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并不是要求教师系统地对学生进行美学原理、美学方法等方面的教育,重要的是引导学生了解欣赏蕴含在文章中的美学元素,从中感受美、提高审美能力、培养审美情趣,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努力寻求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的有效、可行的方法。
一、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有助于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有人认为语文教学多元化、层次化,顾此失彼,对教学质量的提高没有多大帮助。著名的教育家、语言学家叶圣陶指出,进行审美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是“语文教学悬着的明晰的目标”,强调学生要有审美能力和情趣。对叶圣陶先生的话,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语文教学与审美教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审美教育不仅是语文教学的必定目标之一,而且有助于促进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
2.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可以让学生产生积极的情绪和体验,激发学生探索语文世界的欲望和热情,激发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任何一种意志行动总是由一定的动机引发的,构成意志动机除理性因素外,还有非理性因素,即情感因素。审美是富于情感的,它能强烈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热情,对语文教学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3.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想象力。想象,指通过自觉的表象运动,借助原有的表象和经验,创造新的形象的心理过程。审美想象是审美情感的深化,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审美想象力,对学生创造力的发展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文学作品的艺术美同现实社会相联系,能激发学生的再造想象力,能激活学生的创造思维,锻炼其审美想象。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的切入点
1.形象性。形象是作家按照美的规律运用一定的艺术技巧创造出来的。美离不开形象,审美的过程就是通过审美活动,以形象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的过程。审美教育是以形感人。高中语文教学的素材是文章,而文章不管是说明文哲理文,还是诗、词、曲,就其内容而言,大都有生动的形象充溢文间。
2.情感性。情感是文学作品的生命。如教学史铁生的《我与地坛》一文,我们先让学生听配乐朗读,听完课文,教室寂静无声,有些学生已是泪流满面,作者对母亲的深挚感情、对母亲的理解、对亲情的感悟、对生的体察、对迟到的悔恨与自责等真挚的情感感染了读者,激活了读者平淡的情绪。教师抓住这一点引导学生领悟“地坛”已不是一般的人文景观,而是作者栖居的精神家园、作者赖以支撑自己生命的人生哲理和情思。抓住这一点引导学生感悟生命之美、亲情之美,从而树立了正确的生死观。
3.愉悦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欣赏美是愉悦的。要抓住这一切入点,在教学过程中引领学生进入作品的意境,学生默读之、赏析之,领略其中无限的美妙,悦目;教师在教学中深受作品感染,声情并茂地朗读之、歌咏之、描摹之,悦耳。悦目悦耳之间,愉悦无穷,学生审美情趣倍增。例如,在教学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时,可选用与文章意境相近的民乐《春江花月夜》作配曲,并声情并茂地朗读,调动学生的情感,融会作品情、师生情,营造一种愉悦的、令人陶醉的、让人产生欣赏欲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赏析热情。趁着学生的一腔热情抓住关键词引导学生分析、想象、感受:青纯的荷叶、素洁的荷花、淡淡的荷香、柔美的荷波、梦一般的美月……意象美、画面美、意境美,种种美感涌上心头。
三、高中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的方法
1.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力。审美感知力是审美活动的基础,是美感产生的基础,是审美的核心。审美感知力的培养主要是听和看,让学生身临其境领悟生活中的美。首先,要重视朗读。组织朗诵教学是培养审美感知力的重要手段。朗读往往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帮助学生理解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感知力。例如,教学柳永的词《雨霖铃》和苏轼的词《念奴娇·赤壁怀古》时,可采用范读法,指导学生注意感情基调的把握,整体感知词的内容及词蕴含的人情美和哲理味。《雨霖铃》的感情基调格外低沉,词的上片写词人与爱人在深秋的傍晚依依惜别的情景,下片是词人想象别后羁旅生活的情状。其次,要加强多媒体教学,运用幻灯、投影、录像、录音带、电视媒介等把文字作品变为具体可感的审美形象,增强学生的审美感知力。
2.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文学作品在描写社会生活的同时,展示着作者的思想感情、审美评价、爱憎态度。读者阅读作品产生共鸣,就受到了美感的熏陶。高中语文教学应引导学生抓住撼人心灵的故事情节、感人至深的形象,通过鉴赏,使学生感受到心灵之美、自然之美、理趣之美、人格之美。因此,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鉴赏力。首先在传授知识中培养鉴赏力,应让学生初步认识了解一些文学常识,诸知文学形象、文学典型、意象、意境、作者的风格流派。不同文体、不同风格的作品鉴赏思路都会有所不同,如写景类文章表现的是自然美,蕴含的是意境美。
3.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仅仅培养学生感知美、鉴赏美的能力还没有达到审美教育的目的,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才是审美教育的关键。因此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表现生活的能力。首先要发挥想象创造美。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感受作品的弦外之音与言外之意的过程,即为创造美。我们必须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把思维过程中的记忆表象经过加工改造成为新形象。
综上所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有其必要性和重要性,我们应选准切入点,努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力、鉴赏美的能力、创造美的能力,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发展个性,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
论文作者:王白鸽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4年1月总第10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1-25
标签:学生论文; 培养学生论文; 能力论文; 引导学生论文; 形象论文; 教学中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4年1月总第107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