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适用新课程 全面落实新理念,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课程论文,新理念论文,主动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新课程实施的主渠道在课堂,新理念落实的关键也在课堂,课堂教学的状况如何,应该是地理教师关注的热点问题。在实际教学中,如果还是以老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知识为中心、就会不可避免地带来学生学习自主性缺失、师生之间情感性流失、能力培养创造性遗失、教学活动学科性丢失的“四失”现象。冷静、积极地不断反思,才能真正落实新课标、新理念。
一、针对过去课堂中师生角色的错位,要重视学生学习自主性的回归
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中心地位显得牢不可破,教师作为知识传授者的核心角色不可动摇,学生只能是被动的配角扮演者。由此,教师以自我为中心,更多地去考虑如何教,如何完成知识传授,而很少去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习惯、学习过程,进而造成学生学习自主性的缺失。对此教师必须大胆地转变教学方式,让学生提前介入和更多地参与课堂教学。
例如,高一地理第五单元关于“工业的区位选择”这部分内容,教学时可以按照教材的呈现顺序展开,但如果要调动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可引导学生换位思考,提出另类设计方案,通过对比哪种方案更易理解和掌握,来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通过比较,学生认为工业的区位选择可以通过下述环节来进行:①了解区位概念,宏观上熟悉区位因素以及区位因素的变化;②对比具体工业城市,区分区位因素差异,以便深入理解影响因素,特别是主导影响因素;③结合案例拓展思维,应用综合方法全面分析;④典型练习精讲精练,巩固和强化知识应用能力。经过这样的教学方式,也就使学生不会总是按照教师设计好的教学程序,顺着教师的教学思路去机械被动地学习,学习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应该说这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的开始。
二、针对过去课堂中创造能力的遗失,要重视学习活动探究性的回归
地理学科的概念和原理只有和相应的探究与方法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的心智获得实质性发展与提升。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注重的是如何让知识走向学生,如何在给定时间内完成知识的传递,忽略了学生是通过何种学习方式和策略来学习的,从而掩盖了学生在学习方式、思维方式、思维能力中存在的问题。其实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培养都离不开学生思维的积极参与,知识掌握的过程,实质上就是一种探究的过程、选择的过程、创造的过程。如果忽略了教学活动的探究性,学生的思维能力特别是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也就难以得到真正的、有效的培养,学生的个性也就难以得到发展与解放。
当然,探究的过程意味着学生要面临问题和困惑、挫折与失败,同时也意味着教师要面临更多的质疑和更高的挑战,但这种智慧的交锋过程却是学生学习与生存、发展与创造所必须经历的过程。卢梭认为:不要教儿童以科学,而是要他们自己去发现科学。如果学生所学的知识都是看似确信无疑的,不存在任何对立与冲突的现成结论,学生经历了学习活动之后,只是了解和理解现成结论,会使学生对这些结论产生确信无疑的心理,进而束缚学生的思维,制约学生创造力的发展。
对此,教学时可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围绕地理的主干知识,结合生活实际和社会热点,提出一些有利于学生思维培养的,特别是能激发学生探究欲望、激励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有价值的问题,鼓励学生互相讨论,在学习活动中通过对问题的探究,培养学生主动质疑、大胆质疑、尊重科学、不迷信权威的科学精神,防止学生思想僵化、能力退化,从而增强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
例如,高一地理第七单元有关“改善城市交通环境”这部分内容中,城市交通环境污染是学习的重点,教学时可结合学生的生活体验,提出现实中的问题“城市中私家车大幅增长与城市环境污染”,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小组讨论,集思广益形成共识:一方面,私家汽车的增长是我国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反映,私家汽车的增长有利于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进而促进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也会造成环境污染。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要减少污染,怎么办厂通过讨论,学生认为:私家汽车的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限制私家汽车的发展是不现实的,因此当前考虑的重点应该是如何减少汽车污染,而减少汽车污染的途径主要有技术、生物、管理三个方面,例如要减少汽车尾气污染,可以安装净化装置、使用无铅汽油、研制新的能源替代品等;要减少噪音污染,可以在一些地方(如生活区、政府办公区)限制鸣笛、使用悦耳的笛声、增加绿化面积等;要控制废旧汽车轮胎的污染,可加强管理提高技术,重视轮胎的回收利用等。通过广泛的探讨,从而使学生既深化对环境与发展的认识,又提高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的思路灵活了,创新的火花也被点燃起来。
三、针对过去课堂中人文关怀的流失,要重视课堂教学情感性的回归
科学研究表明,当人们精神饱满时,脑垂体会影响血液中肾上腺素,使代谢加速,兴奋提高,学习效率也就相应提高;相反,当情绪低落,厌烦急躁时,神经系统转向抑制,学习效率极低。课堂教学应该重视情感因素的作用,因为健康的情绪是思维的源泉,学生如果处于消极紧张的情绪状态,或者处于过重的心理压力之下,思维会变得呆板而无法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不能灵活地变换方式去解决问题。
现实中一些教师业务能力强,敬业精神好,却往往不能与学生打成一片,教学气氛沉闷,师生关系紧张,师生之间缺乏积极的情感联系,缺乏真正的情感交流,这种状况不仅使得师生情谊黯然失色,也使教学活动失去了宝贵的动力源泉,教学效果当然欠佳。
针对这种对学生的情感因素的忽视、课堂中缺乏人文关怀的现象,教师应该重视情感因素在课堂中的发挥。
1.精心酝酿教学激情
教师对学生要有积极的期望,应该相信每一位学生都有巨大的潜能,如果相信学生的潜能能够被发现并得到发挥,那么教师自然就会对学生有信心、对教学有热情,教学时就会有激情。课堂中教师的麻木冷淡,会造成气氛的死气沉沉;课堂中教师的枯燥讲解,会造成学生的昏昏欲睡;课堂中教师的心灰意冷,会造成学生的信心散失,因此教师的教学应该充满激情,通过充满激情的教学以影响和带动学生的学习激情,从而让学生在情感、态度、认知、行为上产生积极的反应,进而让学生爱学、乐学、主动学。
2.精心营造精神氛围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是知识的化身与权威,学生惟师是从,教师过分依赖个人的知识魅力去影响学生,以增强教学的向心力,这种对学生情感的忽视、这种师生间不平等的观念依然还在现实中游荡,一时还难以挥去,在这种观念指导下,课堂上缺少情感的交流、心灵的沟通,因此应该打破这种观念,尽快建立平等、合作、民主的师生关系,师生间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学习,教师应该充分调动情感因素,时时处处从尊重人、爱护人、促进人的角度,去关爱每一个学生。如果以爱为出发点,必然会得到学生爱的回应,就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参与意愿和学习动机,使学生热爱课堂、主动学习。
3.精心运用积极评价
教师应该有一个宽广的胸怀、民主的心态,要允许并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对一些标新立异的观点,甚至看似不可思议的想法,都应该以肯定的态度、激励的语言对学生表示赞许,如果对学生的大胆参与采取挖苦、讽刺与训斥,那回报教师的将是心灵上的隔阂、冷漠与敌视。因此课堂教学活动中,应该多应用积极、肯定的评价,教师一个赞赏的点头、一句肯定的话语、一缕赞许的目光,都可能让每一个敢于发表自己见解的学生有成功的情感体验,这应该也是成功教学的重要环节。而如果在有形的强制或无形的压制状况下,让学生在紧张的情绪中学习,学生的思维活动会受到限制,更可怕的结果是课堂中学生只能跟着教师转、只能围着教材转,学生也容易产生退缩心理,丝毫不敢有自己独立的看法与见解,这种教学则会封闭学生的视野、限制学生的思维,并可能使学生丧失学习的激情、向上的动力、创新的灵感。
4.精心创设教学活动
传统的课堂教学,以学科教材为本,以教师为中心,过多地重视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而忽视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本应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被囿于固定不化的狭窄的认知主义的框框之中,课堂成为非情感性的场所,这种教学的非情感化引起了很多学生的苦恼、恐惧和其他的消极感受,因而阻止学生全力以赴地去学习。其实,地理学科有非常丰富的素材,天气预报、气象灾害、环境污染、旅游生活、风土人情,交通运输、社会热点等,课堂中完全可以加以联系,通过丰富有趣的课堂,从而增强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针对过去地理学科特点的丢失,要重视地理性的回归
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是高中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新理念不仅关注学生是否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关注学生认知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及地理科学观点、科学方法、人文精神,健康积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地理学科本身具有明显的综合性、区域性、实践性、开放性等特点,课堂教学中应该充分利用地图、统计图表和数据来引导学生分析综合,推理判断,以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图文转换能力;通过具体案例引导学生关注人口、资源、环境和区域发展,以培养学生形成可持续发展等地理学科观念;通过时政热点、社会焦点,引导学生以地理学科的视角来分析问题,以培养学生的地理意识和关注生活的意识。
例如,高一地理第八单元有关“环境问题的表现与分布”这部分内容,是培养学生地理能力和形成地理观念的很好题材,教学时可分以下几个步骤进行:①简要了解环境问题的表现,结合地图熟悉环境问题的分布,分析问题产生原因;②结合第五单元农业生产、工业生产和第六单元城市化,引导学生思考:农业工业生产活动和城市化过程中会产生哪些问题,有何危害,原因是什么,如何解决;③在日常生活中应该采取哪些有益于环境的可持续性行为。通过以上教学,既突出了学科特点和培养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能使学生树立强烈的环境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
新课程、新理念要求在师生关系、教学方式等方面要有重大变革,如何看待学生、学习、知识、发展、课程等方面要有重大转变,因此地理教师应该以研究者的眼光,用正确的学生观、发展观、知识观、课程观、评价观来审视课堂教学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究,从而才能主动适应新课程、全面落实新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