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语境义为尺,把脉阅读教学中的字理识字策略论文_蔡园园

以语境义为尺,把脉阅读教学中的字理识字策略论文_蔡园园

苏州工业园区青剑湖学校

【摘要】 字理识字由于其形象性、直观性、生动性的特点,在小学语文课堂被广泛运用,但在阅读教学课堂中字理识字中常常运用失度。这是因为:教师过于重视“自我”,忽略了学生,忽略了课堂;教师自身不能准确、透彻地理解字理; 教师对文本的解读不到位;脱离情境,孤立地进行识字教学。笔者试着从如下几方面进行解决:首先,择除教师“自我”,实现教学“真我”。 第二、挖掘字理,熟其形谙其意知其朋。第三、研读教材,弄清语境义。第四,以语境义为“尺”,进退消长。

【关键词】 语境义 字理识字 阅读教学

字理识字由于其形象性、直观性、生动性的特点,在小学语文课堂被广泛运用,但在阅读教学课堂中字理识字中常常运用失度。这是因为:教师过于重视“自我”,忽略了学生,忽略了课堂;教师自身不能准确、透彻地理解字理; 教师对文本的解读不到位;脱离情境,孤立地进行识字教学。进行字理识字教学既不能蜻蜓点水、走马观花,也不能小题大做,一味求深求广。如何才能把握好这个“度”呢?

一、择除教师“自我”,实现教学“真我”。

心理学认为:本我、自我、真我是人的三种状态,正是由于对“自我”的过于追求,教师总会有意无意地展现自我,出于这种心态,上课时,尤其是公开课上,就会不由自主地暗示自己:我要表现出我教育教学的能力,我要表现出我渊博的知识,我要表现我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正是这些表现束缚了我们的手脚,使得我们在进行字理识字教学时不自觉地失去了分寸,甚至犯一些错误。因此教师要努力择除“自我”,实现教学的“真我”。

二、挖掘字理,熟其形谙其意知其朋。

如果不能熟知一个汉字字形的演变,如何期待生动形象的字形教学,如果不能熟知一个汉字字义的演变,如何能准确深刻地帮学生理解字义?因此字理要理解得透彻,既要知道它如今的字形,也要知道它以往的字形;既要了解它本义,也要了解它的比喻义、引申义;不但要了解一个字,而且要了解结构相似的一类字,达到老师“教一个”,学生“得一串”效果。

一用照妖镜 显其字形

中国汉字经历了3000多年的演变,有些字的字形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那些字形变化特别巨大的字,不适合用字理识字法去教,如:“射”(从甲骨文到简化字的演变如上图)。那些字形变化不大,又很有特点的字,运用字理识字就会显得生动有趣。如“聚”,篆书,它下面的演变为今天的“乑”,那么“三个人分别到哪儿去了呢?”让学生找一找,在兴趣盎然地找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就牢牢地记住了它的写法。

再用照妖镜 显其字意

在漫长的岁月中,很多汉字最初的意思已经发生改变、甚至消失,因此教师要深入地了解所教汉字从古到今字意的演变。那些字义变化特别大的字,无需用字理识字。如“冉”,本义指老人长垂的络腮胡子,后来引申为衰老的和缓慢的。

三用照妖镜,显出其朋

一位老师执教一年级下册《识字7》,按以下步骤进行:①出示“人 工人;从 跟从;众 群众”,引导学生观察发现:“人、从、众”都由人组成,并且读音不同意思相关。②通过动画和师生演示“跟从”,理解“从”的意思,归纳会意字的概念,说说“众”的意思。③出示“众”和“森”各部件组合的动画,发现它的结构规律,进而拓展品字结构的字,如“焱、磊、晶、鑫”。

三、研读教材,弄清语境义。

字理识字一方面被纷纷效仿,一方面又颇受争议,真是“增之一分则太肥、减之一分则太瘦!”如何恰如其分地进行字理识字教学呢,这就需要一把尺子来衡量它的深浅繁简,这把尺子就是语境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何才能弄清语境义呢?

1.读清非语言环境,把脉文章中心

非语言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研读教材要了解文本的创作背景,熟知与其有关联的社会、文化、习俗等因素。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准确把脉文章中心,弄清文中人物思想、性格、心情。

2.读懂语言环境,弄懂句子的意思

研究文章的开头结尾,分析文中议论或抒情的句子,概括每一段的段意,准确理解文本的中心,联系上下文来确定具体语句(包含所教汉字的句子)的意思。

3.聚焦语句,明确生字的语境义

反复诵读,确定所教汉字组成的词语在文句中的意思,然后再确定所教汉字具体的语境义。

四、语境意为“尺”,进退消长。

课文是学生学习汉字的语言环境,因此不管哪一种识字方法都应该遵循“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教学规律。

1.本意和语境义关联度高,既有利于掌握汉字规律,又能促进阅读教学的,字理解析要透彻。

一位老师教学《槐乡五月》中“醇香”的“醇”字时,先出示的篆书 ,告诉学生左边的部分叫“酉”(yǒu)旁,把篆书“酉”取出和酒坛图像对比,发现“酉”就像个酒坛,“酉”的本意就是酒类,像酒类一样酿造出来的浓厚而纯正的味道就是“醇”,醇香就是浓厚而纯正的香气。

然后拓展“酿”“醉”“醋”等形旁相同意思相近的字。再通过比较的方法区别“清香”“醇香”“浓香”不同程度。

图文对比,明确“酉”来源,字理解析透彻,有利于理解“醇香”一词;拓展形近字“酿”“醉”“醋”,加深理解又有所延伸;最后比较三香,层层深入,合情合境,又妙趣横生。

2.语境意与所教汉字某一义项意思相关且字形变化不大的,使用字理识字。

如某老师教学《开天辟地》中的“辟”:出示它的象形字,上面像一扇门,下面是两只手,表示伸出手开门的意思。深入:“辟”是开的意思,那么开天辟地是什么意思?拓展:开和辟意思相同,开天辟地也可说“开辟天地”,这样的词还有顶天立地、吞云吐雾等。

3.语境意和本义关系不大,对识记字形帮助也不大的,弃用字理识字。

例如:《北大荒的秋天》有一句话:“一群小鱼顶着水游过来,明镜一样的水面顿时漾起了一道道波纹。”“顶”,原意是指以头着地,面向祭鼎(象征着最高权力)跪拜。后来又引申为“用头冲撞”、“接住”、“用头部支撑” 等意。联系上下文,我们发现它是 “迎着,逆着”的意思。“顶”从字形到字义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此时就不适合用字理识字。

只有深入解读文本,联系语境,明确汉字在特定语境中的意义,才能更准确更生动更有效更恰到好处地进行字理识字教学。把握好“度”,进行恰到好处的字理识字教学,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师只有转变观念,不断学习,并时刻用语境义作为衡量字理识字的标尺,时刻遵循儿童发展观,站在儿童发展的立场上来改进自己的教学,才不会偏离教育教学的轨道。

【参考文献】

《准确把握字理识字的“度”》 杜志民

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21课《爱因斯坦和小女孩》

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看菊花》第86页

论文作者:蔡园园

论文发表刊物:《成长读本》2017年4月总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31

标签:;  ;  ;  ;  ;  ;  ;  ;  

以语境义为尺,把脉阅读教学中的字理识字策略论文_蔡园园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