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金融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0)
河北金融学院大学生科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 项目编号:DXSKYY2018031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开展了较大规模的扶贫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推进精准扶贫工作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要措施和重要手段,也意味着我国的扶贫工作进入了全新阶段。影响精准扶贫工作的影响因素很多,其中重要的一点在于法律援助手段是否到位。推进精准扶贫发展需要建立相对完善的法律制度,联动城镇与乡村,建立有效的法律援助制度,加大对扶贫项目的研发投入。当前我国在实施精准扶贫的过程中,存在着法制建设不健全,居民法律意识差,不能合理运用法律手段解决问题的现象,尤以农村地区为主。本文主要研究如何以法律手段助力河北省实施精准扶贫战略,并重点研究河北省乡村地区进行法制建设以推进精准扶贫的法律模式。
关键词:河北省;法律手段;精准扶贫
一、河北省精准扶贫的发展现状
(一)河北省贫困地区现状
1.河北省贫困地区分布情况
精准扶贫的相关扶贫政策和措施主要针对真正的贫困地区,家庭和人口。通过对扶贫地区进行帮扶工作,减少并消除导致贫困的因素和障碍,达到可持续脱贫的目标。目前,河北省有62个扶贫开发重点县,45个国定贫困县,17个省定贫困县,约310万的贫困人口。
2.河北省贫困地区发展与政策现状
河北省的贫困地区多集中于保定,承德,张家口等地。以河北省张家口市为例,张家口市的土地面积较大,但土地利用率较低,再加上水资源的缺少和干旱天气的增加致使农业发展遇到很大阻碍。政策方面,张家口市执行强力精准扶贫攻坚与众多新型措施联合解决贫困问题,强化建档立卡政策和数据平台的建设,实行多种产业扶贫,原有模式创新等。这一过程中,运用法律手段进行扶贫帮助的作用逐渐凸显出来。
(二)河北省贫困地区实施精准扶贫工作中的法律问题
以法律手段助力精准扶贫是一项扶贫助弱,保障社会弱势群体合法权益的公益事业,是保障贫困群众依法维权的惠民措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施精准扶贫战略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在进行法律援助的实践中,出现了许多问题致使法律援助的覆盖程度低,实施效果不理想的情况。
1.法律制度不完善,立法状况有待改善
从当前的立法状况和法律制度来看,河北省贫困地区特别是农村地区法制建设有待加强。从立法方面来说,针对贫困地区特有的一些法律现象并没有相对完善的法律解释,如涉及到农村地区的土地,房屋,宅基地纠纷等问题时,经常遇到无法运用现成法律进行解决的问题。从法律制度来说,部分地区法律制度并不健全,居民在解决涉及其权利问题时,并不会将法律手段放于第一位。
2.法律援助资源不足,投入量较低
河北省大部分贫困地区属于偏远地区,贫困人口数量较多,受教育程度较低,遇到纠纷时居民往往无法合理运用法律途径进行维权,只能依靠法律工作人员的帮助。近年来,法律制度不断健全,对贫困地区的普法教育工作也在不断落实,贫困地区居民的法律意识不断提高,对法律服务的需求逐渐增加。然而,进行法律援助的相关人员却不足,出现了供需矛盾。另一方面,对于法律援助的投入量相对来说也只占较小比例,法律援助专项服务的经费来源渠道较为狭窄,制约了法律援助工作的顺利进行。
3.法制教育相对落后,居民法律意识淡薄
在大部分贫困地区譬如乡村地区,实现经济增长依旧是发展的主题,而对于法制建设,法制宣传的部分却并未受到重视。在诸多贫困地区的乡村,甚至见不到与法制宣传教育有关的内容。这一方面是由于一些部门和领导对法律援助不够了解和重视,认为法律援助意义不大;另一方面是由于大部分贫困地区,居民的法律意识从整体来说较为落后,对法律的认识较为表面,利用法律进行维权的意识相对较差,致使法制宣传教育的相关工作无法正常推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以法律手段实施精准扶贫的相关对策
精准扶贫在河北省各地开展,法律扶贫是关键的一环。当前的精准扶贫工作中,面临如何守法与用法的问题。如何守法方面,有些贫困户已经脱贫但不愿脱贫。与此同时,扶贫工程如何监管、扶贫资金如何使用,也是值得关注的问题;如何用法方面,当前,居民遇到涉法问题,不知道如何解决、去哪解决、没有经济实力去解决,这迫切需要给予法律援助。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了以法律手段助力河北省实施精准扶贫的相关对策。
(一)完善法律援助的政策
1.扩大法律援助范围
法律援助应当与精准扶贫相结合,并根植服务于精准扶贫。应降低法律援助的标准,扩大受援人的范围。并且将建档立卡的扶贫对象纳入法律援助的对象范围,当发生符合法律援助事项范围的案件时,应减少贫困群众的相关资格审查,并使其享受优先办理,审查和优先帮助的服务;扩大法律援助范围,将贫困地区容易出现的法律问题如农作物减产,以及涉及婚姻、家庭、就业、教育、医疗、土地承包、社会保障等与民生紧密相关的事项,进一步帮助贫困居民运用法律手段解决其基本问题。
2.建设法律援助队伍,提高法律援助水平
建设并扩大法律援助队伍,需要动员广泛的力量参与相关贫困地区的法律援助工作,改善法律援助力量的缺失与不足的现象,并进一步提高法律援助人员的工作能力。通过举办培训班加强业务学习来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服务能力。最后应提高案件补贴标准,增强承办人的责任感,从而调动法律援助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提升办案质量。
3.加大对法律援助的投入,扩大宣传教育工作
要加大对法律援助经费的投入,建立相应的法律援助经费保障机制。并且要全面提升法律援助的保障水平,为法律援助工作提供人力、财力、物力的支持,增强法律援助的保障。借助多种宣传工具,运用新型传播媒介,上门入户实地普及法律知识,借助诸如电视的传统传播媒体,报纸等传统纸媒,微信公众号等新型传播媒介多种平台传播,宣传法律知识,讲解典型案例,提高居民的法制意识。
(二)提高居民法律素质,提高居民运用法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1.大力发展经济,增强经济基础
经济的发展与生产力的提高,会加快居民素质的进步。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经济相关的部分法律问题也会随之出现,为解决相关问题,实现自身权益,居民会自觉主动接触法律,提高对法律知识的需求,从而提升自己的法律素质。
2.健全法律运行环境,完善相关地区立法
居民法律意识的提高依赖于健全的法制环境,因此,建立一个健康有序的法制环境是居民法律意识提高的保障,在法制建设中起着至为重要的作用。通过建立良好的法制环境,让居民对法律产生了解,意识到法律的重要性,并能对相关事实产生法律认识。完善相关地区的立法,加强立法的科学性,让当地居民更多地参与到立法的过程中来,使法律贴近群众和生活,成为居民的信仰。
3.加强普法宣传教育,提升居民法律素养
目前我国的全国性普法工作已进入“七五”阶段。近年来,我国的普法教育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在河北省诸多贫困地区,存在着居民受教育水平低,文化水平低等问题,制约普法工作的推进。因此,应采取多种新型形式进行普法宣传,提高普法宣传教育的效果。采取与居民生活相贴近,相符合的,通俗易懂的方式进行普法宣传,运用文艺节目,宣传栏,黑板报,法律咨询等多种方法手段使居民潜移默化的接受法律知识,提高居民法律意识,提高其运用法律手段解决问题,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姚鹏宇 精准扶贫模式及其法律保障探析
[2]王建忠.孙蕊 河北省贫困地区精准扶贫现状调查
[3]陈曦.赵原 河北省精准扶贫工作实施现状与对策研究
[4]韦丽萍 对法律援助如何助力精准扶贫的思考
[5]张松 浅析如何提高农民法律意识
论文作者:明晓杰 张文佳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6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9/3/7
标签:法律援助论文; 河北省论文; 精准论文; 法律论文; 贫困地区论文; 居民论文; 手段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6月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