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咽炎临证心得论文_贾其毅

慢性咽炎临证心得论文_贾其毅

甘肃省临泽县中医院 734200

摘要:目的 慢性咽炎是咽部黏膜、淋巴组织及黏液腺的弥漫性炎症,临床分为慢性单纯性咽炎、慢性肥厚性咽炎和萎缩性咽炎。慢性咽炎属中医学慢喉痹的范畴,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主要是由于脏腑亏虚、阴阳失调所致。本病多发于中年人,病程长、症状顽固,西医不易治愈,中医对本病的治疗有较好的疗效。现将本人对慢性咽炎的临证心得综述如下。

患者,女,40岁,2012年3月20日初诊。

患者宿患慢性咽炎二年余,久治不愈。平素咽喉干涩,微咳。二月前因重感冒引发剧烈咳嗽,住院7天,中西药配合治疗,全身症状基本消失,而咳嗽不减轻。乃自动出院服中药,先服金佛草散数剂,咳嗽反而加重,继服止咳散,清燥救肺汤,沙参麦冬汤等十余剂,亦似效非效。现症:咽喉干涩,不时发痒,痒则呛咳,俞咳俞烈,气促面红,涕泣俱出,连咳数十声不止;痰少而成颗粒状,极难咳出,昼重夜轻入睡很少被咳醒,但次晨起床后又剧咳不止,食纳尚可,舌质偏淡欠润,脉细弱。

考虑为风燥伤津液,咽喉失濡养之“喉源性咳嗽”。病程遂历二个月,脉亦无浮象,但因治不如法,尚虚浮邪失于表散,首宜轻(青扬散)祛风润燥,试头喉科六味汤加味:荆芥、防风、桔梗、生甘草、薄荷叶、僵蚕、白马勃、射干、蝉衣各6克,木蝴蝶15克,鲜梨皮50克,3剂。煎服法:冷水浸泡1小时,煮佛10分钟,连煮2次,约得药液1000ml,混匀代茶频饮[1]。

二诊:喉痒呛咳稍减,咳痰较前爽利,口不干而咽喉干,频饮药液,只能暂润,移时又干涩。上方和养阴清肺汤,翼其祛风润燥,养阴生津:荆芥、桔梗、生甘草、僵蚕蝉衣、丹皮川贝粉(吞服)各6克,生地、天冬、麦冬、白芍、木蝴蝶各15克,柿饼30克,鲜梨皮50克。

效果:服3剂咽喉干燥、发痒、呛咳均显著减轻;服至10剂基本消失,唯晨起干咳几声,或咳出少许粘痰。改予六和汤合参苓白术散加减以善后。

心得:《内经》云:“五气为病....肺为咳。”《灵枢.九针论》云:“肺者,五脏六腑之盖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肺为华盖,外合皮毛,又为娇脏,不耐寒热,易于受邪。六淫外侵,首先犯肺。后世医家为了执简 繁把咳嗽分为外感和内伤。外感咳嗽为外邪犯肺,束缚肺卫,肺失宣降,津液不得布散,凝聚为痰,肺失肃清,气逆而咳作,以宣肃肺气为主;内伤咳嗽为脏腑功能失调波及于肺,以调理脏腑功能为主,兼宣肃肺气。而本例喉痒呛咳,乃分燥伤津液之证故用药性偏闻=温燥金佛草散数剂后咳嗽加重。但改用止咳散、清燥救肺汤、沙参麦冬汤等十余剂后亦似效非效,根据临床观察,止咳散温润平和,不寒不热,疏风祛痰,宣肺止咳,颇适宜于新久咳嗽,疗效确切。而清燥救肺汤宣肺降逆,清燥润肺,沙参麦冬汤干寒生津清养肺胃[2]。

本例喉痒呛咳,其病名为“喉源性咳嗽”。顾名思义其咳嗽的根源和主要病位在喉部,而不在肺,其主要症候是:咽喉干燥,发痒,痒则咳,咳则呛而持续不断。这是病位在肺或其他脏腑的一般性咳嗽所不具备的特征性症候。咳嗽是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反应,通过咳嗽排除呼吸道的异物或病理产物,可以暂时恢复呼吸道的通畅,所以咳嗽一阵之后患者多有一种轻松舒适的感觉。但喉源性咳嗽则不然,俞咳俞不舒服,因为俞咳嗽,则咽喉愈干涩,也愈容易发痒反之,咽干涩,发痒又容易诱发下一轮呛咳。如此形成恶性循环。故当代某专家曰:如其把本病作为一般咳嗽而混为一谈,治疗效果必然无法满意。因为其所治者为无辜之肺而非病灶所在的喉。

一般认为,咽喉属肺系,治肺则可间接治咽喉,但确切来讲,咽主地气,属脾胃,喉主天气属肺,从整体来讲治肺可以间接治喉但只宜宣发,而不宜肃降肺气。一般咳嗽为肺失宣肃之职,肺气上逆当选用既能宣发又能肃降肺气的方药,如:金佛草散、杏苏散、止咳散等。而这些方药中的肃肺降气,化痰止咳之品,如旋复花、半夏、杏仁、紫菀、百部款冬花等就不适用于喉源性咳嗽。因为喉源性咳嗽的主要病机为风燥伤津液,咽喉失濡养而不存在肺气下降这一病机。

“凡一切慢性咽炎,主症就是咽部干燥。其所以干燥,由于液不养咽,津不润喉。干生燥,燥生风,风生痒,痒则酿成本病次其一。诸痛疮痒,俱属心火。干生燥,燥生火,火生痒这也是津枯而造成做痒的途径,次其二,这是由慢性咽炎导致喉源性咳嗽的机制。

由此可见,喉源性咳嗽虽与肺有一定的关系但与一般性咳嗽相比较,不仅病位同,病机也不同。怎么能混同施治呢?。

喉科专著《重楼玉钥》记载,养阴清肺汤,本是治疗阴虚白喉之方,此方养津生津之力颇宏,可以借用治疗喉源性咳嗽。方中内寓增液汤(生地、麦冬、玄参),润肺复滋阴,埤金水相生,泉源不竭又内寓芍药甘草汤(白芍、甘草),既能滋养脾阴,埤脾气散精,上归于肺,洒陈于咽,又能缓急解痉,而减轻呛咳。

此外,方中还有丹皮凉营,贝母化痰,薄荷散结。治疗喉源性咳嗽的代表方是养阴清肺汤。

不过本病之喉痒呛咳多因外感诱发或加重,纵然迁延已久,亦往往兼夹浮邪,所以使用本方时多合用六味汤(荆芥、防风、桔梗、甘草、僵蚕、薄荷)化裁,或先用六味汤待扫除浮邪后再缓用养阴清肺汤图之。据此治疗喉源性咳嗽的代表方是养阴清肺汤[3]。

风寒喉痹,用六味汤时须加细温药以散寒开痹,本方载于《喉科秘旨》,治喉症初期不论红白均可加减应用。细析方中六味药,荆芥辛微温,祛风解表,防风辛干微温祛风解痉,桔梗苦平,祛痰利咽,生甘草甘平,清火解毒,僵蚕咸辛平祛风散结,薄荷辛凉,疏风散热。

综合观之:全方药性归平和,不寒不热,而能疏风祛痰,散结利咽,故无论风寒、风热、风燥,皆可加减用之。如风寒加苏叶、细辛,风热合薄荷汤,风燥合养阴清肺汤等。

参考文献:

[1]袁国东.慢性胃炎临证体会[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09(11):116-117

[2]李景珍.中药治疗慢性咽炎的疗效与体会[J]..齐鲁药事,2007年,26(09):567-568

[3]王蕾.慢性咽炎的社区护理[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4,(28)584-584

论文作者:贾其毅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3/1

标签:;  ;  ;  ;  ;  ;  ;  ;  

慢性咽炎临证心得论文_贾其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