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讨动静脉留置针在基层医院新生儿科临床中的护理应用。方法:选择2013年5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新生儿科患者20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在临床护理中,对照组采用普通钢针,观察组采用美国BDlnsyte-W-0.7×19mm一次性静脉留置针,比较两组患儿并发症法神情况。结果:观察组发生液体渗透率、静脉炎发生率、皮下血肿率以及导管堵塞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普通钢针比较,美国BDlnsyte-W-0.7×19mm一次性静脉留置针能够降低新生儿并发生的发生。
【关键词】留置针;新生儿;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16-0122-03
在新生儿疾病的诊治中,静脉输液也成为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治疗手段,也是促进新生儿疾病患者康复的主要原因。近两年来,我科引进并使用大量留置针,采用美国BDlnsyte-W-0.7×19mm一次性留置针,由塑料套管、不锈钢针芯及肝素帽组成,外附无菌密封的塑料膜包装,开封后即可使用。用3M公司生产的6cm×7cm透明无菌贴膜固定针,提高了我们护理工作效率,为观察病情赢得了时间,并得到了众多患儿家属的好评。现将我院新生儿科应用留置针诊治护理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科2013年5月~2015年6月收治的208例行动静脉留置针治疗的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100例,男54例,女46例,日龄1小时~27天,平均年龄17±11天。对照组108例,男68例,女40例,年龄2小时~28天,平均年龄16.5±10天。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取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观察组采用美国BDlnsyte-W-0.7×19mm一次性静脉留置针,由塑料套管、不锈钢针芯及肝素帽组成,外附无菌密封的塑料膜包装,开封后即可使用。用3M公司生产的6cm×7cm透明无菌贴膜固定针翼。留置部位:头皮额正中静脉20例,上肢肘正中静脉30例,下肢大隐静脉39例。桡动脉穿刺置管11例,成功9例。其中使用微量泵时间为24h 30例,时间为48~60h 20例,其余均在医嘱规定时间12小时内使用。
1.2.1静脉留置方法 首先准备好医疗物品,评估患儿的基本病情及环境,注意保暖。消毒手,评估患儿的皮肤并垫治疗巾,扎止血带选择穿刺血管,选好血管后松开止血带,检查并打开留置针、肝素帽、敷贴的包装,撕好胶布,用碘伏棉签以穿刺点为中心顺时针环形消毒皮肤,直径不小于5cm,待碘伏晾干后扎止血带。再次核对无误后,左手绷紧皮肤固定静脉,右手持针与皮肤成15~20°进针,见回血后降低穿刺角度,平行进针0.2cm,同时用左手固定针柄,右手拇指与食指将套管全部送入静脉内,撤出针芯,松止血带,接肝素帽,用透明敷贴做密闭式固定,标明留置时间及穿刺者姓名大写字母。整理床单位。
1.2.2桡动脉穿刺置管程序 穿向近心端以15~30°进针,有回血后降低角度,同时退出针芯0.5cm,连针带管缓慢顺沿桡动脉将套管完全送入血管,拔出针芯,接肝素帽,用保护膜密闭式覆盖固定导管和针翼,再用自粘性绷带以针翼为中心环绕包扎肢体2~3周,覆盖加保护膜、针翼,只露出Y型接头,为防止患儿自行拔针或套管针反折,需用胶布妥善固定或用小夹板固定患儿手腕部,最后在自粘性绷带端贴注明置管日期、时间的小胶布,并用红笔注明“A”表示是动脉留置针。
1.2.3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
(1)液体渗漏护理:患儿躁动不安、外套管未完全送入血管内或套管与血管壁接触面积太大,或者防水固定贴膜固定不到位等均可导致液体渗漏。表现局部皮肤苍白,或者皮肤青紫,紫色,黑色,局部皮下肿胀、疼痛、患儿哭闹不安等症状,尤其是进行钙剂静脉治疗时,一旦发现注射部位发生红肿等外渗情况时,应立即停止输液,拔除针头。为避免液体渗漏,全科护理人员加强基本功训练,认真妥善固定导管,加强巡视,交接班,避免留置针肢体或患儿头部过度活动,必要时可适当约束肢体,同时对浓度高、对血管有刺激的药物适当调整注射泵输入速度,并加强对穿刺部位的观察及护理。出现液体渗漏及时拔针,外渗部位予以硫酸镁针剂湿敷,纱布浸湿硫酸镁以不滴水为宜,同时湿敷面积应超过外渗面积的2~3厘米,湿敷时间保持24小时以上,抬高穿刺部位。一些对血管刺激性药物外渗必要时,使用0.9%生理盐水2ml与2%利多卡因1ml混合,按0.2ml在渗出部位四个方向互补性封闭,或用酚妥拉明10mg稀释至5ml,亦按0.2ml在渗出部位四个方向互补性封闭。由高年资护士或护士长操作。本科出现的4例渗漏均在12h内吸收。
(2)静脉炎护理:表现为穿刺部位血管红、肿、热、痛,触诊时患儿疼痛哭闹,严重者局部针眼处可挤出脓性分泌物,并可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本科出现的3例静脉炎表现为血管红,其中一例针眼处挤出脓性分泌物。采用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协会静脉炎程度的判断标准为一级。当发现静脉炎立即拔针,给予以硫酸镁针剂外敷,12h后予以热敷,24h后症状消失。有分泌物时用无菌注射器进行局部抽吸,再用碘伏棉签消毒进行交接班。对此要求护理人员注意各操作环节的严格无菌,选择静脉尽量从血管远端开始,力争一次穿刺成功。输注对血管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前后应用生理盐水冲管,以减少静脉炎的发生。
(3)皮下血肿护理:穿刺及置管操作不熟练、技巧掌握不好、操之过急、动作不稳等,往往容易使留置针穿破血管壁而形成皮下血肿。因此,尽量减少儿科护士的调动,对新入科的护理人员加强培训,使其熟练掌握穿刺技术,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以有效避免或减少皮下血肿的发生。本科出现2例皮下血肿,面积均在2cm以下,采用冷热敷后,48h内消退。
(4)导管堵塞护理:造成导管堵塞的原因较为复杂,通常与静脉营养输液后导管冲洗不彻底,封管液种类、用量以及推注速度选择不当、患者的凝血机制异常等有关。因此,在新生儿科静脉高营养输液后应彻底冲洗管道,每次输液完毕要求护理人员正确封管,选择正确的肝素液及用量,并注意推注速度不可过快。有研究表明,缓慢推注组堵管率明显低于快速推注组。本科出现的2例导管堵塞,用125u/ml的生理盐水肝素液边推边吸。不通时立即拔管重置。
(5)贴膜与胶布皮肤过敏:出现贴膜与胶布皮肤过敏的原因与患儿的体质有关,存在个体差异。因此每日接补液时观察留置针处皮肤有无红肿、水疱、皮疹。出现皮肤过敏时,用浸有生理盐水的棉签蘸湿胶布及贴膜,轻轻拆掉,拔针后更换注射部位。
2.结果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观察组液体渗透率、静脉炎发生率、皮下血肿率、导管堵塞率、皮肤过敏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3.讨论
留置针在我院长期以来广泛应用,其优点明显,长时间留置既保证静脉通道通畅,又能减轻反复穿刺给患儿造成的痛苦、保护血管,有利于临床用药和紧急抢救,同时减轻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受到我院医护人员的一致好评。 新生儿动静脉穿刺是儿科护理工作中的一大难点,传统的金属头皮针常不能有效地保证补液用药的需要,直接影响正常工作的进行。静脉留置针的应用彻底解决了上述问题,同时更方便了用药及抢救,需要输液时,只需将头皮针插入消毒后的肝素帽。一般静脉留置针可以保存5~7天,动脉置管可以保存3~5天,这样不但可以减少医患纠纷,而且增加了患者住院率。因此,应用动静脉留置针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新生儿由于年龄小、睡眠时间长、自主动作少、血管压力相对低、头皮静脉交织成网、无瓣膜、血管相对细、很少存在反流等特点,应用留置针穿刺位置不易移动、阻塞及渗出发生率相对低,留置时间相对长,可让患儿在较安静、舒适和睡眠中接受治疗,减轻了患儿的痛苦,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
留置针具有韧性好的特点,可随血管走形面弯曲,因此,新生儿留置针不但可以置在头部的额正中静脉、颞浅静脉、耳后静脉等还可以置在肘正中静脉、腋下静脉、手背静脉、足背静脉及大隐静脉、桡动脉等处。其套管对血管壁的刺激性小,可减少静脉炎及液体外渗的发生,能保持全天的静脉通路通畅,可为新生儿及危重儿抢救随时提供用药途径,为抢救患儿生命赢得宝贵时间,也减少了多次反复穿刺带来的痛苦,从而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抢救成功率,有利于临床用药和紧急抢救,为危重患儿的抢救开辟了动静脉“绿色通道”,已成为新生儿临床输液、动脉采血的重要工具。作为普遍应用的护理操作新技术,促进患儿早日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高慧玲,李淑红,虎倩.70例小儿留置针的临床应用与护理[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7.9(3):396-397
[2]刘琳,李小红.静脉留置针常见并发症预防及护理[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7(2):79-80.
[3] 史良俊,朱鹏云.全国医学类高专护理专业规划教材儿科护理学[M].第2版,主编史良俊 朱鹏云,2012.2:79-81.
[4]金文喜.静脉留置针临床应用技巧[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26):63.
[5]冯运华,李桂娥.静脉输液安全管理[J].中国护理管理,2006.6(4):12-1.
论文作者:王小莉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6年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13
标签:静脉论文; 患儿论文; 血管论文; 肝素论文; 新生儿论文; 静脉炎论文; 导管论文; 《心理医生》2016年1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