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中山 528400)
本文系中山职业技术学院2018年教研教改课题“学分制改革背景下的学生双导师制建设研究”
编号YJB1715研究成果之一
摘要:为推进学分制改革,切实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中山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学院于2018年开始试行学分制改革和专门导师制。本文结合学分制改革和专门导师制的实践实际,总结相关的经验和存在问题,并提出了完善路径,以此推动学分制下导师制的不断完善。
关键词:学分制;专门导师;问题
1.前言
《广东省教育厅关于普通高等学校实施学分制管理的意见》(粤教高[2014]5号)指出要“鼓励学生跨学期、跨专业、跨班级选课”、“提前修满规定学分的学生,准予提前毕业”。2018年我院开始实行学分制改革,并出台学分制管理细则。在学分制下,年级和班级的概念不断淡化,原先以专业班级为单位开展的班导师指导面临重大挑战。在此背景下,我院积极探索导师指导的新路径,创造了适合自身发展特点的专门导师制。
2.专门导师制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学分制改革和导师制推行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各部门的配合,当前改革仅在我院进行试点,在全校暂未全面施行,相关的教务管理制度、人事制度、学生管理制度等相关配套制度还未建立起来,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分制下专门导师制的顺利开展。
2.1 从学校层面分析
第一,师生比例失调,难以满足需求。由于导师数量有限,学生众多,平均每位导师要指导15-20余名学生,而导师本身兼有教学、科研等多项任务,工作量巨大,导致导师的精力无法集中在辅导学生上,导师指导的效果难以保证。同时,导师指导的对象和人数完全由学院统一分配,不能进行双向选择,难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第二,导师职责不够清晰,易相互推诿。我院在实施专门导师制之前,已有较完善的班导师和辅导员制度,这两项制度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已得到学院和学生的普遍认同。专门导师作为二级学院试点的产物,尚未得到学校和教师的心理认同,在学校层面没有明确的职责定位,而专门导师和班导师、辅导员的工作有一定的交叉部分,在工作开展中容易相互推诿,逃避责任。
第三,学校学院监督力度不够,忽视过程管理。导师职责中要求填写指导记录,并定期上交记录抽查。但在执行过程中,较多导师未很好执行这一要求,院级管理小组也忽视了定期抽查和总结,导致导师制的效果大打折扣。
第四,缺乏有效的考核机制,导师积极性不高。专门导师制刚建立起来,还未细化考核标准,导师做多做少一个样,做好做差也一个样,且导师工作属于额外工作量,既没有课时费,在学校层面,也没有相关奖励,导致导师们积极性不高,不愿意花费太多时间来指导学生,阻碍了导师制的发展。
2.2 从专门导师方面分析
作为专门导师制的实践主体,导师在指导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诸如指导流于形式,不注重深入交流;为节约时间,较多采用集体指导,个别指导人次少,无法对个别学生的个性问题给予建议;指导内容随意,没有长期规划,往往具有盲目性;指导方式以导师提问为主,学生主动提出问题进行探讨较少,没有发挥学生主体的作用;指导过程不规范,没有做好指导记录;对于联系不上的学生,采用放任不管的态度,没有尽到责任义务等。这些问题的产生既有学校制度上的客观原因,也有导师本身责任心缺乏、思想懈怠的主观原因。
2.3 从学生方面分析
作为另一实践主体,学生应主动参与到与导师的沟通互动中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但由于学生对学分制改革和导师制本身的认知欠缺,导致学生的主动性较差。有的学生嫌麻烦,不愿意请教老师;有的学生认为导师不与自己联系是导师的不负责任;有的学生即便拒绝参加导师的交流活动,也没有任何处罚。由于专门导师制只对教师进行了约束,忽视对学生的管理,因而出现此类问题。
3.完善专门导师制的路径探索
3.1 健全专门导师制管理体系
第一,科学的选聘制度。学院结合其他高校导师制开展的经验,制定符合本院实际的《机电工程学院专门导师制实施意见》,导师制实施的关键在于导师的引导,因而导师的责任心和爱心是首要,只有愿意和学生相处,愿意把时间奉献给教育事业的老师才能真正做好导师工作。由于时间精力的限制,导师可采用“老生带新生”的朋辈教育方式,扎实做好第一届学生的培养工作,以此为基础,鼓励新老生相互交流,在不同级别学生中形成互帮互助模式,减轻导师的负担。同时学院要拓宽导师选拔途径,将企业优秀实习指导老师纳入到导师指导范围。
第二,准确定位专门导师制。专门导师制不同于我院现有的班导师制,两者的工作有交叉部分,均要以教书育人为己任,在传承知识技能的同时,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但在具体工作上两者有其侧重点:班导师侧重于班级管理、学风建设、学习生活答疑解惑、召开主题班会等方面,工作开展多以群体辅导为主,个别指导为辅;专门导师更侧重帮助学生制定个人学习计划、指导学生选课以及生涯规划设计、指导学生创业和参加技能竞赛等个性化的服务,工作形式多为个别指导。
第三,高效的监督反馈机制。有效的监督是导师制实施的重要保障,只有及时、高效地反馈问题,纠正错误,才能保障导师工作不敢懈怠。学院要定期召开专门导师会议,检查指导记录,了解工作开展情况,还要不定时抽查记录,以免个别老师蒙混过关。同时组织学生对导师工作进行期中和期末评价,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收集情况的关键在于反馈,学院要及时将检查结果和学生评价结果反馈给导师,以便导师改善不足,不断提升培养能力和态度。
第四,合理的评价机制。学院应建立更科学的评价标准,完善考核机制。对于导师工作评价,应建立学院、导师个人和学生的三级评价体系,要重视过程性评价和效果评价相结合,要参考指导学生的学业成绩、获奖经历、竞赛经历、不及格率等因素来量化考核标准。要与学校人事部门加强沟通合作,对于考核优秀的导师,应给予表彰和奖励,在评聘工作上优先考虑。
3.2 加强专门导师队伍培训
专门导师工作内容十分丰富,不仅包含专业学习、创新创业、就业实践等方面,也涉及到心理素养、职业态度、三观的培养,这需要导师具备多方面的能力和强大的知识储备。在日新月异的环境下,导师自身也要不断学习,提升自我。学院应当制定系统的培训计划,创造条件支持教师继续教育,可以要求专家来校进行教育规律、心理专题方面的指导,也可以组织老师去其他学校交流学习,拓宽视野,学习先进经验。
3.3 加大学分制和导师制宣传力度
虽然学分制和导师制已在我院实行,但很多同学对此并不十分了解,对于相关制度的具体内容也缺乏了解,学生普遍没有认识到学分制改革的重要影响,这导致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参与导师指导活动的热情较低。因而学院应组织相关宣讲活动,对两项制度进行解答说明。辅导员和班导师在班级管理中也应加强对学生进行宣传,鼓励大家主动参与其中。
参考文献
[1]朱磊,刘宏玉,谢芳. 基于学分制视角下理学类本科生导师制实践探索[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7(2).
[2]张春良,卿莹.论本科生导师制与学分制的关联与激励[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2).
作者简介:廖嘉滨(1991.11—),女,湖南省衡阳人,东北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论文作者:廖嘉滨 叶佩珏 翟永全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6月中
论文发表时间:2019/3/14
标签:导师论文; 学分制论文; 导师制论文; 学生论文; 工作论文; 学院论文; 我院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6月中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