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今社会生态环境的优良成本已成为保障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有力因素,同时也随着社会的发展,需要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同时,及时的进行生态修复与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作。有效排除其他影响因素,明确阻碍生态修复工作的原因,严格遵循生态实际情况,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对生态修复和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作,有效保证生态环境的整体质量。根据影响生态修复与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主要因素,有效提出合理的具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水土保持;水生态修复;建设
1水土保持和水生态修复理论基础
生态修复工作主要指的是通过利用生物技术方法和生态技术方法等,对不利于生态系统进化的因素进行改变或修正,另外对于生物系统进行沟通外界事物与能量的流通通道进行优化工作,对信息传播渠道进行配置,进行生态保护的修复或提升工作。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能有效改善生态环境,避免出现区域水土流失问题。采用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措施,可以发挥出最大的生态自我修复能力,维护自然界的生态平衡。
2水土保持和水生态修复建设原则
(1)要坚持生态系统原貌。最大程度保护原有生态系统的原貌是修复工作的核心。例如,工程施工地点为某低山丘陵,在进行对该河段的施工时,要注意对河段沿岸植被的保护,最大程度的去维护原有河谷山体的生态情况,并根据该地区的实际情况,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措施,保护天然河流景观,不改变该地区河流生态系统的原貌。
(2)要维护生物多样性。充分考虑植被修复措施,积极的增加植被覆盖率,更多的去保护该地区物种,避免出现物种稀少的情况。
(3)要有效控制土地资源使用,加强资源保护。土地资源,是生态环境平衡的重要条件。由于人类活动占土地面积较大,使用的和淹没的土地资源较多。在进行生态修复与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时,必须积极的保护该地区土地资源,修复水土资源的有效性,较少水土流失。
3水土保持与水生态修复措施
3.1严格制定生态修复计划
在水土保持和水生态修复建设的过程中,为全面提高水生态修复质量和水土保持效果,在治理的过程中要严格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开展治理工作,全面提升生态环境的治理水平。在治理过程中,加强植被种植,促进地区的绿化建设。制定合理的生态修复计划,保障生态修复过程中的绿化效果,为自身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
3.2加强科学技术的应用
科学技术的发展能够有效提高水土保持与水生态建设的质量,在治理的过程中合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为自身水土治理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样能够有效保障水土治理的质量,提高自我修复能力。加强生态系统的保护,促进科学技术在现代化生态治理中的作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科学技术的支持下,加强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对相关制度的整体发展效率,为生态治理提供良好的基础,科学技术能够有效支持自身在发展过程中对植被绿化的培养,促进生态建设修复的效率。
3.3坚持因地制宜原则
在进行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和生态文明建设中,一定要坚持因地制宜原则,这也是工作开展的基础。在因地制宜的原则下,相关部门人员应该以防治水土流失和保护水土生态为目的,将水土生态和农牧业的产业结构进行有效结合,从而对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和生态产业的结合发展提供路径。另外,在因地制宜的原则下,还需要加大对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和生态文明建设的资金投入,相关部门需要拓展投资融资的机制,建立全面有效的生态补偿及经济激励等机制,从而形成一种政府、企业、银行、个人等多层次、多元化的生态修复结构,这对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保障作用。
3.4提高全民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意识
在国家提倡的水土保护生态修复决策的指引下,大力宣传生态文明意识和法制观念,促使人们对水土流失所造成的威害高度关注,体会治理水土流失后的成效,从内心深处明白水土流失及生态修复的内涵,相关部门有的放矢地对生态修复建设予以技术指导,培训并提高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水平,利用多媒体及互联网等手段,全方位、多角度地阐述水土流失修复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比如:教育部门与政府通力合作,集体编制宣传画册,让水土保护思想走进校园,并在社会或校园内增设水土生态园的实践基地,帮助市民培养水土文化。
3.5坚持生态修复和人工建设并重的思路
在水土保持生态修复与生态文明建设中,需要依据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进而采用一定的人工营建与保育的措施,对水土流失生态退化的系统结构与功能进行修复,来加快对水土流失的治理速度,通过增加修复区林草面积与质量,来提升其生态服务功能,实现对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及生态环境的可持续保护。比如,在自然生态自我修复的基础上进行生态修复,可以使用退耕还林、荒山造林、水平梯田、设置围栏等人工方式,对自然生态进行保护,增加林草的覆盖率,从而实现对水土流失的控制,有效改善环境。
3.6对生态系统的修复体系进行完善
为全面提高生态系统建设,促进生态系统修复能力,在生态系统的整体发展过程中,为保障生态系统的整体修复水平,应加强绿化建设力度,保证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建设。相关部门在发展过程中,为保障自身在发展中生态系统绿化能力,应加强对工作人员自身职责的规范,进而使得其能够将水土保持与水生态修复工作相结合,进而全面提高生态系统绿化修复能力。另外,相关部门在对工作人员进行选拔时,应加强对工作人员的考核,确保工作人员具有加强环境保护的意识以及专业能力,使得工作人员能够根据现场工作的实际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建设计划,进而促进水土保持与水生态修复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
3.7强化恢复机制,深化与拓展水土生态修复体系
在开展对不同的水土流失地区的生态修复过程中,要仔细研究区域布局与生态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轻重缓急地有序治理地域性的水土流失,促使区域土地充分地被改变和恢复健康,驱动环境更加地适应生计改善和生态改善的有机结合。现以某城市的水土流失、景观破坏的城市景观生态为例,由于开发城市建设,某城市的生态景观受到了严重的创伤,某城市市政府分别出台了多项针对性的实施方案,坚持了草本优先,乔灌草结合等可操作性生态修复策略,构建成一个多层次、立体化的城市景观生态结构,取得了可喜的景观生态效应和社会效应。
4结语
态环境和人们的生活质量、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近年来,国家对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和生态文明的建设越来越重视,采取了一定的措施来改善了水土生态环境状况,为了更好地促进相关工作的开展,需要相关部门充分认识其工作现状,有针对性地采取强化措施,以收到良好工作效果。
参考文献:
[1]余定椿.关于生态修复与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研究[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6(11):166-167.
[2]铁大梁.论生态修复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中的优化作用[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6(25):59+61.
[3]王旭升.论生态修复与水土保持生态建设[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20):219.
[4]蒲浪超.简论生态修复与水土保持生态建设[J].建材与装饰,2016(24):277-278.
[5]李琼.浅析生态修复与水土保持生态建设[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04):187.
论文作者:韩琳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3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5
标签:生态论文; 水土保持论文; 生态系统论文; 水土论文; 工作论文; 生态建设论文; 生态环境论文; 《防护工程》2018年第3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