿瘤8例。本文比较了2组患者术后气胸、肺出血的发生率,结果发现干预组患者的术后气胸、肺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均未出现窒息、空气栓塞、肿瘤种植或死亡等情况发生。
因此,术前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注意患者病情、心理的变化,适时地给予护理干预措施,并认真检查患者实施的效果[6],既保证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顺利完成,又可以有效地降低并发症发生。
【参考文献】
[1]倪颖梦,时国朝.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的安全性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2011,15(2):162-167.
[2]徐玲,徐小峰.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367例临床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2010,16(9):1242-1243.
[3]李祚雯,胡兴荣.螺旋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的效果及护理[J].现代临床护理.2011,5(2)38-39+47.
[4]吴三梅,邵力伟.护理干预对经皮肺穿刺活检术患者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2,10(17)63-64.
[5]杨肖华,黄新宇,汪国祥.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并发症的影响因素分析[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3,5(8)658-662.
[6]黄中敏,谢汝明.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3(7).
论文作者:费力娟,王敏,戈丹艳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6月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7
标签:患者论文; 并发症论文; 气胸论文; 病灶论文; 术后论文; 发生率论文; 术前论文; 《医药前沿》2016年6月第1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