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企业会计制度改革前后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的比较分析

我国企业会计制度改革前后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的比较分析

吕娟[1]2004年在《我国企业会计制度改革前后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的比较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财政部于2000年1 2月29日正式发布《企业会计制度》,并决定于2001年1月1日起在股份有限公司范围内实施。《企业会计制度》充分吸收具体会计准则的精神实质,借鉴国际会计的最新惯例,在分析总结我国会计核算薄弱环节的基础上加以完善后制定的,是改善我国会计信息质量、提高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的一项重要措施。新的会计制度通过改进会计确认、计量原则提高了会计盈余和资产等会计信息的质量,但是否会因此提高了会计盈余和资产等会计信息的价值相关性,这也是大家所关注的问题。因此,本文从信息观和计量观的角度,运用事件研究法、关联研究法下的报酬模型和价格模型以及修正的价格模型对企业会计制度改革前后会计信息的价值相关性进行比较分析。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第一部分,提出问题,阐述了研究的意义和研究思路以及研究方法和工具,提出了本文的创新点并指出不足之处。(第1章) 第二部分,在回顾和简要评述二十年来我国会计制度改革的基础上,介绍了《企业会计制度》的制定背景和《企业会计制度》的改革内容,并分析改革对企业资产和会计盈余的影响,为本文的进一步展开提供研究基础。(第2章) 第叁部分,对国内外股票市场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的研究方法和研究结论进行回顾和简要评述。(第3章) 第四部分,介绍了实证研究的数据来源和分析方法,并详细述说了研究中所使用的四个具体模型。(第4章) 第五部分,运用事件研究法、报酬模型、价格模型以及修正的价格模型分别对上海A股市场、深圳A股市场和整个中国A股市场会计信息的价值相关性进行实证分析。(第5、6、7章) 第六部分,通过第五部分的实证分析,系统地得出简要结论:企业会计制度的改革提高了会计盈余的价值相关性,降低了净资产的价值相关性。结合我国股票市场的实际情况从叁个方面解释实证结论,最后提出相应的对策。(第8章)

阎研[2]2010年在《不同会计制度下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的实证研究》文中提出财政部于2006年颁布了新会计准则体系,标志着我国会计制度改革初见成效,实现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实质趋同。二十余年来,从《行业会计制度》、《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企业会计制度》的颁布、废止,从每一具体会计准则的颁布、修正、再颁布,每一次新会计规范的出台都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实现资源有效配置为目的。会计制度作为经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历了数次重大的变迁过程,如何认识和评价会计制度变迁对中国证券市场产生的影响历来为理论界、实务界以及监管机构所重视。深入地研究会计制度变迁的经济后果,对于评价证券市场的管制政策以及检验相关的制度变迁理论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会计准则的目标之一就是规范会计处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在我国经历多次会计制度改革后,是否提高了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本文以此为出发点,借鉴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以会计制度变迁为主线,基于国情和面向国际两个方面对会计制度的改革历程进行了简要的回顾和评价,从纵向视角分阶段、分行业来分析我国会计制度变迁对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的影响。本文采用价格模型和修正价格模型分别对1998—2009年的总体样本和2002—2009年的零售业、信息技术业和房地产业样本进行了实证分析,涉及上市公司1860家,样本13853个。通过实证研究发现:(1)强制性会计制度变迁影响了总体样本的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并表现出递增的趋势。(2)由于零售业、信息技术业和房地产业有其自身的经营特点,在会计处理上也存在很大差异,使在不同阶段同一会计制度对不同行业的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的影响不同。总的来说,会计制度改革实现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目标,有助于我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邓忠卫[3]2014年在《中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的差异性研究》文中指出会计信息的价值相关性是资本市场会计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在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的研究中我们经常采用事件研究法,用模型回归的调整R2或者变量的系数作为衡量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的方法。针对R2这一衡量方法,国外已有文献指出,模型回归的调整R2会受到规模效应和会计确认延迟等因素的影响,这样它便只能对特定的样本提供解释力;国内关于R2这一衡量方法所存在的问题的研究则很少见。由于模型回归的调整R2并不是一种好的度量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的方法,那么使用这一方法得到的结论可能存在问题。因此,我们认为有必要重新审视会计信息的价值相关性问题。鉴于模型回归的调整R2衡量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是有问题的,本文将采用系数比较的方法来衡量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的高低。首先,我们提出一个决策相关度指标,使用这一指标能够有效的实现对样本的分类。其次,由于跨样本的R2不具有可比性,我们采用系数比较的方法对来自沪、深两个不同市场的上市公司价值相关性的差异进行了检验。最后,我们对中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的差异性进行了研究。本文以2007-2013年沪深A股976家上市公司为样本,选取了股价、每股收益和每股净资产叁个指标作为我们的研究对象,采用决策相关度指标对样本进行不同的分类,然后使用EVIEWS6.0对样本进行了回归分析和差异性分析。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在不同的分组中,每股收益的回归系数总是十分显着的,而每股净资产的系数则不一定。(2)模型回归的调整R2衡量会计信息的价值相关性是存在问题的。(3)使用决策相关度指标能够有效的将全样本进行分类。(4)本文的样本中,来自深、沪两个不同市场的公司的价值相关性相同。(5)通过差异性分析,我们发现中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价值相关性差异性具有一定的持续性。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探索性的使用决策相关度指标对样本进行分类,同时采用变量系数的比较而不是回归模型调整R2的比较来衡量价值相关性的大小。这一研究方法是对国外学者对于回归模型调整R2衡量价值相关性是存在问题的回应,验证了国外学者回归模型调整R2只能够对特定的样本提供解释力的观点。本文的不足之处是只选取了每股收益和每股净资产作为会计信息的代表指标,可能遗漏了某些变量。

叶正虹[4]2011年在《新企业会计准则资本市场效果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10年4月,为响应二十国集团(G20)峰会和金融稳定委员会(FSB)倡议,我国财政部正式发布《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持续趋同路线图》,表达共同战胜国际金融危机的坚定信心和极力支持建立全球统一高质量会计准则、实现准则国际趋同的决心。全球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引导者和探索者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认为,高质量的会计准则可以提高财务信息的可比性和透明度,能够激励投资者进行跨国投资,降低资本成本,有效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经济的增长。作为新兴市场代表的我国,自2007年开始执行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实现“实质性趋同”的新企业会计准则(新CAS)至今已有叁年。那么,新CAS在我国资本市场上是否实现了IASB的预设目标,是否获得了预期效果了呢?本文试图通过比较分析2006年和2009年会计信息质量情况和资本成本变化,考察新CAS在我国资本市场的执行效果,为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与IFRS实现持续趋同提供建议。高质量会计准则的执行,能够提高财务报告信息如实表述经济活动或运营状况的能力,增强资本市场上财务信息的相关性,帮助报表使用者对公司的未来营运作出更为准确的财务预测,从而提高市场流动性,降低上市公司资本成本。本文首先通过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检验和基于财务报告公布日前后盈余信息含量的检验,考察新CAS的执行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从市场整体而言,新CAS的执行提高了会计信息的价值相关性,财务报告公布日的事件日前后累计平均非正常报酬存在着显着性差异,报酬率变化有明显规律性趋势。然而该结论并不适用于分行业的观测。由于存在行业差异,并非所有分行业检验结果满足会计信息质量有所提高假设。其次,基于新CAS的执行能提高资本市场会计信息质量的前提,本文采用证券分析师预测盈余数据计算资本成本,证实了新CAS的执行降低了资本市场总体的资本成本,反映了我国会计准则质量的提高。但由于环境影响和行业(产业)差异,并非所有行业(产业)资本成本有所下降。此外,本文在考察影响资本成本相关因素的多元回归检验中引入了产业总值指数指标和在海外上市指标,关注宏观因素对资本成本的影响情况。最后结合本文研究结论,对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与IFRS实现持续趋同提出若干建议,以支持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

修宗峰[5]2009年在《制度环境、制度变迁与决策有用性》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决策有用观作为现行企业财务报告的目标,是指“财务报告应该提供对现在的和可能的投资者、债权人和其他使用者做出合理的投资、信贷和类似决策有用的信息”,虽然财务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众多,但投资者无疑是最主要的使用者。本文的决策有用性仅指财务会计信息对于证券市场股东的决策有用性,明确界定财务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范围是为了更好地认识本文的研究主题。中国证券市场是一个新兴市场,同时它又根植于中国转型经济中,新兴加转轨的双重性质导致中国证券市场的经济制度变迁具有频繁性和振荡性的重要特征,会计制度作为经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历了数次重大的变迁过程,如何评价和认识会计制度变迁对中国证券市场产生的经济后果历来为理论界、实务界以及监管机构所重视,深入地研究会计制度变迁的经济后果,对于评价证券市场的管制政策以及检验相关的制度变迁理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新制度经济学一直强调制度对契约结构的决定性影响,并重视制度环境对制度运行效率产生的影响。中国转型经济与新兴资本市场中的制度变迁背景为检验这一命题提供了难得的研究机会,将“法与金融”学派的国别制度因素差异研究框架,运用至一国内地区间的制度环境差异对制度运行效率的影响,能够基本上克服国别资本市场运作机制以及证券市场有效性等因素不具有可比性的局限性,并且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非正式制度安排对制度运行效率的影响,因此,本文主要关注一国内地区间的制度环境差异对会计制度运行效率的影响。本文在借鉴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结合我国上市公司实际,从地区制度环境、制度变迁与会计信息决策有用性关系的研究视角出发,详细分析和检验会计信息决策有用性是否受到制度环境和制度变迁的双重影响,在此基础上,分别运用价值相关性与盈余信息含量的经验研究方法衡量会计信息决策有用性,深入探讨会计制度变迁的经济后果,并运用行为心理学、经济学、财务学的相关理论,系统地对制度环境、制度变迁如何影响会计信息决策有用性这一经验命题进行研究。对该命题的探究,不仅为会计制度变迁是否提高了会计信息决策有用性提供新的科学证据和理论支持,而且对于理解和重视中国地区间制度环境对会计制度变迁的影响,以及评价会计规则改革、股权分置改革等制度变迁的经济后果,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本文共分为八章,各章的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为导论,主要对论文进行一个简要介绍,具体包括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研究思路、研究主要内容以及研究改进与主要创新之处。第二章为文献评述,主要包括对会计信息决策有用性经验研究、制度环境与财务会计信息关系经验研究的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回顾和评述。第叁章对我国会计改革制度背景进行了较系统地分析,以制度变迁为主线将我国证券市场成立至今的会计改革划分为叁个主要时期。第四章研究制度环境、强制性会计制度变迁与会计信息决策有用性的关系。该章研究会计制度主导时期的会计改革,从决策有用性经验模型出发,全面地考察了制度环境对会计制度变迁效果的影响。第五章研究地区制度环境诱致性变迁对会计信息决策有用性的影响。该章通过选择会计制度稳定期间的样本公司,以控制会计制度变迁的影响,运用决策有用性经验模型考察了地区制度环境改善对会计信息决策有用性的影响。第六章研究制度环境、股权分置改革与决策有用性的关系。该章通过决策有用性经验模型分别检验了股改进程、股改对价对决策有用性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检验制度环境将如何作用于这一影响。第七章是制度环境、双重强制性制度变迁与决策有用性。该章以完成股权分置改革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从决策有用性经验模型出发,分别研究地区制度环境、股改对价、两者的耦合效应与会计准则变迁效果之间的关系。第八章为全文总结,包括研究结论与启示、研究局限性以及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本文主要的研究结论如下:1.强制性会计制度变迁如《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企业会计制度》均影响了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但影响方向并不一致,地区制度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强制性会计制度变迁的效果,投资者保护的“后果假说”与“替代假说”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支持。2.地区制度环境的诱致性变迁对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随着地区制度环境的改善,会计信息决策有用性具有递增趋势,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研究我国证券市场会计与财务问题不能够忽视地区制度环境诱致性变迁的潜在影响。3.股权分置改革的股改进程与股改对价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地区制度环境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股权分置改革对决策有用性的影响程度,会计规则的内外部执行机制共同对决策有用性发挥作用。4.2007年新会计准则变迁效果受到制度环境、股改对价水平的独立或者耦合影响,具体表现为制度环境、股改对价影响会计制度变迁后的会计信息决策有用性,“公司治理溢价”理论、投资者保护“后果假说”与“替代假说”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支持。本研究具有一定的探索性,研究的主要改进和创新体现在如下四大方面:第一,在研究内容上,本文从我国地区制度环境存在明显差异的实际出发,率先通过运用市场化指数这一制度变量分析工具来评价会计制度变迁的经济后果,从而为会计制度变迁是否提高了会计信息决策有用性这一命题提供新的科学证据和理论支持。第二,在研究框架中,本文引入新制度经济学中诱致性制度变迁的研究思路,在对制度环境变量进行深入分析后,率先运用诱致性制度变迁理论检验了中国地区制度环境的诱致性变迁对会计信息决策有用性的影响,从而为深入理解为什么要加速改善地区制度环境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第叁,立足于我国股权分置改革这一强制性制度变迁背景,本文率先将地区制度环境与股权分置改革相结合,检验两者共同作用于会计信息决策有用性的经济后果,为研究会计规则内外部执行机制共同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提供了可供借鉴的分析思路和检验方法。第四,立足于我国新会计准则变迁这一热点问题,本文首次将地区制度环境、股权分置改革与会计制度变迁相结合,检验叁者对会计信息决策有用性的影响,丰富了股权分置改革的会计信息经济后果研究。

周冬华[6]2010年在《中国上市公司资产减值会计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长期以来,资产减值会计问题一直是会计学界讨论的热点。我国的资产减值会计在近20年的历程中,经历了从无到有,从“二项计提”到“四项计提”再到“八项计提”,以及2006年2月15日颁布的新会计准则体系第8号准则《资产减值》准则。新实施的资产减值准则明确了减值迹象的认定,规范了资产减值金额确定的标准,禁止了已计提的长期资产减值准备在后续期间价值恢复时的转回等等,而资产减值的这些规定和变更的目的在于压缩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会计进行盈余管理的活动(刘玉廷,2006)。那么资产减值准则的变更是否能如期压缩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空间呢?实际上,资产减值准则的变化对象主要是长期资产,对短期资产减值的计提和转回并无太多实质性的变化。因此资产减值变更能否实现其预期目标的关键在于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对象是短期资产还是长期资产。同时,新企业会计准则的颁布实施总体目标在于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那么资产减值信息作为整体会计信息的一部分,资产减值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在新旧会计准则阶段是否也有显着的变化呢?不同期限和不同类型的资产减值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是否也存在着显着的差异性呢?导致这些差异的原因又是什么呢?对此,本文首先研究分析资产减值的计提行为及计提动机,探讨不同期限的资产减值(短期资产减值、长期资产减值)计提行为及计提动机的差异性,并进一步分析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对象,从而分析资产减值准则的变更是否能有效遏制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行为;其次,本文对资产减值信息的价值相关性进行了实证研究,分析资产减值的增量价值相关性,以及结合资产减值的盈余管理计提动机不同类型的资产减值价值相关性的差异,随后分析了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对资产减值价值相关性的影响;最后,本文对资产减值应计的可靠性进行了实证研究,分析了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对不同期限资产减值应计可靠性的影响,并结合资产减值的盈余管理计提动机比较分析了不同类型的资产减值应计可靠性的差异及其原因。本文的研究期间为2001年至2008年,研究对象为A股上市公司的资产减值会计,研究结论主要有以下几点:(1)上市公司的资产减值计提行为会受到行业经济形式和公司自身业绩等经济因素的影响,外部经济环境好转、公司自身业绩较好时,上市公司计提的资产减值比例较低,反之亦然;同时资产减值准备计提行为还会受到盈余管理因素的影响,具有扭亏动机的上市公司会少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从而达到扭亏的目的;而具有大清洗动机的上市公司亦会多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进行大清洗活动,从而为来年扭亏做准备;资产减值计提行为也会受到会计稳健性因素的影响,公司的会计政策、会计估计越稳健,其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比例会越高;最后,资产减值计提行为还会受到契约成本因素的影响,上市公司的的资产负债率越高,计提的资产减值比例越低;(2)由于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进行扭亏活动的对象主要是短期资产减值,因此新会计准则禁止长期资产减值准备的转回并不能有效遏制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进行扭亏活动;但新会计准则禁止长期资产减值转回能够部分遏制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进行大清洗行为,其原因在于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进行大清洗活动的对象包括短期资产减值和长期资产减值;(3)资产减值信息作为盈余的组成部分,具有减值前盈余之外的增量价值相关性;对于不同类型的资产减值信息的价值相关性而言,具有扭亏动机和大清洗动机的上市公司的资产减值信息价值相关性弱于减值前盈利的上市公司;同时新会计准则阶段的资产减值信息价值相关性要高于旧会计准则阶段的资产减值信息价值相关性,而这种价值相关性的提高一方面源于短期资产减值信息价值相关性的提高,另一方面得益于长期资产减值信息价值相关性的提高;(4)新会计准则的实施,提高了短期资产减值应计和长期资产减值应计的可靠性,致使新会计准则阶段资产减值应计的可靠性高于非资产减值应计的可靠性;对于不同期限的资产减值,长期资产减值应计的可靠性高于短期资产减值应计的可靠性;不同类型的资产减值应计的可靠性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扭亏和大清洗盈余管理行为会降低资产减值应计的可靠性。综上所述,新资产减值会计准则的实施,对遏制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活动的效果有限,但与新会计准则实施的总体目标保持了一致性,提高了资产减值信息的价值相关性和可靠性,促进了资产减值信息决策的有用性。本文对上市公司资产减值会计的研究结论,从一个新的角度丰富了我国上市公司资产减值会计的经验证据,尤其是新旧会计准则资产减值会计的比较分析,希望本文的研究有利于开展中国资本市场资产减值会计的研究工作。

陈雯雯[7]2011年在《上市公司资产减值信息价值相关性实证研究》文中研究指明2006年2月15日,我国财政部正式颁布了修订后的《企业会计准则》,并于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率先实施。与旧会计准则相比,新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实现了实质趋同,其中《企业会计准则——资产减值》在借鉴国际会计准则的同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对原有资产减值准则内容进行了修改,规范了资产减值迹象的判断、资产减值损失的确认与计量、商誉的减值测试与处理以及资产减值相关信息的披露等具体问题,引入了“资产组”、“总部资产”等概念,以及要求“长期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使得资产减值信息在侧重相关性的同时又关注其可靠性,从而使资产减值准则再次成为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关注的焦点。既然如此,资产减值会计准则的颁布能否契合决策有用观的会计目标(Levitt,1998;Beaver,1998)?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基于我国资产减值准则变迁的制度背景,分析了资产减值信息与上市公司市场价值之间内在逻辑关系。在此基础上,运用改进的Ohlson模型检验资产减值信息的价值相关性:首先采用改进的Ohlson模型检验资产减值信息是否具有增量信息含量;其次基于新旧准则比较的视角,采用Vuong检验构造一个Z统计量值比较新旧准则下资产减值信息价值相关性的差异;进一步,将资产减值信息分解成长期资产减值信息与短期资产价值信息,从而分别比较新准则相比旧准则是否具有增强的价值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1)资产减值信息具有减值前盈余之外的增量价值相关性;(2)新准则阶段的资产减值信息价值相关性显着高于旧准则阶段,新准则在保证会计信息可靠性的同时并没有降低其价值相关性。最后,结合本文的研究结论提出了提高资产减值信息价值相关性的政策建议和未来研究方向,以期为投资决策、准则制定等理论与实务研究尽一份绵薄之力。

綦程程[8]2011年在《资产负债表观的引入对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表明2003年7月25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向国会提交的一份报告指出:“资产负债表观为经济实质提供了最有力的概念描述,从而成为准则制定过程中最合适的基础。”从此之后,资产负债观取代收入费用观成为美国主导的收益决定模式。为实现与国际会计准则体系的趋同,2006年中国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有一个实质而显着的变化就是在保持收入费用观和资产负债观相互融合的前提下,更大程度地发挥资产负债观对基本准则以及具体准则制定的指导作用。这个转变反映了中国会计准则制定者在实现会计信息决策有用性目标方面的积极开放态度。那么2006年准则中资产负债观的引入在实务中是否提高了会计信息的价值相关性呢?本文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本文第一部分首先指出研究问题的背景、研究意义、使用的研究方法和本文的创新点。第二部分文献综述。论文从叁个方面: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资产负债表观和资产负债表观与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的关系,对已有的研究进行了总结归纳,提出本文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做出的创新。第叁部分是理论框架与研究假设,介绍了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的含义、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研究的理论基础、资产负债表观的含义、收益计量观点的发展历史、资产负债表观与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关系的理论研究,并参照已有的研究提出本文的四个假设,假设1:资产减值准备具有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假设2: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具有增量的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假设3:所得税会计准则对净资产的影响具有增量的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假设4:所得税会计准则对每股收益的影响具有增量的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第四部分实证研究设计,同时在价格模型和资产负债模型的基础上,加入经营利润率作为新的解释变量、公司规模和机构投资者比例作为新的控制变量,设计出验证这四个假设的具体模型。第五部分是实证分析,通过描述性统计、多重共线性检验和回归分析,对资产减值准备、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所得税会计准则具有增量的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进行验证。证实了资产负债表观的引入提高了会计信息的价值相关性。第六部分对本文的研究进行了归纳总结,在研究结论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文章最后指出了研究的局限性和今后研究的方向。

江丽辉[9]2010年在《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变迁的实证研究》文中指出会计是一种信息传导机制,它通过会计信息的传递来引导资本流动,从而对资本进行优化配置。会计信息只有具有较高的信息含量,才能有利于外部利益相关者做出正确决策,促进资本市场的良性循环。1992年以来,我国市场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随之我国会计制度也逐步市场化和国际趋同。从1992年的《企业会计准则》到2000年的《企业会计制度》,再到2006年《新会计准则》的出台,每一次改革都紧紧跟随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节拍。财务会计目标逐渐由受托责任观转向决策有用观,强调会计信息更加有利于投资者进行决策。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也逐渐成为衡量会计市场化程度的重要指标。在之前的相关研究中我们发现,2000年以前我国会计信息具有价值相关性但并不显着,那么在2000年之后的两次改革期间,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会呈现怎样的变迁路径呢?会计制度的改革能否在价值相关性的变迁路径中得到体现呢?本文首先运用规范研究对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的理论基础进行分析;接着以2001-2008年上市公司相关数据作为样本,并在F-0修正模型的基础上引入经营现金流量这一解释变量,并将影响上市公司股票价格的其他因素作为控制变量来建立回归模型,使回归所得的拟合优度能够更加精确描述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最后将各年份价值相关性的量化数据连结成曲线图,采用趋势分析的方法对其进行变迁路径研究。结论表明:首先,每股收益的价值相关性呈现最高,每股净资产和每股经营现金流量的价值相关性都很低,表明我国证券市场的投资者更多利用会计盈余信息来进行决策。新会计准则颁布后,每股净资产的价值相关性稍有提高,主要是由于新会计准则逐渐从“收入费用观”转向“资产负债观”。每股经营现金流量对股票价格的解释能力很弱,但却呈现稳定上升的趋势,表明将现金流量表纳入财务报告范围进行公布对投资者是有益的。其次,总体上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没有随着会计准则内容的一次次修订和完善而逐渐提高。在会计准则实施的第一年价值相关性明显提高,但是在第二年又出现了价值相关性的降低,持续性得不到保证。主要是由于会计准则在执行过程中出现了负面问题,使会计准则执行效果弱化了准则制定内容对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应有的作用。另外我国投资者行为效应也阻碍了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的提高,使得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到价值相关性的体现需要经历一个投资者信心建立的过程和一个认知过程。今后应对会计信息的生成和披露阶段相关政策体系予以完善,以提高对会计信息质量,并通过各种途径提高投资者专业知识水平和投资信心,减少市场噪声对投资者决策的影响。

王晗[10]2012年在《新准则实施对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是指会计信息、能够为投资者进行决策提供有效信息,包括但不限于财务报告反映的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的信息,但财务报告确实成为投资者判断上市公司未来成长潜力、是否具有投资价值的重要依据。上市公司参与市场经济运作,对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利用会计信息对其行为进行监督已成为上市公司监督机制的重要方面。影响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的主要有市场有效性、会计政策、会计信息披露制度、投资者认知这些相关因素。市场有效是会计信息决策有用性的前提;会计政策主要影响会计信息产生的过程,从源头上决定着会计信息能否反映上市公司的真实经营状况;会计信息披露制度是证券交易所对上市公司披露会计信息质量、时效性等规定,它决定着外部信息者获得会计信息的途径是否畅通有效;投资者认知是投资者自身因素影响其对会计信息的理解及筛选,利用会计信息制定决策的过程。改革开放后,我国逐步建立市场经济,经历多年的健康发展,已达到弱势有效市场,随着中国经济加速融入世界经济的发展,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步伐日渐加快,2006年我国财政部公布新企业会计准则,首次与国际会计准则保持-致,将会计信息相关性作为其重要的质量特征,并在具体准则中彰显相关性的重要要求。证券市场的逐步建立和深入发展也促进了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制度日趋完善,投资者的投资意识和风险管理观念日益成熟,对会计信息决策有用性的要求更为迫切。西方学术界对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1968年,Ball和Brown1发表《会计数据的实证评估》一文,研究了非预期会计信息和股票未预期报酬率的关系,成为会计信息有用性的开创性成果,自此后关于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研究一直是学术界和实务界关注的热点。我国证券市场用较短的时间完成了西方证券市场百余年的发展历程,形成一些中国特色,结合我国证券市场的特点,利用国内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研究上市公司会计信息价值相关,发现我国资本市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既可以满足投资者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又可促进资本市场定价体系的完善,保证我国证券市场健康运转,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新会计准则制定的重要目标就是建立决策有用观,强调会计信息应当为信息使用者的决策提供前瞻性、预测性信号,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那么新准则实施后,会计信息、质量是否真的得到提高,增强了决策相关性呢?这些疑问,都需要对新准则实施后会计信息质量改变情况进行探究。在新会计准则实施后,研究会计信息的使用价值,既可以明确新准则的实施效果,验证是否达到准则制定者的目的,同时又进一步发现新准则尚存在的问题,亟待调整完善的方面,对我国构建完善的财务制度体系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国内外学者关于会计信息决策有用性的研究,主要是围绕会计盈余与股价波动关系展开的,而新会计准则更强调资产负债观下对收益的计量,当前的股价是否反应了资产负债观下的收益呢?全面的收益信息披露是否有助于提高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呢?具体哪些会计信息对股价解释效力更高?新准则的实施对制造行业的会计信息质量改善如何呢?对于上述问题的困扰,本文拟选取新旧准则体系下的年报数据,时间窗口为2004年至2009年,对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进行研究,并进一步以制造行业为代表,讨论新准则实施对制造行业会计信息质量的改善程度。研究新准则实施后的效果,为今后会计准则的进一步完善和改进提供建议;探讨与决策相关度较高的会计信息分类,为投资者分析上市公司价值,形成投资决策提供理论支撑和方法指导。本文以我国上市公司年度报告披露的会计信息为研究对象,从投资者认知的角度,在原有的计价观模式下,对价格模型这一经典模型稍作修改,全面研究财表的的会计信息与股价的关系,利用经验研究结果来评价新准则实施对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的影响。本文的主要内容包括五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主要阐述作者写作的背景与研究意义,并对文章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思路,以及预期贡献进行简要描述。第二部分:文献综述,系统梳理了现有的关于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的研究成果,先从信息观和计量观两个主要的研究思路进行理论综述,再对当前的研究方法进行总结。第叁部分:理论概述,在对会计信息、信息质量、信息披露质量等概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阐述本文进行会计信息相关性研究的重要基础理论,包括有效市场假说、资本资产定价理论和投资组合理论。第四部分:新准则对会计信息相关性的影响,阐述新准则的重要变化,包括公允价值引入,资产减值不允许转回等,从理论上分析新准则对会计信息、相关性的影响。第五部分:新准则实施前后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实证研究。首先,基于理论分析,提出研究假设。本文的研究假设有叁条:假设1:新会计准则实施后,反映资产的信息质量提高,短期资产、长期资产对股价的解释力度增强。假设2:新会计准则实施后,反映金融资产、非金融资产的会计信息质量提高,与股价的相关性增加,针对非金融企业,反映金融资产的信息对股价的解释力度下降。假设3:新会计准则实施后,会计盈余与股价的相关度提高,经营性盈余对股价的解释力度显着增强。其次,提出研究设计,提出研究设计,包含了研究方法及模型、样本的选取和数据来源,本文依据研究目的,采用价格模型,设定公司规模、账面市值比两个控制变量,并选取了2004年前已公开上市的公司,取其2004年、2005年、2007年、2008年以及2009年年报的数据,总共3292个样本进行研究。再后,对所选取的样本进行实证分析,对各个变量进行描述行统计分析、相关性分析后,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解释变量和被解释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并对所得结果进行分析,验证研究假设。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细分行业分类,探讨对新准则实施对制造行业会计信息决策有用性的改善程度。第六部分:结论及启示。归纳总结本文的主要研究发现,并对投资者进行决策提出相关建议,指出本文研究的局限性及不足之处,以及对未来研究方向的展望。本文主要采用以下研究方法:(1)在规范性研究的基础上,深入进行实证研究。本文先从理论上分析了新准则的重要变动对会计信息决策相关性的影响,然后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相关性分析、回归分析来研究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2)比较分析法。通过对新准则实施前后,会计信息与股价关系的对照研究,检测新准则的变动,是否提高了会计信息的质量,增加了会计信息对股价的解释力度。以往对于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的研究都是集中于会计盈余与股票报酬率之间的关系研究,或是利用Ohlson模型综合考虑每股净资产和每股盈余对股价的解释力度,本文的研究特色在于针对新准则的重大变动带来的影响,将资产和盈余进行细分。其中,针对资产减值准则的影响,将资产第一次细分为短期资产和长期资产,讨论新准则实施后资产信息质量的决策相关性,在对全行业进行验证的基础上,以制造行业为代表深入探讨;针对公允价值计量的影响,再资产细分为金融资产和非金融资产探讨新准则实施对于非金融行业的股价的影响;考虑到新准则强调资产负债表观的核心地位,本文从全面收益观来分析盈余,按照盈余持续性的不同,将盈余细分为经营性盈余和非经营性盈余,来进一步研究新准则实施后,盈余信息的价值相关性。另外关于变量的设计也是本文与之前研究的不同之处,以往对于会计信息与股价相关的研究,都是用会计指标,以衡量资产、盈余质量的比率为变量进行研究,而股价是时点数值,难免会产生规模影响,本文选取的变量直接取自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数值,使得解释变量和被解释变量的匹配性更好,提高了模型的精确性。

参考文献:

[1]. 我国企业会计制度改革前后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的比较分析[D]. 吕娟. 浙江大学. 2004

[2]. 不同会计制度下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的实证研究[D]. 阎研. 沈阳工业大学. 2010

[3]. 中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的差异性研究[D]. 邓忠卫. 华侨大学. 2014

[4]. 新企业会计准则资本市场效果研究[D]. 叶正虹. 浙江财经学院. 2011

[5]. 制度环境、制度变迁与决策有用性[D]. 修宗峰. 厦门大学. 2009

[6]. 中国上市公司资产减值会计研究[D]. 周冬华. 复旦大学. 2010

[7]. 上市公司资产减值信息价值相关性实证研究[D]. 陈雯雯. 安徽财经大学. 2011

[8]. 资产负债表观的引入对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的影响研究[D]. 綦程程. 东北师范大学. 2011

[9]. 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变迁的实证研究[D]. 江丽辉. 东北师范大学. 2010

[10]. 新准则实施对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的影响研究[D]. 王晗. 西南财经大学. 2012

标签:;  ;  ;  ;  ;  ;  ;  ;  ;  ;  ;  ;  ;  ;  ;  ;  

我国企业会计制度改革前后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的比较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