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层建筑工程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论文_林瑞权

基于高层建筑工程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论文_林瑞权

广东建邦兴业集团有限公司

关键词:高层建筑;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

一、深基坑及其支护技术概述

1.深基坑支护的概念

在各类建筑工程施工常见的支护技术中,深基坑支护具有较高的应用率。作为一种常见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对深基坑的内侧壁进行支护、加固和一系列保护措施的建立,借此达到稳固坑体结构的目的。深基坑支护技术能够有效保证坑内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并对基坑周边的环境提供增加稳固性的支持作用。

2.深基坑施工的内涵

所谓深基坑施工,通常是指在以底面积为 27m 2 左右,底部边长小于三倍短边,并且总体开挖深度达五米以上,深至地下室三层及以上的工程部分。这种施工环境的限定也是深基坑的具体定义。在特殊的地质条件和自然环境之中,建筑工程的开挖深度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而确定。对于一些地下管线相对复杂的区域,理论的开挖深度必须小于五米。这时,这类深度不足五米的基坑也可以被认为是深基坑。同样的,深基坑施工即为在这样的施工条件中进行的土方开挖、支护等具体的施工操作。

二、工程背景

1.工程概况

某城市是综合性商业金融服务业、二类居住及体育用地(配建“限价商品住房”)且交通便利。本工程±0.00=54.150m,项目总建设用地面积261900.81m 2。基坑开挖深度约5.0~9.5m,基坑支护设计剖面5个,地面超载20kPa,采用复合土钉墙支护、土钉墙支护以及放坡挂网支护形式。

2. 工程特点、难点分析

(1)本工程施工面积较大,穿插作业多,对现场施工部署和安全文明施工必须作出周密计划与安排。(2)基坑支护施工时值冬季,要注意防范冬季施工的不利影响。(3)基坑深度较大,重点做好土方开挖与支护施工的配合工作。

三、适用于上诉案例高层建筑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

1.排桩支护技术

排桩支护技术具有结构性,它主要呈队列形式,利用柱列式的间隔进行混凝土的挖孔、灌注桩工作,将高强度的灌注桩作为挡土结构,提升建筑物的质量。排桩支护技术主要运用的是混凝土、钢筋等高硬度建筑材料,通过合理严谨的布置,形成一种挡护的结构网,支撑着地下工程结构。它主要适用于基坑的侧壁建设,具有防水、防潮等功能,可以减少噪音,同时避免地下水的渗入,影响建筑结构。排桩支护技术造价成本相对较低,但是施工速度较慢,应当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2.重力式水泥挡墙技术

重力式水泥挡墙是依靠墙体自身的重力用于抵挡土体侧压力的一种支护结构,通过搅拌器械将水泥与地基软土进行强制拌和,以形成深层水泥搅拌桩组成的重力式水泥土挡墙,达到土质和地基强度同时提高的一种深基坑支护方式。在现实基础工程施工中可采用实体式或格栅式的挡墙结构。重力式水泥挡墙技术适用于开挖深度不大于6m的软土基坑支护(如果基坑深度超过6m,需在水泥土墙中插入加筋杆件,以形成加筋水泥土挡墙),可以起到挡土和止水的双重功能。重力式水泥挡墙技术需要考虑地下水对水泥混凝土材料的腐蚀问题,并严格控制水泥浆的密度、输浆量、钻头的角度及钻井的深度、喷浆高程及停浆面以及搅拌装的长度等,并在成桩后在规定的时间对桩身的均匀性及其直径,桩体的荷载力和强度进行抽检和计算,确保桩身的受力、变形与均匀程度,及施工工艺与流程符合建筑设计的要求。

3.深层搅拌支护技术

深层搅拌技术是指在施工过程中,以水泥作为主要的固化剂,使用大型的机械设备进行充分的搅拌,将水泥及软土地基进行充分的融合,使其发生硬化反应,再将其运用机械设备导入深基坑中,增加软土的坚实度,提升填充物的硬化程度,使支护墙的强度有效的达到工程所需要的要求,从而提高工程质量。它主要运用的是材料的化学特征和物理特征,使搅拌物产生硬化反映。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深层搅拌支护技术是目前我国新型技术,具有提升工程稳定性,加大承载力度的特点,能有效地防水、挡土,同时它的经济成本较低,操作简便,获得了许多建筑企业喜爱。

4. 土钉墙支护技术

土钉墙支护技术是将基坑侧边利用土钉对土体进行加固,然后再在加固后的边坡铺设钢丝网,并喷射混凝土面板达到支护结构与土方边坡有效结合的一种加固型的支护方法。土钉墙支护技术使加固范围内土体自身稳定性加强,形成类似挡土墙性质的结构,达到强化支护基坑的目的。为了适应当下高层建筑及地下建筑工程的发展需要,土钉墙技术逐渐与水泥土桩、微型桩、预应力锚杆技术相结合,形成了复合土钉墙支护技术,从而大大提高了建设施工的进度,缩小了施工占用的面积,降低了放坡的难度,提升了施工的经济性与灵活性。土钉墙支护技术适用于基坑等级为2、3级的非软土场地,且基坑深度最好控制在12m以内(软土地质或超过12m的开挖深度最好采用复合土钉墙支护技术)。

5.深基坑支护监控要点

基坑支护的监控过程中要对施工的过程,施工的质量等进行重点监控,具体监控要点如下:(1)基坑周边位移或沉降情况以及地下水位的变化情况等,并设置报警值,对变形超过报警值的部位要重点进行监控。(2)围护桩连续三天水平位移增加值达到3mm/天或累计位移达到50mm要引起重视。(3)基坑地面的沉降要求同样不大于30mm,每天沉降的宽度不大于3mm。(4)压顶梁混凝土强度达到100%设计强度后方可开挖至支撑底标高(5)基坑挖掘的过程中会有地下水的出现,需要进行排水处理,必须保证地下水位低于基坑底部一米以上。(6)基坑挖掘时,挖掘机械相互间必须保持一定距离,至少要在十米以上。(7)最后30cm土方应人工开挖,严禁超挖。挖土至坑底24小时内必须完成混凝土垫层的施工,混凝土垫层应延伸至围护体边,并抓紧施工承台及基础底板。(8)基坑施工过程中,其关键部位以及关键工序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把关,上下工序要衔接得当,并且上道工序检验合格后才能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

6.深基坑支护技术的施工应用要点

(1)关注地下水位的变化

针对深基坑支护受到地下水影响较大的问题,要在进行支护作业前对地下水的水位进行严密的监控。地下水位测量需要在施工前安排进行。如果水位较高,不能满足支护需求时,可采取抽水等措施使地下水水位降低至安全施工的范围内。保证水位与基坑底部至少保持一米的距离。此外,由于地下水的流动性较强,变化速度较快。在施工过程中也可能因降雨量增大的原因造成水面猛涨。为此,有条件的施工单位可以设置水位的实时监控装置,以此保证支护工作能够在安全可靠的环境中顺利进行。

(2)做好施工前的实地勘察

为了保证深基坑支护工作的有效进行,需要在支护开始前的考察阶段,实地对项目所在区域和施工范围进行环境的勘察工作。对土地的承重能力、地质环境、地下水水位、周围的建筑以及自然环境等因素都要做到全面,仔细的勘察。并根据不同的地区选择不同的支护方案。在对周围环境信息进行分析汇总后,结合施工的实际要求和工期安排,制定合理的支护方案。对于工期较短的建筑工程项目,需要紧急进行支护的,可以有针对性的勘察与支护工作开展关系较大的几个方面内容,以确保支护地点的地质环境足以满足深基坑支护的需要。在勘察工作的开展过程中,还应该充分考虑到周围的原始建筑对于施工所带来震动的抵抗能力。如若周边的建筑老化严重,施工造成的震动极易破坏原始建筑结构。不但支护工作无法顺利开展,还会对原始地区周边的建筑稳定性造成严重影响。

结语:

基坑支护需要保证基坑内及周边邻近建筑、道路、管线设施的安全与稳固,并为高层建筑奠定良好的质量基础,为地下工程建设提供合适的施工空间。因此,就需要根据项目建设场地的水文地质条件和周边环境,选择合适的基坑支护形式、采用并确定合适的力学参数,并适时优化基坑支护的技术,强化对基坑支护设计与施工的监管,从而从根本上保证基坑支护施工的安全性与经济性。

参考文献:

[1]任超.高支模施工技术在土建施工中的应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7(20)

[2]宋昭煌.浅谈建筑工程中的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J].中国住宅设施,2018(9)

[3]王敏.建筑工程施工中深基坑支护的施工技术[J].住宅与房地产,2018(18)

论文作者:林瑞权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19

标签:;  ;  ;  ;  ;  ;  ;  ;  

基于高层建筑工程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论文_林瑞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