鳜鱼繁育技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鳜鱼论文,技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鳜鱼又称桂花鱼,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蛋白质含量高,具有补虚劳、益脾胃之功效,是一种经济价值极高的名贵水产品,历来为人们所喜爱。当前,鳜鱼市场需求量日益增加,发展鳜鱼养殖前景看好。但由于鳜鱼摄食习性较特殊,苗种繁育难度较大等因素,限制了鳜鱼的养殖,尚不能形成一定的规模。为保护、增殖鳜鱼资源,进行鳜鱼苗种繁育势在必行。现将具体技术介绍如下:
一、亲鱼选择与培育。
深冬季节,从在江河、湖泊用网捕捉到的,或者是池塘人工养殖的鳜鱼中选择3龄以上、规格在1公斤以上体质健壮、无损伤的翘嘴鳜作亲鱼。常见的鳜鱼品种有翘嘴鳜、大眼鳜、长体鳜、斑鳜、暗鳜等,从目前各地养殖的结果来看,翘嘴鳜比其他品种鳜生长速度快4~8倍,应选择口裂超过眼脚位、体表灰黄、自吻端穿过眼眶至背鳍前下方有一条狭长的褐色条纹、在背鳍的第6~7根刺的下方有一较高的暗棕色垂直带纹的翘嘴鳜作为亲鱼主养品种。
亲鱼培育的池塘,应环境安静,面积600~1000平方米,水深1.5~2米,池底平坦坚硬,排灌水方便。放养前每667平方米施生石灰100—125公斤清塘消毒。亲鱼每667平方米放75~100公斤,要雌、雄分养。雌鱼下颌前端呈圆弧形,超过上颌不多,在肛门后的白色圆柱状生殖突上,有生殖和泄尿两个孔,成熟后的雌鱼腹部向上时,卵巢轮廊明显。雄鱼下颌前端呈尖角形,超过上颌很多,在肛门后的白色圆柱状生殖突上,有一个呈圆形的泄殖孔,成熟后的雄鱼轻压腹部有乳白色的精液流出,并能在水中自然散开。
亲鱼的饵料鱼以鳙、鳊鱼为主,每天投放1次,投放量为亲鱼总重的4%~6%。一般每隔3~5天冲水1次,催产前1个月增至2~3天冲水一次,每次加水量为30~50厘米深,确保水质清新,溶氧充足。
二、人工催产与孵化。
5~6月,水温在22~32℃(最适水温24~28℃)时,即可进行人工催产。催产时,雌、雄亲鱼配组一般为1.5:1。催产剂采用LRH-A+PG,剂量为雌鱼LRH-A50微克/公斤+PG2.5毫克/公斤,雄鱼减半。注射方法为1次胸腔注射。注射催产剂的亲鱼直接放入产卵池,采用自然产卵方式。10小时后进行微流水刺激,以促其发情产卵。水温在25~27℃时,23~25小时产卵;水温在28~30℃时,21~23小时产卵;水温在31~32℃时,19~20小时产卵。
鳜鱼卵呈黄红色,卵内有透明的油球,卵膜较厚。在用流水孵化的过程中,水的流速、流量要适当加大,以能使鱼卵均匀冲起为准。特别在出膜期,由于鳜鱼卵膜坚厚,不易液解,尤应注意掌握好流速与流量,防止底部沉积压苗。一般用环道或孵化缸孵化,每立方米水体放卵5~10万粒。水温20~25℃时,需40小时左右出膜;水温26~32℃时,需30小时左右出膜。
三、苗种培育与运输。
鳜鱼苗种培育方式主要有网箱、池塘、环道(或孵化缸)微流水培育三种,其效果以最后一种为佳。环道(或孵化缸)规格大小不等,每立方米水体可放养鱼苗2~3万尾,一般培育成活率达40%以上。该培育方式具有水质清新,溶氧充足,水体交换量大,无温层,操作管理方便等优点。鳜鱼苗出膜后,腹部还抱有卵黄,一旦卵黄消失便转为主动摄食。此时,如能摄食到活饵料即能生存、成长,如摄食不到开口饵料鱼,1天以后就会死亡,因此开口饵料非常重要。当水温在20~23℃时,一般需要105小时开口摄食;24~27℃时,需90小时;28~31℃时,需70小时左右。
投饵品种以人工繁殖的鳊鱼、鲢鱼、鳙鱼、草鱼等鱼苗为好。以饲养1万尾鳜鱼苗经20天达到2~3厘米夏花鱼种来计算,第1~3天每天投喂2.5次,每次以5倍量的鱼苗投喂;第4~7天每天投喂2次,每次以7倍量的鱼苗投喂;第8~11天每天投喂2次,每次以9倍量的鱼苗投喂;第12~20天每天投喂1.5次,每次以2倍量的乌仔投喂。即培育1万尾夏花鳜鱼种所需活饵料鱼苗200~240万尾,乌仔30~40万尾。
鳜鱼幼苗阶段,尤其是1~1.5厘米时常发生水霉病、车轮虫病、聚缩虫病等。可利用孔雀石绿、硫酸铜等药物全水面泼洒,浓度在1~2毫克/公斤,每隔1天泼洒1次防治效果较好。苗种用尼龙袋充氧运输比较方便,尼龙袋规格35×35×60厘米,每袋可装鱼苗1.5~2万尾,或2~3厘米的鱼种400~500尾,在24小时内运输能保证成活。
联系电话:0311-5813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