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电网模式下的主网调控一体化研究论文_王刚

智能电网模式下的主网调控一体化研究论文_王刚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云南省玉溪市 653100)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飞速发展,不断取得新的科研成果,加速了信息化的发展,这同样使得前瞻性的智能电网模式受到了广泛重视,电力作为清洁能源,电力系统的完善与发展对提高我国的生产力有所裨益。智能电网模式下的主网调控一体化方面的研究也越来越多,本课题通过智能电网模式下的主网调控一体化的智能监控技术、灵活经济调度等策略进行探讨,旨在对智能主网调控一体化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智能电网模式;主网调控一体化;研究

引言

智能电网是未来电网发展的趋势,主网调控一体化则是对电网管理的必备手段。本文对现阶段主网调控一体化系统中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提升智能电网模式下的主网调控一体化水平的具体措施有:结合GIS、SCADA系统、加强对电网数据的实时监测、做好调配工作的管理工作,制定详细的操作规范,做好停电计划。通过这一系列的措施提高智能电网主网控制水平,为人民群众提供良好的用电体验。

1智能电网模式下的主网调控一体化

主网调控一体化是对区域内的所有用电网络进行统一的管理、调控。主网调控一体化有利于提高供电系统的运行效率与运行质量,从而为广大企业和居民提供更加稳定安全的电力供应。智能电网模式下的主网调控一体化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系统性、时效性、开放性。①系统性是进行主网调控一体化的基本要求。在实际的运作过程中,系统需要对各个部分的设备情况与用电情况进行统一的调配,以便及时发现故障并及时修理。此外,对整个区域内的用电情况进行系统分析有助于系统做出正确的供电调配。②时效性是指系统中心的工作人员可以实时对整个系统的用电情况进行监测,并通过相关的技术使工作人员做出的调控命令能够及时得到执行,从而实现对整个系统进行调控和管理。③开放性是指整个系统必须是一个开放的平台,使第三方系统可以参与其中并实现链接。

2智能电网模式的主网调控一体化特性

2.1实时性

主网调控一体化在智能电网的模式下,满足了信息的实时性,产站端以往遥信的相关数据的准确度不断得到提升,数据的传输速度也在不断加快的过程中。为了使运行、调度、管理智能电网的人员工作更加便利,已将信息实时传递并储存到数据库之中,因而工作人员便可实时掌握电网的工作状况,增强了电网运行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更能获取到准确的数据信息。为了保证电网调度管理工作有条有理地顺利进行下去,其过程中需要注意,配电网运行方式的调节以及优化,主网管理工作的科学施行,将智能化作为目标,提升电力调度的水平。在主网调控一体化的条件下,保证产站端能够快速及时地接受执行指令,需要遥控等控制指令在最短的时间里传递出去,迅速到达。

2.2系统性

在主网调控一体化的作用支持下,智能电网具有了网络分析,实时监控,智能警告,分析决策一系列功能条件,使得智能电网的系统性得到提高。智能电网系统性的主要特点是可以对电网运行异常马上进行警报警示,着重体现在其对海量信息的分类及处理能力上。智能电网为调度和管理提供准确有效的参考信息,需要了解电网的运作情况,实时掌控到重要的动态信息。全景化监控电网运行的情况,并且掌握着电网和二次设备的运行情况,加强了对于变电站的集中全力监控,根据发出的故障信号进行远程控制和操作,及时的处理好变电站设备运行的故障。AVC自动电压控制有效地减少了网损,进一步提高了电压质量,实现了无限电压机的优化,为智能安全性和可靠性取得有利保障。

3应对智能电网模式下的主网调控现状的重要措施

3.1调度系统性能的不断提高

主网在变电设备和输电线路的帮助下有助于促进主导网络体系的形成,其中最为重要的便是安全性。主网所面对的用户数量非常多,其主要是在满足广大用户的需求而逐渐建立起来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因此,与一般调度系统相比,其需要有针对性的提高,将电子地图的地理信息平台充分有效的利用起来,实现对各种资源的有效整合,如电缆、线路、变电站、电力用户等资源,以此将所需要的各种信息全面的掌握过来,在此基础上极大的提高调度操作的针对性和准确性。

3.2GIS系统优势的充分发挥

GIS技术在电子地图的辅助作用下可以很好的交融主网线路和地理位置,进而有助于分层管理与归类管理的实现,促进高主网调度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在规避盲调的同时也能够发挥良好的促进作用。另外,SCADA系统能够更加直观的在图形上反映主网的实时信息,重复录入和绘制电网数据的情况便可以得到有效的避免,数据信息也能够尽可能的保持一致。从某种意义上讲一体化的主网调控实际是SCADA系统的升级。在原本分开运行的调控模式中,尽管可以在线监控线路等各种设备,但是实际真正用到的自动化很少,进而调度运行的有效性便不可以得到充足的保证。智能电网模式的运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借助GIS技术和数字化技术的力量,实现调度与监控有效融合。

3.3有效结合GIS和SCADA系统

第一,根据现有的主网运行管理模式,实时的接入自动化设备的数据;第二,通过数据录入和维护模式的更加合理利用,可以在系统中实时的导入各种数据,如电网设备的开关变位、电系操作的动态数据以及台账信息静态的数据等,以此有利于提高系统的实时性;第三,科学合理的结合CADA系统与GIS系统,然后通过深入的分析,将两套系统所具备的价值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来;第四,通过提高系统的使用效率来避免数据的重复录入;第五,通过促进提升系统的友好性,利用图形化的方法给相关调控人员实时的展示电网设备的开关变位和运行状况,并且还可以给操作指令的查询与发布创造良好的条件。

3.4信息系统集成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基于现有信息对主网一体化信息系统进行了有效集成,通过统筹与建设方法已经集成了PMS、OMS、GIS、ERP等系统。且通过运用中心数据使得系统之间信息实现共享。除此之外,我国电网优质管理的信息平台趋于健全的主要决定性因素是对PMS、ERP、OMS等技术的不断扩充,增加了其应用功能,且在信息化技术的不断支持下,为生产管理提供了重要保障。且运用一致的设备图形与统一的台账管理方法,对运行设备的管理与修缮进行强化,不断对主网中GIS、PMS等系统进行了有效加强。但应该注意的是,为了保障企业生产与管理的标准性与精益化,需要对企业内部员工的操作方式与操作流程进行有效规范,对配电设备的运行信息进行统一管理。

结语

在针对以往分散式管理方面等问题,要利用以人为本的科学统筹调配、合理的灵活经济调度、先进的运行管理技术从根源上整体的进行调整,通过责任分区等解决分散式管理模式,并通过设备按厂、间隔以及信号合理分配责任区,实行以智能电网模式下的主网调控一体化体系。在智能电网的模式下,利用灵活经济调度运行管理技术满足不同专业人员的运行监视与操作,利用先进的管理平台打破原有的主网调控管理模式中老化的方式,通过在智能电网调控一体化中融入主网数字化的管理前提,兼顾电网集控、运行维护以及连接上主网自动化的信息共同实现对继电保护维护人员的动能服务需求,从而完美的实现监控与调度结合主网调控一体化系统,值得推广与运用。

参考文献

[1]左鹏,周泽明.智能电网模式下的主网调控一体化探讨[J].低碳世界,2015(31):13-14.

[2]于海.智能电网模式的主网调控一体化分析[J].科技风,2016(11):140.

[3]陈丽君,张涛.智能电网环境下主网调控一体化研究[J].科技与企业,2014(1):117.

[4]马青菁.智能电网与主网调控一体化模式的发展分析[J].科技传播,2014(11):159,163.

[5]文江洪.浅谈智能电网模式下的主网调控一体化[J].通讯世界,2017(5):201-202.

论文作者:王刚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8年第2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26

标签:;  ;  ;  ;  ;  ;  ;  ;  

智能电网模式下的主网调控一体化研究论文_王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