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文化的整合与冲突_世界历史论文

全球文化的整合与冲突_世界历史论文

全球文化的融合与冲突,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冲突论文,全球论文,文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伴随着各民族文化的交流与交往,形成了既融合又冲突的全球文化格局。文化是人类创造的共同财富,文化又是维系各民族自身存在的根基。如何分析与看待全球化过程中的文化走向,是当代马克思主义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

文化是人类在长期的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活动中,在不断的社会生活和社会交往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自然经济的社会中,人的各种活动只能在狭小的范围内和孤立的地点上进行,总受着地域性的局限。这就使各部落、地区、民族之间的文化很少发生沟通,这一时期的世界文化还更多的是分散存在的各共同体的文化,还没有形成普遍交往意义上的全球文化。全球文化不仅是指全球范围内的文化,即有史以来人类文化的总和与世界各民族、国家文化的总和,而且主要是指全球意义上的文化,即各民族在交往过程中发生的文化交流与传播、借鉴与吸收、融合与趋同。全球文化并不意味着全球文化的一体化、均一化,而是某种制度的文化的普遍化,和某种文化的全球化。全球文化是共同性与多样性、世界性与民族性并存的文化,既存在着广泛接受与大致认同的共同文化和先进文化的传播与共享,也存在着不同民族、不同生产方式、不同社会制度的文化的相对独立性与难以兼容性。全球文化是世界文化的矛盾统一体。

全球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是通过世界历史的经济、政治、科技等因素的整合作用实现的,在一定生产力基础上一定历史形式的社会物质交往与物质变换方式,对全球文化的扩展起着直接的作用。只有在生产力普遍发展基础上交往与交换的普遍化,才能使全球意义上的文化普遍交往成为可能。全球文化的出现,与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是同一个过程。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是从市场向世界市场转变开始的,马克思指出:“商品就其本身来说是超越一切宗教、政治、民族和语言的限制的。”[1](P142)商品交换空间不断扩展,从地区之间到国家之间,既发展了人类劳动的物质交换,又发展了人类的社会联系和文化交往。过去自然经济的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各个相互影响的活动范围在这个发展进程中越是扩大,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间的分工消灭得越是彻底,历史也就越是成为世界历史。”[2](P88)在商品输出、流通和交换的同时,也伴随着思想文化的输出、流通和交换。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物质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也使精神生产和消费具有同样的性质。“各民族的精神产品成了公共的财产”,“由许多民族的和地方的文学(注:这里泛指科学、艺术、哲学、政治等等方面的著作)形成了一种世界的文学”。市场不仅扩散着产品,也扩散着文化,塑造着文明。在近代,资产阶级“它的商品的低廉价格,是它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野蛮人最顽强的仇外心理的重炮”。[2](P276)市场势力的不均等,使市场传播文化与文明的过程更多的是单向的,有主动态与被动态之分,是资产阶级“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2](P276)发达民族不仅输出文化,而且输出文化的载体——语言;不发达国家不仅输入新思想,而且首先要接受输出国的语言系统。世界精神产品公共财产的积累和消费,全球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正是在这种不平衡的历史条件下实现的。

文化的传播要依赖于一定的传播媒介的发展,包括交通和通信工具的发展。落后的交通与通信工具阻碍了商品的交换和流通,也自然限制了文化的交流与传播。马克思指出:“资本按其本性来说,力求超越一切空间界限。因此,创造交换的物质条件——交通运输工具——对资本来说是极其必要的:用时间去消灭空间。”[3](P521)工业革命创造的新的动力形式和交通运输工具,使世界各国能够经常地、迅速地交往,把世界实际地连接在一起。交通的发展和便利促进了社会的互相交往,这就“把一切民族甚至是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了”。[2](P276)在近代交通革命的同时,也开始了通信革命。信息传播的同步性、实时性是世界进入全球化的重要标志。全球的各种媒介构成的信息网络,使以全面、准确、及时的信息为基础的全球文化传播成为可能,使文化成为全球性的活动有了物质基础。历史上文化的集中与发散,依靠的是人口在城市里的集中,人与人空间距离的缩短。现代社会信息的网络化、全球化,并不要求人们以居住的密集来换取这种共享信息与文化的便利,发达的信息网络构成了社会发达的神经系统。这样,文化的全球交往与传播可以跨越地理的障碍、国家的边界,不存在技术上的困难。在全球化进程的初期,“货币没有祖国”。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电脑网络的普及,使“信息也没有祖国”。现代科技革命的最新成就计算机网络,构成了一种新的全球信息与文化流动的媒介,一种新的文化空间。卡斯特(Manuel Castells)在《网络社会的崛起》一书中指出:“电子技术在互动通信领域的汇聚结合,导致了网络的建构,而网络也许是信息时代最具革命性的技术媒介。”[4](P53)信息的网络化使人类跨时空的信息互动交往成为可能,促进了不同民族与文化间人们的更为方便的交往,促进了知识、文化的普及与传播。

全球文化的融合趋势,随着国际间普遍交往的扩大,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程度日益加深,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全球化使世界成为系统的存在,任何国家不可能在保守与封闭的状态下得到发展,改革与开放成为世界性潮流;任何国家的活动不可能不影响、波及到其他国家,也不可能完全摆脱国际社会的规则与制约。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不可避免地伴随着政治、文化等领域里的扩散与反扩散,不同的文化与文明在碰撞与冲突中也发生了渗透与互补。在20世纪后期的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文化资本成为现代资本的一种新形态,包括知识、技术、信息在内的文化输出成为资本利润的主要源泉。在生产力扩展的手段中,知识特别是创新的知识成为经济扩张的主要力量,成为全球化的“共同语言”。知识的生产、销售国与知识的消费、购买国构成了新的国际关系,跨国公司在很多方面成为经济全球化与文化传播的推动力量。全球化过程本身,也是新的全球文化的生成过程。产品创新、技术创新迅速扩散到世界各地,全球消费着同样的新产品,并执行着同样的技术标准。WTO的约束作用,要求成员国执行同样的、对等的交易规则。产品、技术、规则等,都是一定文化的产物。某种产品、技术、规则的扩散,也就意味着某种文化的扩散。当代社会的组织化程度提高,国际事务的合作加强,这反映了人类面临着共同的课题,存在着共同的利益。人类面临的共同课题要求世界各国的共同参与、共同行动,这就要求形成得到普遍认同的行为准则、价值规范,也就是形成文化共识。推动文化共识的过程,也就是全球文化的融合过程。

全球文化的融合趋势,尽管要付出历史的代价,但从总体上看,是有利于生产力的普遍发展和交往的普遍建立,有利于社会历史的进步的。文化是人类创造的财富,文化资源具有可共享性与非排他性。科学、技术被某些国家发展以后,由其他国家吸收利用,就可以极大地提高文化创造的外部效应,减少重复发现与发明的浪费。世界银行认为,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存在着知识差距,缩小知识差距既要依靠创造自己的知识,也要依靠获取全球的知识。世界上80%的研究与开发以及科学出版物来自于工业化程度较高的国家。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获取国外知识是扩大知识基础的最佳途径,发掘全球知识的宝库是至关重要的。[5](P26-27)先进阶级、先进生产力所产生的先进文化,代表着文化发展的方向,表明了文明进步的更高阶段。先进文化在世界范围传播,是推动历史进步的重要因素。人类文明有许多共同之处,各民族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可以相互吸收、相互影响。即使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也要“吸取人类一切优秀道德成就”。[6](P260)随着当代国际交往的日益频繁,各个国家越来越多的人从原有的文化圈进入了新的文化圈,产生了新的现代认同感。

不可否认的是,全球文化的融合趋势并不是在国家、民族文化平等交往的基础上实现的。在历史进程中,一些古代文明消失了,很多文化遗产属于被“抢救”的对象,许多语种消亡了。工业革命以来,“资产阶级使农村屈从于城市的统治。它创立了巨大的城市,使城市人口比农村人口大大增加起来,因而使很大一部分居民脱离了农村生活的愚昧状态。正像它使农村从属于城市一样,它使未开化和半开化的国家从属于文明的国家,使农民的民族从属于资产阶级的民族,使东方从属于西方”。[2](P276-277)文化交往过程中的权力和规则的不平等,是由于经济实力、经济关系的不平等造成的,“经济的权力常常转化为政治的和文化的权力”。[7](P115)发达国家凭借其雄厚的资本优势,控制着世界上主要的大众传播媒体,向世界各地源源不断地传送着包含着舆论导向的新闻报道,推销着包含着西方价值观念的大众文化。发达国家的文化产业,像在世界范围建立“麦当劳”那样,把好莱坞电影、摇滚音乐等西方文化输送到世界上的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发展中国家的广大群众消费西方文化产品的过程,也就是在不同层面上接受西方文化的过程。有的西方学者认为,发达国家将成为向全球经济提供知识、技术、智能和思想的“头脑国家”,而不发达国家将成为利用这些知识、技术、智能、思想进行物质生产的“躯干国家”。[8](P70)这是对不发达国家在全球化时代文化生产能力的挑战。西方国家在造成生产与消费同质化的同时,也造成了文化消费的同质化。这种文化融合的不均等状况,是经济地位不均等的产物,并由此产生了强势文化与弱势文化。全球文化的融合并没有走向世界大同,相反,却产生了文明的冲突和文化的碰撞。

当代全球化是多种矛盾的共存,既包含着交往中的文化融合,也包含着根深蒂固的文化鸿沟。文化的融合不是两厢情愿的无摩擦运动,而是存在着尖锐的对立与冲突。西方国家要在其他国家推行自己的体制与文化,而发展中国家出于国家利益、民族文化、宗教感情等因素的考虑,极力使自己不能同化于西方文明,不能淡化、弱化本土化的特色。在全球化时代,文化的融合与冲突并存,两种趋势此消彼长。亨廷顿(S.P.Huntington)认为,冷战结束以后,全世界的人在更大程度上是依据文化的界限来区分自己的,不同文明集团之间的冲突将成为未来世界冲突的主要根源与全球政治的中心。他说:“在新的世界中,最普遍、最重要和最危险的冲突,不是发生在阶级之间,富人与穷人之间,或其他从经济上定义的群体之间,而是发生在属于不同文化实体的人们之间。”[9](P28)“文明冲突论”是一种历史解说,但它并没有点到文明的实质,或者说掩盖了冲突的实质。实际上,在全球化时代社会基本矛盾仍然存在,只不过不能仅仅在某个国家内部考察,而是需要从世界范围来考察这种矛盾的表现形式与发展趋势。“文明的冲突”实质上是发达资本主义一体化的趋势与发展中国家本土化的努力的冲突。文化是一定生产方式的产物,文化只有依附于一定的生产方式才能获得自己的生命力。当代的全球文化冲突,从根本上说,是不同生产方式的文化冲突,是不同历史形态的文化冲突,是不同类型制度的文化冲突,是不同经济发展程度的文化冲突。文化冲突的内容显然不是仅仅表现在生活习惯、民间风俗、审美标准等表面化的事物上,而是更本质地表现在不同生产方式所要求的不同价值观念与行为准则上。文化冲突的背后是利益的冲突,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利益要求,这种利益要求各有自己的文化表现,各民族的文化又保护着自己的利益。不同文化交汇发生的冲突表明,某种文化的潜入如同武装入侵一样,同样会对民族的利益造成威胁和伤害。于是,文化的入侵与反入侵、倾销与反倾销也就是不可避免的了。宗教在文化的冲突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当代国际政治中,与其说宗教是冲突的根源,不如说宗教是冲突的工具。宗教可以充当民族的凝聚力,成为利益的保护神。文化的冲突包含着宗教的因素,但不能仅仅归结为宗教的因素。

在全球文化的融合与冲突中,西方文化一直处于焦点的位置。西方文化源于古希腊文化,遭受了中世纪教会文化的禁锢,经历了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洗礼,自近代以来集中体现为资本主义文化。西方文化有一个发展演化的过程,是一个庞杂的体系,西方文化是一种二重性的存在,既有其积极因素,如具有理性传统、科学精神和人道意识,又有其弊端与缺陷,表现出自身的矛盾。在西方文化的内部,也存在着肯定与否定的因素,发生着西方文化的自我批判。围绕着人类前途的辩论,西方思想界开始认识到需要改变的不仅仅是生态环境,而且还在于经济制度、消费方式、价值观念和人的素质;西方文化的价值观已经存在着严重的局限,需要进行根本性的调整。西方纵欲无度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与世界多数地区的贫困形成巨大反差,不仅阻碍了达成全球共识,而且加剧了全球分裂。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相互了解,既能促进联合,也会造成对立。发展中国家贫困的群众深深地了解到,西方人和他们生活在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中。由于对“腐败和自私的西方”的失望和蔑视,发展中国家的人们,可能会纷纷转向更加朴实和更具有严密的约束力的信念(诸如突出种族地位、排外主义和宗教)中寻找寄托,并产生对西方社会的妒忌和愤怒的政治情绪。[10](P94)西方文化即使在自己的土地上也充满着矛盾与冲突,把它移植到不同经济文化的土壤中,所引起的冲突也就具有内在的必然性。

全球文化的融合与冲突是文化发展的两种趋势,这两种趋势统一存在于当代全球文化之中。全球文化是融合中的冲突与冲突中的融合,没有冲突的融合或没有融合的冲突都没有真实反映全球文化的状况。全球文化的融合是在全球交往过程中必然要发生的事情,只是在融合的性质、层次、程度、速度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和特殊的情况。但任何文化的融合都只是在相对的、有限的意义上而言的,在社区、社群相对稳定的情况下,文化的差异将长期保持下去,是不会被外来文化完全同化的,例如纽约的“唐人街”等。文化的融合是一种借鉴,但引进其“器”“用”易,引进其“道”“体”难,这种交流并不等于根本上的融合。各民族的文化是在几千年的文明发展史中形成的,已经积淀为根深蒂固的民族心理,构成了民族延续与凝聚的纽带。这种深厚的文化传统可能在全球文化的融合中受到冲击、出现弱化、产生变异,但不可能轻易地被外来文化完全征服。世界各民族的文化之间存在着某些根本的差异,是富于个性的文化,在某些方面是难以兼容的,这就使全球文化的融合过程也就是全球文化的冲突过程。文化的冲突表现为不同文化在交往界面上的对立,一方是扩张某种文化的企图,另一方是抵制外来文化、保持自己文化的努力。文化的冲突并不能完全排斥融合,在冲突的过程中也发生着某种程度、某些方面的相互吸收,尽管这种融合是不自觉的。文化的冲突表明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显示了不同民族文化的生命力。但文化的冲突不应发展成为战争的冲突,也不能成为战争的借口。文化的冲突毕竟只是在观念领域内发生的事情,它只是经济、政治冲突的结果与反映,而不能解释为经济、政治冲突的原因。

江泽民在“七一”讲话中指出:“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各国文明的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应尊重各国的历史文化、社会制度和发展模式,承认世界多样性的现实。世界各种文明和社会制度,应长期共存,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11](P184)全球文化的融合并不能取消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不能否定多种文化的长期共存、共同发展,文明与文化的多样性是当代世界文化的基本格局,“和而不同”符合人类文化的进步规律。各种文化应该相互交流、相互借鉴、共同进步,各个国家、各个民族都能够为人类文明与文化的发展做出贡献。融合趋势中多样文化的共存,就是人类在平等的基础上共同创造自己的历史,建设自己的文明。

标签:;  ;  ;  ;  ;  ;  ;  ;  

全球文化的整合与冲突_世界历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