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数字资源整合方式比较调查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资源整合论文,图书馆论文,方式论文,数字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250.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821(2007)12-0094-05
随着图书馆数字资源数量增长,其整体的无序化也日渐明显。“我们被信息淹没,但却渴求着知识”——《大趋势》作者约翰·奈斯比特的预言道尽了信息爆炸时代人们的困惑和无题哦所适从。内容组织程度不高,数字资源间交叉关联程度较低,再加上目前这些数字资源与传统资源基本上是分离的,导致用户必须掌握不同的检索软件的使用方法,必须在不同的网络环境之间来回切换,重复查找,并且在进入不同的检索系统时,都需要经过验证。所有这些因素使得数字资源的使用效率大打折扣,因此只有对数字资源进行合理有效地整合,才能充分发挥其效用。
1 数字资源整合的概念
信息资源整合(Resource Integrate)就是依据一定的需要,对各个相对独立的数字资源系统中的数据对象、功能结构及其互动关系进行融合、类聚和重组,重新结合为一个新的有机整体,形成一个性能更好、效率更高的新的数字资源体系。而数字资源整合是指在网络环境下,采用数字化信息处理和集成整合技术,对多种来源的数字化信息资源有目的地进行重新组合的过程,同时为用户提供统一的检索界面,实现高效传播信息的一种服务方式。它是一种数字资源优化组合的存在状态。其整合程度直接关系到数字资源能否被高效吸收与利用。
一般认为,数字资源的整合包括两个层面的内容:数字资源的聚合及融合。相对来说,前者是低一些的层次,即运用信息集成技术将异构资源系统集成在一起;后者是较高级的层面,即运用知识组织技术,在信息资源聚合之上进行语法及语义的重组。
数字资源整合除了要遵循一些一般性原则(如实用性原则、用户至上原则、系统性原则等)以外,还要具备一些适应数字化网络化环境的特定原则:①整体性原则。要保持各信息资源对象、功能的完整性;②标准化原则。要实现包括数据格式、描述语言、通讯协议、数据管理软件等的标准化;③优化性原则。要使资源得到合理组合,取得最好的组织结构和组织功能。
2 数字资源整合的方式
随着数字资源整合的发展,出现了多种方式的资源整合,如跨库检索、信息导航系统、基于OPAC的信息整合和基于网格的数字图书馆系统等。虽然资源整合方式各有不同的侧重点,但事实上这些方式将会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共存,而基于网格的数字资源整合由于对资源提供者要求过高,短时间内难以实现。
2.1 跨库检索
跨库检索(Cross-Database Search),也称联邦检索(Federated Search)、多数据库检索(Multi-Database Search)或集成检索(Integrated Access),就是以多个分布式异构数据源为对象的检索系统。跨库检索方式同时在多个数据库中检索并同时得到多个数据库的结果,避免了用户逐个登录数据库、输入检索条件的麻烦。也就是说,它从技术上屏蔽了图书馆的不同数据库之间检索方法和界面的差异。这是最初期最简单的数字资源整合方式。
跨库检索的工作原理是:当用户提出检索请求后,其请求被交给服务器端的一个称为“智能搜索器”的程序。“智能搜索器”针对不同的数据库将用户请求转化为符合其规定的格式,然后将请求发送到各数据库。在得到数据库的返回结果后,“智能搜索器”再将不同数据库的结果转化为统一的格式,并发送到浏览器端显示给用户。
2.2 信息资源导航系统
导航系统主要提供按学科、主题、字顺等的入口方式,展示多元化、交互式的动态的数字资源环境,这在国内很多大学图书馆的网页上可以看到。信息导航库是通过对某一学科所属的网络数据库进行整序和重组,按照方便用户检索的原则组织成相互联系的树型知识资源系统,用户进入该系统后,即能获得满足所需的基本文献和资料。网络信息导航系统除包括图书馆购买的虚拟馆藏外还应包括Internet上的相关学科综合站点、专业站点、学术机构站点等。许多图书馆仅仅是将其链接,简单地罗列在主页上,读者在访问时只能对每个数据库都顺序浏览后才能判断出自己所需查询的信息,也因此导致部分读者固定地访问某几个自己较为熟悉的数据库,而对新的数字资源不再花费时间去访问。因此,对这些数字资源进行必要的整合分类,建立一个多入口的导航系统,才能让读者更快更准确地获得所需信息。
2.3 基于OPAC的资源整合方式
OPAC(Online Public Access Catalogue)即联机公共检索目录,是一种通过因特网对馆藏资源进行检索的工具。用户只要通过一个OPAC系统界面即可检索联合图书馆的OPAC。
这是数字图书馆最基本的数字资源,包括馆藏书目资源、电子图书、电子期刊的整合。这种整合方式包括OPAC资源系统的整合、电子图书和电子期刊的整合。其中OPAC资源系统的整合主要是通过执行239.50协议,聚合不同平台上的异构OPAC数据库。建立书目整合检索系统,反映联合馆藏。电子图书、电子期刊的整合就是对电子图书和电子期刊进行MARC编目,整合到OPAC检索系统中,并在OPAC系统中提供超链接功能,以便读者在OPAC系统中检索到所需电子图书或电子期刊的同时直接打开全文。
2.4 基于网格的数字图书馆资源整合
网格技术的出现为图书馆资源整合提供了新的思路。图书馆可以充分利用网格技术在图书馆资源整合中的应用优势,实现图书馆信息资源和硬件资源的整合。网格技术在数字图书馆建设中的应用不仅体现在信息集成、资源共享、海量数据处理、知识管理等方面,还体现在为数字图书馆构造统—平台方面。随着网格技术的逐步成熟,探索基于网格环境下的馆藏资源、图书馆管理的软件和硬件资源整合的思路、模式标准是今后网格在图书馆应用研究的重要领域。
2.5 图书馆数字资源整合方式的比较分析
如表1。
3 资源整合系统比较分析
3.1 国外数字资源整合系统比较分析
随着需求和技术驱动,数字资源整合系统发展迅速,许多图书馆对资源整合越来越重视,国外成熟的软件公司向国内图书馆资源整合领域渗透。如清华大学图书馆、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四川大学图书馆和复旦大学图书馆引进了以色列ExLibris公司的MetaLib。目前在图书馆应用较为广泛的有美国Endeavor公司的ENCompass&LinkFinderPlus、Innovative公司的Millennium Access Plus(MAP)、WebFeat公司的WebFeat PrismTM、以色列ExLibris公司的MetaLib&SFX等。
3.2 国内资源整合平台性能比较分析
随着对数字资源加工、制作、管理需求的日益增长,国内许多公司看到了资源加工的巨大市场,纷纷开始研制各种数字资源加工管理平台。目前国内主要的平台有北京TRS、清华同方TPI、北京金信桥的TBS、杭州麦达、北京方正德赛、武汉天罡公司XdocII,另外还有一些高校图书馆自行开发的系统。而现阶段国内较为成熟而且在市场中占有较大份额的是TPI和TRS。
通过对以上国内外数字资源整合系统比较分析可以看出,国外整合系统在元数据的互操作方面占据优势,能提供个性化、可定制的服务,具有对分布式数字对象的管理功能,能够实现与其它系统集成,具有从文摘到全文的链接机制。TRS资源整合门户支持不同目标资源的特定检索条件,个性化服务及统计功能较强。TRS资源整合门户提供多种检索结果输出格式,检索结果的信息描述全面;可重新检索,但不能实现二次检索。而TRI检索结果显示方式多样,支持重新检索和二次检索,比较适合中小型图书馆进行资源整合的需要。
4 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资源整合的分布状况
近年来我国图书馆资源整合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本文根据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的《高等学校重点学科名单》,对前20为高校的图书馆的信息资源整合情况进行调查。根据调查研究,前20个大学的图书馆几乎都开展了字顺、学科导航的简单数据整合,只有两个没有实行资源整合。(表4数据基于各高校的网页调查)
通过以上的调查数据表明,我国高校图书馆的信息资源整合还处在初级阶段,发展不平衡,有的只是简单的导航,整合缺乏统一的规范和标准,缺乏交互性的帮助功能,信息增值和检索效率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目前已有的这些数字资源整合方式或系统在一定程度上为用户提供了期望的一站式服务。然而,面对层出不穷的整合系统,用户并没有真正享受到满意的服务。由于数字资源过于丰富和分散,为资源整合带来了巨大的障碍。但根本问题是对数字资源整合的实施缺乏理论指导及宏观把握。具体包括:缺乏规范、统一的整合标准,造成个整合系统设法兼容。缺乏统一、协调的管理思想,造成了数字资源整合中的重复建设。缺乏数字资源整合技术的深入剖析,导致各个整合方案在资源及技术的选择上没有理论依据,难以达到最佳效果。缺乏对整合过程中涉及的知识产权问题的系统研究。
在比较分析了各个系统的功能之后,结合目前国内图书馆的发展情况分析,要实现图书馆资源整合的目标:一是自主开发新系统,二是引进成熟系统。两者各有利弊。对于开发技术力量比较雄厚并且需要整合检索的资源库数量不是很多的图书馆,可以选择自主开发新系统。不管是自主开发系统,还是引进成熟系统,为了实现资源整合的目标,更好满足用户需求,图书馆必须制定发展策略。
5 对未来图书馆数字资源整合的发展策略
5.1 标准化策略
随着形形色色资源整合系统的不断涌现,很多整合平台和数据库应用标准不统一,以及数据商接口不开放,这样导致大量异构资源的出现,妨碍资源的共享与利用。因此,图书馆必须有技术力量去研究相关的技术和标准,如:各种元数据格式(DC、MARC、FAD、CIMI等)和相互之间的互操作的方法(如OAI、Z39.50、LDAP等检索协议)、元数据的描述语法(XML等)和框架(RDF等)、分布式对象的请求体系(如CORBA、DCOM等)、惟一标识符体系(如DOI、SICI、PURL等)、开放链接协议体系(如OpenURL、CrossRef等)、可以建立异构平台的编程技术(如Java等)和数据库技术(Oracle、SQL Server等)。
5.2 合作发展策略
图书馆建设信息资源整合平台的目的是为了消除信息孤岛,满足用户需求。但任何图书馆都不可能将所有的资源收集全,仅能根据本馆的特点,就某些主题、某些语种或国家的资源进行收藏。因此,要满足用户的多样化需求,首先需要各馆之间进行共建共享,共同推动信息资源整合的发展。其次图书馆与国际上成功的软件公司合作,根据自己的特色进行移植改造,开发适合本馆需求的资源整合系统。再次,图书馆与数据库建设机构、网络信息组织机构和网络搜索引擎(如Google、Yahoo等)进行跨界合作,实现跨系统、跨平台、跨机构的资源和服务的集成整合,可以大力推动图书馆资源整合的发展进程。
5.3 知识整合策略
实现知识整合是数字图书馆建设理想的资源整合模式,在电子期刊导航服务、学科导航服务、统一检索平台系统以及个性化服务等实践基础上,建立学科信息门户对读者可利用的电子资源进行整体性揭示,实现针对分布环境下电子资源的整合检索和获取目标信息的无缝链接,并能够为注册用户提供多种个性化服务,如目前正在研究的MyLibrary项目。通过该门户,读者可以远程访问、无缝获取所需信息和服务,更为有效地利用图书馆提供和揭示的信息资源,正逐步向理想的知识整合模式迈进。集信息、服务于一体的主题/专题学科门户/垂直学科门户的建立是实现知识整合的理想模式,代表了服务主导型数字图书馆资源整合的发展方向。
5.4 个性化整合策略
图书馆的服务宗旨是要以人为本,那么图书馆进行信息资源整合也要以人为本。因为用户是信息资源整合成果的利用者和评判者,因此要切合用户的需求,使用户方便快捷地从图书馆的信息整合和推送服务获得所需的知识。目前的信息资源整合还不能完全解决问题,只有在个性化上体现整合的目标,才能满足用户不断发展的需求。
5.5 新技术应用策略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只有技术的进步,才能真正解决资源整合的问题,提供更符合用户需求的信息检索服务。图书馆要采用更先进的跨库检索技术、开放链接技术、聚类导航技术、个性化信息定制与推送技术,以及语义网格技术进行资源整合,实现资源的共享,提高信息资源整合的质量。
收稿日期:2007-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