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近些年来我国国民经济取得的飞速发展以及现代化建设水平的日益提升,当前人们对于物质生活水平以及出行的需求不断增大, 对于市政道路建设水平同样也提出了更高的质量要求。本文结合当前我国市政道路建设现状,特别就其中道路的施工技术以及施工质量控制等相关内容进行着重阐述,以期能够促进我国沥青道路的施工建设水平,为我国的城市化进程贡献一份力量。
关键词:市政道路建设;沥青道路施工;施工技术;施工质量
随着近些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在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道路通勤压力不断增大,对于道路的质量要求也在不断加剧。为了适应不断提升的道路需求,相关部门在积极强化道路施工建设水平的同时,也开始着手考虑新的施工工艺技术与优化施工流程。其中,作为一种施工工期较多、耐磨性较强的道路施工,沥青道路施工由于其维护简便、易用性强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城市道路建设当中,但是受限制于沥青道路变形性较大、容易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的问题,其在实际运用中依然存在一些客观问题需要解决,其主要内容简要介绍如下。
一、沥青混合料设计与原材料的筛选
与传统的施工环节类似,沥青道路的施工过程同样是按照先设计,后施工的流程进行。由于沥青道路的整体耐用性较混凝土路面差,承载力不足也作为沥青道路的主要问题,制约着道路建设质量水平的提升与行业的发展。通过施工实际情况总结我们发现,沥青混合料的设计优化可以显著改善沥青道路的质量水平,延长使用寿命以及完善表面质量控制,是实现道路施工质量控制的基础与前提。一般来说,沥青混合料的设计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因素。
其一,基层配比设计。基层配比设计是指按照试块的基础实验数据为依据进行的基础配比工作。由于我国在沥青道路的建设过程中获得了大量的配比实验数据,所以对于基层配比设计只需要按照经验数据与实际工况的实验基础数据相结合的方式就可以获得并加以优化并改善了。
其二,垫层设计。沥青道路的垫层的设计原理是通过添加一些垫层原材料来实现透层的防水性以及排水性能,由于沥青道路在设计过程中必须要对防水性进行优化,这样才能够延长道路使用时间,避免出现鼓包降低路面质量的问题,所以垫层的设计往往也作为沥青道路的设计核心环节之一。
其三,透层设计。针对不同地区的降水与温度之间的区别和差异,在透层的设计中务必要突出针对性,对于降水较为充分的地区要加强透层空隙率,防止路面积水造成通勤困难以及路面沉降,而对于降水较少的地区则可以考虑降低空隙率以此来延长路面使用时间,降低建设成本等。
由于沥青道路的施工环节涉及到的内容较多,质量控制的内容也较杂,这里着重就混合料的采购进行讲解。沥青混合料的配比采购是实现后续质量控制的前提,在采购过程中,不但要根据强度要求选择具有资质与实力的供货商进行原料的采购,在进行辅料的采购时更不可以贪图便宜选择一些质量参差不齐的产品。选择粗集料时着重考虑材料的强度以及形状纹路,而其他材料则着重考虑与沥青之间的粘稠度,从而确保施工质量中的强度控制。另外,在选择填料时,也要充分考虑到其水溶性与稳定性,矿粉的颗粒根据实际工况进行选择,但不可过细,否则会影响到与沥青之间的粘合度,从而实现道路的表面质量控制,提升建设水平。
二、沥青混合料的搅拌工作
沥青混合料的拌制工作原则上要就近进行,在建设道路的附近搭建搅拌站可以有效提升沥青混合料的搅拌质量,同时还可以降低运输难度与运输成本,提高施工质量与施工成本的双重控制。在搅拌站要根据沥青道路施工的实际需求,备足原材料,运输过程中选择具有相应设备的车辆,防止沥青出现离析从而降低施工稳定性。另外,在沥青的混合料的搅拌过程中,应根据实际施工需要选择间隙式搅拌以及连续式搅拌,值得注意的是,由于间隙式搅拌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常被用于建设高标准路面,包括一级公路以及省级以上高速公路等等。在搅拌场地内也要对沥青进行质量测试,包括粘稠度、强度以及表面处理情况都要进行严格筛查,确保质量合格后才可以运至施工工地进行施工。
三、沥青混合料的装车与运输
沥青混合料的装车与运输环节对于完善施工进度控制、强化质量控制都具有十分明显的作用。由于沥青道路在施工过程中对于混合料的要求较高,无论是施工时的温度、湿度还是原料的配比都具有较高的要求。所以在沥青混合料的运输过程中,为了强化配比效果,降低运输损失,必须要进行精确计算,通过运输队伍之间的默契配合来实现运输时间以及速度的协调一致,从而提升混合料运到施工工地的时间吻合性,确保施工质量。另外,由于沥青混合料本身具有较大的粘稠性,所以在装车过程中必须要涂抹上适量的隔离剂,这样一来不但可以减少由于混合料过分粘稠导致粘在车上造成配比或者质量损失,另一方面也能够提升装车速度,从而降低运输过程中的时间损耗。在装车运输过程中,一定要注意遮盖工作,这是由于混合料本身具有较高的配比要求与温度要求,在运输过程中如果不加以遮盖极易受到自然环境与天气的影响,从而降低了质量控制水平。特别注意的是,在运输到达施工现场时,必须要对沥青混合料进行质量测试,包括强度测试、配比测试以及温度测试,其中温度测试作为最优先环节也是核心环节,一旦沥青混合料的温度达不到预先设计的要求,必须进行返厂处理甚至遗弃,否则就会严重影响路面质量,也不利于实现企业树立品牌形象,完善企业诚信度的目标。
四、沥青混合料的摊铺施工
沥青混合料的摊铺是实现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其主要涉及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
1.市政道路路基处理
在进行沥青混合料摊铺施工之前,首先要对市政道路的路基进行处理,这也是完善道路路基建设,强化后期施工质量水平的重要措施。一般来说,路基的处理包括针对路基面进行的清扫工作以及碾压工作两个组成部分。清扫工作的主要目标是清扫干净路基表面的杂质,防止在施工过程中杂质混入沥青,导致路面质量下降的问题。而碾压工作则是为了实现路基的压实,提高密度与强度。根据路基的厚度与施工设计要求不同,可以选择一次碾压和分层碾压的方式进行施工,从而实现对不同路面的质量控制。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混合料的摊铺施工
混合料的摊铺施工环节的主要技术手段分为人工摊铺以及机械摊铺两种形式。
机械摊铺又被称之为设备摊铺,施工过程中首先要按照市政道路的设计基本要求将道路按照设计等级以及路面结构进行适当划分,然后按照划分情况选择相对应的摊铺机械进行摊铺施工。在施工活动开展之前,首先要在摊铺机内部加入适量的隔离剂以及摊铺专用辅助料防止在摊铺过程中出现粘连现象。另外,要根据摊铺机的施工技术情况以及施工现状的具体情况进行适量调整相邻摊铺机之间的搭接量,一般控制在5cm以内为佳。在摊铺施工开展之前,还要注意对摊铺机进行预热,提升摊铺的速度稳定性,选择合适的摊铺角度以及摊铺手段,从而实现对均匀度的高度控制。另外,如果出现裂隙控制不良的问题,还应根据现场情况进行及时补救,防止后续裂隙继续扩大威胁路面整体质量,造成施工质量严重降低的问题。而人工摊铺相对于机械摊铺具有灵活性强,针对性强的特点,特别是对于一些机械摊铺无法涉及到的死角以及缝隙,往往需要人工摊铺来进行弥补。在人工摊铺过程中,其流程与机械摊铺十分类似,首先要在铁锨表面涂抹充足的隔离剂以降低混合料粘连在铁锨上导致无法施工的问题,同时还要做好混合料的均匀化控制工作,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控制刮板的力度与频率。由于混合料在施工过程中温度在不断降低,所以一定要尽快抓紧施工,同时还要保持中间不出现停顿,一次性完成。但是由于人工施工的效率较低,成本较高,所以只能够针对一些细节进行处理,同时还要注意混合料的质量,所以在人工施工完成后还要进行一些后续质量进行强度强化,防止由于工人技术差异造成路面质量控制不均匀的问题。
五、路面碾压施工
根据路面的建设质量水平的需求不同,路面碾压施工的具体流程和环节也不尽相同。一般来说,对于建设标准要求较高的省级以上市政道路的建设环节中,路面碾压的次数不得低于三次。第一次碾压的过程中,速度要尽量快一些,其主要原因是第一次碾压主要是为了将混合料稳定在地面上,同时也是为了物料的均匀性铺散,所以如果碾压过慢反而会出现质量控制不均匀甚至路面物料粘连的问题。第二次碾压过程中则可以适当放慢速度,实现路面压实与平整化,进一步提升路面质量与强度。第三次碾压则要将速度放到最慢,实现路面压实度以及平整度的全面优化,直至达到施工设计的标准要求后即可完成路面碾压的相关工作。
六、沥青道路施工质量控制
在市政道路的建设过程中,针对沥青道路本身存在的问题实现施工技术与施工流程优化,强化施工质量控制都是完善道路建设水平,提升市政道路建设效果的重要举措。在是市政沥青道路的施工过程中,首先要关注沥青道路的平整度、压实度以及接缝处理等问题,而这些都是沥青道路质量控制中容易出现问题的部分。另外,在整个工程的施工建设过程中,如果发现轻微波浪的沥青路面,必须要及时进行强压出路,防止波浪扩大,而如果波浪路面已经出现且面积较大,就应该采取混合料重新填充的方式找平后再进行强压处理。对于接缝处的施工质量控制必须要具有针对性,首先要找到裂缝出现的原因,并对照下药,在清理好裂缝内部杂质的前提下对混合料进行预热,达到施工标准后再使用混合料对裂缝进行填补,这样可以保证混合料的强度质量以及适当的粘度,从而实现快速修复的目的。另外,对于施工质量的控制环节,必须要加强施工现场一线的管理工作,提高管理人员的队伍建设水平,作为企业决策与管理者,要倡导自上而下的生产质量与安全生产的绝对重视,将生产安全与质量作为建设企业的首要目标,进一步完善企业内部的制度建设,做好施工质量的环节监督以及结果监督工作,同时根据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情况设置相应的绩效奖金,充分发挥管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对于一些特殊地区的沥青路面施工而言,除了特别的路段以外,必须要等待整体沥青混合料的温度降低到50℃以下时才可以开放通车,而如果短时间内部能够降低到50℃以下,也可以适当进行降温处理,这样不但可以加快道路开放速度,还可以实现对道路的养护,从而提升道路施工质量,完善城市交通网络建设。
七、不同沥青所适用的路面区别
不同的沥青材料在施工过程中也会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这里以最为常见的SMA与AC混合料为例,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区别。
其一,水稳定性差异。水稳定性差异决定了施工路面的粘附性,根据实验结果我们了解到,SMA与AC的混合料残留稳定性均较强,分别达到了91%以及94%,满足施工基本要求,但是SMA的劲度模量较小,低温性能十分优越,由此可见SMA抗裂性能要强于AC。
其二,高温稳定性区别。高温稳定性主要利用60摄氏度车辙实验的方式进行验证,验证过程中SMA的稳定度比密级配AC要大,可见其改性沥青的稳定性要优于普通沥青但是如果选择不同类型的沥青混合料则两者数据相差不大。
其三,施工差异。根据实验数据以及施工经验来看,SMA无论是在混合料出厂、摊铺还是压实的环节都要比AC高出至少20℃,由此可见SMA需要更高的施工保温,同时需要消耗更多的能源。
总结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需求的不断加大,沥青道路施工施工周期短、维护难度小以及易用性强等优点使得其在市政道路建设中所占的比重稳步提升。但是受限制于沥青本身的承载力有限,在面对一些车流压力较大以及施工质量要求较高的道路中时,其对于施工的技术水平要求较高,而我国在沥青道路施工技术特别是质量控制方面依然存在许多不足,这也在客观上限制了我国沥青路面的建设质量水平以及城市化的质量水平。为了推动相关行业的发展,就必须从文中的几个施工环节入手,着重加强沥青道路施工质量的全程控制,强化管理环节,在完成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实现更加丰厚的社会综合效益,为我国的现代化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徐亚玲.浅析市政道路建设中沥青道路施工技术[J].住宅与房地产,2015,25:116.
[2]韩彬.针对市政道路建设中沥青道路施工技术的研析[J].居业,2015,22:62-63.
[3]姚忠.针对市政道路建设中沥青道路施工技术的研析[J].四川水泥,2015,12:340.
[4]杨花.市政道路建设中沥青道路施工技术的应用试论[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08:238.
[5]姜倩.针对市政道路建设中沥青道路施工技术的研析[J].建材与装饰,2016,09:246-247.
论文作者:汪健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8
标签:沥青论文; 道路论文; 路面论文; 过程中论文; 质量控制论文; 质量论文; 环节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