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_地理教学论文

问: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_地理教学论文

追问: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益的有效方式,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课堂教学论文,效益论文,地理论文,方式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追问,即针对某一内容或某一问题,在一问之后又二次提问,三次提问,“穷追不舍”……追问可以避免课堂满堂问、随意问现象的出现,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保障教学目标的顺利达成。追问对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以及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有重要意义。追问式课堂教学问题设计可采用顺向式问题设计和逆向式问题设计两种基本方法。

一、顺向式追问的教学问题设计

顺向式追问是指顺着学生的思维过程进行追问,即教师听了学生的回答后,发现其思考有些肤浅、粗糙、片面、零碎甚至是错误,再次发问,促使并引导学生就原来的问题进行深入而周密的思考,或由表及里,或由浅入深,或由此及彼,或举一反三,直到理解变成准确、全面、细致、深刻为止。追问的价值指向学生思维的深度,要求知其一,又能知其二。如,在产业结构优化的内容教学中,针对产业结构优化的内涵可以设计一系列问题追问:什么是产业结构优化?是否第一产业比重越低、第三产业比重越高,产业结构就得到优化了?国家或者区域的产业结构是否都应该以美、英等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为发展目标?通过追问,促使学生讨论认识到产业结构优化的三个基本内涵:①区域内三大产业比例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有序发展,能提供足够的就业并不断丰富人们的生活、进一步提高人口素质;②区域区位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区域内自然、社会资源优势充分发挥,区域环境得到保护和有效治理改善,生态和谐,与其他区域优势互补;③不同区域、不同发展阶段产业结构优化的内容不一样。

顺向式追问的问题设计需要顺着知识发生的过程或学生学习的逻辑顺序。如,板块构造学说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板块的基本划分以及板块活动的地理意义,从知识的发生过程或顺序分析,其主要内容是:软流层熔岩物质在地球内部“对流”,熔岩物质的对流运动促使漂浮其上的岩石圈板块发生分离或碰撞,岩石圈在分离或碰撞中形成裂谷、海洋或海沟—岛弧、高大山系,并伴随着不时的火山、地震现象……为达到教学要求,从学生学习的逻辑顺序,可将追问的问题设计如下:①什么是板块?②板块怎样运动?③板块运动的驱动力来自何处?④板块运动的结果怎样?而从知识的发生过程顺序则可将追问的问题设计为:①何谓软流层?②软流层怎样流动,其产生的影响如何?③板块怎样运动?④板块运动的结果和影响如何?等。上述两种顺向式的问题设计在教学中都比较常见,从实践的效果上看,前一种追问序列往往更注重学生思维的逐层递进深入。

顺向式追问问题的设计特点是,后一问题是前次提问的补充和深化,这种方式的问题设计比较适用于未知的、全新的,不熟悉“新知”的教学以及过程性和原理性较强的内容教学。如,大气环流与板块构造皆为原理性较强的新知,“大气环流中三圈环流的形成”的问题设计可参考如下:①如果不考虑地球自转对大气运动的影响,说出赤道和极地之间的大气流动的状况?②如果考虑了地球自转的影响,赤道和极地之间高空和近地面的大气运动将发生怎样的变化?③南北半球大气环流的基本过程状况如何?通过系列问题,层层叠加条件,从知识的发生过程或者学生的学习逻辑中,追求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这无疑对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二、逆向式追问的教学问题设计

逆向式追问就是逆着学生的思维方向或知识的发生过程进行追问,即学生已经作出正确完整的回答,教师在给予肯定性的评价后,回过头来问学生是如何得出答案的,是对学生思考和理解过程、或者对学习前概念(原有基础知识的掌握状况)的追问。例如,师问:什么是生态移民?生答:因为生态原因引起的移民。师再问:何谓生态原因?为什么生态原因促使人们迁移生存地域?生续答:某一些地区,生态特别脆弱,经常遭受旱涝、地震、滑坡等自然灾害,是频繁的自然灾害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迫使人类对生态环境进行整治甚至迁移生存地区……

再如,在水与人类关系问题的教学中,我们通常从“水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基础”、“水是生命物质的重要组成”等角度,顺向引导学生认识水对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积极意义。从小学一直到大学,没有太大变化,学生也缺乏认识的深度,缺乏认识的系统性。随机抽查一个具有大学学历的成人,关于这一问题的回答都能说出很多,但也基本上是零散、不成体系的知识呈现。逆向追问式教学问题可以这样设计:今天我们怎样认识水与人类发展的关系?引导学生从以下三方面深入:①水怎样影响人类生产生活?②人类如何开发利用水?③水与人类的关系怎样发展?关于“水怎样影响人类生产生活”的讨论可以深入到:水量方面,影响生产和生活方式、影响城市与产业发展规模等,水质方面:影响人类健康状况、工农业生产成本、产品质量等;人类如何开发利用水:早期,择水而居,后来,兴修水利、海水淡化、现代灌溉技术发展、跨流域调水等;水与人类的关系怎样发展:日益紧密,是国际纷争的重要影响因素,已经成为制约人类发展的“危机”性因素……。通过这样的教学问题设计,最后引导学生总结认识到水与人类关系的四个基本方面:①水是生命的物质组成;②水从数量和质量两方面影响人类生存发展;③人类利用水的技术不断发展;④水与人类关系日益紧密,人类的发展历史也是一部人类如何开发利用水资源的历史……这样的教学有深度,能引导学生通过逆向的知识构建过程,将原有的零碎、散乱、无序的知识编码化和系统化,更深刻地认识水对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积极意义。

逆向的追问设计比较适用于通过已知构建新知的教学以及将已有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的教学。如在高中内容季风特点的教学中,可以通过分析上海、北京等地“年降水量分布柱状图和气温变化曲线图”回答:季风气候的特点如何?东、夏季盛行风向如何,对降水和气温的影响怎样?什么原因造成亚洲东部出现典型季风气候?再如关于水资源有限的教学问题可以设计成:①为什么水资源是有限的?②为什么河水不能被100%开发利用?③如果河水被100%地开发利用会产生什么影响?引导学生认识水资源主要是指可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只占地球水体的一小部分,其主体是河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因为洪水等原因并非所有的径流资源都能开发利用,降水的时空分布不均造成水资源在某一时段、局部空间的有限;如果河水被100%地开发利用可能引起河道泥沙更多淤积、洪涝灾害加剧、水污染加剧、河口遭海水倒灌、生态恶化……这样的问题设计建立在学生已有一定基础知识的基础之上,类似高中人文地理中的人口问题、城市问题、产业问题等,学生既陌生又熟悉,比较适合采用逆向追问式的教学问题设计。

三、追问式教学问题设计的基本策略

追问式教学问题的设计,可以上溯到苏格拉底的“产婆术”。苏格拉底用问答的方法和他的学生讨论各种问题(人们也称之为“谈话法”)。他和别人谈话,总是以一种对讨论问题无知的态度向人请教,对方回答后,他便举出事例证明对方是不恰当的,迫使对方发现自己解答中的矛盾,于是自然而然地产生新思想。苏格拉底用一步步的反诘来使谈话深入,不断将遗忘的知识、真理再现。这种教学方法就像助产婆把胎儿从母腹中催生出来一样。

由此,追问式教学问题设计也可以解释为: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与目标提出系列具有正向或反向顺序的问题,系列问题之间有所暗示、有所启发,通过补充或深化,激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在讨论与批判之下,不断地修正观念,一步一步接近问题的本源,走向探求真理之路。显然,追问式的问题设计指向学生思考、讨论、观念修正的课堂主体行为,追问式教学问题设计的关注点是学生的学习基础和教学内容的关键点。从问题设计的准备策略上,教师要考虑的是能不能清楚地说出:教什么?为什么教?怎么教?

所谓“教什么”,是指在教材和开发的教学资源里要分清楚,哪些应当列为学生学习的重点,哪些可能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哪些是学生已掌握的内容,哪些是学生通过自学能学会的内容,学生还想知道什么。所谓“为什么教”是要明确教学目的,这些内容在学生地理素养培养中起什么作用,培养学生什么能力等。“怎么教”则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设计问题,是根据学生地理学习规律顺序设计,还是从地理知识发生过程顺序设计,是顺向式问题设计还是逆向式问题设计?怎样的问题设计有利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有利引导学生自觉进行反馈矫正等。具体说来,可以有如下策略:

(1)针对性策略。针对教学的重点、难点去设置问题,问题数量适中,选择最能体现教学目标的少数几个关键性问题;针对学生的知识水平,思维特点及认知规律等实际情况设计问题,选择最能与学生生活联系起来的问题,使大多数学生能通过教师引导和同学们之间的讨论探究。如,在季风气候相关教学中,教学的关键是要引导学生从季风形成和季风影响两个视角认识季风气候的特点,追问式的问题设计围绕成因和影响,围绕学生对季风影响生产生活认识能力开展:为什么回归线附近同纬度大陆东西两侧植被景观出现明显的差异?(可结合相关景观图片教学)为什么行星风系对大陆东部气候的形成影响不明显?什么因素影响形成了东部地区的季风气候?……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问题的设计应多站在学生的立场上进行发问,即问题设计要尽量反映学生对原有知识、教材相关内容、生活经验等因素的认知,这也是问题设计中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

(2)层次性策略。追问的系列问题设置要具有合理的程序和阶梯性,核心问题可以设计得相对大一些、开放一些,但引导解决的系列追问问题一般应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层层递进,把学生的思维逐步引向新的高度,可以创设“小步距”问题,把一个复杂的、难度较大的课题或核心问题分解成若干个小问题。例如针对“怎样运用区位理论规划工业生产”的问题,可引导学生通过“宝钢工业区位”案例分析,设置系列追问:如果运输成本很高?如果上海缺乏足够的技术工人条件?如果上海缺乏科技研发力量?上海宝钢能否成为世界500强的现代化工业企业?引导学生讨论:海洋运输的发展、国际市场高品位的矿产资源供应使得市场和技术条件等成为的影响钢铁工业布局的主要区位因素。工业区位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在不同的区域对工业生产产生不同的影响。优势的区位因素对于工业生产有着更为明显的影响,可以弥补某些区位因素的不足,优势的工业区位的组合促进形成工业区、工业集群……

需要说明的是,问题的排列和问题的设计的角度是多种多样的,没有固定之规,层次性策略的基本要求是按照一定的程序设计问题。

(3)探究性策略。所谓探究性策略就是追问的系列问题,尽可能让学生产生认知矛盾的情境体验,引起认知上的困惑,促使学生产生质疑问难、探索求解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思维。如,为什么上海没有钢铁和石油等资源条件,却制定了相关的重点产业发展方向?影响这些工业生产的区位因素有哪些?其中哪些因素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如果这些区位因素发生变化,将会怎样?……

哈佛大学尼普斯坦教授经过长期研究,提出课堂善问“十字诀”,对于追问式问题设计具有借鉴意义。这“十字诀”是:假、例、比、替、除、可、想、组、六、类。假:就是以“假如……”的方式提问;例:即是多举例;比:比较知识和知识间的异同;替:让学生多想有什么是可以替代的;除:“除了……还有什么?”;可:可能会怎么样;想:让学生想各种各样的情况;组:把不同的知识组合在一起会如何;六:就是“六何”检讨策略,即为何、何人、何时、何事、何处、如何;类:多和学生类推各种可能。

追问式问题设计作为“关注过程”的一种具体的手段,有着其它提问技巧不可企及的优越性。毕竟学生的自觉体验和主动思考难免有肤浅疏漏之处,追问式的问题设计正是教师不可或缺的控制和引导教学手段。

标签:;  ;  ;  ;  

问: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_地理教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