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师范大学 张婷
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极为重要的一种选拔取士制度,所谓科举,即分科选举,采用不同科目的考试来选取人才的考试制度。其主要内容是:通过自愿报名,县州逐级考试筛选,全国举子定时集中到京都,按科命题,同场竞试,以文艺才能为标准,评定成绩,限量选优录取,以这种方式选拔国家官员。
一、科举制度的产生发展及意义
科举制度萌发于南北朝时期,随着门阀士族的衰落和庶族地主的兴起,原来的九品中正制已经无法继续下去,隋文帝即位后,废除了九品中正,采用察举制来选择官员,科举制由察举制演化而来,经过唐代的发展,宋朝的不断完善,从明朝开始达到成熟,一直延续到清。光绪三十一年九月二日,清政府宣布“所有乡试会试一律停止,各省岁科考试亦即停止”标志着辉煌了中国1300年之久的科举制度被废除。
作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对中国古代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一方面,科举为朝廷选举了许多有用之才,并且将选拔人才的权力掌握与朝廷手中,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中央集权; ;另一方面,为寒门学子提供了一条走入仕途的相对公平的道路,扭转了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为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的稳定,调和了阶级矛盾。
二、科举制度对学校教育的影响
第一,学校与科举的关系。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学而优则仕”成为中国古代许多读书人的终极目标。学校为科举的发展不断输送优秀的人才,逐渐沦为科举的附庸。科举则成为学校教育的指挥棒,给予平民百姓以功名利禄的刺激,带给民众提升自身社会地位的希望,从而调动百姓学习知识文化的积极性,进一步推动了学校的兴办。而科举存在的一切消极因素,也都对学校教育有着直接的影响。
第二,科举影响学校的培养目标。科举考试选才的基本标准是文才出众,而不是以德才兼备为标准,因此学校教育主要注重学生的文才,而忽略学生的道德品质。
第三,科举对学校教育内容的影响。科举考试成为学校教育的指挥棒,因此科举考什么学校也就安排什么样的教学内容,而科举不考得,也就不教不学,科技实用类只是根本不接触,造成知识面的狭窄。
第四,科举直接影响着学校的考试方法。为了使考生能够顺利适应科举考试的方式,学校特别重视考试的训练,并且做出系统的考试安排,在平时督促学生学习,进行阶段性年度考核,都模仿科举的考试方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第五,对学习观和教育观的形成影响深远,读书为了做官,“官本位”思想在学生心中根深蒂固。中举之路,漫长而又举步维艰,但是仍有成千上万士子终身追求,孜孜不倦,因为他们明白这是改变自身命运的唯一途径。故有“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三十老明经,五十考进士”的感叹。
结合科举考试对古代学校教育的影响可以发现,如今我们的考试形式仍然与科举有众多相似之处,科举时代的一些缺陷在今天仍然存在。例如“升学主义”仍然盛行,教师根据考纲来教授内容,考的内容详细讲解,不考的内容略讲甚至不讲,考试成为教学的指挥棒。学生在内容的学习上,死记硬背,缺乏思考,和对于方法的求异心理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了应付各种考试,学生身陷题海战术疲于奔命。在培养目标上,学校常常忽略学生的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综合发展,更重视智育或者只重视智育。“占课”这种现象还普遍存在于部分学校中,甚至在一些学校学生的午休时间也被一些教师用来讲课,这些现象屡见不鲜。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考查方式也较为单一,为了提升学生成绩,在考试前做大量与考试试卷相似的模拟试题,甚至在高考,除了部分艺考学生外,其他学生的考查方式也只是通过考试这种形式。高考过后,成绩理想的孩子面临填报志愿的问题,但是我们可以看到不少学生仍然不知道自己想要学什么专业,三年的备考让学生们身心疲倦,甚至有点思想麻木,不知道自己感兴趣的专业是什么,因此总有学生进入大学后后悔自己就读的专业。在身体素以及心理素质上,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从学校走出来的学生戴着厚重的框架眼镜和因为长久熬夜的黑眼圈,更有每年因为高考过后成绩不理想轻生的孩子,学校缺乏对于学生心理的辅导,只注重智育的发展这一点让我们看到了不少悲剧的发生。
三、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中国的教育改革道阻且长
结合科举制度和今天的学校教育,提出个人的一些观点:第一,智育并不是学校教育的唯一目的。学校教育的目标是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起到帮助和促进作用,对于孩子的未来发展起到引导和帮助规划未来的作用。在此过程中,学校教育应该扮演的引导者而非决定者的角色,如果学校教育所倡导的理念是追求知识、探索创新、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与成长,而不是以追求高分数和登上高等院校的学府为最终目的,那么教育的意义会更纯粹。第二,树立多元人才观。每个人都是不同的个体,这种不同的个体在遗传、环境和教育三者的共同影响下会表现出不同的特质和天赋,例如:有些人更适合接受普通的文化教育,有人更适合学习音乐或绘画等。真正的多元化人才理念便要善于挖掘学生个体身上的优点,加以培养,任其所能。最后,将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使得评价更具科学性。
中国是一个考试古国,是考试制度的发祥地。无论科举考试制度在历史上的功与过,其对学校教育的影响都是深刻而久远的。只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才能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教育改革之路。
论文作者:张婷
论文发表刊物:《创新人才教育》2019年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2
标签:科举论文; 学校论文; 考试论文; 学生论文; 智育论文; 制度论文; 目的论文; 《创新人才教育》2019年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