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设计滨河景观的过程中,需要注重植物搭配,综合植物自然特性和生长环境,此外宏观组织植物群落的形态和构图以及色彩等。本文主要论述了滨河景观带植物配置与造景,优化滨河景观带设计效果。
关键词:滨河景观带;植物;造景;绿化设计
植物景观融合了自然和设计,打造出生态美学景观,植物景观可以突出园林景观的品味与活力,可以改善城市环境污染情况,保障景观搭配效果。在滨河景观带设计过程中,通过植物配置和造景,可以有机融合造型和周围环境,保障景观效果,突出绿色生态环境的人性化。
1.概述滨河景观带植物配置与造景的作用
在园林景观当中,植物景观主要发挥美化的作用,可以为人们提供舒适的休憩空间。在塑造园林进景观的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植物的分布和数量,分析实际情况,规划植物景观的空间搭配,避免绿地空间杂乱无章。设计人员需要结合空间位置设计植物配置方式,提高滨河环境舒适性,如果空间具有无序性,可以利用乔、灌木进行遮挡,这样可以划分空间为多个空间,同时实现空间的独立性和统一性。设计者需要精心挑选植物种类,选择的植物要适合当地的土壤和气候等条件,保证人们在园林景观当中获得良好的视觉感受。
植物景观可以维护滨河的生态环境,滨河景观带植物配置与造景,可以净化河流的水土,维护河流生物的多样性,促进滨河植物的健康发展,促进人和自然的和谐相处,同时也可以达到防风固沙和水体保护的效果,及时恢复被破坏的河道植被。
滨河景观带植物配置与造景的目的是为了美化环境,主要是利用植物创造景观。通过搭配不同种类的植物,达到良好的视觉效果,提高人们的审美感受。因此滨河景观带植物配置与造景过程中,要注重合理搭配植物。在种植植物之前,需要调查现有的乡土树种,结合当地气候条件和水土环境选择最佳的植物,这样才可以达到环境美化的目的。
2.滨河景观带植物配置与造景的原则
2.1一致性原则
地域面积和地貌特征会影响到滨河景观带植物配置与造景效果,要想统一景观元素,需要保障植物类型的一致性,统一植物的种类以及颜色等,在整体上形成和谐美,在局部可以体现出一定的差异性。
2.2适应性原则
各地的气候条件和自然环境都是不同,因此每个生态系统都具备不同的生态群,在设计滨河景观带植物配置与造景之前,需要结合当地自然环境选择树种。选择的植物要适应当地的地质地貌和气候环境等,确定影响植物生产的因素,保护植物的多样性,同时避免外来物种冲击到固有植物。统筹全局设计植物搭配,遵守适应性原则可以提高植物造景设计的成功性。
2.3艺术性原则
每一种植物都具有独特的魅力,利用不同的植物造景,可以达到不同的艺术效果。在滨河景观带植物配置与造景过程中,可以协调色彩搭配和植物季节变化,结合地理环境和景观节点设施,在艺术角度协调搭配色彩,通过滨河景观带植物配置与造景,达到良好的景观效果,融合植物和大环境。不同的植物,带给人们的感受也是不同的。以此设计者在观赏者的角度出发挑选植物。设计者可以利用植物景观突出文化精神,利用植物的品质震撼人们的心灵。
2.4安全性原则
植物群落也会产生一定的危害,滨河景观带要保障植物景观的安全性,因此植物的花粉和果实等可能会污染环境,或者导致使用者国民,例如杨树和流失的飞絮等,这些植物具有毒性和尖刺,容易伤害到使用者,一些植物容易吸引昆虫和微生物等,威胁到使用者的安全性。因此滨河景观带选择植物要尽量选择乡土树种,避免影响到河流生态环境,同时在河道区域内不适合种植高达树木,否则可能会影响到防洪泄洪和堤坝建设等。
2.5经济性原则
滨河景观带植物配置与造景比较复杂,涉及到较多的环节,在建设过程中要避免出现铺张浪费等问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植物配置与造景会产生经济投入,要达到景观效应和生态效应以及社会效应,因此在滨河景观带植物配置与造景过程中,需要坚持简便性和经济性原则,如果植物种类需要大量的养护管理,设计者要尽量不选用,避免过多的耗费时间和精力。充分利用已有的滨河植被,合理配置割裂植被,避免后续出现反复维修的问题,增加成本。
3.植物的种植区域
3.1陆域景观区
生态密林区:主要为乔木、灌木等植被,形成郁闭林,生态密林区的土壤湿度较大,植被含水量也比较高,但是组织比较脆弱,不能被长期践踏,利用林下小径联系各地,大量人流活动不适合生态密林区,可以作为滨河景观带的休息区,主要需要建设生态风景林和卫生防护林。
疏林草地区:主要是利用乔木和地被植物,建立半开敞的植物空间,这和走过植物配置模式非常适合人们用来休憩,同时在园林建设过程中,这种植被配置模式应用的最为广泛。疏林草地突出了植物的个体魅力,利用草坪作为背景,突出乔木景观。
开敞植被区:组合矮生灌木和草坪草,设置缓坡地,形成开阔的空间,人们可以在这里欣赏河岸风景。开敞植被区不适合利用太多的植被种类,最好是选择3~4种植物,可以利用对比等手法,建立主题性的植被区。
林荫广场区:滨河官场是游客主要活动区域,滨河广场有利于塑造城市形象,为公众塑造游戏空间。在植物配置过程中,要保障为热门提供硬质活动空间,避免植物过多影响到人们的活动。
3.2水陆交界带
生态驳岸可以调节和交换河岸和河流水体的水分,同时可以达到抗洪目的,生态驳岸包括自然圆形驳岸和自然型驳岸以及台阶式人工自然驳岸三种类型,如果某河段对于防洪要求比较高,以自然型驳岸为基础,加入2~3级耐水水原木,建立箱状框架,在其中种植耐水性的草本和水生植物。
3.3属于植物景观区
植物配置与造景过程中,要注重处理水缘植物群落,植物不能超出水面1/3,否则就会因为植物过于拥挤,使水面的倒影效果受到影响。选择植物的过程中,要注重选择生活型植物,注重运用植物的花色和叶色。
4.滨河景观带植物配置与造景的方式
4.1孤植
为了表达植物的个体美,在滨河景观带可以种植乔木和灌木等,选择的植物要具有高达的形态和优美的树姿。为了突出特殊树种的美,可以利用草坪和花海等建立广阔的空间,孤植方式并不是完全独立,需要协调填空、大地、河流等。
4.2列植
根据特定株行距种植植物,形成井然有序的景观气势,突出植被的整体美。滨河景观带通常都是呈现带状,植物排列也要呈现出长条形和线形,列植方式是非常常见的。
4.3丛植
利用三种以上的植物,建立崭新的沦落,这种种植方式更加丰富,追求一种整体效果,突出形态变化的美感。在滨河景观带植物配置与造景当中,通常都是在堤岸种植具备多种花色和叶色的植物,这样可以提高植物景观的层次性,同时也可以保障植物景观的多样性。
结束语:
本文论述了滨河景观带植物配置与造景,设计师需要结合生态学原则,针对不同的河段和位置选择最佳植物配置模式,完善城市绿化建设共组,为人们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傅睿.基于适应性设计的杭州滨河植物景观营造理论初探[J].现代园艺,2019(02):108.
[2]曹洪侠,毛景冬.基于海绵城市视域下城市滨河景观设计研究[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8,21(04):44-48.
[3]刘乐,杨冰清,偶春.构建生态、游憩、景观三位一体的城市滨河景观设计——以“阜阳市颍河水系滨河带景观”为例[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8,35(02):14-15+18.
[4]叶晓敏.基于适应性设计的杭州滨河植物景观营造理论初探[J].中国园艺文摘,2016,32(09):126-128.
[5]王建华.会理滨河路绿地植物景观改造与管理项目规划设计方案[J].北京农业,2013(24):65.
论文作者:姬雯颉
论文发表刊物:《工程管理前沿》2019年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19
标签:滨河论文; 植物论文; 景观论文; 造景论文; 植被论文; 驳岸论文; 过程中论文; 《工程管理前沿》2019年第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