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探初中数学学生学习方法之辅导论文_张斌

试探初中数学学生学习方法之辅导论文_张斌

张斌(贵州省赫章县罗州乡溪坪小学)

摘要:在初中数学教育中,我们经常说要讲究“教学方法”,而所谓的“方法”其实是没有什么统一性而言的,作为老师无论是延用传统方法还是创造新的方法,其目的都是想让学生一方面提高学习能力从而取得理想成绩,另一方面在知识学习的过程中使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学生,是教育的践行者。一种教学方法是否有效,学生是检验其效果的唯一标准。初中数学的学习,是培养他们具备优秀学习能力的最佳阶段。初中生在初中教育的阶段,思维极其活跃,个性十分鲜明,学习态度和学习风格各有不同。针对这样的情况,作为老师应该认真了解影响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的内部和外部因素、掌握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及其心理活动的规律,通过对课堂教学的节奏控制,设计多样化教学方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从而激发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锻炼他们独立思考、思维创新的能力,使他们具备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

关键词:初中数学;中学生;学法辅导探究

中图分类号:G662.7文献标识码:AISSN0257-2826 (2018)11-204-01

如今,如何让初中生掌握较为灵活的数学学习方法,成为数学教育工作者面对的重大问题,笔者结合多年数学教学工作,总结了一些辅导初中生学习数学的方法,因此写下来以飨读者。

一、 启用引导法,快速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知识具有其特有的内容特点,书本内容上直观反映的点、线、面、公式、计算、定义、定理都表现的十分枯燥和单调,容易让学生陷入乏味厌烦的学习情绪,从而使课堂气氛沉闷、紧张。使用启发引导的方法,教会学生通过观察,发现生活与数学的联系,将学习内容生动化、具体化,使学生感到数学不再是简单的公式、法则与运算,而是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1]。在讲“走进图形世界”时,我将房屋设计和图形世界结合在一起,给学生一个房屋建筑效果图,让他们利用图形的多样化进行设计,哪里用圆哪里用方,哪里是平面哪里是立体,这样的方法让学生感觉自己不是在上课,而俨然成为了一个设计师,使他们不但很快掌握了数学知识,还激发了他们对数学学习的热情。

二、教育教学要贴近生活,更要做到“玩”中“学”。

很多数学的案例都是来自于日常生活,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就成了贴近数学生活教学的第一要素。对于这一点,教师要善于把数学的问题情境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从自己身边的事情着手,或者从他们关心的事情着手,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就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就会自然而然的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另外,教师还要善于充分挖掘教材中的优秀资源,特别是要挖掘与学生日常生活较为紧密的案例,在初中教材中,有不少这样的案例,这就要求教师要找到教材与学生日常生活的结合点,使学生从教材中鼓噪的数学知识想象成生活中的常见问题,因此,就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并能促使学生在思考日常事件中学到数学知识,这种做法,实际上就是让学生用日常生活中的“玩”而联想到数学学习中的“学”。通过这样的教学实践活动,就把对学生的教学变成对学生进行的生活指导,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性就大大提升,同时也使得学生养成了勤于反思、勤于观察的良好习惯,对于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有重大意义。

三、把数学计算移植于实际生活,做到在“感悟”中“学”。

在数学教学工作中,少不了的是各种数学计算方法,这对于学生来说非常枯燥,对于那些不热爱数学对学生来说,更是难以调动他们主动进行计算和思考的积极性。实际上,数学计算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由此可见,初中生的数学教学工作也脱离不了解决学生日常生活,如果能用数学计算的方式解决了学生的日常问题,就相应的会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熟悉,并进行计算的主动性了。根据计算是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一要求,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就一定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对于计算方法的选择、估算、样式等都应该有次考虑。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数学教学应该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避免将运算与生活实际割裂的实际情况,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培养学生对生活常识的感悟能力培养,同时还要加强数学教学方法的研究。在数学计算教学过程中发现,创造良好的问题情境,把学生亟需解决的问题纳入到数学运算的教学工作中去,不但可以让学生解决自己的实际问题,而且还能够促进学生乐于学习。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四、课后复习巩固,做到知识迁移。

目前,不少数学教师上课结束后都会布置一些作业,以巩固所学到的知识,这种方法对学生学习起到了一定的正面作用。但是实际上,有些学生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只是机械的出于完成任务的目的去做,而没有做到学和真正的巩固知识,以至于出现按照例题模仿、套公式解题的现象,甚至造成为交作业而做作业的问题发生。为此,数学教师要高度重视这一问题,在这一环节上,教师首先要求学生养成每天阅读的良好习惯,这样就能在课程教学中发挥出较好的预前效应。其次,要对学生进行课后复习方法上的指导,如教育学生在做课后作业时要认真回忆教师课堂内容,同时记忆住公式、定理,进而完成课后作业,并进行学习反思。再次,教师要进行作业的“写法”指导,教育学生要按照规范格式答题,语言要精练,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这一点尤为重要,养成了良好的答题习惯对学生日后的学生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最后,教师要善于总结学生巩固学习的方法,如要看书、看笔记、列出知识点,标出难点重点、有选择的做一些习题等通方式巩固所学内容。通过以上所说的四个方面的内容,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让他们自己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把所学到的知识迁移到其他方面的应用上。

五、培养数学学习能力,做到综合素质的提升。

数学学习能力是学生从事继续学习的基本能力,这一能力的培养主要涉及到学生的观察力、注意力、分析能力等方面,这些方面的素质提高了,就能促进学生综合素质上一个新的台阶。观察力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基本能力,这一方面,教师要指导学生观察力的培养,就要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如拿一件东西,不仅要让学生看到这件东西的某一个方面,而且还要让学生从整体上来看这件东西。在进行观察力的辅导时,特别要做好细致、全面,从而发现各事物之间存在的差异,从而用差异寻求不同点,找出事物的性质。在数学教学中,学生的观察力提高了就会发现问题,进而通过思考解决问题。注意力也是一个训练和培养的过程,也对数学教学有着重大的帮助作用。如有个别学生呢个是进行计算时,因此一时的注意力不集中而忽略了某个符号,导致整个运算失败,而具有较强的注意力就不会出现这种问题了。分析能力是对问题进行整体分析的能力,这对于学生学习数学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就要在立足于观察力和注意力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比如在课堂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可以让学生独立思考,先让学生自己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再给予必要的指导,通过寻来往返的多次辅导,学生的分析能力就会大幅度的提升。

六、讨论交流法,大力提高学生合作能力。

在数学知识的学习中,通过讨论交流的办法,能增进同学之间的感情,也能使学生很快发现自己的问题并及时加以纠正和解决,并主动去获取正确的、新的知识。在“轴对称图形”一课中,下课前5 分钟的时间,我让学生自由结组,运用“你问我答”的方式,进行交流讨论。他们主动向对方提问:你了解的都有哪些轴对称图形?轴对称图形的性质?生活中利用轴对称图形性质进行的设计有哪些?并鼓励他们自己制作各种图形,双方进行对比分析,最后归纳总结。讨论交流法,能让学生在原有知识基础上进行巩固的同时,加深新知识的印象,从而完成新旧知识的过渡和衔接。而学生在主动交流,相互沟通的过程中,既强化了动头动脑能力,也增强了组织协调能力。

总之,在初中数学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日常生活的兴趣,结合学生的特点,采取一定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就能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的奥秘之处。只要我们数学老师通过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的发现、实践和总结,研究创新了很多效果斐然的方法。这些方法培养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浓厚兴趣、促进了学生数学成绩的不断提高、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创新思维的能力,让学生在积极主动进行学习的同时,也充分感受到了学习数学、使用数学的乐趣。我们应该继续秉承这种“一心为学”的理念,继续研究探索更好的教学方法,开拓初中数学教育“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教学新局面。

【参考文献】

[1]张奠宙,《教学教育学》,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2001;

[2]李铭心,《数学教育学》,青岛: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2004;

[3]胡学列,《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探究活动》,初中版,2010;

[4]徐孟新,《加强初中数学自学辅导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论文作者:张斌

论文发表刊物:《教学与研究》2018年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1

标签:;  ;  ;  ;  ;  ;  ;  ;  

试探初中数学学生学习方法之辅导论文_张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