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地理课堂教学新模式--网络教学_课堂教学论文

构建地理课堂教学新模式--网络教学_课堂教学论文

构建地理课堂教学新模式——网络化教学,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课堂教学论文,新模式论文,地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以计算机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对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冲击,教育要跟上社会现代化发展的步伐,就必须加快教育的信息化。知识经济,呼唤教育创新和变革,教育的深刻变革,以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是突破口,为此教育信息化是时代的需要。

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主要是以认知学习理论为基础,是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中,选用学习资源或外界帮助主动建构知识意义的过程,它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学习分析,设计学习资源,认知工具以及学习者的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和支持自主学习、主动学习的教学策略、模式。这种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符合了人本主义及素质教育对教育的要求,网络环境有助于形成素质教育的一种氛围。

一、网络化教学的关键是课件设计

探索网络化教学,以网络为手段,在联入互联网环境下的多媒体教室里,课前从网上收集并下载了大量的有关资料,分多个专题制作成网页课件。上课时过程如下:

过程一:通过视频动画演示,地球表面有山地、丘陵、有平原、高原、盆地,千姿百态,形态各异。你知道,这高低起伏的地表是怎么样形成的吗?它们是一成不变的吗?接着在情境中提出问题。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了解本节的知识要点。

过程二:登陆网页在教师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料自主学习(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发现问题、再解决问题;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在基本知识掌握的基础上,选择性的学习——对于已经掌握的知识迅速浏览,预习中不懂的地方认真阅读),教师通过计算机监控学生查阅活动,有针对性的适时指导。

过程三:自学中仍然不能解决的,小组讨论解决疑难(此为本节课的核心)

过程四:师生共同得出结论。用所学的新知识解决提出的问题,教师对学生自学中存在的问题重点点拨并拓展知识,对学生的表现作适当的评价。

过程五:学习中仍存在的疑难问题可以登录讨论区,或在BBS论坛中发表看法。

这种充满创新情趣的授课,改变了以往教师精心表演、学生苦心陪伴的被动学习情况,探索了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的主体性教学模式的新途径,因而深得学生欢迎,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学习欲望,进而形成主动学习动机。

二、网络化教学的主要特点

对比实验发现,在内容和要求的水平一样的情况下,以多媒体组合的课堂教学比起照本宣科的原始方法先进了许多,但它仍是以教师为中心的,学生的地位依然是处于被动的位置,教学依然是教师的个人表演舞台。网络环境下课堂教学组织本身是线性的(从开始到结束),但内部教学资源的使用不再是线性的,因为各个内容区是用虚框围起来的,学生可任意在各个区漫游,学生自主学习在一节课时中占了绝大部分的时间,学习过程的意义建构绝大部分是由学生自主完成的。两者的最大区别在于教师的位置,网络环境下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广播者,教师除了主要起到教学资源的组织(当然包括教学资源的设计、制作、整合、试验、测试等)作用外,还在教学当中起到辅导个别、督促个别、察看全体学习过程。毕竟,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意义建构,个体特征不一样的学生对某一教学目标意义的建构就不一样,有的可能出现相反的情况。有的可能会问在导航系统设置一个虚拟教师,随时随地指导学生,不是更好吗?实际上,目前的计算机智能化程度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高,计算机依然是程序控制的(设计上可以采用菜单式、图表式、层次式、递进式等方法实现导航系统)。

网络环境下教学中,实现了教学目标,大部分的学生学会了自主获取信息,动手、动眼、动脑三维一体,多重刺激,学习兴趣增强了,创新能力增强了。也有一部分学生不太习惯于这种不太“像”上课的模式,不知道如何进入角色(可能与传统的根深蒂固的教学模式有关,再者反映信息太多,没有次序,不容易进入学习的角色)。但这次课堂教学实践是成功的,效果是好的,教师和学生的地位与传统教学相比发生了很大改变,教师在传统教学中的威信感受到了挑战,压力增大,因为教学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与灌输;教师的角色主要是教学信息资源的设计者、学生学习促进者,教师表现主要是从前台走到了后台;教师在教学当中也不能由计算机或计算机网络代替,相反教师在这种模式下的重要性更大了,计算机只是一种信息加工和呈现的工具,教师惟一选择是需要不断的更新知识和扩大知识面。网络化的课堂教学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是如何制作教学课件、如何把它们组织成为符合教学要求的教学资源形式。因此,如何制作符合网络环境下优秀的教学课件是网络环境下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

网络环境课堂教学的主要优点是网络环境下的教学真正达到了因材施教、发展学生个性的目的,并按照自己的认知水平来学习和提高的,学习是学生主动参与完成的,这种学习使学生真正获得了智慧而不仅仅是知识,这正是传统教学所不能比拟的。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能够整合各个学科内在知识体系,学生使用计算机进行学习,首先要具有计算机知识(最起码是基础知识),其次必须要有跨学科的知识与能力,才能驾驭各种计算机软件,比如几何画板软件,要用它来进行学习,要知道软件本身用法及它涉及的数学、物理等学科各方面知识,这调动了学生纵向与横向学科学习的兴趣,它使学生形成了长久的自主学习的习惯,这对于开发人力资源很有益处,这也是传统教学所不能比拟的;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能够使学生开阔眼界,扩大知识面。

三、网络环境下课堂教学实践和思考

1.时代呼唤教师要进行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教学实践给我们很多思考,我们认为,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通讯技术的发展,为基于认知学习理论的教学设计提供了环境。处于信息时代的教师和学生,面临着一个全新的以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通讯技术为主要教学手段和认知工具的学习环境,如前所述,这种教学环境为素质教育的实践提供了教学条件。在这种环境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转变,教师的职业技能和应具备的能力结构也随之转变了。教师要紧跟科学技术发展的步伐,努力掌握和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以提高自身素质,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为了顺应这种转变,信息时代的教师必须掌握以计算机为基础的现代教育技术,尤其是关于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通讯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具体来讲主要是掌握WINDOWS、文字处理、演示文稿制作、收发电子邮件、网页编写、课件的编制、动画制作、学科教学专门软件等。

2.转变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是网络条件下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掌握现代化的、先进的教学设计理论、思想和方法,用现代化的设计思想和方法指导现代化的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才能优化教学过程。网络条件下的教学十分灵活。教师必须在为学生个别化学习中发挥作用,必须探索各种有利于学生个别化学习的最佳指导方法,为学生提供优质服务,在建立学生学习支持服务系统中发挥独特的作用。同时,了解学生需要什么,怎样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更好地为学生服务。加强学习是发挥教师在网络条件下教师作用的重要思想基础。网络教学实验课课后调查结果告诉我们:在教学组织方式上有“43%的教师认为学生应以自学为主,15%的教师认为以小组学习为主,33%的教师认为以面授为主,23%的教师认为以综合方式为主。理科教师认为面授比重大些好,文科教师认为教学组织灵活些好”。由此可见,教师转变观念是十分重要的。首先,必须确立科学的教育观。只有树立科学的教育观,才能按着教育规律来指导教学,寻求最佳的教学方法。网络条件下的教学绝不是传统课堂简单的搬家,因此,必须具有创新意识,不断探索新的教育思想,更新旧的教育观念,打破旧的教育观念对我们的束缚,只有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地开展教学工作。这是发挥教师作用的先决条件。网络条件下的教育、教学环境都发生了重要变化,要适应这种新型教育,如果不转变观念,抱残守缺,是不可能完成教学任务的。因此,加强开放教育理论的学习是十分必要的。其网络条件下的教育是以教育的现代化为基础的,是以教学手段、教学媒体的多样化为特征的,因此,只有更好的指导学生学习,教师才能完成教学任务。其三,教师要加强学习方法的研究。学生自主学习是网络教育的又一显著特征。由于学生的学习水平有别,学习方法也不一样,同时这种自主学习以学习的个别化为基本特征,不同的学习方法适应对象有异,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在网络条件下得到了充分体现,教师如果不掌握多种学习方法,在教学中是很难得心应手的。

3.转变学生的学习观念则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基础。指导学生转变观念是完成教学改革的保证。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多年的教育实践告诉我们,教学活动没有学生的积极参入,要想获得成功是不可能的。由于学生多是在传统教育模式下培养出来的,一时还很难适应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为了解实际情况,课后我也对学生进行了一次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有53%的学生认为应该系统讲解教材,有72%的学生选择重点难点精讲,有46%的学生要求答疑,38%的学生要求讲解作业。”这说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的任务任重而道远,我们的学生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转变学习观念,不断提高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自学能力;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终身教育的学习观念,树立发展的学习观念,要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接受教育不是学习的终结,而是人生学习道路的一个阶段: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在学习实践中真正懂得,创新能力是一个人立足社会的根本动力,是促使人们不断进步的源泉和灵魂。

网络化教学是教学领域里最引人注目的新技术,网络化教学将取代传统教学是教育界发展的必然趋势,有人说:未来的教育=人脑+电脑+网络。

标签:;  ;  ;  ;  

构建地理课堂教学新模式--网络教学_课堂教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