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论文

应用型本科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论文

应用型本科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

徐婷婷 长春财经学院

摘要: 应用型本科重在“应用”二字,要求专业要结合地方特色,面向行业需要、职业能力、岗位需求,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本文从如何构建管理类专业“一主线,六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方面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 应用型;实践教学;管理类专业

一、引言

知识来源于实践,能力来源于实践,素质更需要在实践中培养,各种实践教学环节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尤其重要。要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需在深入调研,科学分析和确定管理类专业学生所应当具备的专业知识,技能素质结构基础上,兼顾专业教育与职业素质教育,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注重课内教学与课外教育有机结合、校企深度合作,构建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本文旨在探索出“一主线、六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

二、“一主线、六结合”实践教学体系的基本内涵

“一主线”是以实践能力培养为主线贯穿于教学全过程,使学生在校期间实践能力培养不断线。“六结合”是确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培训与竞赛相结合、共性与个性相结合、指导与自主相结合的实践能力培养路径。构建渐进渗透的实践教学环节。

3.2.1 家长在生理、情感方面以及对于操作焦虑及担心上得分较低,这可能与许多家长对于孩子过分担心,由此低估了患儿的生理功能,有研究认为,患儿的任何生理反应都会引起家长的巨大重视,并影响家长的情绪,而家长又会把这种情绪放入自己对儿童的客观评价中[14-15]。所以出于对疾病的认知及担忧,如果家长情绪低落,可能会过于放大患儿在生理状态的消极表现,影响家长对患儿的评估。另外,比起内在情绪,由于外在表现更容易被评估,一般家长更为关注患儿的生理状态,行为动作等,导致忽视并低估儿童的情感表现和对于治疗的接受程度[16]。

三、“一主线、六结合”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

(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优化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管理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首先要明确课程设置对知识要求,能力要求及素质要求的支撑关系,按照“深广适度、先进实用、扎实有效”的原则,合理设计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支撑体系,精心选择和安排各类课程及教学环节。改变过去单纯以课程为主来设置实验模式的实践教学方式,通过虚拟仿真实训、实习、职业技能培训、学科竞赛等,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优化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二)课内与课外相结合,丰富实践教学内容

应用型本科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应该加大实践教学的比例。课内通过设立基础实验、综合实验、创新实验等,扎实推进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掌握管理类专业所需的基本技能。课外通过丰富的第二课堂活动,组织学生模拟各类公司经营活动,学生参与其中,按照实际工作流程,完成具体的工作任务,让学生边做边学。还可通过“请进来”战略,聘请企业家走进课堂,通过开设管理大讲堂和论坛等方式,企业家用自身的经验与鲜活的案例,与学生交流,这样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视野,还可以更好的激发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做到课内教学与课外教育的有机结合。

学校通过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不断深化校企合作。一方面,合作企业可参与一部分课程内容的设计,将企业实际背景引入课堂,使教学内容更贴合实际。另一方面,学生除了进行校内的实验、实训等实践教学活动外,还可走出校园,到合作企业中进行实践锻炼。通过认知实习、专业实习、毕业实习等方式,学生可以更好的了解企业的工作流程,接触相关专业知识等实际业务,深化了学生对职业岗位的认知和对未来职业的规划,通过学校主体的“教”与企业主体的“产”相互融合,为日后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平遥县2014年汾河灌区渠系配套项目实施区域主要位于县城西北部,涉及5个乡镇8个行政村,包括四个片区。一是香乐乡北薛靳、青落、陶屯、云家庄村4村;二是宁固镇净化、魏乐2村;三是古陶镇新庄村;四是洪善镇新营村。

( 三) 校内与校外相结合,深化产教融合

大数据时代的智慧城市建设发展存在一些信息安全问题,因为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多数智慧城市中大量的数据信息都呈现出公开化和透明化特点,但很多智慧城市的应用涉及公民的信息安全、财产安全以及国家安全等,因此,智慧城市的信息安全是当前有待处理的主要问题之一[2]。

(四)培训与竞赛相结合,加强职业素质培养

应用型本科管理类专业可根据学生的就业需求,通过一些职业技能的培训,帮助学生考取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如会计师、营销师、物流师、人力资源管理师等。使学生能够在毕业时同时获得学位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学生还可通过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创新创业大赛、互联网+大赛等,通过专业教师对其进行指导,以赛促学,从而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和实践能力。

(五)共性与个性相结合,培养学生全方位能力

学校在进行课程设置前,应对用人单位进行调研,根据各行各业岗位的需求及经济发展趋势,以专业为核心,能力培养为重点,对专业课程进行模块化设置,专业基础课模块和专业主干课模块可相对稳定,专业选修课可结合专业方向,结合学生考研、就业、创业等个性化发展需要进行设置,由学生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选择。在实训课程设置上,除本专业实训外,还可增加跨专业实训,突破经管多个专业之间的限制,将多门课程结合,培养学生全方位的能力。

(六)指导与自主相结合,多元路径培养应用型人才

学生在校期间,除了要有专职辅导员负责学生大一到大四的全程辅导工作外。还应配备班主任和专业导师,在学生刚入学时,就为每个班级配备一名专业老师作为班主任,加强学生学习的适应性和自主性引导,并指导学生如何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大二可以自主选择专业导师,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专业引导,帮助学生培养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及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并负责学生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的指导工作。同时学生还可以参与专业教师的教学、科学研究等工作,多元路径培养应用型人才,更好的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参考文献:

[1]张钰婷.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J].办公室业务,2019 (01):30.

[2]吴冬华.协同创新视域下应用型本科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科技经济导刊,2019(26):153.

[3]邢鹤,吴安平.构建工商管理类专业应用型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J].长春大学学报,2012(06):766-768.

基金项目: 本文系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一般规划课题《应用型本科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管理研究》(课题批准号GH181014)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徐婷婷(1982-),吉林长春人,副研究员,主要从事教学管理研究。

标签:;  ;  ;  ;  

应用型本科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